文章吧手机版
《啼笑因缘》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10-12 20:5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啼笑因缘》读后感摘抄

  《啼笑因缘》是一本由张恨水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8,页数:33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啼笑因缘》精选点评:

  ●有情皆孽,无情皆苦。

  ●张恨水的男主角都有点莫名的傻气,茫茫然不知该做什么好的样子。

  ●中山公园是京城第一个群众公共园林,饭庄依靠独特位置吸引众多社会名流留下许多轶事。通俗文学大师张恨水先生更是对来今雨轩有感情,他喜欢来今雨轩,不管是春柳含烟、蝶舞莺唱,还是冬雪堆玉、老梅燃情,也不管是秋菊噙香、黄叶流金,还是夏荷出水、翠竹临风,这里给人一份惆然脱俗的美。代表作《啼笑因缘》便诞生在这。在1929年5月,张先生在来今雨轩举办欢迎上海新闻记者东北视察团的宴会上,与《新闻报》严独鹤先生相识,严独鹤先生向他约稿,张恨水爽快的应下来。那段时间里,他便揣上铅笔和笔记本,徜徉在中山公园,坐在来今雨轩思考文章的思路。当初夏的阳光透过头顶上的席棚缝撒下一片斑斑点点的阳光时,他真切的感受到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向他走来,为他吟唱出一曲爱的悲歌,这歌声流入到张恨水的笔记本中,汇成了一部不朽之作《啼笑因缘》。

  ●续集部分把小说升华了。

  ●物质或是爱情。。。原是个久远的问题。

  ●极喜欢密斯何浪漫而知晓分寸,聪慧中带几分狡黠的伶俐模样,这岂是单纯活泼不知世理之凤喜能比的?更难得可贵的是她的执着和勇敢,更是脱离了世俗的牢笼而直奔自己心目中的家园而去。江湖女子之秀姑心田厚慧根浅,淡泊了儿女情长能做一番事业也是一种高尚的活法,让人敬佩。

  ●张恨水之四大名作。

  ●张恨水的套路读过3本书以上,就实在欣赏不能了。。。。。。

  ●好像最爱关秀姑~~

  ●若非陳寅恪先生推薦,估計我不會想到去看此書。以前心中的鴛鴦蝴蝶派,多少只是文學史概念,總算這回看了個文本。言情看得少,內容看出不少缺漏,還是蠻喜歡的。

  《啼笑因缘》读后感(一):关于十回续集的一点想法

  对于作者后面所写的十回,个人觉得这十回没有前面二十二回精彩,故事情节连续得有些勉强,把所有人物的结局都写出来,没有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例如何丽娜与樊家树在一起显得故事情节太跳跃,前一回家树还沉浸在“毕竟人间色相空,伯劳燕子各西东。可怜无限难言隐,只在捻花一笑中”的沉思中,后一回又马上与何丽娜产生了感情,显得男主人公感情有点泛滥。还有凤喜的死,虽凤喜有她贪财虚荣的一面,发疯已经是一种惩罚,但是把她写成了死这个下场,似乎安排得有些残忍。秀故后来成了女军官,在外貌和气质上有点男性化,把她作为一名女子的七情六欲所掩盖了。

  《啼笑因缘》读后感(二):假象中的碎片。

  连着几日硬是把《啼笑因缘》啃完。

  全书不分段,字也小得可怜,却被一股神秘力量牵引沉溺其间。

  张恨水的名字取自李煜《相见欢》里最后一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想来这名竟也道尽此书的辛酸缠绵。

  人世间的困苦恰如载满落花的流水,沉重又不可断绝。

  流水时有缓急,余恨却永无绝期。

  看到凌晨结束,翻来覆去辗转多梦,梦里也是书里的人。

  回想一直伴着我的那些书,有些让人压抑的氤氲,

  看时是享受,过后必薄凉得一塌糊涂。

  却也只有在这般时候才能念想到生命深处,有关人生,有关生活。

  得到与丧失间,不到最后,看不到界限吧。

  始终无法预料未来,预知下一个转角会带来怎样的期许。

  很多东西因淡忘而深刻,也有很多东西因寂寞而有转机。

  一直坚定自己正年轻,如水中倒影,美得如梦似幻。

  可以眺望幸福,可以大做白日梦,可以肆无忌惮,

  可以犯个错,然后用来回味。

  一页页翻书的感觉,这也是成长吧。

  现在审视自己后会发觉,比先前要明事理许多,

  知道有些事是你所不能左右的,

  知道很多注定要驻足后失去,落寞后也许会再来个华丽转身,

  知道很多美好是用泪水和心伤堆砌。

  但我依旧会有甜美的梦,就像天空中最朦的那片云。

  也许我只是想在书中看到另一个自己,假象中的碎片。

  《啼笑因缘》读后感(三):啼笑姻缘

  很久没看书了,用了几天的时间看这一本《啼笑姻缘》,刚刚从北京回来,却很多地方并没有去,看着书中所写,虽然说很多地方不过是声名在外,真实不一定怎样,想还是应该去看看的,那个我原来一直梦想中的城市,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去了。

  书名为《啼笑姻缘》,好像里面透露着很多的无奈,又在后续之前,恨水先生说,原是不想将女子中的任何一个许给樊家树的,觉得其中凤喜是必然不可能好了的,秀姑却大概是太为人所爱了,不愿意将其嫁给任何一个男子,而何丽娜大概他于家树来说又有着太多牵涉。然而隔了几年,他还是写了续,将何许给了樊。但在我看来,似乎还是没有结局的结局更高明。然而似乎人之心都更渴望得到一个结局,个人心中都有个人的结局,又何必深究。只是没想到前面几句带过的沈国英,在后文却成了主要人物,大放异彩。当然我想这些与当时的政治形势也是分不开的。

  昨晚看完之后,心思久久不能平静,早早的就躺下了。所谓的各有因缘莫羡人,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书中的各人浮现在眼前,所谓的求仁得仁,也不知道大家真正所求又是什么。到底什么才是最好的结局?配角都死掉,而主角继续生活吗?那么谁又是谁人生中的配角呢?凤喜其人开始也是太可恶了一些,因为虚荣,得到那么一个结局,似乎是注定的。秀姑其人, 则是太侠义了一些,古人口中的女侠是也。至于何丽娜,我又说不出什么,似乎也可以算作敢爱敢恨吧。到底什么才算是爱情呢?两个人在一起一辈子很难吧,真是前尘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而何在看戏时说过:这女子太痴情了,这男子以后大概是要后悔的。故事许是在这里结束了,而生活还是要继续的。莫负了这大好的青春年华。

  《啼笑因缘》读后感(四):无论旧式的,还是新式的,女子总是痴心的!

  樊家树并不是一个一生只爱一个人的男人 而且世上没有哪个男人会这样 他善良且性情中人 所以会对凤喜援助 同时也会对女子赋予他身上的情意不知如何拒绝

  想起 金庸曾说他笔下人物的男主他最喜欢张无忌 确实英雄少年 书中的女人且都是美女 赵敏芷若小昭个个倾心于他 现实生活中女人们都讨厌张无忌这种优柔寡断的男人 记得于友人讨论的时候 我说 无法理解啊 为什么张无忌不能果断地拒绝那些女子凭空生出暧昧 我只觉得芷若可怜 于婚礼上当众被拂了这么个大面子 像杨过 一心一意只爱小龙女 任程英陆无双郭襄绿萼痴心赋予都不为所动干脆拒绝才好 免得那么多筋跘 友人说 可是 你没看到 杨过的身上是有一股邪气 郭靖那种呆呆的也就黄蓉要换个普通女子那不闷死 所以张无忌这种却偏偏是最讨女人欢心

  突然觉得 樊家树某种程度上不就是张无忌么 秀姑丽娜凤喜都陷进去了

  丽娜像赵敏 贵族出身 且和男主一起面对困难

  凤喜像芷若 有一个难以违拗的师傅 有不得不从的安排 最后把自己的人生搭了进去

  秀姑像小昭 默默付出 最后却一鸣惊人成了“圣女”

  细细想来 金老的书捅出的篓子更大些 例如无忌是大婚出走家树只是撕支票敏敏是劫无忌义父而何丽娜只是拿走相片最后敏敏是和家人决裂而丽娜要求捐财产家庭倒阻力不甚 故而人物性格给人感觉更分明些 所以讨厌张无忌却没有那么讨厌樊家树无感赵敏却喜欢上何丽娜可怜芷若却没有那么可怜凤喜 然而一旦涉及这真实的枪林子弹我则更钦佩秀姑这种更真实的小人物了 小人物不小呵!

  俗语说性格决定命运 果然不假 这啼笑姻缘说来已经注定 哪又啼笑皆非了呢

  另外的感想:

  何丽娜的性格实则最讨喜 收获知识收获爱情 简直就是另外一个“猫女“ 懂得保护自己享受生活勇敢追求爱情却不放低身价肯认识缺点但不作怨女八面玲珑手腕高超谁都不忍拒绝关键时刻伴男主左右掌握节奏恰到好处

  哪里有什么太不完美的呢 至多一点点点点娇气的毛病 这正是广大新派女性的模版吧 甚至连我这个现代女性也倾羡不已啊

  《啼笑因缘》读后感(五):哀音动弦索满座悲秋

  书的封面上写着“最令人向往的爱情模式”,读完整个故事发觉这个广告真是打得言过其实。

  诚然,南方富二代学生樊家树和唱大鼓的卖艺少女沈凤喜,这样的人物开场不免让我有种民国灰姑娘的感觉。可惜这场爱情终究成了悲剧,刘将军的见色起意、威逼利诱是外因,沈凤喜的贪慕虚荣、意志薄弱是内因。初时读到沈凤喜的变心,心中真替家树不值,一片真心被如此的辜负。但是静下心来细想,这悲剧收尾其实也是可以预见的。人们终生追求的是坚贞不渝的爱情,这是建立在平等和互相理解与欣赏的基础之上,其中包括了双方人格上的平等和对彼此生存环境的理解。他俩的爱情悲剧从某种意义上折射出了千古不变的道理:门当户对。我对这四个字的理解并不是指双方家庭在财力背景上的旗鼓相当,而是彼此所受教育和所接触的生存环境,由此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观。

  樊家树出身于富贵之家,受过良好的教育,一心寻找一位心地纯朴知书识礼的女性做伴侣。

  沈凤喜家徒四壁靠唱大鼓卖艺为生,爱情对于她是奢侈品,她所思所想都是谁能带她一家摆脱生活的困境,她就委身于誰。

  马洛斯曾说过:人只有满足了最低层次的生活需要之后,才会产生更高一级的情感需要。凤喜特殊的生活环境使她的爱情观变得功利,其实书中对于凤喜很多物质要求已经表现出了她的贪慕虚荣。或许刘将军没有出现在她的生活中,她和家树有可能相携走进婚姻殿堂,但是更优越的物质生活出现在她的面前,诱惑在眼前,家树就被无情地抛诸脑后了。

  这样的情节一点新意都没有,甚至于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还在生活中不断上演。所谓经典,总有它的现世意义,引人思考。

  对于男主角樊家树,除了同情,更多的是欣赏。他得知凤喜的变心之后,没有怨怼,却是体谅,体谅她的年轻禁不住诱惑,体谅她处境的为难与无奈。当身边人为他大感不值时,他的四个字:“宁人负我”更是体现了他的宽容与豁达。恨只会让心更痛,束缚住自己在痛苦中难以自拔,反倒是家树的看得开让他自己的心解脱,才会在之后的人生路获得真爱。他和关寿峰之间的忘年交也是故事里的动人之处,给这个人物更添人性光辉。

  我最喜欢的女性角色当属关秀姑,确有侠女风范。她对于家树的感情称得上是伟大的爱情,想法子帮他和凤喜破镜重圆;之后又创造机会给他和何小姐相会结缘。一次次身犯险境为家树奔波,她的所作所为完美地演绎了什么是真心爱一个人,无私心地帮他,成全他,只为他幸福。她的爱寂静无声,全都化在了那张字条上 “风雨欺人,劝君珍重”。

  美中不足,张恨水在这本书中对于情感的描写与交代实在太少了,所以感情发展缺乏说服力,比如樊家树如何对沈凤喜一往情深,何丽娜为何待家树另眼相看,而这两人又是如果情投意合走到了一起。不得不说,言情这回事,还是女性作家的笔下更为细腻与到位。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啼笑因缘》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