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言弃》是一本由姜南希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4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很细腻的笔触,阅读的过程中很多次照映到自己。只是有些部分的描写过于夸张,尤其是对爱情的描述有琼瑶风格,真实感就打了折扣。
●这本书是童话。
●在读。文字很冷清,女主漂亮又冷傲也有难以对人言的寂寥...如果我是男人可能也会离开她吧,这不妨碍我作为一个女人而爱她。
●故事到此终止
●这类书基本都忘记讲啥了
●我不知道怎么评价这类小说了。因为现在很多人写,所以不知道真假,因为太攻心,觉得生活太累,还是因为,别的·······我也不知道。可是最近看了这本小说后还是觉得生活很近,就在眼前。生活很远,有些不真实。无论如何,这样一本跟生活和职场搭边的书还是让我有种狠狠掐了自己一把的感觉。就好像,掐一把自己,知道自己没有在做梦。或者,掐一把自己,知道自己还活着。
●觉得自己跟Jessie很像.这本书从中受益很多.不错的职场书.语言措辞舒服.ps.喜欢书里对青岛的描写.never say never~
●此书是童话,少女宜读
●书中的男女主人公像小时候我看过的岑凯伦的小说中的男女主角,那么漂亮、年轻、美好。小说开头不错,但是有点虎头蛇尾了。
不为金钱折腰
不为恶势力低头
喜欢南希的文字
《永不言弃》读后感(二):推荐!
主人公简桢,是个外企的行政主管,明事理有头脑,面对复杂的事情,可以有条不紊地处理,对同事对下属,温和又有分寸,而且,她一直知道自己想要做的是什么,所以她可以清楚明白的追求或是放弃。而且,一开始作者在描写这个人物的时候就不讳言,她长得很漂亮,而且,全文中也多次提到这一点。我非常欣赏这一点。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小说里的女主人公若想讨读者的欢心,一定要“相貌中上而已”,“清秀”但“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也许作者觉得女主太漂亮也许会引起女性读者的反感吧。不过我觉得,女读者反不反感,还要看这个女主除了漂亮以外,性格上是不是有亮点。漂亮而热烈奔放,或者漂亮而优雅娴静,都是心向往之的特质,又怎么会引起反感呢。有些作者没那个功力塑造角色,只能一边强调清秀一边放胆YY,算什么本事。简桢就是个漂亮的女生,而且她温和体贴,娇俏可人,读者会在她开心的时候跟着开心,失落的时候随着失落。男友同样大帅哥一枚,不过既然简桢已经是这么闪亮的存在,男友当然也要闪亮一点才登对。言情桥段虽然也浪漫得很,不过不落窠臼,可以接受。
《永不言弃》读后感(三):骄傲的小女人
《永不言弃》网络连载的时候的名字是《我的生活与你无关》,当时网上看的时候,我非常喜欢“与你无关”这个名字,翻来覆去的也看了好几遍。等了很久,实体书出版了,换成了一个相当励志的书名,第一时间买来,却有一点不想看了,这也是这篇读后感这么久才写的原因。隔很久拿起来,谁知道文章经过了改动,其后的文字更加好看。
现在很多所谓的职场小说,都在极力刻画职场的权谋、潜规则、黑幕、条条规规,仿佛职场就是洗清一些原则、个性、与自尊的地方,看起来真令我们这些尚涉世未深的人胆颤心惊。我想起有同学写过:很快你就会讨厌自己,讨厌自己的复杂和世故。很快你就会发现你身边的很多人怎么素质这么低,这么俗,而你也快成为这样的了。讨厌自己,变成自己曾经最鄙视的人,在我看来,人生最大的耻辱莫过于此。
《永不言弃》不是这样的,也许它之前的书名能更好的说明了一切——《我的生活与你无关》。简桢在我看来是个优雅的小女人,美而慧,有良好的教养和优秀的处事能力。她不像其他职场故事女主角一样厮杀在前线,而是作为行政主管勤勤恳恳的负责后勤服务工作,在做一些很琐碎繁杂的事。可是呢,她做起来姿态很好看,比如说,她会很细心的给每位与会代表准备一份在有限预算内像样的体面的礼物,也会给新来的女上司买一个好看的茶杯——这个茶杯是在超市看到时顺便买的,源自于她体贴的个性和良好的教养。简桢很优雅的在做行政工作,很少抱怨。
看起来很好相处的简桢其实是个很理性清醒的人,很有原则,倔强的坚持着自己。新上司要求她揭露前任老板违纪之处,并许以晋升的机会做诱饵,简桢认为这是让她踩着别人往上爬,于是她只说自己了解的而没有加油添醋的去踩别人一脚。有人评价她很不“职业”,然后我就懵了,如果这样叫做“不职业”那什么才叫职业呢?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不去管别人的闲事亦不会落进下石,这是我一直接受的教育。在别人落难时,踩上一脚,我一直坚持这是一个人道德问题了。什么时候“职业化”变成了“没有道德”的代名词?这和现在很多人素质低,道德感差有关吧!但是我知道的是,站在领导的角度,这样的人肯定不是忠诚的不值得信任的,所以简桢的上司说的:其实最虚伪狡猾的就是简桢你了,你什么都知道就是不肯说,一点都不公开透明。可是,正如书里说的,虚伪的并不是简桢,信任也不是博取同情,如果要做点什么以示清白而换来的信任,简桢宁可不要。于是,简桢想到了辞职。
在看书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诚然,我也有我自己的原则,我会把我知道的情况告诉领导,但是决不会添油加醋的故意诋毁别人。况且,以我的白痴程度,以我这样的没有心机,我甚至都发现不了别人的问题,如果他刻意隐瞒的话。像简桢这样以辞职来证明自己的清白,未免也有些太惨烈,尤其在现在环境不景气,工作很难找的时候。可是如果我也随大流,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我又怕以后我会讨厌我自己,何况,未必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啊。我还是想不到我会怎么做。原书里,简桢辞职了,上司也批准了,于是简桢回到了家乡。多好,有家人可以依靠。家境的优越确实让简桢无后顾之忧,家人的支持又是无条件的。简桢还有一个优秀的男朋友,细心浪漫体贴。然后她们就比翼双飞了,换了一个环境,换了一个工作。真的只能这样么?只有辞职一条路?
《永不言弃》与《我的生活与你无关》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作者南希峰回路转又给了简桢一个机会,女上司没有接受简桢的辞职而是给她一个假期,放假回来反而又给安排了一个特殊的重要的职位,当然这个工作简桢完成的也很出色。简桢一直都是出色的,要不然女上司也不会这样,简桢的出色得到过大老板的称赞,她“上头有人”。所以说,能让你的原则永不言弃的最好的保障还是你出色的工作能力。难得这是一篇有正常价值观,不矫情做作,不虚伪夸张,不为了博人眼球而写些乱七八糟的文章。
《永不言弃》读后感(四):关于“一团和气”新解
这个世界上是不是真的会有一团和气的Office呢?
中国有句老话叫“一朝天子一朝臣”,新来的老板给了简桢一个充满诱惑力的职业机会,但是对于离去的前任进行清算,并对简桢提出了进行协助的暗示。同样的条件开给了其他的人,是恪守原则还是顺势而上,在这个office的人心中自然有各种不同的算计。
这段细节是我对这本书印象最深的。经过这场新老板发起的清算风暴,当尘埃落定时,各人不同的心理活动更加加深了我的感觉,在office 这个地方,想要一团和气是mission impossible.
“此刻,许永纯正独自坐在茶餐厅里,罔顾服务生的脸色。她已经这样坐了很久,根本没有心思点餐吃饭。今天有太多的意外,让她只想一个人静静,即使是世界上她最亲近的那两个人,现在她也不想面对。如果照以前,今天这个会开完,简桢应该跟许永纯迅速凑作一堆,找个没人的地方对着分析、抱怨、八卦,再互相安慰一番,然后各自心理平衡地该干吗干吗去,只是今天,她不想找简桢,简桢压根儿也没等她,开完会就匆匆回办公室拿了包一言不发地走了。难道简桢心里恼她了吗?是从什么时候起,两人起了隔阂,开始各怀心事。应该怪那个Operations Manager的offer(机会)吗?
可是许永纯并没有得到它。
临近春节,街上的交通总会格外拥堵一些,到处送礼的,赶着回家的,都挤在了一起。一向归心似箭的钱永强此刻却恨不得晚点到家。今天会上周海珊宣布的人事变动和改革措施,虽然不直接关系到他,却让他心里一直隐隐有不祥之感。随着部门职能的拆分,他有被架空的趋势。这个工作,渐渐有变成鸡肋的可能,是奋力一搏还是另起炉灶,他还难以决定。那么,周海珊有决定了吗?想起妻子那温柔娴静的脸,钱永强觉得自己此刻虚弱得不像个男人。
“下车吗?”一个面貌猥琐的男人捅了捅吕莹,她厌弃地皱起眉来,艰难地让过半边身子。自从五号线开通,地铁上的人越发多了,每天这样挤来挤去的一路回到家,她累得除了抱孩子外什么也不想干。吕莹知道婆婆背后对她颇有怨言,不过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她就可以买辆小车子,或者买套房子,跟公婆分开住。这个改变是周海珊给她的,她庆幸自己没有临阵退缩,接下了这个职位。她付出了很多,但薪水得以翻番,这是她在简桢手底下的时候想都不敢想的。想到简桢,吕莹心里有些复杂,不过她觉得自己不欠简桢什么,大家出来混,不都是为了月底的那份工资吗。
公司里的人都走干净了,陈久同还在办公室里瞎忙,其实心思已经不在手中的活计上。他没想好过会儿是叫几个兄弟出来喝喝酒联络下感情,还是独自回家思考一些重要的问题。周海珊自上任以来,给了他非常大的压力,她解释为对他有最高的期待,她也曾私下暗示,她会给他很好的回报。会是什么呢,钱永强那个副总的位子吗?但是周海珊今天也提出,会加强市场部的建设,看话里的意思,可能会把市场部从销售部下面抽离出来成为一个平级部门,这样的话,陈久同一个人掌控的大笔预算会分出一多半走,他的权力实际上是被消减了。周海珊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徐迪看着镜中的自己,深色的套装越发衬托得她高挑而白皙,旁边的导购小姐娴熟地赞美着她的身材和气质,她不以为意,却懒得纠缠:“帮我包起来吧。”她很少穿这样端庄含蓄的款式,但是从现在开始她要习惯这种包装,因为这是周海珊的style (风格),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配得上她今天得到的新头衔——Operations Manager。徐迪心里并没有太多欢欣之意,得到了晋升,失去了一个男人,到底值得不值得,她也说不清。她劝说自己,这是个明智的选择,一个外企的运营经理跟一个民营企业小业主的情妇相比,当然还是前者有前途,周海珊跟她说过,她们是一类人,靠的从来都是自己的一双手。徐迪想过周海珊的今天会不会就是自己的未来,不过这念头,她不会让周海珊知道,她不会像简桢那样笨,上来就亮出自己的练门。大概整个公司,只有她才最清楚简桢跟杨树森并无瓜葛,只有她才明白简桢今天心里是什么感受,也只有她才会在此刻忽然觉得有点替简桢难过。”
这就是简桢眼中一团和气,充满凝聚力的一个地方吗?又或许,这才是世界上每一个office的真实面孔。
《永不言弃》读后感(五):Never Say Never
描写职场类的书看得不多,因为见不得说教太浓内容晦涩的。本书是时看到闹闹推荐的,特地跑到新华书店买了本,倚在床上一口气看完,并极力地推荐我看——《永不言弃(Never say never)》。一本年轻行政总监的外企笑忘书,作者以犀利独到的笔锋笑谈办公室政治,俯看芸芸总生。从作者简介看,南希大人颇有简桢、苏西、周海珊的影子。看完书后我便想她应该是那样的女子:做高级白领时雷厉风行,不畏办公室政治敢作敢为;为人妻时温温婉婉,出得厅堂入得厨房,宜室宜家。
主人公简桢(Jessie)是个年轻聪慧貌美的外企行政总监,这个率真执著的女子,认认真真地干工作,完完全全地做自己。有自己的处世方式,有自己的为人原则,她不介意奋斗,甚至偶尔使点手腕攫取,但是她不要恩赐。无论在职场还是人生中她历来顺风顺水,一场会议,一位新任女老板周海珊(Stella)的出现打乱了她的轨迹,而故事就是要依靠矛盾冲突来发展,在国际会议的叙述中已经见识了她全面灵活的行事风格,按说做到她一级别早已应该在职场中游刃有余,比如她对徐迪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她对下属的恩威并施关照提携,而她与周海珊的针锋相对,多少有点不够理智,虽然作者一再强调Jessie做人做事的原则,但Stella说得话多少还是有些道理的,在其位某其政,作为一个领导者,她的步步为营用人之道,也是为大局着想无可厚非。我既赞同Jessie为人处事的风格,也觉得Stella所说不无道理。两人矛盾的焦点由工作上升到尊严。Jessie是那个永不言弃的人,她相信时间是最有力的证明。其实这多少表现得有些绝对或是不现实,也许作者正是想通过借Jessie的言词来表正自己的某些立场,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力,没有对错只有愿意不愿意。Jessie在父母的迎接送别下往返于北京和故乡之间,也迷茫的问过自己,离开熟悉的不用费太多力气生活的地方背井离乡的来到北京,到底为了什么,最终她笃定——为了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Jessie只是想在工作证明自己的实力,等她真正拿到那个职位时反而放弃了。因为这些都已经不再重要了。
关于感情。是文中的另一条生动的主线,使Office争斗不至于枯燥。Jessie的身边从不缺男人。比如林浩宇比如江展航,韩劲充其量只能算跑堂。林浩宇做不了男主也要评个最佳男配角。简桢与他之间,他想要的,她给不了;他能给的,她并不需要。(这话貌似多年前从七月口中听说过)。最终花落叶天。只一句:如果我不这样找你,你大概是永远也不会找我了。Tim对简桢说。纵使远隔千山万水,也彼此感应追踪寻迹。她并不是一个事业心很强的女子,她只是觉得,只有把工作方面的事处理好了,她才是完整的,才能有信心有心思去经营感情。是因为她太看重他了,无法容忍自己在他面前不完美。世间女子大抵如此。
结局,时说有点出乎意料,但很喜欢。都市童话般,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这样的结局太美太理想化了,竟显得不真实。Jessie奔往她的海景房,每个房间都看得到海,还有一只名叫天天的大狗和它的主人在等着她。不自觉地想起《The Notebook(恋恋笔记本)》Noah为Allie建造的梦想之家——要白色的房子蓝色的窗户,一间可以看到河流的画室,房间四周要有阳台,好让我们一起喝茶看日落。当梦想变成了现实,他们再次相爱了,或许他们从来没有停止过爱彼此,最终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幸福美满的结局,大概正如作者所说在结束时让大家能够放心离去。
[摘录]
朋友是用来锦上添花的,却不是用来雪中送炭的,否则,再好的朋友,也会累得。——Jessie
一个人住,家里第一要亮,第二要暖。/这样才不会觉得害怕和孤独。——苏西
她将继续上班下班营营役役期待能早日结束跟新老板的磨合重新回到新年如一日的工作当中,她将继续在每周六给父母电话让他们知道她还活着没有生病并不打算独身只是暂时还没找到理想伴侣,她将继续星期六大扫除星期日做瑜伽每个月剪一次头发,她将继续等待苏西许永纯这样的朋友在工作之余见爱人之余抽出时间与她相聚……
良辰美景,倾心相伴,无论在哪一片天空下,都是让人流连的赏心乐事。只是成年人的世界,从来都不能只有风花月夜,又或者抛下一切,就可以跟随相爱的人行走天涯,每个人都有还或多或少的义务、责任、承诺要去履行,即使是以爱的名义,又有多少人可以那样的任性。
机会其实从来都不是凭空掉下来的,机会是给有所准备的人的。你说得如此大义凛然而且纯洁,但是在一个公司里,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没有一个决定不是考虑了人的因素而制定出来的,你是参与者,你也是获益者,你又凭什么把自己撇得这么清呢? ——Stella
简桢略有些同情这些刚刚毕业的孩子,他们正经历着巨大的心理落差,不知道在网上看了多少功略,做了多少功课,千篇一律地说着周全而没有个性的标准答案,两脸都是急切到讨好的微笑。都是从这个时候过来的,可是,职场经验从来都不是靠教出来的,踏入这个社会,他们只能靠自己。
做事,无非是在做人,每天遇到的人形形色色,工作纷繁庞杂,很多时候,不过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往往无暇深思熟虑,作出的都是第一反应,而这反应之下深埋的,其实不过就是日常为人处事的原则的积累罢了。所以上学的时候老师说“未作文章先做人”,是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