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是一本由(英)艾森克 / 基恩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770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2009-7-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比较系统的讲述了认知心理学的相关概念,更多的是整合各种研究结果
●知觉、注意、记忆,概念,语言,问题解决、判断和推理,人类认知的各个方面等着我们精细而准确的认识。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从工业化到信息化,工作的版图重画了,对人的要求从“行为”转向了“心智”。
●:B842.1/4444-1
●1101
●............
●貌似很多人等着看,迫于时间与权限,看了自己感兴趣的三章。感触最深的是译本会有地方说不清楚,想起别人说“心理学的基础是经验,不是实验。”
●翻译不错
●书的结构不是很好,一路列下来。看了半个月。
这本书是7年前的第五版,最新版是去年的第六版。相隔足足六年。
在别的学科,7年的学术发展可能不会对学科的基础知识造成任何冲击。但认知心理学,依靠先进的实验仪器,每时每刻都有可能新的发现,特别是对大脑构造、功能分区、左右脑分工这些完全依靠科学仪器的内容。
因此,如果读这本7年前的老书,等于让自己学习了很多错误、落后的观念,反而妨碍自己吸收最新的学术成果。
否则,没必要浪费自己的时间读这本翻译水平一般、又严重滞后的老书。
《认知心理学》读后感(二):认知心理学手册
更正:这本书的英文版应该叫 Cognitive Psychology, A Student's Handbook. 是我记错了......
这本书的英文版叫 Handbook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认知心理学手册)。出版社为了销量把名字改成了《认知心理学》。不过还算厚道,没改成《认知心理学与生活》。其实认知心理学基本上是心理学里面比较“无聊”的分支,一般的心理学爱好者大概不会感兴趣,因此改名影响也不大。
话说回来,“手册”其实更能表明本书的特点。书中的基本单元是各个认知心理学理论。对于每个理论,先是介绍理论本身,再介绍实证证据,最后再给出正反两方面的评价。语言不够生动活泼,但比较严谨。从研究的角度来理解认知心理学理论,对于对理论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
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强调了神经心理学、实验认知心理学、脑成像和数学模型四方面的证据。在新版中,更是加入了大量脑成像的研究进展。对于做研究来说,也可以参考。
《认知心理学》读后感(三):阅读和倾听,视觉和听觉有很大的差别
当然,读那本书可能会让你掉层皮,掉进万长深渊……“我逃了!”你会大叫吗?如果我说,那里有更“深情”的爱呢?
【书摘】P377
然而,阅读(reading)和言语知觉 (speech perception )之间依然存在重要差别。在阅读过程中,每个单词都能被视为一个整体,而一个口头说出词的传播是有时间先后而且是短暂的。更为重要的是,与课文相比,在口语中我们更难区分哪儿是一个词的结尾以及下一个词的开始,哪些空档表示了词与词的分界线。与书面文字相比,口语提供的信号通常更为模糊不清。例如,当把单词从所说的句子中抽出来链接成句并以视觉形式单独呈现时,其识别所需时间仅是口语过程的一半(Lieberman, 1963)。
【评论】2018/6/24/周日 23:10
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两种语言学习模式。有人可能会跟我争辩说:不,外语教学流派有很多种……在我这里只有两种,一种是“深的”,另一种是“浅的”。我去!这又不是摸着石头过河,干吗还分深浅啊?我现在正在写一本书,专门探讨“深浅”的,你读完就知道了。当然,读那本书可能会让你掉层皮,掉进万长深渊……“我逃了!”你会大叫吗?如果我说,那里有更“深情”的爱呢?
《认知心理学》读后感(四):外语学不好,不是智商问题
只要还能回忆起你以前的“天分”,你就能掌握好外语。我们研究认知心理学的目的就是帮助自己回忆这种“天分”。用佛家的话说,你被红尘污染了,需要掸去灰尘。
【书摘】P372
人类主要有四种语言技能(即听、读、说、写)。我们也许会很自然地假设,任何人的语言技能要么普遍较强,要么普遍较弱。这个假设针对第一语言习得通常是正确的,但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情况却常常并非如此。例如,本书第一作者曾花了10年时间在学校学习法语,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每年暑假几乎都是在学校学习法语。他基本上能读懂法文报纸和简单小说,并能书写相当连贯的法文句子(当然有时会有语法错误)。然而,和很多英国人一样,他苦闷地发现他很难跟上讲得很快的法语,而且说得也很差。【评论】2018/6/24/周日 22:56
说老实话,以前我说自己学外语有多么难就像犯罪一样,总怕别人说我智商不高,没有“天分”。深入研究了认知心理学,语言心理学,文化心理学之后才发现,没有“天分”,“智商”不高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其实,这是人类普遍规律,你学会了母语,已经证明你有天分,智商挺高的,只不过在学外语的时候你已经忘记了以前的学法,显得笨拙了。
《认知心理学》读后感(五):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
所以,知识这种东西,它是玄幻的,看你怎么学了。 这也是心理学。
【书摘】P377
二者还存在其他显著性的差异。因为说过的词汇是不会再现的,所以与阅读课文相比,听讲对记忆的要求更高。之前我们已经提到听讲要比阅读更困难的一些方面。然而,由千口语通常含有韵律线索,在这方面来说听讲比阅读来得容易。韵律线索就是通过说话者的音高、语调、重音和节拍表现出来的对句子结构和意图的暗示(如英文中疑问句在句子的最后一个词会出现升调)。相比之下,课文对句子结构的提示主要是标点符号(如逗号、分号)。这些标点符号常被认为与某些特定韵律有相似的功能,但它携带的信息却不如口语中的韵律线索丰富。
【评论】2018/6/24/周日 23:19
也许吧,你能很快明白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但是,你会把这段话当作知识记住了,然后,你把书一扔,就出去玩了。认知心理学对你来说,可能就是一部的新的知识宝典而已,当让你增长了见识,仅此而已。但是,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你就错过了很多。
你错过的是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和以往不同,它对人的心智要求更高了,你如果只是把自己当作是一只会走的“硬盘”,那么对不起,你的容量远远不够大,速度不快,而且还不稳定,经常健忘,有时情绪不好还会罢工。
所以,知识这种东西,它是玄幻的,看你怎么学了。 这也是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