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美感是最好的家教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09-12 16:01: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美感是最好的家教经典读后感有感

  《美感是最好的家教》是一本由山本美芽著作,湛庐文化策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美感是最好的教》精选点评

  ●太棒太棒的一本书!把孩子托给这班那班是很不负责任的逃避行为,再多的钱都买不来孩子一敏锐发现精彩

  ●日本的生活书真是细致发达数量惊人口水家常

  ● 2009-12-09

  ●亲子教育中对生活中美的感知能力培养通俗易懂,也容易学习模仿,很有用的一本书。

  ●作者是一位音乐作家中孩子的美育。给出了一些个人的亲子美感培养心得经验,值得借鉴。有的东西注重美育的家长会心有戚戚提出了五感的“抽屉”的概念然,不应拔高,干货不是很多,类似随笔,有些专家之言,但并不是指南类的书,也不是很深刻的东西,更多的是一种启发吧。怎么说呢,育儿中的美育,其实与自身的美育是分不开的。

  ●与其说是给大人教孩子的指导书,不如说是给大人的如何过好自己日子的指导书。推荐

  ●印刷纸张不是很好,看了一般,好像没什么特别观点

  ●是要多细腻啊。。。

  ●既可以用来培养小孩,也可以提升自己的美感

  ●在平常的生活中提升素质一句话,一个习惯

  《美感是最好的家教》读后感(一):培养美感

  日本人的书都很注意细节,往往让人觉得不够有大的格局。但是,看完之后还是会很有自己的心得。不管是培养小孩,还是自己如何做个优雅女子,都是要用心的。从细节出发,也没什么不好的。

  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让自己融入其中,并变成这美好的一部分。真的是件很棒的事情

  《美感是最好的家教》读后感(二):家教的好书

  虽然内容浅显,但大多是作者在与女儿互动交流点点滴滴体会积累。许多内容非常值得借鉴。快要做妈妈了,收到社会上许多功利思想影响,也产生了许多浮躁的思想。确实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没有好的家教,还不如没有家教。在家教中究竟要带给孩子什么呢,纯粹是一些技能、填鸭式的所谓知识”,还是好奇心、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敏感度创造力,这本书给了不少的答案。值得去细细的阅读

  《美感是最好的家教》读后感(三):培养孩子的美感

  错过了许多好书,因为孩子就要两岁了,最近在思考以后孩子以后要学一些什么才艺的事情。

  所以找到了这本书,因为这本书的作者山本美芽是一位音乐作者,所以在音乐教育上应该有一些较为成熟和值得借鉴的心得。但是遗憾的是书已经绝版,于是正能在某宝上买来了影印本。

  这个书中,能够给一些像我这样的对音乐一窍不通的的父母一些建议。

  但是我发现的是教育的原理是相通的。

  在对于孩子的教育上,作者也秉承着要带孩子去感受各种艺术,然后去发现,也许孩子会有这方面的兴趣那方面的天赋。不顾孩子,而是自己帮助孩子来选择是极其危险的行为。

  我想这样的家长应该也是会越来越少的。

  全书的基调是对于生活要有适当的保持美丽的心情和欣赏美的纯真。

  “如果不是带孩子,有许多事情是永远察觉不到。”

  没有一条路是好走的路。

  在音乐上同样也是,甚至更加残酷。也许第一名和第二名的水平相差无几,但是结果却是大相径庭的。在演奏前能够克服紧的情绪,稳定发挥这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

  与在任何一条路上发展道理都是一样的。让孩子抱着一种怎样的心态这太重要了,如果只是着重于技巧的正确,那么就会因为技术上的差池了苦恼不已,而无法体会到音乐的美妙。

  争取一次机会,完成一次考试,参加一次比赛,如果一味追求的得与失,会让人痛苦不已。

  大不了就是一份工作,大不了就是一次机会而已。

  而那份初心难道就只是为了赢得这份工作,这一个机会吗?这未免也太狭隘了吧!

  一个人的努力的目标应该是更加平稳而精彩地生活,而不是期望整整90度大拐弯的“幸运”。

  因为当一个人有认真生活的态度的时候,优秀和光环会跟着人,就算一次工作没有得到,一次比赛失利,但是美丽、优秀、努力的输入终将有其输出了一天。

  《美感是最好的家教》读后感(四):日常

  相比智力、财力的竞争,2010年代出生的孩子,可能要多加一个选项:美的感知能力。对孩子的生活、长大后的职业、工作能力,会有很大的影响。

  美感不只是在音乐、绘画、舞蹈中存在,而且包括对细微事物的观察中,更加注重过程,发现本身的乐趣,而不是只关注结果。

  而如何培养孩子的美感?先让自己美起来。

  可以买一些花,放在餐桌上,让用餐的过程变成享受

  家长自己要有自己的乐趣,比如爱户外运动的就定期外出,可以选合适的线路,带上孩子。如果家长喜欢瑜伽的,就坚持瑜伽,让孩子看到家长自己追求的事物,而不是整天围着孩子,只是让孩子去参加兴趣班,自己只是玩手机。

  家长自己注意修饰,别上班时穿正装,周末在家就胡子拉碴,蓬头垢面。

  墙壁上挂喜欢的画,抽象、印象、风景、人像,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启发你。

  如果学习乐器,在经济承受范围内选择最好的,差的乐器,手感不好,音色差,音不准,只会让学习兴趣降低,而且影响对音乐的高低辨识。

  偶尔也可以放肆的敲玻璃杯、盘子当乐器,是的,高档的玻璃杯敲出来的声音比廉价的塑料乐器声音好很多,虽然敲玻璃杯看上去没有教养,尤其是在餐桌上,但可以下餐桌,单独放在某处敲打。

  唱唱儿歌,儿童通常用词很简单,我仍然记得小时候唱过的一些儿歌,而且,有些儿歌还是吴语来唱,小孩唱着非常好听,比如芦墟山歌。

  广度和深度,这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孩子要学多少才艺,每个才艺要学到多深入、多专业,每个家庭、每个孩子不同,选择也不同。我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小时候,尽量广,稍大些,深入一样,一样掌握了,同类的触类旁通,比如弦乐器,精通了吉他,学会了五线谱,视谱演奏,了解乐理,再学鼓、贝斯等,相对很容易入门。

  输入和输出,要有足够的输入才可能有输出。

  这些方法没有一项是要花很多精力或很多费用,只是在日常中,家长自己有所改变或改善,引导孩子即可。

  《美感是最好的家教》读后感(五):有一种素养,叫“品味”

  你不得不承认,当你离开学校,奔波在自己的衣食住行之路上时,渐渐的你便有可能离自己的生活本身越来越远了,你内心所剩最多的可能是埋怨。

  埋怨生活太枯燥,工作太繁忙,你没有时间旅行,没有时间享受一个安安静静的下午,甚至没有时间和恋人相约在傍晚湖泊边上散散步;埋怨顾客素质参差不齐,总有各种奇葩,总能让你原本美好的心情一天天变差,总能让你时不时地抓狂……

  夜深人静,不再有精力刷微博,不再有兴趣看电影,不再想拿起手机玩微信,看QQ空间好友动态,翻阅毫无价值可言的所谓“新闻“……你是否会一个人静静的想想,这究竟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今天我买了几本书,有一本叫《美感是最好的家教》,“编辑手记”里有这么一段话,我读来觉得挺亲切:

  可能有人会问,能不能发现美,有没有品味又能怎样?好像美感或品味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的东西,对我们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但实际上,品味无时无刻不在塑造着我们对外界的感知,对他人的态度,甚至是我们的情绪。品味高的人,他的生活优雅、精致、有情趣、有追求、有意义;品味低的人生活粗鲁低俗,愚昧无聊,这种人还往往自以为是。

  这类书本身没有极强的知识性可言,但就是给人挺温暖的感觉,它可能无法在你智识的进步上贡献明显,但却能让你在具体的生活中保持一颗向往幸福的心,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种心态。

  以前我喜欢琢磨生活这事,有那么几年,我每天品品茶,写写文章,学学教程,读读书,看看风景,散散步……每天过得优哉游哉的,尽管内心不尽然快乐,但却确实享受到了“品味”的独特韵味。以至这之后很多年,我一直想要再以类似的姿态来面对自己的生活。但时过境迁,时间改变,环境改变,自己的责任改变,我很难再以一种十分平和的心态来面对生活。

  今天在空间里分享我的购买理由,之所以选择了五本家教与幼儿教育类书籍,是因为觉得自己脾气暴躁,性格急躁,需要从最基础的地方做一些探索,以寻求更为乐观、慈悲的心态。

  就如上文提到,这本书没有多少知识性可言,但这本书却能展现一种较为健康且平和的生活姿态,阅读过后,你或许能被内容感动,继而思考自己的生活,以至让自己生活得更用心,更快乐,更幸福一些。

  前言有一句话,我觉得也挺不错:

  力量的根源就在于敏锐的五感和卓越的感知。

  图片

  段旭

  2013年5月29日21:53:17星期三于云南腾冲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美感是最好的家教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