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难寻》是一本由(美) 奥康纳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3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2017.67】以怀疑的方式勇敢,以憎恶的方式欣赏,以不羁的方式温顺,以邪恶的方式善良。有智慧又好读的奥康纳
●如果没看过比目鱼的书评大概也会只觉得是写人性阴暗,其实先看了书评我还是觉得主要是在讲人性阴暗……以前觉得伊恩·麦克尤恩阴郁重口,和奥康纳比起来就小巫见大巫了
●
●奥康纳的孔雀就像梵高的向日葵啊。读了书评才理解其文中暴力的意义,而看的时候只是单纯享受阅读快感。读完第一篇下巴都要掉了,之后才做好心理准备
●10年的时候,奥康纳和卡弗的书接连出版,那时候豆瓣涌现了很多短篇小说的宣传。10年在合肥第一次看到他们的新书,读过《好人难寻》和《救人就是救自己》。之后再也没有读过奥康纳。这次因为岛上书店翻出来看一半(看到人造黑人),大部分篇目都说不上喜欢,常常会透过人物的些许刻薄想到背后的畸人。翻看最后的年谱确是一个与生命赛跑的生命,有一种触动与释然。景物描写很有特点,在河、救、圣、人中都有出色表现。如短评,人造黑人确实最棒,可以分析创作的要素。151016-151029 其实有一些些苛刻,创作小说本来就不是讨好读者的,不应该要求读一个很简单完整的故事。奥康纳应该是一个有脾气的作者。
●鬼、幽灵、骷髅、死尸、蜘蛛,是奥康纳常用的比喻,这也就可以概括她的写作风格,冷酷,残忍,阴郁,邪恶,又很古典,平静,精准有力。她不动声色,甚至还有点温情脉脉地讲述着似乎跟她毫无关系的骇人故事,惊骇的不是故事性,而是人性。她让我惊喜,也让我战栗。
●酷哦。是那种不玩叙事不着眼技巧的故事酷,我把这种叫做hardcool :)
●惊讶于语言的出色,但满满的全是恶意,看下来令人窒息。就是Diane Arbus照片里的感觉。昆汀塔伦蒂诺或者科恩兄弟真的不考虑改编?
《好人难寻》读后感(一):被击到了!
我阳光派读奥康纳由最初的惊讶,到抗拒,到接受,到称赞,产生了一系列心理变化,没错她就是一股邪恶力量!以我文学业余爱好者的观点来看好的小说首先是要有个人独特的世界观,独特的文笔语感,最重要的是能挖掘到读者(人性)内心有多深,也可以说是互动吧,强烈推荐奥康纳的《人造黑人》《好人难寻》《救人就是救自己》
《好人难寻》读后感(二):好人难寻
如果老妇人没有为一己私利骗儿子走上那条小路,如果她没有煽动孩子们去那间屋子探险,如果她之前没有看报纸不知道那个不和谐分子,如果她没有私自带那只猫,如果她的话没有那么多…那么他们一家不会是这样的结果。 造物主给我们一个闭着的嘴巴,但却给了我们两个24小时开着的耳朵,应该是要我们多听少说。 言多必失是我看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我自己也是话多,这本书以血的教训提醒以后的自己要谨言慎行。
《好人难寻》读后感(三):好人难寻
初次阅读很难理解这个短篇故事。一个不太互相关爱的家庭的一次旅行的悲剧就是整个故事。再细细品读,不懂为什么老祖母最后说出:“你就是我的孩子之一。。。”同学互相讨论,玩笑说以为是个悬疑故事。作者奥康纳想借助宗教来映射社会情况。毕竟我们所处的环境不一样,我们没有宗教信仰,就很难理解文中的宗教。但是老祖母很显然是一个不受欢迎之人,也是老祖母的那一声叫喊而使全家人至于更加危难的情境。虽然她一直和沦落人谈话希望能够挽救一家人和她自己的生命,但也许是她一直的喋喋不休而让全家人丧身于枪下。
《好人难寻》读后感(四):阴冷的感觉
奥康纳的东西对我来说过于阴冷了,要怎样残酷的人生才写得出这样冷冰冰的文字啊?
据说《好人难寻》有宗教的元素在里面,可惜我没感受出,看了人家的书评才觉得似乎好像又有那么一回事。
她的文字,与其说是不喜欢,不如说是害怕面对。
不过,看了结尾的生平简介,又有点想看《智血》了。
《好人难寻》读后感(五):好人难寻
书中的作品乍看都很简单易懂,但读完之后却委实不知道如何评价。这是美国吗?一个我们无比“陌生”的国度。 按说美国统领世界这么多年,我们对它的了解应该很深,就是文学作品也大量被介绍,可我们依旧对这个国度,特别是这个国度的南方以及内陆感到无比之陌生。 作者表现的都是美国南部,我们也许读过《飘》或者是福克纳的作品,但作者的故事依旧让人迷惑。 《河》中有着摩西的影子。是否反映着这片土地的保守清教氛围;而《善良的乡下人》则令人感到人性的多样式。所有的故事中都表现着平凡人的生活,但其内容本身却有着异样的不平凡魅力。有些神秘的韵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