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王安石传》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0-09-04 20:03: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王安石传》读后感100字

  《王安石传》是一本由梁启超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6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王安石传》精选点评

  ●我朝 最早的主导“国进民退”的社会主义人才,所以才被老毛子列宁欣赏

  ●

  ●虽然梁启超也是属于戊戌变法的改革派,但是对于王安石的评价基本很客观

  ●这本书可以同时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去一同看看,两个人对王安石的评价是截然相反,值得思考回味

  ●好玩吧,完苏东坡就看王安石,这两本分别由林语堂、梁启超书就,二人的观点立场鲜明得很。作为传记而言,还是略微主观了一点。

  ●任公到底是改革派立场

  ●看着梁启超为王安石翻案,很痛快

  ●北宋的王安石有两面孔语文课本上的唐宋八大历史课本上的改革家。其实晚清的梁启超也一样。除了在政治上主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还在史学上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同在岌岌可危朝代,同为名震一时的改革家,也都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改革失败。因此,跨越了九百年时空的两人,多少在精神上有着深刻共鸣。 这本由梁启超所写的《王安石传》,从王安石所处的时代、从政背景、政治立场、改革的成绩和失败、家庭学术文学这些方面,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一生踏实奋斗,却始终孤独不得志的王安石。笔墨之间,多有惺惺相惜之意。王安石从基层做起,一直到宰相之位,只为了中的国家义理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为了进行了一次整体配套性的体制改革,王安石牺牲了许多,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从历史照见下,这本书推荐给你。

  ●全面展现一代改革家王安石的风采神韵!

  ●梁启超真的是有失偏颇。王安石有大才,也不至于要如此辩驳到完美无瑕,反而令人生疑。中华上下五千年,除杜甫文章无出王安石之右者,人品无赛过荆公者。文中有一处提到说王安石在位甚至退位多年后,都没有一个流放岭南的,这真的是胡说八道了,且去读一下苏东坡颠沛流离的这一生吧。正史或许不可全,但野史又可尽取吗?梁公,急于辩驳言过其实了吧?

  《王安石传》读后感(一):私货

  我一向觉得书不应该带有特别深厚感情倾向。而应该是摆出事实,或摆出故事,然后让读者自己评判是非。而苏和王这两本书都是严重“饭圈”的书籍。那读者的情绪和倾向对本书的评价影响很大了。 我是先看的苏。一开始也被作者的情绪牵着鼻子走。但是他cue介甫太频繁了,对东坡又是一味吹捧。就导致我产生逆反心理。就反倒对介甫产生好奇。 之后就看了王。这本就能好一点,最起码怼人没有紧着一个怼,人家是全面开炮,而且怼的最恨的陈颖、司马光等人我也本来就不怎么喜欢。且虽说作者对安石的错处一笔带过,但好歹还是有一笔的。王就完全是吹捧了,看久了很没意思,没有真实感。

  《王安石传》读后感(二):千古一相

  突然想了解王安石,于是首先选择了梁任公的《王荆公》,因为贪方便,就选择了这本白话翻译本,看过之后,个别章节对比了文言本的《王荆公》,觉得还是文言文看的有气势啊,气场与白话本完全不同。

  看完书,我的结论是,王荆公变法的失败,败在既得利益集团之下。北宋的人心怎么这么坏呢,像是今天一样,真是读的书越多,心胸越狭窄,难怪老子要绝圣弃智,绝仁弃义呢!开玩笑归开玩笑,细想一下,是不是唐末、五代的乱世,导致了中国士大夫的这种性格呢?

  历史一次一次地向着远离荆公的方向发展,我想,即使现在荆公有知,也会坦然,而不会有任何遗憾的,如果上天再给荆公一个机会,荆公也一定会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王安石传》读后感(三):亦狂亦侠亦温文

  半山本是,临川城中,翩翩一少年

  游过褒禅,祭过文忠,哀过商女,伤过仲永,也说项羽。少年登第,打马赴扬州。身着虏衣,不修边幅,形似槁木,不溺酒色。一心富国求变,却说拗相公。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守家业,立新法,个中几多艰。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施政关键在于用人,却遭到整个保守党的反对,一时无人可用,只能任用一些小人,上令下不达,最终导致巨浪滔天。此去经年,少年梦,名利缚,一段家国梦。

  燕溪水, 缓缓流,永安城外十分秋。月如钩,勾起心头多少愁。潮生又潮落, 下渡照孤舟。吹南管, 长夜何漫漫, 有人正依栏。 明月好, 好月共谁看? 一笑回头问吉山,山中流水几时还?潇潇木叶袖生寒。山不语, 水向东流去, 写出愁人句。愁人句, 今宵没个安排处。

  《王安石传》读后感(四):长短评

  高中学了答司马谏书,对王安石非常有好感, 同一时期看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对其中对王安石的评价极不赞同,下决心要读王安石传,一拖就拖到了大学,断断续续读了一个月,当中还停了一段,终于读完了。这本主要是针对他政治方面的成就和为他平冤而写的,生平经历倒不多,和苏东坡传走的路子不一样。但是文中对所有人物都是有褒有贬,包括莫名其妙的杠精司马光,虽然花大笔墨描写他的蒙昧流俗的一面,但也不否定他的成就和贡献,绝没有苏东坡传里面那种对王安石全盘否定极尽贬低的做法,光这一点我就觉得格局比苏东坡传要高了。宋史等为了诋毁王安石也是很敢了,捏造扭曲事实竟然到了如此坑的地步!历史果真是人写的。而且这种现象居然流传至今成为了传统。文人为了一时的意气把天下苍生作为棋子相斗,而且自己还真觉得自己是在为百姓着想,有趣。

  《王安石传》读后感(五):改革的人总是充满争议

  看完《苏东坡传》,萌发了看《王安石传》的想法,买来一本,乘着出差的机会,在飞机上一口气看完了。

  王安石的影响太大了,不然,《宋史》上不会有那么多的不实描述,使得至今要还原这样一位伟大的改革家很难。

  只能说王安石的抱负太大了,一揽子抛出那么多的改革方案,无怪乎引来那么多的争议。

  从出发点看,改革方案大都是好的,有些现在都有借鉴意义,但是从当时的现实看,显然太超前了,太不同,导致了失败。

  自古以来的改革派就没有好下场,从这点看,从道德的角度批判王安石肯定是站不住脚的,这是个为了理想勇于献身的人。

  我更愿意相信梁启超对王安石的评价,只是王安石的所用之人,最后证明皆为小人,实在有点悲凉,难道就没有什么有识之士赞同改革,而只剩投机份子了,妄为宋朝出了那么多的人才。

  改革的人总是充满争议,但是伟大的人物是不会被历史泯灭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王安石传》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