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的心灵课》是一本由毕淑敏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24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毕淑敏心灵四书,看到这个名字,是不是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反应应该有四本连载书?等你问问,想不到其实只有三本《毕淑敏的幸福课》《毕淑敏的成长课》《毕淑敏的心灵课》,只有这三本书,可能是第四本书,作者还没写出来吧!个人一直以为有四本书,你想到只有三本。已经看完了《毕淑敏的幸福课》总体来说,让我受益匪浅。其中有很多道理,也需要我们去细细思考。 今天我看的这本书是《毕淑敏的心灵课》与《毕淑敏的幸福课》相比较而言,幸福课大多数都处于比较宽广的方面,讲述了如何拥有幸福这一方面,总的来说,给人有一点虚无缥缈,又想要去抓住的感觉。去实现幸福和拥有幸福。但是,心灵可更多是贴心贴肺的身边的事情,比如每个少女少男都会经历的失恋,你知道失恋到底失去了什么吗?每次听人家说都失恋,就会哭,很难过。可你知道失恋为什么哭,为什么会很难过吗?明明知道失去的东西,一去不复返,可是还依旧想要去拥有,这又是为什么?有时候会听人说一句,真正令人学习下降的不是谈恋爱,而是失恋。看这本书的时候,想到了我身边的一个朋友,她也是谈了一场恋爱,但是,结果不是很理想,分手那天哭的很伤心,其实要说原因,也不是特别大的原因,但是可能太在意对方,然后就会无限的扩大感觉,其实说到底还是不够信任对方。他们谈恋爱是通过朋友,然后谈恋爱的,起初他们也谈了,应该有一个月的恋爱,但是不知道他的舍友还是朋友在哪里,说要测验她的男朋友,然后她就叫她的舍友注册一个号去加她男朋友,各种撩男盆友。才发现,也许男朋友不是特别爱他。她给的一个理由是,男朋友有女朋友了之后还跟其他女孩子聊的特别好,根本就丝毫不顾及她的感受和想法。可是反过来想,不是他不够信任才会去测试男朋友吗?有多少男孩子能够通过这样的测试?这样决定,这样去测试了,一定要准备好接受结果。那一天雨下的特别大,她哭的也很伤心。问她为什么伤心,她也说不出个原理。所以就书中这一方面失恋到底失去了什么,就非常令我们深思。你让我想到了生病,许多朋友的事情。 也许当时他看了这本书之后,也不会那么伤心吧!或许他看完这本书之后,能够得到释怀,也能够明白自己为什么伤心。分手了之后,我这个朋友至今已经两年没有谈过恋爱了。可能还走不出来吧! 揭开伤疤,才能更好的愈合,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
《毕淑敏的心灵课》读后感(二):我思故我在
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我们不得不为自己的明天去盘算。五颜六色的世界里,哪里才是我安身立命的处所呢?永远只会有人告诉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但却没有人告诉我们如何成为那样的人。或许,告诉我们的人从来都不知道从现实到目标的路径,正如中国成语所寓示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现实中的你我,谁见过龙凤的模样?
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说起来只不过数字,但做起来却要数行眼泪、数滴汗水。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即便你是含着金匙子出身的,也不得不去考虑环境、社会、时代对于你我命运的影响。《毕淑敏的心灵课》提醒我们:每个人的词典中,成功都有着不同的解释,甚至在生命的不同阶段,解释也发生着变更。少年时,我们希望考试过关,取得满分,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从大学到研究生,从硕士到博士,成年后,发现单一成绩的评判太过于刻板,我们日日夜夜努力的结果不过是别人的出发点,我们与其自愿或者被动地成为了名与利的追逐者。某一时刻,接受了自己少年时无法忍受的自我,是的,我们是那群视成功为人生目的的行动者,哪怕那只是望梅止渴的奢望。
行动是最好的状态,我一向这么认为,也许是接受了传统教育的结果。但是没有想好就行动,却无异于莽夫。这样行动得越积极,离心中的目标越遥远,以至在屡战屡败中,消耗了激情,磨灭了信心。此时,如果你还能笑得出来,那么这种笑可以直击灵魂,令人心惊胆颤。
在经历碰碰撞撞之后,你会发现作为尘埃,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有些人好言相劝,倾心为你讲故事,就如同《毕淑敏的心灵课》,他将心理咨询中遇到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换了一个形式展现给你,供你参考,他相信这些人并非无能,只是无奈,但他不希望你因为无能而无奈,而是希望你建立正确的预见,不因自己渺小而放弃,也不因暂时成功而止步;有些人却恶语相向,他们未必在发泄心中的不满,只是通过这种方式让你意识到他的存在,如同小孩子总是哭哭闹闹,为了玩具、为了零食,若干年过后,他还能为玩具与零售而在舍得上纠结吗?也许不会,也许会,前者扭开了自我心灵的阀门,后者宁愿生活在舒适区,哪怕在下一分钟舒适区将面临倾盆大雨、电闪雷鸣!
《毕淑敏的心灵课》读后感(三):最让我受益匪浅的一堂课
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让你们受益匪浅的一堂课是什么课呢?它发生在什么时候?小学、中学、高中、还是大学? 今天我所说的最让我受益匪浅的一堂课,并不是在我的学生时代发生的,这堂课就是我最近读到的一本书。因为这本书的名称叫做——《毕淑敏的心灵课》。 这本书是由毕淑敏老师写的,但阅读完整本书后,正如本书的名称一样,它是一堂涤荡我心灵的课程。即使我现在已经步入三十而立的年华,已然成为两位孩子的妈妈,但是我懂得的心理知识却如凤毛麟角,很庆幸可以在这个年纪还能学习到有关人们内心深处的秘密。 如果不是我读了这本书,我不会明白一个人的心理会容得下千奇百怪的思想与负能量。也不会懂得一些人正常的面具之下也许潜藏着一个心魔,如果不及时去除,后果不堪设想。更不会懂,魔由心生,亦由心灭的道理! 本书被分成了四部分,它们分别有一个唯美的标题:1.你的心结,并非无解。2.恋恋风尘,但求豁达。3.魔由心生,亦由心灭。4.释放心灵,遇见自己。 在这四大点之下,潜藏着众多带有负能量的人物,他们被心魔无情的压榨着。 但是魔由心生,亦由心灭。毕淑敏老师作为心理咨询师很明白这一点,于是她用职业的素养和方式把一位位沉沦者救起,并且每一位沉沦者的反思就是对我们旁观者的一次次启迪。 有谁能想到,一位相貌清秀、身材纤细的女大学生竟然会说:我忏悔,因为我的身材。 如果不是看到毕淑敏老师的心理纪实散文,我绝对不会想到这位女大学生厌恶自己身材的罪魁祸首,竟然是曾经遭遇到的意外事件!这个意外事件居然可以在心底埋下一颗怨恨的种子,让女大学生的心灵在怨恨中埋没自己。 失恋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个普通的词汇了,但就有一位男生却被失恋压垮了! 当看完记叙这位男生的文章后,我很敬佩毕淑敏老师的职业素养和方法,她居然能够找出压倒男生的心魔并不是失恋本身,而是从被拒绝、不认可到自卑的一系列过程。 原来,心理问题同样如同外在的伤疤一样,需要受到重视,需要关怀。一旦对心理隐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我们的心灵将会被黑夜笼罩。 当我们作为“正常人”,看到他们的心里充满我们所不能理解的扭曲和黑暗面时,我们会怎样想?也许会激动、不可思议甚至是惊恐。但事实就是这样,他们的心里是我们无法理解、无法渗入的世界。 我们唯有多懂一些心理知识,多一点爱心和包容,才会挽救更多正在沉沦的灵魂。 我们平时同样需要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当遇到措不及防的意外事件时,才有可能不被重伤!
《毕淑敏的心灵课》读后感(四):人生的华彩篇章,是祸福相依
在面对亲人离世的时候,毕淑敏这么写到:“我好像赤脚闯进了茫茫苍苍的热热带雨林,到处是我认识的动物植物,出没着蛇和蜥蜴。”我们很难不惶恐,应该失去父母的依靠的我们,始终会在心灵上回归了孩童的模样。于是,你是不是应该学会审视自己的心灵呢?比如“你的心结,并非无解”这一章,“怨恨还是快乐”,这是一个我们都必须面对的问题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给自己的“心”好好上一课呢?我想,这个需要我们一起来阅读了。
《毕淑敏的心灵课》里依然给出了完整的心理的历程,颇有毕淑敏自己的风格,总是由浅及深,款款到来,没有太多的说教,只是更多分享,然后告诉你,我们应该怎么做,从什么地方着手去面对你自己的心灵。第一章是《你的心结,并非无解》,这一章的“女生”引起了我的关注,“红与黑”“出卖冥位”这几个词语,让我心里一下好奇起来。《出卖冥位的女生》里让我想起了《温暖的荆棘》,那是心灵的成长和滋养,让我自己深刻的理解当时的心情如何。“出卖冥位”的母女两个人,因为母亲的担忧,让孩子来寻找心理医生咨询,但是来咨询的孩子鞠小凤不断地推销“冥位”,循循善诱,步步引导,让资深的心理师毕淑敏都有一点惶恐了起来,后来才知道她只是想要给父亲留下一点痕迹的女孩,即使根本没有与父亲见过面。对于这样的一种心理的咨询和问答,我想,真的是让人很惊讶的一个想法,不管这个世界给予我们什么,我们这里这里的内容都是如此的。喜欢毕淑敏,就是这种文字的叙述过程中,给人们一种非常强烈的代入感,在这样的真切日子里计算这温情,人世间的所有感情都无法代替这种亲情,也没有一种如此强烈的冲击可以让我们如此忧愁。所以,少女的问诊,最终再眼泪中得到了答案。
毕淑敏前前后后当了22年的医生,早年在阿里的生活和后来世界的环球旅行,让他对这个职业有了很不一般的感受,对于青春与生命,健康与伤痛,还有对生命以及灵魂的剖析,这些都是普通的作家所无法比拟的,所以,他的文字往往都展现了一种非常原真的质朴,带来的震撼是直击心灵的。《毕淑敏的心灵课》是给社会中的你我他开出的心灵处方,这里选择的多是一些真实的心理咨询故事,以医生的专业视角,以温柔而有力的亲切口吻,告诉我们,在这个繁复的世界里,面对着纷繁的压力,我们要如何去面对。
也许读到这里,你会联想到《开讲啦》这里的故事,毕淑敏的演讲总是带着一种亲和感,也许是真切的长辈的关怀,也许是温和有力的语言,言辞的不疾不徐总是可以让你安静平和地去理解。毕淑敏在《速递来的喜糖》说:“医治副教授心理疾病的最终良药是结婚成家”,我们很难理解一种纠缠究竟是怎么处理的,也很难理解一种心结究竟是如何展现的。一个功成名就的副教授,却是一个“请客成瘾”的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偏执狂”,这个世界也许超过我们的理解,但是毕淑敏的邻家阿姨的这种温暖让人心得到了慰藉,如何去面对生活的困境,这不仅仅只是一种智慧,而且还是一种真正的力量,关于幸福应该是怎样的本质的思考,在信仰中告诉我们如何悦纳自己。这个,也许就是毕淑敏的文字的魅力了。
《毕淑敏的心灵课》读后感(五):毕淑敏的心灵课:爱才是人生的行囊,其余都是包袱
爱才是人生的行囊,其余都是包袱!
读《毕淑敏的心灵课》,真正懂了上面这句话,就基本上够了。因为这本书是毕淑敏老师作为心理诊疗师,把多年遇见的心理问题案例进行汇总分析,然后帮助我们提升心灵力量,做更强大的自己。
放过了别人,放过了自己,你才能高飞。
所有心灵上的伤痛,最后唯有爱,唯有宽容,才能治愈。
我读过许多书,其中都有很多的事情提到“心理暗示”这个事儿。当你的生活中收到不好的心理暗示,当你自己给了自己不好的心理暗示,那么你的元气绝对要受到影响,从心灵出发,再传递给身体,这些不好的心理暗示,会让你的人生陷入泥沼之中。一个内心有阴影的人,是不可能愉快前行的。所以毕淑敏用很多真实的心理咨询案例告诉我们:放下包袱,你才能,轻松前行。
有事没事,真的不要背个包袱。尤其是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包袱。
做真实的自己,做独立又强大的自己。
如果你愤怒,你就呐喊;如果你哀伤,你就哭泣;如果你热爱,你就表达;如果你喜欢,你就追求。白天你多看看太阳,晚上你多看看月亮。让自己的心灵,坦坦荡荡,轻轻松松,理智又充满着力量。
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清楚事物的本质。尤其是遇到心理伤害的时候,你要看清楚这伤害的根源,要分析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要把积压心灵的阴影驱散。怎么样才原谅别人和原谅自己呢?我在《毕淑敏的心灵课》中的多个案例中找到了答案。其实就是找到根源,理性分析,把自己认为的错误、憎恨的情绪、无法释放的抱怨都理一理、清一清,从情绪中走出来,发现真正的事实,真正的理解,然后就会看明白,就会改变自己的错误的行为方式,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想起一句话,就是:看清了,就轻了!
你看心理咨询师对于访客的心理问理,其对待方式多么高级:倾听,问询,让他自己说出问题,站在他的立场上去看问题,获得他的信任感,然后帮他找到他内心的症结所在,再然后进行疏通引导。老师说的是先打开他心灵上的伤口,中间进行修复,最后再进行包扎。跟外科手术一样一样的。
有一段话,暴露了一个问题。这段话是:
我一边听着朋友的述说,一边查看工作日程表。最近的每一个时段都安排得满满的,只有七天后的傍晚有一小时的空闲。优秀的心理治疗师这么忙啊;排个朋友的号也是要等到七天后。这反映了一个问题,行业专家和名师名家,的确是成功典范,他们功成名就之后的收益,也是相当可观啊。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心理咨询师的保密制度。还是这篇文章《你究竟说了什么》,我们作为旁观者,特别想知道心理师用了什么手段,说了什么话,让来访者摆脱了问题困绕,回到了阳光下。这篇文章中的案例中,访者阿伦是一个还有两个月就参加高考的学生,成绩还可以的他,突然不愿意去学校上学了,而是呆在家里打游戏。他其实不算网瘾少年,事情的真相是他在预报志愿的时候大胆的填了“清华大学”而被老师疯狂嘲笑和语言打击,他受到伤害了,想通过打游戏参加比赛为国争光来证明自己。毕老师支持了他的所有想法和立场,并说自己很生气老师这样伤害一个孩子的自尊心。阿伦信任了心理老师,然后把自己内心的情绪全部都说出来了,阳光小男孩,敞开心扉后自然就没有什么事情了。阿伦回到学校继续了学业,高考成绩也超常发挥了,虽然不可能是清华,但已经相当优秀了,也证明了自己。
那位介绍阿伦来咨询的朋友,还有阿伦的家长,都特别想知道:你究竟跟他说了什么?
“我说,那一天,我说得很少,阿伦说得很多。其余的,无可奉告。”
——我不明白的,这有什么无可奉告的呢?仅仅因为保密制度吗?这阳光小男孩的事,算不得什么不可外喧的大秘密,而且事情已经过去了,还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家长都来表达真诚的感谢了。但是我重读了一遍文章,发现真的是“无可奉告”——因为真的没有什么太大的技术好像,哪里有什么神奇的魔力呢。是因为这个吗?我比较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