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策兰诗选》是一本由[德] 保罗·策兰 (Paul Celan)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6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是我最爱的诗人,但写了我最爱的一首诗。遗憾的是,这个翻译版本不太喜欢。
●包装极其精美豪华,纸张嘎嘎新,封面摸上去手感好得让人掉泪……但其翻译,尤其是断句,我不知道是保罗君就是这么个写法还是译者自己的原因,总之读起来就像……意识流的梨花诗……那么膈应……
●在系图借的第一本书,读!不!懂!
●灵魂
●译得太差,读不下去了。。。文气整个不顺
●Von Schwelle zu Schwelle。瞧瞧四周:看,周围多么活跃——死亡之中!有生命!谁说到阴影,谁就说了真话。把这些词随死者入葬,那是他为生活说过的话。将他的头轻轻枕放在词中间,让他去体会渴望的舌头,火钳。钓雪按:纪念保罗·艾吕雅与poète surréaliste
●对策兰和翻译都挺失望的。打三星是对诗歌翻译的理解之同情。之前说过尽量不读翻译诗歌的,经某人推荐,换来失望。语法都不通,什么叫《眼内嫁接了》?告诉我!为什么要这样:“最后一次/心理/学”?!“腐烂的不/朽/#%^”?!看到两百多页就不想看了,强迫症,再翻到三百多页,终于弃读。
●译者是谁?这个是关键!策兰啊!!!!!!!!!!
●读到最后唏嘘不已,前期诗美的惊艳却又充满残酷,后期诗在精神病的折磨下异常压抑又无比震撼人心,策兰不止是地理上的流浪者,更是精神上的流亡者,投河对他来说更多是一种解脱吧,但愿策兰在另一个世界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保罗·策兰诗选》读后感(一):犹太诗人
保罗策兰。
喜欢《水晶》里
“不要在我的唇上找你的嘴”
他的诗有一种寻找尽头的渴望,然后是没有理由的文字结合,字里行间,让我难想明白,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说起诗,最喜欢的是顾城。
《保罗·策兰诗选》读后感(二):法国之忆 63页
法国之忆(保罗策兰)
我们玩牌,我输掉了眼珠;
你借给我的头发,也输光了,他打败了我们。
他穿门而去,雨在后面追他。
我们死了,却能够呼吸。
《保罗·策兰诗选》读后感(三):翻译太烂了
感觉就是意识流的梨花体。我是看的慕容雪村的推荐来找的策兰,人家推荐的版本的翻译跟这个简直差得太远了。慕容雪村版《狼豆》“在那里,他们杀死了我的父母/什么曾在那里开花/什么还在那里开花/什么样的花,妈妈/曾经使你痛苦……/妈妈,妈妈/我曾握过谁的手/当我带着你的话去到德国” 孟明版的《狼豆》“妈妈,谁的/手,我曾握过/当我携你的/言语去往/德国?”————不是一句话拼命敲回车键就叫写诗了好伐!!!!!
《保罗·策兰诗选》读后感(四):语言没有双胞胎
花了68大洋买了这本书,买到后后悔了,翻译的太离谱了。甚至不如网上的好,主要因为他太流畅了,策兰怎么可能流畅呢。策兰造词,可这位翻译竟然使用中国古文,人家那些字可是锥心刺血出来的,你这可好,快整成二人转了。
最起码王译不敢使用一个熟词,读王译深受震动,读孟译之后,基本对策兰没什么感觉了,因为,只有陌生,只有那些生生楔入我们的东西,那些使我们疼痛的东西我们才可能警醒并记住。
再者,对于另一语言系统,不可能在另一种语境中完全找到相对应的东西,这一部分的处理才是判别翻译好坏的地方。如果找到了,我的妈呀,这两种语言是双胞胎!
《保罗·策兰诗选》读后感(五):转:戒指醒来
戒指醒来
那里来了一个寂静,玛格丽特,苏拉密
我们花了68块钱,却没有见到你
于是我们挖,我们挖
那是一本《保罗-策兰诗选》
孟明译,深蓝色的丝绸包装
哦人,哦无,哦无人,哦你们
没有校对。有时我们找不到诗题
却找到了错别字
想起这些,他们没有语言
我们不赞美上帝
“谁,他们如此聆听,想要所有这些
谁,他们如此聆听,知道所有这些”
在我们的手指上戒指醒来
玛格丽特,苏拉密,硬币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