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难余波》是一部由艾略特·莱斯特执导,阿诺·施瓦辛格 / 玛姬·格蕾斯 / 斯科特·麦克纳里主演的一部剧情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空难余波》观后感(一):替罪羊
劫数,尚可。
一个制度或机构的问题往往要一个人来承担责任,这个人一般是一只羊,因为如果不是羊就成不了替罪羊。片子里的空管和超售事件中的空警也许某种程度上都是这样的羊。羊有时是很难保护自己的,想保护也没有好办法,只能听天由命。这是这个世界的一个悲哀。法律从某种程度上是为大公司和大人物制定的,因为弱者无法平等地保护自己。
《空难余波》观后感(二):空难余波感
本来是笨着阿诺去看这部电影的,可是电影全程么有太大的亮点。故事情节也比较清淡,无期。只是没想到阿诺演的平民在逝去老婆、孩子(怀有未出生的孩子)后,把全部责任归咎于当值的空管员,最后把该空管员杀死于他妻儿年前,多年后,空管员的儿子找到阿诺报仇,可能孩子本质比较善良,最后没忍心下手,此时的阿诺也意识当年的冲动。提现中国一句古话:冤冤相报何时了!结尾语:阿诺,已经离我们远去!
《空难余波》观后感(三):对于老诺,很不容易
其实导演就是为了一句道歉,就可以化解很多恩怨,整个故事叙述很沉闷,不是年轻人喜欢的类型,但很考验演技,老诺真的不容易,整部戏,能看出一个美国前州长在70岁的时候还是这么努力,为老诺点赞。喜欢看惯了国内小鲜肉片子的人,当然不会给高分,这样的片子,不是人人都会有耐心看完的。我给四颗星。整个看完就是两点,不要咄咄逼人,要知错就认,另外,好的演员不管他曾经是什么,演好现在就对了。
《空难余波》观后感(四):我给四星
作为一个民航从业者,主观感受,比萨利机长有意思了很多。且不论什么演技故事冲突啥的,阿诺一张老脸,已经到了演什么都有基准分的年龄段了。
可惜的是,身为动作演员的他,眼神中的暴虐之气始终没有完全隐藏。也就是说,他的身上,浮现的不完全是一个失去妻儿的可怜中年人,有时候让我看到的似乎是一个含泪为地球人讨回公道的未来战士。
略跳戏。
阿诺老了。
老年演员阿诺,却正在开始。
《空难余波》观后感(五):《空难余波》
失望透顶!杀了无辜的航塔通信员,又以他的儿子不杀之恩收尾,爱,不是给一张照片道歉,而且查明真相,真相没说清楚,就匆匆收尾,可怜的 施瓦辛格和《萨利机长》差了十万八千里!从《丧家之女》到《终结者创世纪》再到这《空难余波》,施瓦辛格近年可是拼命接这类深情老父角色磨练演技...不过本片实在太拖沓,明明许多情节可深入可就是浅尝辄止,强拿两男主悲伤脸塞满90分钟,航空公司的不道歉以及威逼利诱和解这些引发后续悲剧的导火索潦草带过,浪费建基真实事件的好题材
《空难余波》观后感(六):时间,其实抹不平一切。
人们常说“时间会抹平一切伤痕”,然而只要刀子没有刺在自己的心口,所谓“感同身受”就是一句屁话;相比之下,狗屎还能滋润大地呢,狗屎都比圣母视角的说教安慰具有正能量。
《空难余波》观后感(七):一部对不起施瓦辛格大叔曾经的肌肉的烂片
看过最烂的片子,没有之一。施瓦辛格大叔的那一身赘肉我可以理解,毕竟老了嘛。但编剧那是怎么回事?!惊悚??最惊悚的应该是电影简介了!剧情是:某个航空塔台管制员值班时因为同事离开一下去休息,所以他一个人负责盯着两个操作台,没想到就漏听了一个航班的下降请求,导致两架飞机相撞,死了几百人,其中包括施瓦辛格大叔的妻子和女儿。一系列平淡似水的叙事之后,大叔将那个管制员杀死报仇了,剧终。首先,我不觉得那个管制员有罪啊,擅离职守的不是他同事吗?!其次,这个报仇死得也太随便了,对得起大叔曾经的肌肉吗!总之,莫名其妙的一部烂片
《空难余波》观后感(八):总有很多微妙的巧合(1)
ipad里面有10部片子,当我在飞机上用十分之一的几率挑中了它。
老样子,看到狮门,看到老诺,有点兴奋,可是看着看着,就沉闷了。
两飞机相撞的情况是用调度雷达呈现的,当飞机在雷达上消失的时候,我坐的飞机刚好穿过气流,急剧颠簸,真的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后面老诺的悲伤,不平,无奈,我都能感同身受!
这是一种很无奈的悲痛,你根本不知道找谁去理论,也不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对于老诺,根本不是一句对不起就能结束的,而对于那个儿子,他知道自己的悲痛源于老诺,所以他可以接受对不起。
“原谅”这个话题,我在当天晚上又看了一部,所以这是巧合1。
不建议经历过失去亲人的人去看这部片...
《空难余波》观后感(九):冲着施瓦辛格来看的,一般!
真实空难题材,改编的,我是冲着施瓦辛格去看的,好老了!想想当年看终结者时,n年前的事情了。
这片讲述空难后,相关几个人的心里变化过程,导致空难发生,多少与塔台的人有点关系,塔台当事人也精神崩溃了,毕竟死了270多人,严重空难事件,后面公司要解雇他,赔钱他,让他去别的城市,换名字,换工作重新开始新生活,施瓦辛格演的罗曼,老婆女儿挂了,耿耿于怀,想要一个说法,要航空公司出来道歉,但是那边赔钱了事,比较冷漠的方式处理,后来罗曼还是把塔台的这个人用刀杀了,他老婆儿子看着,尖叫,而罗曼被判刑11年,出狱后,去墓地看他老婆女儿,有个年轻人跟着他,其实就是当初塔台那个人的儿子,掏出枪来指着罗曼的头,要杀他,但还是没动手,冤冤相报何时了,哎。然后就结束了!
《空难余波》观后感(十):不知意图何在的一部片
不好看。
两星。为阿诺再加一星。
对此片完全不了解,甚至连寥寥数字的剧情简介都没有看。纯粹是吃晚餐时挑片,看到阿诺就点进去看。
看弹幕说是阿诺版《英伦追踪》,还以为会有揭开阴谋之类的情节。(当然,弹幕干扰不舒服,几分钟后就关掉了。)没想到在沉闷之中好久,觉得无聊,一看时间已经快60分钟,我就知道没戏,接下来片子也不会再昂扬。
全程都很压抑,不知此片的意图是什么。激励、鼓舞、或是缅怀悼念?能引发观众思考吗?文艺片吗,或是纯粹的记录?不追究真相,只聚焦两个同样苦难中的人。事故发生后,两方都疑似精神失常,挣扎后却又能正常地过下去。
最终罗曼插脖子没想到。
片尾还加个儿子宽恕老大爷的小尾巴。
多次使用蓝天飞机轨迹进行转场,感觉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