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他与季羡林决裂13年,75岁出书批判父亲的刻薄。谁说家丑不可外扬
日期:2020-07-26 12:15:14 作者:俺就是波叔 来源:bookface 阅读:

他与季羡林决裂13年,75岁出书批判父亲的刻薄。谁说家丑不可外扬

  周末波叔重温了一本书《我和父亲季羡林》。

  7月11日是季羡林的忌日。

  生前儿子与他反目,但到了最后,父子俩还是放下过往,和解了。

  季羡林与儿子季承,到底有什么仇,什么怨?

  这对父子,一辈子都在互相较劲和错过

  这一切,要从一桩包办的婚姻说起。

  1929年,还在读高中的季羡林在父母安排下娶了大他4岁的彭德华。

  虽然彭德华贤良淑德,但文化水平远远比不上季羡林,两人本来就没有感情基础,又没有聊得上的话题,季羡林对这桩婚事是百般不愿。

  我近来对家庭十二分的厌恶,并不是昧着良心的话,瞻望前途,不禁三叹。家庭对我总是没缘的,我一就讨厌。想到将来前途仍然渺茫,而且有那样一个家庭,一生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呢?

  季羡林说自己与家庭无缘,并不是无病呻吟。他从小被寄养在叔父家中,从没感受过父母的寄人篱下滋味他从小尝到大,根本不懂得何以为家。

  他自己成家之后,自然不晓得如何经营一个家。

  再加上年轻气盛,自恃有才,大男子气颇盛,想干嘛就干嘛,从来不考虑父母妻子的感受。

  婚后他继续大学,在清华大学混了4年,妻子则在家照顾公婆,操持家事。当他得知妻子怀孕的消息后,他的反应是这样的:

  我简直不知道是喜还是悲。

  儿子的到来,对季羡林来说更像是负担,因为他自己还是个宝宝,没浪够。

  1935年,季承出生,他撇下妻子和3个月大的儿子,到德国留学。在通信发达年代,一走就是12年。

  在季承整个的童年记忆中,对父亲的印象只是墙上挂着的一照片

  他从小看着母亲操持家中的大小事宜战乱之时,母亲为了一家人生计不停奔走,苦苦支撑。在一家人最艰难的时刻,那个叫“父亲”的人却杳无音讯

  季承对父亲的怨气,从小在一点一点地积累着。

  1947年,季羡林终于回国。

  他缺席了儿子的整个童年,季承对他也没什么好感,而他也从来没学会如何与孩子相处。和妻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也是疏离别扭的。

  季羡林也承认,他对妻子“只有责任,没有情爱”。

  这还没来得及跟孩子培养感情,他又被聘去北京大学教书。

  儿子17岁到北京俄文专修学校念书,本来爷俩可以好好相处培养感情,但此时季承正处叛逆青春期,宁愿住校,也不与父亲同住。

  父子俩的关系,就这样渐行渐远

  后来,季承毕业工作、成家,与父亲同在北京,把老家的母亲和祖母都接过来,一家人总算有团聚的机会

  可这家人待在一起的画风,别提有多尴尬

  在季承印象中,父亲的权威不容挑战。季羡林生性节俭,不让女儿在家洗衣,食物坏了才要拿出来分。

  他对动物花花草草都感情很深,对家人却非常冷血。比如小孙女向他借一本《安徒生童话》,惨遭拒绝。

  季承形容他:身具侠气,对外慷慨大方,一掷万金,对内则小气吝啬,锱铢必较。

  后来,文革到了,季羡林被关进“牛棚”,一家人活得战战兢兢。季承与妻子的感情也出现问题,最终妻子带着孩子远走他方。

  等到季羡林平反归来,妻子彭德华因长年操劳,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这个家真的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而父子俩依然常常为了生活的琐事争吵不断。

  父亲强硬,儿子更硬。

  1994年,操劳了一辈子的彭德华去世了,需要4万元丧葬费用,季羡林要求儿子出一半,季承不愿意。

  与此同时,季承与一直照顾父亲的保姆马晓琴关系暧昧,季老觉得他伤风败俗,扬言要断绝父子关系。

  不愧是他爹的亲儿子,完美继承了大男子个性,季承根本没打算和老爹商量,两人直接就领证去了。

  当时的季承已经70岁,而马晓琴才30岁!

  父子之战一触即发。

  1995年,季承赌气搬出了家门,一走又是13年。加上父亲之前出走的12年,父子两人足足有25年不相往来。

  不过,马晓琴这个女人不一般。

  丈夫与公公不和,她就在中间调和。结婚一年后,她为老季家生了个大胖儿子。

  她带着孙子去看望公公。季老一见到孙子,欢天喜地,合不拢嘴。

  一边带孙子去宽慰老人,一边回家劝解丈夫。久而久之,父子间的冰山终于慢慢融化。

  2008年11月7日,73岁的季承拿着水果来到98岁的季羡林身边,父子两人相拥而泣,多年的隔阂终于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2009年7月11日,季羡林逝世,享年98岁。

  一年后,季承出版了一本《我的父亲季羡林》,在读者之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因为在大家的中,季羡林是值得尊敬的学术泰斗,但是在季承的书中,他是一个没有尽到过为人子、为人夫,以及为人父负责的失败男人。

  人们认为,他在父亲过世之后还出书诋毁,定是为了争夺遗产。

  季承说,他写书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还原一个更加客观、立体的父亲。

  这样的解释,小菠菜们怎么看?

  2018年2月8日,季承逝世,享年85岁。

  一个算不上是孝子,一个也不是一个慈父。人生匆匆,父子一场,能不走上争锋相对的地步,就千万不要。

  皆知家丑不可扬,

  大师千古上庙堂。

  若无爆料下神坛,

  怎得是非评说详?

  今日心情 遗憾

  明明是血脉相承,偏偏要不相往来。

  【更多故事】

  【269】女租客洗澡时遭男子破门而入,有多少人正在遭受“恐男症”的困扰

  【271】以貌取人,其实很公平

  【270】13岁上大学,17岁考入中科院,20岁被劝退。神童变成凡人,挺好的

  【267】杨贵妃的小肚兜儿,竟有这般特殊用处

  【264】17岁迷倒德普,彼此深爱却要分开,31岁偷盗自我毁灭,她注定只是他的白月光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他与季羡林决裂13年,75岁出书批判父亲的刻薄。谁说家丑不可外扬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