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局部 第二季》经典观后感集
日期:2020-06-25 22:37: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局部 第二季》经典观后感集

  《局部 第二季》是一部由谢茜执导,陈丹青主演的一部脱口秀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局部 第二季》观后感(一):艺术之旅

  纽约大都会美术馆的三个晚上,必定成为人生最奢侈的艺术经历。相比第一季,第二季在拍摄条件上更优越清晰度也更高,这是欣赏品的基础。但相比较还是更推荐第一季,因为对艺术史独特见解引人入胜背景音乐选取与画作匹配是最大亮点,再看看片尾的音乐编辑,果然也是大家。好的声和像再配以讲解,让此片成为打开艺术史之旅的一把金钥匙

  《局部 第二季》观后感(二):想要局部的文案?

  完之后,心情平静,非常想再拜读文字版的文案,特别规范与偏离的那一集之中,中国画家远赴欧洲的法国,意大利,学习西洋绘画,可最终确实被欧洲的大师启蒙中国古代艺术之博大精深,令人唏嘘

  很喜欢丹青老师的文字和缓缓道来的感觉,好久没有静下慢慢观赏这些人类伟大杰作了,感谢《局部》,我本是绘画的门外汉,却也痴迷于艺术,或者说艺术家

  《局部 第二季》观后感(三):怎样才算一副好画

  正如马蒂斯所说的,“艺术与大众之间永远存在一条鸿沟”,古代的艺术服务王室贵族,现代艺术则不断挑战人们审美

  虽然我不能给“大众”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毫无疑问大众崇拜有名事物,即是他们看不懂。公众一幅画如果被挂在美术馆,那么就是一副好画,人们相信名画是相信一种话语

  局部的意义可能在于讲述画背后的故事,陈丹青自己也讲,观看的艺术不在于看懂,而在于惊喜。从这个意义上说局部这部纪录片成功的,因为它带给我们很多惊喜。

  《局部 第二季》观后感(四):评论

  随着工业社会的来临,柯罗和米勒成为描绘欧洲千年农耕图景的最后一代人。凡是被承认的艺术、进了美术馆的艺术,都是过时的规范、失效的规范。轮到偏离和背叛印象派的规范,是马蒂斯和毕加索那代人。可他们的规范,今天也早已过时了。各国宗教艺术的历史演变,大致是从一神的脸,慢慢变成一张张人的脸。看一幅画,最重要的不是懂得,而是惊喜。你在一幅画前突然停下来,然后这个画被你看进去了,这就是惊喜。证明什么呢?证明我此前有眼无珠,还证明什么呢?证明看画没有道理,而且用不上道理。

  《局部 第二季》观后感(五):notes

  1、大家相信书本教条,不太肯相信自己眼睛

  2、规范永远在期待天才的偏离,因为任何规范不可能包容千差万别真实。少数遵守规范的沙龙作品,成为历史的注脚印象派的陪客。

  3、巴比伦画派是印象派的先驱,像是诗歌与欢唱的区别。

  4、随着工业社会的来临,柯罗和米勒成为描绘欧洲千年农耕图景的最后一代人。

  5、凡是被承认的艺术、进了美术馆的艺术,都是过时的规范、失效的规范。轮到偏离和背叛印象派的规范,是马蒂斯和毕加索那代人。可他们的规范,今天也早已过时了。

  《局部 第二季》观后感(六):有趣的讲评人

  我天哪,艺术感是这样的,他很理性但是也很感性,感性的艺术通过理性的表述方式有条不紊的徐徐展开,好像仲夏夜泛一叶扁舟,连着水波和着袅袅的蝉向我袭来。我感到了美,美感不仅仅是画的艺术,也有他自己的艺术。他既是参与融入者也是跳脱、审视者。两者不矛盾,和谐却不统一。早年喜欢肖邦,磨了性子,后来就喜欢贝多芬了,现在觉得都不如德彪西好,似乎就是如同绘画一样三巨匠固然令人赞叹,但无法偏离范式似乎没有马奈令现代人更为喜欢。人是需要一点艺术的,不是说艺术有多高尚,而是生活原本就像发条,节奏分明,人不太像人,缺少灵魂,而艺术给予灵魂自由、给予了干瘪的生活以遐想。这点子遐想就会支撑自己,觉得人生好有趣啊。

  《局部 第二季》观后感(七):片头文案

  ew York

  Manhattan

  人山人海,什么种族都能见到

  1982年我来到这里

  天呐!三十五年前

  那时的总统是里根

  他们的地铁很老旧

  一百多年前他们就有地铁

  除非你有的是钱叫出租,来纽约你先得学会坐地铁

  上东城86街到了

  往第五大道走

  大家看见吗?那就是大都会美术馆

  我没有上过高中、大学

  大都会美术馆就是我的大学

  三十五年过去了,我不记得来过多少次

  现在我还没有从这儿毕业

  好,《局部》第二季开始了

  我是陈丹青。

  《局部 第二季》观后感(八):局部:艺术与生活

  易县的罗汉:深沉、超迈和精神性。 可是我每次登山到峰顶,总是若有所失,反而怀念一路上见到的胜景。 观看,是不讲道理的,也用不上道理。你看一幅画,重要的不是懂得,而是惊喜,惊喜也用不着道理的。 意大利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提香。乔万尼.迪.帕罗。柯罗、米勒、库尔贝。偏离与规范:印象派。 祭坛画。你看不清楚的事物才会有神秘感。 壁画。广胜寺和永乐宫。唐代恢宏,元代壁画富有气势,明清更注重细节,格局更小。唐代闫立本、李思训、吴道子。北宋武宗元。乔托:文艺复兴壁画的开山鼻祖。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 眼前的麦田:美术史各阶段的突破有个秘密,就是艺术家偷偷地、勇敢地,有时候是毫无顾忌的,就把他眼前看到的什么直接给画成古代,反过来他也会把他想象的古代的一切就画成今天他眼前看见的那个模样。勃鲁盖尔:发生在荷兰乡村的圣经的故事。实景画。木雕、白描。

  《局部 第二季》观后感(九):荷兰画家彼得·勃鲁盖尔

  跟随 #局部第二季# 认识了16世纪荷兰画家勃鲁盖尔以及他的《收割图》,金灿灿的麦田耀眼夺目,干活的农夫们在田间张弛有度,丝毫不见劳作之苦,想来这幅作品若是挂在餐厅,倒很是应景。

  勃鲁盖尔的画作田园气息浓厚,扑面而来的是明快、质朴与愉悦,很喜欢他的《有伊卡洛斯坠落的风景》,初见总不由得想起宫崎骏的动画电影镜头,这种宁静和谐的自然风光让人心生欢喜,再了解到这幅画的背景故事就会更加佩服勃鲁盖尔的创作灵感了,于是惊叹,谁道他是一介生猛的农民画家,眼前分明是一个事事洞了的聪慧哲人。

  荷兰人天性乐观的生活态度在绘画作品中表现的淋漓尽致,16世纪的勃鲁盖尔是这样,20世纪的迪克·布鲁纳依然如此,后者是米菲之父,而这只可爱的兔子正是以一贯朴实又特别轻松的原则征服了全世界所有喜爱她的人。

  《局部 第二季》观后感(十):写写观感

  第一集0409

  我是艺术小白,但我觉得艺术很美,我在思考艺术为什么很美,艺术是什么,是表达,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品进行表达,我为什么觉得艺术美,因为我感受到了这种表达。

  于是我想,不就是表达吗,我也可以啊,我自己也可以画画啊,画我想画的,尽管我完全没学过画画,无所谓啊,关键是表达自己,我有手有笔有纸,把我当时的心境表达在画纸上不就行了吗。于是我起笔,画了一个山坡、山坡下的一个孤单的人,以及山坡远处西落的残日。确实,我的心境就是这样的,我常常焦虑时间的流逝,害怕面对将要来临的事情。

  艺术能表达美,那艺术能不能表达丑呢,当然也能,看到美你会对这幅画爱不释手,看到丑你会不会恶心这幅画弃之如蔽履呢?不会,你依然会爱不释手,为什么,因为艺术是在表达,你之所以爱,是因为你体会到了艺术要表达的东西,你享受的不是艺术品要表达的美或丑,而是艺术品正在精确表达美或丑的这一过程。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局部 第二季》经典观后感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