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这一篇,更像是一篇笔记思考,如果要展开写,少不了5000字以上
所以,写短一点,仅供启发!
什么??充满魔力??
先听我说,不要被充满魔力吓到
充满魔力,就是
因为大部分人说话
举个例子:
男:你今天做了什么呀
女:怎么突然想去旅游了呢
女:哇,那挺好的,一定很精彩
男:对,我想这件事,想了很久,因为我认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
但久而久之,男女双方都会感觉,欠点意思…….话题总会聊完,尴尬的时刻,总会到来!
男:如果你要是不这么作,我会这样?到底谁有问题
女:我为了你,现在没有社交圈,周末都很少出门,你说我有问题?
男:谁又不是呢,我现在还出去应酬吗?我的改变你看到了吗!
这也属于是头脑层面的交流
与之对应的,是——感受的交流
我们常说的一句话:
我能感受到你;我感受不到你
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并不会说,我听不到你,或者我看不到你,而是说,我感受不到你
但是,他很难跟人建立关系;很难真正的体会人间烟火气;很难感受理解,慵懒惬意和你慢慢变老的当下瞬间。
头脑思辨VS跟感受连接
无非都是试图去进行头脑思辨
看起来能侃侃而谈
而感受,则是另一套交流系统
我们抛开所看到的外物,所听到的具体的声音,所推论出来的具体逻辑
只用当下的感受交流
听到歌曲,不再说,这是xx的代表作,他用了3种不同的和声以及加入了古典乐器以制造空间感
而是说:
或者什么都不说,只是沉浸的这个声音中
标榜自我VS自我感受
1
有个学员,看着人很无趣木讷
但是,你无法在他身上找到具体的槽点
你说,他没有兴趣把
他会调酒,能调出28种鸡尾酒
他喜欢音乐,还写歌,在网易云音乐上发布
你说他没有生活,他还老做一桌子饭,养了只大金毛
但你就是哪里感觉不对,听他说话,分明就是一个一板一眼的人,情绪平淡的人
即便他兴趣丰富,你依然有这种感觉
后来我发现
他的问题是,他做的所有这些,都只是为了标榜他是这样的人而已
他写的歌,不过是按照套路写出的旋律,写的词,不过是一些很酸腐的格式化的文字
一句话:
我感受不到他!
2
有个哥们,去看油画展
看完之后,发了一条朋友圈,朋友圈配文是:
喜欢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作品,让人在被艺术熏陶之下,变得更热爱生活,我建议大家都要去多关注艺术,这里面可大有文章!
这就是明显的自我标榜!
而如果他其他不变,朋友圈的配图还是那样,但文字稍作修改:
卧槽,我严重怀疑梵高和高更在搞基……一个压抑,一个奔放
上面那句配文叫标榜
下面这句叫做:感受
只有感受的表达,才是充满魔力的!
但,可惜的是我们这代人
很多无法跟感受自己的感受连接
举例
有些人的至亲去世,本应该无比的痛苦,但他却哭不出来
就像这个痛苦的感受被隐藏起来,压抑起来了
而在随后生活中的某一天,喝多了,突然痛哭起来
实际是在表达至亲离世的痛苦
而在当时当下他无法跟自己的感受连接
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中,不太允许我们表达自己的感受
比如:
男儿有泪不轻弹
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
我还记得我小时候,如果受点委屈就哭,是要被耻笑的!
这导致了,我们不会感受表达!
而如果你学会了,感受表达
学会了跟当下的感受连接
那么就相当于你的语言,你的文字,拥有了跟人连接的魔力
不再是说一些——只是看着正确的话!
而是真正的走心的话!
篇幅原因,今天就说到这里
本文的内容虽然在我心中分量很重,(因为我明白这是本质问题,太多人无法用感受去表达,才不能跟人建立关系)
不过很有可能他并不能真正理解我的意思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现在开始,当你意识到,还有这样一个“点”存在,就已经超过很多的“工具人”了!
长按识别
添加私人微信
免费获得一次情感咨询
“我是倪,感谢你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