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111岁老先生如是说
日期:2020-05-15 09:00:42 作者:小世界工作室 来源:林曦的小世界 阅读:

111岁老先生如是说

  周有光先生年轻

  /

  那位被沈从文先生称为“百科全书”的老先生,也被后来的人誉为汉语拼音之父。他是周有光。

  我们今天使用的汉语拼音,就是老先生主持制定的。这是一个成熟的,全球广泛使用的音译标准系统

  周老先生早年在金融研究经济,中年研究语言文字,85岁以后研究文化学。

  合肥四姐妹中,他和二姐允和一生举案齐眉,所以他和沈从文先生是连襟,是四妹张充和先生的二姐夫

  周老先生出生在1906年的江苏常州,那时的中国纪年是光绪三十二年。离世时,已是2017年。在这世间111年,他打趣说自己是四朝元老,比末代皇帝溥仪早一个月来到人世经历了清朝末年,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和新中国。

  百年里,见过了很多大风大浪,历经了比一个世纪还长的人生,在如何读书,如何做学问,如何琴瑟和谐,如何有好心态等诸多方面,于我们,应该还是多有借鉴

  今天与你分享的,是老先生的一些心得

  ?

  关于读书做学问,他说

  

  周有光在美国纽约

  世界《童蒙止观》里说,“智慧与福德,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若偏修禅定福德,不学智慧,名之曰愚;偏学智慧,不修禅定福德,名之曰狂。 ”

  这和周老先生讲学习方法,学和思同样重要是一个意思。他说,学而不思则盲,思而不学则聋。又说,既要读文艺欣赏的书,更要读知识理性的书。还说,做学问要龙虫并雕,做学问要重视研究也要重视普及,重视过去更要重视未来,研究史料也要研究实用,研究中国更要研究世界,不偏废任何一方

  想来,一种疆界眼界怀抱之大,便也在这样的不偏废。

  老先生有很好的旧学功底,但是并不止于传统进入大学后,他去学校注册,第一次到自己的名字用罗马字拼写法,马上意识到用字母顺序科学管理。这一发现,也让他在经济学之外,找到了另外的兴趣点,是许久以后的《汉语拼音方案》的小小引子

  关于大学与教育,他说

  

  1946年,顾传玠、沈从文、周有光(左三)在上海

  小世界:老先生当年读的大学是上海圣约翰大学。创办于1879年,是那时,首个将西方教学风格引入中国的学校。

  周老先生的校友同学有:顾维钧、宋子文、林语堂吴宓、邹韬奋、荣毅仁、张爱玲、贝聿铭等,他们活跃文学界商界政界外交界、建筑界,每一位都是历史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过圣约翰大学学昂贵,每学期要200多银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难以承受开支时老先生准备改投南京东南高等师范学校。这事后来被他三姐周慧兼的同事朱毓君母女获知,她们主动捐出一箱贵重嫁妆帮他入学。

  老先生晚年经常对人提起此事,念念不忘朱家母女在他人生最重要时刻的慷慨之举。

  老先生说,教育不是授人以鱼,简单递与知识便好了的事,而是授人以渔,所学所知,那些令我们看到更广阔辽远的,令我们人格完整健全的,真正成为能够照耀人生路程的光源,留在里。

  关于婚姻和相处,他说

  

  1933年,周有光第一次为张允和拍下的照片

  相伴着走过了好长一段人生路,也能举杯齐眉

  小世界:周老先生夫妇,长长相伴了70年。

  张允和先生家世显赫,诗礼之族,她的曾祖父张树声曾任直隶总督、两广总督、两江总督。父亲张武龄是近代有名的教育家,在苏州兴办过著名的新式学堂乐益女中和平林中学。

  周有光老先生的家世也曾经煊赫,但结婚时,家道中落已多年了。婚前他写信给允和:我很穷,怕不能给你幸福。允和回了一封十页长信,并且坚定地说:幸福不是你给的,而是我们一起创造的。

  周先生要留学日本,允和拿出自己的嫁妆做了学费和路费。

  回国后抗战八年,居无定所成为他们的生活常态,那时他们住在重庆,七星岗、上清寺、观音岩、枣子岚垭、南温泉、唐家沱、江北蒙家花园,他们大搬家36次,小搬家不计其数,周老先生忙于各种事务,允和照顾一家老小撑起生活。

  曾经多年,周老先生和儿子儿媳被下放,允和独自在京照顾小孙女,还要与人斗智斗勇,想方设法给乡下患眼疾的丈夫持续送药。

  允和86岁开始学电脑,周老先生是她的老师。每当遇到问题时,只要她脚一跺,撒下娇,他就乐呵呵地从书房中出来耐心地教她了。

  80几岁依然很注重形象的她,每天盘出闺阁流苏辫子,穿上对襟小褂,一定要90几岁的他,来评价好不好看,美不美。

  93岁时,允和先走了。相伴了他人的一整个古稀之年,一朝一夕里,是恩岁月长。

  关于长寿好心态,他说

  

  1984年,周有光和张允和两位先生在美国

  小世界:周老先生说,自己一生中,受几位女性的影响很大,也是她们的人生态度,让他的心态变得更通达。

  他出生在常州青果巷。

  祖母家族是个大家族,祖母小时候受到了极高的教育,很有学问,小事大事都泰然处之。三岁起,他常常跟祖母在一起,祖母会教他念唐诗。

  祖母家有一扇很大的玻璃窗,他说,有月亮的时候特别好看。

  母亲是读老书的,没有进过新学校,老先生说母亲文笔不如祖母,但是母亲性格温和,向来不生气,她常说一句古话:船到桥头自然直。不要着急,着急也没有用处。她经过那么多困难,到96岁去世,头发黑的,耳朵不聋,眼睛也不花。

  夫人张允和对他的影响更大。允和活泼率性,说话直接,做事干脆利落,允和有几个口头禅:我快乐极了,得意得不得了。这种乐观的情绪感染了老先生。即便夫妻吵架,都不会让保姆听到,允和特别生气的时候,会跺脚,每到这个时候,老先生就主动认错了。

  老先生说:常听老年人说,我老了,活一天少一天了。我的想法不同,老不老我不管,我是活一天多一天。我从81岁开始,作为1岁,从头算起。我92岁时候,一个小朋友送我贺年片,写着:祝贺12岁的老爷爷新春快乐。

  这样的童心,怎么会老。

  

  

  先生的一生,几乎都在书里了

  这个夏天,读起来吧

  读书快乐

  一起来温故而知新

  (点击文字或图片就可以看到啦)

  《文心》 | 86年前,一堂国文课

  ▽

  《心流》 | 独处专注时,你最幸福

  ▽

  糊说 | 《反脆弱》,无常的礼赠

  ▽

  超全读书指南 | 将我的有限,变得更宽广

  ▽

  我们这个小世界的故事

  ▽

  文章、视频等内容为 Lstudio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合作 | 联系我们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111岁老先生如是说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