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毛仙子
微博@腿毛仙子的日常
你知道吗?
的确。
腿毛今天要跟大家聊的也不是肢体暴力;
在无形之中,就成了一次次刺向别人的刀。
01
「那不然呢?」
「你自己不会看?」
「这么简单还用问?」
@_
我:“妈现在几点了?”
我妈:“你自己不会看啊!”
我爸:“催什么催,没看我还有事吗?”
@Nova luo
我爸:“帮我拿个胶布。”
我:“在哪啊?”
我爸:“还能在哪?在抽屉里面。”
我:“哪个抽屉啊?”
我爸:“还能在哪个抽屉??”
(接着他走过来,抽出我旁边的抽屉拿出胶布)
@麻球蛋蛋头
我:“妈你见我书包没?”
我妈:“你书包我哪知道?你看看在我头上不?”
@月落星稀
我:“我们家农业税一年缴多少?”
我妈:“你问你给我交吗?”
@小逸兒
我爸:“我关一下水闸。”
我:“为什么要关水闸?”
我爸:“不然怎么修水龙头?”
我:???
所以为什么他不能直接告诉我在修水龙头呢。
@十里
你问她时她回:“这么简单还用问?”;
不问她了自己弄时她回:“不知道怎么做你怎么不问?”
@長安
对我而言,不好好说话就是;
当我说反过来说别人父母怎么样的时候;
她又会回怼说别人父母好为什么你不去别人家?
@Shmily
一次我在拖地没看时间;
担心一会儿煮饭来不及就问了我妈;
她玩着手机回了一句你没手机吗?
没觉得太难过,毕竟二十多年也该习惯了。
我问我家长吃了没;
她就会反问,不吃还干嘛?留着喂狗吗?
言语中非要全是刺头,一点就炸;
还有,我比较喜欢看书;
我家长就会直接进屋翻我的书说:
你看这个能考上大学吗?
虽然我知道父母其实是在关心我;
但关心的方式是有优劣之分的;
既然有好一点的方式,为什么要给人添堵呢?
02
「你什么水平我还不知道吗」
「别读书得了」
「假积极」
@arcane
我:“天冷想加件衣服。”
我妈:“这么冷的天,你还穿衣服?热死你算了!”
我:“我是真的冷呀,冷得打喷嚏你也得说我,那我怎么办呢?”
我妈:“行,给你穿。”
我:“好啊好啊!”
我妈:“好啊?好什么好,热死你算了!”
@李现先生家的猫.
每一次我无聊看书的时候,我妈就骂我装:
“哎呀不用装了,不想看就不看,我又没逼着你看。”
@牟宗礼
我小时候写作业喜欢低头;
我爸看见后从来不会说“把头抬起来一点”;
而是说:“你趴桌子上得了呗。”
@mao.
我:“你看,我写的作文!!”
看完后...
“这是你写的吗?”
“对呀”
“真的吗?你的水平我还不知道吗,哈哈”
“...... ”
@月亮在逃
我妈的惯用句式:
“你瞧瞧人家再看看你……你怎么就比不上人家呢。”
虽然知道她是想激励我向别人学习;
但这种把我踩一脚把别人捧上去的方式;
也把我整的有些话不敢跟她说。
@人在睡觉勿cue
小学有一次考砸了找我爸签名;
他拿着我的卷子给店外的人看:
“你们见过考这么差的吗?”
这件事我记忆犹新,我和我爸现在关系也不好。
初中的时候,我特别喜欢画画。
有一次我的画被同学拿水笔乱涂;
我当时特别生气,然后回家告诉我妈;
我妈说“肯定是你拿去炫耀了”。
不问任何原因,也不问我的感受。
@茶稚。
无论做什么,父亲都是第一个出来打击你的人。
对母亲:
“不是每个人都会做这道菜吗?这都是些什么?不像人吃的” ;
对孩子:
“写作业,写不写,不写就别读了,正好省点钱。”
他总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上位者姿态,对待家庭里每一位成员。
@奇偶
过年走亲戚,有个阿姨夸我好看;
我妈:“她好看什么,个子又矮,最近还长胖了呢哈哈”
阿姨:“她这个身高已经可以啦~”
我妈:“哪来的话,你看你家婷婷12岁已经比她高了,她都二十来岁了没得长了。”
......
虽然知道这大人之间的客套;
但还是会让人难过啊。
最关键的是我妈事后跟我说:
“这有什么,场面话而已嘛”。
嗯,为了场面不顾女儿的情绪,一瞬间心寒。
@五花
婆婆的炫耀式聊天。
我在月子里,她以“过来人”的姿态说话:
每次都以似有似无的关心或质疑开始;
以“我那时候”的追忆和炫耀为主体;
以对“你们这辈人”的批判结尾;
内容上却没有任何帮助和意义。
03
有一种不好好说话,是来自职场中的傲慢。
「这么简单也不会」
「我不是跟你说过吗」
「你明白我意思吗」
@阿飞
身边有个同事口头禅是“这个我知道”。
他:哥,这个方案你帮我看看?
我说一句,他就接一句“这个我知道”;
我就想问了,你都知道你还来找我干嘛??
@。
以前遇到一个领导,沟通中无处不透露着上位者的傲慢。
“这也不会?”
“我不是跟你说过吗?”
“你明白我意思吗?”
一口一个反问;
导致我无比怀疑自己;
做什么都畏首畏尾战战兢兢;
甚至都不敢再提问,工作中也走了不少弯路。
后来我成为了前辈带新人后,格外注意这方面的言行,就是不想让别人像我一样吃本不需要吃的苦。何必呢?
@NANA
不好好说话系列来自甲方。
我:请问我们的稿子是否还需要修改?
甲方:你觉得呢?
我:看您的意见。
甲方:你们觉得这个稿子能看吗?
我:我们是根据我们的分析......(解释设计理念)
甲方:…...
我:有什么意见您可以直接说的,我们讨论修改。
甲方:我没有意见,我不知道,反正不行。
我:好的,我们再想想。(心里面真的…想打人)
@姑获鸟
我领导经常有类似句式:
“打印机都不会设置,那你方案还能做的好吗?”
???请问做方案的能力和干杂事有什么因果关系?
@匿名
我有个同事很爱说“是吧”;
不管你说什么他都要接一个是吧:
我:这樱桃圣女果比普通的确实甜一点。
他:是吧,贵就是有贵的好。
我:清平乐拍的挺好欸。
他:是吧,真的良心剧。
我:上次那个项目小A真的蛮用心的。
他:是吧,我也觉得。
是是是,是你个头!
@十三点
印象最深的事隔壁部门一个同事。
去年底我们项目组连着通宵赶方案;
期间被打回来N次;
后来好不容易过了一稿;
讨论的时候被那个同事听到了几耳朵;
他就来一句“这个看起来很简单啊”;
我当时就火了。
这样轻佻又傲慢的架势,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多厉害的人物呢!
@2
我单位有个部长;
跟组员说话简直是职场PUA标准范本:
你知道的,很多事情都等着我...
反正你也没什么事...
这个你没必要知道...
这东西很简单的啊...
我在旁边听着都窒息,这心理承受能力差点的都没法做他下属。
@很快就好
最讨厌领导开会的时候说“你们90后...”;
其实领导说教本来也挺正常的;
但这种俯视的姿态;
句式背后隐隐透露的年代歧视;
生生把“你们90后”变成了一个听起来不舒服的标签。
04
有一种不好好说话,是来自旁人阴阳怪气的揶揄和玩笑。
「哎哟喂,你真有钱」
「哟,还上补习班呢」
「说你胖是夸你可爱」
@十三
我偶尔买份10块钱的奶茶;
就有同学说:“哎呦真有钱”
我买爱豆海报;
也有同学说“哎呦喂你真有钱”
我自己攒的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有错吗?
他们就阴阳怪气的,又没花他们家钱。
@Fang.x.x
以前周六会去上课外班。
有次一个不是很熟的人笑嘻嘻地跟我说:
“哟,还上补习班呢,成绩还没我好”
我当时mmp,咋的上补习班的一定要学习好吗?
当时啥都没说,就给ta一个字儿“艹”。
@红i
闺蜜什么都好,就是情商低;
总是拿别人开玩笑当幽默感还不自知。
有段时间我减肥,吃东西都很节制;
有人请我们喝奶茶我谢绝了;
她来一句:她可是要瘦成大表姐身材的人呢。
这种不分场合的揶揄真的特!别!讨!厌!
@jlj
有次给女生递水忘了拧开瓶盖;
她:“瓶盖都不拧就给我,哈哈哈你怎么这么直男?”
我:???
@哇哈哈
前男友总是说我胖,还爱叫我小胖子;
因为我身材普通,所以格外在意;
很认真的跟他说过我不喜欢这个称呼;
也解释了我心里的自卑。
但他还坚持说肉乎乎是可爱的意思;
还说喊小胖子也只是开玩笑;
关键是!不改!
还好成为前男友了......
双方都觉得好笑的才叫玩笑,不然就是伤害,望周知。
05
有一种不好好说话,是来自语出伤人的自己
「我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姐,你怎么说话和妈妈一样烦」
一个容易让我们忽略的事实是:
处在暴力沟通的环境中的人;
潜意识里,也会习惯并运用同样的说话方式。
@鱼鱼
小时候,我最讨厌我爸妈的所谓鼓励教育;
用我老家的话来说就是“戴高帽子”。
“我知道你最乖/最棒/最努力”
“不用监督你,我们相信你”
“我知道宝贝自己会加油的”
根本就是一种建立在亲情上的语言捆绑;
比直接批评我还让人难受。
但直到最近和弟弟的一次吵架中;
他让我不要用那种假惺惺的方式和他交流;
我才反应过来;
当初深受其害的自己换了个角色;
竟也成长为那种让人反感的样子。
略感悲哀。
@酷酷酷
我家是偏传统的中国家庭,对我奉行典型的打击式教育。
考砸了,我妈“没事,反正你水平也就那样”;
得奖了,我妈“哎哟运气不错嘛”;
做错事了,我妈“你看看你还能做成什么”。
所以我一直都和爸妈亲近不起来。
我无数次提醒自己;
不要让女儿经历和我一样的童年。
但父母和我的沟通方式好像藏在我的潜意识里;
也把我变成了和他们一样的人。
导致我现在跟女儿说话一个不注意;
明明想鼓励,一说出口好像都变了味。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心理作用;
总觉得女儿跟我相处小心翼翼的。
@黑客
我爸对我:
领导没给你涨薪吧?我猜也是。
是不是又搞砸了?我还不知道你嘛。
我对我儿子:
是不是把钱丢了?我就知道你。
成绩肯定又退步了吧?你就这水平。
老师没夸你吧?正常正常。
每次都以否定的句式开头;
就等着一个“果你果然这么糟糕”的结论。
我们这都什么心理啊......
@rosé_Posie
不会好好说话的人真的很多;
绝大部分都是来自身边的亲人;
并且这种情况还会继续传给亲近的人,传给后代。
@凉夏
妈:你都多大了,得赶紧结婚。
女孩:我连对象都没有,去大街上拉个去领证吗?
妈:那你今天去见见那个阿姨介绍的男孩子吧,他家条件不错,有房有车,工作也不错,工资跟你差不多。
女孩:不见,你算算工资跟我差不多,结婚以后怎么生活?生个孩子不还得啃老?有房有车,是有房贷和车贷吧?
妈:要不还是见见吧,实在不行,就我跟你爸帮你带孩子。
女孩:得了吧,你跟我爸帮我带孩子,他爸妈干嘛啊?
以上为我妈日常催婚对话,我的天,刚刚发现,我日常怼我妈。
@匿名
我之前就是个爱抬杠且不自知的人。
举个例子吧。
我在乡下当小学老师,有学生经常来办公室偷东西,我就问朋友要怎么办。
朋友:感化教育?
我:理论知识感化教育什么的真没用,除非被抓个现行。
朋友:你不知道是哪个学生吗?
我:没找到所以不了了之了。
朋友:那先抓到再说。
我:这怎么找?全校?!一年级、二年级都有拿东西的。
朋友:一个个来嘛。
我:不可能的,东西带回家就找不到了。
朋友:提前蹲守?
我:怎么蹲,学生来的早,中午老师又不可能留守办公室。
......
后来朋友跟我说。
每次不管她说什么我都是否定;
这种次数多了;
关系再好也会觉得被辜负和不耐烦。
不过还好有她提醒,现在我也在慢慢改变自己的思考和说话方式啦!
06
虽然在收到的几百份留言里;
有超过80%的经历来自于和父母的相处;
但如大家所见;
不好好说话是社会人际交往中的通病。
其实不管说话双方是什么关系;
那些讽刺、反问、挖苦、打压、指责等语言;
都会给对方的情感上和精神上带来难以磨灭的创伤。
网友@昉说她从小到大;
一直承受着来自家庭的否定、打击甚至是侮辱;
父亲好像在竭尽全力摧毁她的自尊与信心;
把她变成一个敏感脆弱、习惯过度揣度的人。
虽然她现在已经很努力想要改变自己;
可这些年的经历已经深深的刻在骨子里了,实在是挥之不去。
还有位匿名网友说;
自己不太走运,在亲密关系和职场中都遭遇了言语暴力。
原本的焦虑发展到重度抑郁;
她花了几年的时间吃药、看医生;
才逐渐走出那段阴影。
她告诉我:说不恨是不可能的,但难以释怀又如何,被困住的只有自己。
你看。
那些不好好说话的人,却对自己传递的恶意一无所知;
被伤害的人面对那些隐秘的伤痛,却只能花更多的时间疗愈自我;
孩子被迫承受那些摩擦与伤害后,只能暗自发誓:不要成为像父母一样的人。
可曾经受过的伤会消失吗?
不会的。
某期奇葩说。
蔡康永谈伤害与原谅时说道:
我们都有这样子的时刻;
会想到一个我们过不去的一件事或一个人;
马东刚刚讲的那个(释然);
不叫做原谅,叫做算了。
我们活久了的时候,会觉得累了,我们跟自己说“算了”。
我们没有原谅对方。
/写在最后/
腿毛知道。
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是故意带着恶意说话;
但沟通仍然是需要技巧的。
因为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
冲突、隔阂与伤害就从看似轻描淡写的话中产生了。
别让语言成为一种伤害。
本期编辑:鱼鱼
正文插图来源于网络,告侵删
End
你可能还想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