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为什么溺死自己的孩子” | 被忽视的“父母倦怠”有多恐怖?
日期:2020-01-17 21:03:11 作者:雪y 撑撑 来源:壹点灵 阅读:

“我为什么溺死自己的孩子”

  意间看到一个3分钟的小视频主演张娜拉把日常妈妈们独自带娃的一地鸡毛栩栩如生的搬到了荧幕中,相很多妈妈都深有感触

  上厕所时,孩子在外面哭闹,无奈只能放孩子进来,一边蹲马桶,一边强颜欢笑哄孩子。

  想趁着孩子睡着吃口饭,孩子突然醒了,只能匆忙放下勺子,去卧室抱孩子出来,边喂孩子边胡吃一点。

  长期抱孩子,胳膊酸痛,也只能贴着厚厚的膏药独自忍痛。

  被孩子弄脏的衣服,只能在路人打量的眼光下,尴尬地遮掩。

  孩子生难受丈夫在外应酬不归,急的不知所措后,只能独自带孩子去医院

  精疲力竭到家后,却收到丈夫不回家的短信,她努力积压的情绪终于破涌而出,崩溃大哭...

  心理学家,曾提出父母倦怠概念,指的是“长期处于为人父母的压力下,产生严重耗竭的状况”。

  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

  对于父母的角色感到精疲力尽,越来越难以投入活力

  与孩子产生情感上的疏离,脑孩里冒出“我不孩子了”的想法

  感觉自己不是完美的父母,没有成就感,甚至否定自己

  在别人面频繁抱怨成为“妈妈”后的状态,感觉自己特别狼狈

  如果以上能引起强烈共鸣,那你面临的可能不是普通劳累与情绪不稳,而是“父母倦怠。”

  为什么会出现父母倦怠?

  育儿过程中出现倦怠并不罕见,先前研究表明,大约有8-36%的父母会出现父母倦怠的症状

  为人父母原本是件喜事,为什么会变成“灾难”呢?

  害怕成为不了“满分妈妈”,各种压力带来的焦虑

  会出现倦怠症状的父母,往往里有一个信念——“我要成为满分妈妈,不然孩子就可能会往不健康方向发展”。

  他们对自己是非苛刻,那么这样的父母,就会在孩子每一次受挫的时候内疚自责,为人父母给他们带来的不是成就感,而是接连不断挫败疲惫

  他们之所以会有“满分父母”的信念,方面误解挫折对于孩子的意义,挫折不只是绊脚石,也是推动子成长的风帆

  我们说,小婴儿是没有自理能力的,在这个时期,父母需要感知他们的需求,并做到及时回应,这样孩子就能形成健康的依恋。之后,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心理上也能感到安全

  那么再大一些,孩子可以爬、走、说话,这个时期孩子需要通过自行探索世界发展出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父母保护太过,“这边不能去,那个不能碰”,孩子自己的意志不被允许, 他就会产生自我怀疑,自主感受损。

  另一方面,“满分妈妈”的信念还来自外在、社会期望

  “妈妈是超人”、“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这些耳熟能详话语,把妈妈的责任加重,能力夸大、把妈妈的付出辛苦视为理所应

  不仅如此外界区分出“好妈妈与坏妈妈”的标准:“怀孕就要吃胖一点”、“不给喂孩子母乳的妈妈很自私”、“妈妈就应该为了孩子付出一切”...

  初为父母,认同并内化了这些要求和标准,承受人们难以撼动的刻板印象——女人天生就会带孩子,并逼迫自己尽力达到完美。

  孩子不小心摔跤、感冒发烧时,就会被责怪说“没有做好妈妈”。甚至孩子生病时发出的哭声,你都会认为是孩子对你的埋怨控诉,从而省思“我怎么这么没用,我连自己的孩子都照顾不好”,孩子但凡发生一点小事儿,都会让你陷入自责与挫败感中。

  可你承受的压力还远不止这些。

  你缺乏与其他妈妈的交流,认为只有自己是糟糕的;你还会焦虑该如何平衡育儿和工作;焦虑如何管理孩子的身心成长;焦虑留不出时间来自我成长。

  久而久之,你越来越精神紧绷、缺乏活力;你感受到满满的绝望身体被掏空的耗竭。

  独自育儿,不被理解关怀

  会出现父母倦怠的人,还有一个很大的因素,是社会支持匮乏

  “这个时代对女人是不公平的,将女人推向了舞台中心,却了将男人拽回家庭。”

  日剧里面的女主沙子,她的丈夫忙于工作,为了晚上不被孩子吵,住到酒店,还抱怨说 “要是我妈,肯定不会让她哭的。”

  无论黑夜,都是她独自带娃,孤立无援老公只会对她说 “所有的妈妈都是这样过来的,你没理由做不到。"

  而婆婆嫌弃她照顾不好孩子,做不好饭菜,没有体恤好丈夫。

  孩子一旦哭闹,出现麻烦,他们只会大吼女主,而不是去帮忙照顾,即使这样还会被抱怨说没按他们说的去做。

  女主被忽视、被打击日复一日她变得神经紧绷、小心翼翼。

  这些自我的苛求,社会、家庭的施压,不被肯定与关怀,种种的压力与情绪,只能自己内化消受从而导致妈妈们从疲劳无助到崩溃,愈发严重的身心变化

  “父母倦怠”和普通疲惫不同

  每个人都会疲惫,为人父母自然也会,多数情况休息一下就好了。

  但是“父母倦怠”不同的点在于,它可能会导致非常可怕结果

  “有时候,我不想爱孩子了”

  “我好像越来越厌恶孩子了”

  “要是我死了,或者孩子死了就解脱了”

  就像在日剧《坡道上的家》中,一位母亲疑似亲手杀害了自己的孩子,而站在法庭被告席上。

  没有母乳、孩子晚上哭的厉害,丈夫借工作忙不回家。育儿不顺,精疲力竭,产生抑郁最后她积怨于8个月大的女儿,将其溺死在浴缸

  剧情触目惊心,甚至让人难以相信,父母那么爱孩子,怎么可能亲手杀了她?

  这位母亲已经不是普通的疲惫状态了。

  “父母倦怠”一个很主要的表现是与孩子的依恋受损,产生情感上的疏离。

  有一项研究表明,当妈妈处于高压之下的时候,她感受孩子情感状态的能力会受损。

  什么叫感受孩子情感状态的能力呢?

  我举个例子,我们常说,父母和孩子血脉相连、心有灵犀。很多时候,孩子没有用语言说出来,但是父母是能感受到的。

  再比如说,小婴儿不会说话,但是妈妈可以分别它不同的哭声所代表的意义,是饿了还是害怕还是弄疼了?这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依恋。

  但是处于高压状态下的妈妈,做不到。

  那长期处于倦怠的状态中,会与孩子产生情感上的疏离,也就是不再"爱”孩子了。

  处于倦怠的父母可能不只是简单逃避做父母的角色,还会引发对孩子的忽视、甚至是暴力行为——语言侮辱肢体暴力(打耳光、打屁股)等等。

  尽管过后他们可能会自责愧疚,但还是控制不住。可想而知,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会感到茫然无助,缺乏足够安全感影响人格健全发展。

  处于父母倦怠中,不仅孩子会受到伤害亲密关系也会出现破裂的迹象。有一项国外研究:

  在孩子出生后的三年内,2/3的夫妻婚姻关系质量明显下降,主要是妈妈的婚姻满意度下降。为此提出离婚女性也要多于男性

  而这一切现象数据的背后,是妈妈的,不被看见重视的,疲惫与痛苦啊。

  父母倦怠如何缓解

  如果你正处于倦怠中,或者你想要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给出以下建议

  做60分的妈妈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孩子的健康成长,并不需要最好的妈妈,只要足够好的妈妈就可以了。”

  如果你还抱有“要做满分妈妈”的心态,不如审视下自己,这种信念从何而来,是过去的经验还是外在的影响?

  你要意识到:没有人能做到完美的妈妈,也根本就没有什么绝对好的养育;孩子没有那么脆弱,他们有自在生命力;你不可能控制一切,你的能量有限

  学会适时放手,提出需求

  孩子需要的不是妈妈全年无休的陪伴,学会暂时的放手,明确的向他人提出需求。

  让父母帮忙带一段时间,或者试着让爸爸参与育儿,从帮忙拿尿布、洗屁屁、喂饭、陪玩等等,一步步教导进入奶爸的角色。在这期间,让自己休息调整,去做自己喜欢放松事情

  人生活与育儿融合

  《每日人物》采访里有一位妈妈汪晓青,刚怀上孩子时,在英国念博士。有一天她看到一群打扮精致的妈妈,在公园里喝着啤酒聊着天,小孩在旁边肆意玩耍,妈妈聊尽兴了,孩子玩累了,她们便开心自在地回家了。这样的场景使她感触颇深。

  我们为什么不试着将个人生活与育儿融合,不试着边带孩子,边做自己喜欢的事呢?

  不喜欢动物园,那带孩子去看自己喜欢的花展;没时间运动养肤,那在家里也可以一边看孩子,一边练瑜伽;不想怠慢职业发展,你可以在家里一边工作,让孩子在一旁玩玩具画画...

  自我照顾就是儿童照顾。如果你连“自我”都失去了,你也无法给予孩子依恋、爱与养育。

  你是妈妈,是妻子,更是你自己。独立于外界的审判;办不到的时候可以求助,不要逞强;不开心的时候可以哭,可以发泄情绪。你是妈妈,也需要像“妈妈”那样的人来疼。

  希望妈妈们别忘了爱自己,取悦自己。努力做到——让孩子长成为他自己,而你还能是你自己。

  - THE END -

  父母倦怠很普遍,但却又最不为人知。如果妈妈长期处于压力与焦虑状态下,会无形中给自己、给育儿带来严重的身心负面影响。健康育儿,唤醒妈妈的幸福感,从减压开始

  

  天猫搜索“春节我太南了”获取解压锦囊,给你/你的她,多一些呵护关爱

  【重视“父母倦怠”;理解、关怀妈妈

  从“在看”开始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为什么溺死自己的孩子” | 被忽视的“父母倦怠”有多恐怖?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