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跑得更快》是一本由徐国峰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8,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量化跑步的原理说明书。从头到尾理工技术流,毫无废话。不过很多地方只介绍了原理,具体怎么训练就没有细说。
●很专业,但是我想用来训练一个团队,而不是单提高自己,这个方法就太精细不利于实施了
●2019年第6本书,很专业的跑步技术指导,解答了心中的许多疑惑,也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作者语言很有趣,善用比喻,读起来特别有意思。还可以再翻翻。最近刚好买了个表。
●无论你是初跑者,中阶者,还是高段跑者,这本书是适用于你。因为它就是为严肃认真的跑者而写!
●数据说话,调整姿势除了提速,更能减少对关节的损伤。人胖确是跟体质有关,消耗脂肪和糖元比例因人而异,训练身体多利用脂肪供能而节省有限的,只能提供2小时高强度运动的肌肉糖元。关注心率区间,根据预期成绩合理分配速度与体能,把跑步量化,可控化。唯独对书中所说跑步的动力是身体前倾产生的抱有疑问,前进力绝对是摩擦力提供的,即使身体前倾也是由地面产生的摩擦力产生的。
●干货很多...但是你得有一块表....
●利用穿戴式智能设备来监测和评估运动,以达到量化分析的目的。这本书试图用一系列的体能指标、技术指标和压力指标来试图构建科学训练的体系。例如最大摄氧量、触地时间、心率变异度、乳酸阈值等等。因为普通的跑者只会用跑量和配速来评估自己,这也是大多数人跑步受伤和无法提高成绩的主要原因。随着科技的进步,例如基因检测和穿戴式智能设备的普及,“量化自我”似乎变得越来越方便和可行了。德尔菲的阿波罗神庙入口处的“认识你自己”变得可以精确分析:我们是谁?哪些因素以怎么样的方式影响了我们的感知和情绪?我们如何发展和改进我们应对世界的能力。。。当然本书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来得及展开,例如跑步力量如何训练和评估、跑步技术的详细展开等,这在作者的其他书中可见。另外,本书的缺点是没有说明如何利用这些指标建构动态训练体系。
●上完比戈跑步教练课老师推的,是一本很好的了解跑步训练的书,也有利于进一步消化课程内容,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对减脂的理解哈哈。就是书内以佳明手表为例,我买的是颂拓
《你可以跑得更快》读后感(一):了解自己,提升自己——严肃跑者必入的技术进阶书
可以说极全面、详细地诠释了跑步中需要用到的技术数据,让跑步这件事儿更能细化、量化,让跑者各方面水平的提升有了参照对比的可能:一方面可以通过训练提升各种技术指标,诸如步频、垂直振幅、触地时间、最大摄氧量等,另一方面是通过周期性科学训练提供个人整体实力(跑力)。可谓既能大处着眼,又可小处着手。
最后再呼吁一下:不要PK配速,PK跑量——那样真的很不安全。
《你可以跑得更快》读后感(二):国峰教练经典之作
2017年在北京参加了罗曼诺夫博士的姿势跑步法教练认证,并有幸认识了徐国峰教练,惭愧的是由于工作繁忙原因,这本国峰教练签售的《你可以跑得更快》时至今日才拜读完毕,里面的跑步关键数据对于成绩提升、降低受伤风险、合理规划训练极其有用。数据阐述有理有据,并多处用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不但适合想跑步的人,更适合想从事跑步教学工作的朋友,真是很好的一本跑步数据秘籍。一句话读后感:后悔才看,极力推荐给大家。
《你可以跑得更快》读后感(三):为了跑表不至沦为一件计数器
大部分爱好跑步的跑者不见得都请得起教练,但现代逐渐普及的穿戴装置正可以扮演辅助的角色,即是一种帮助跑者们认识自己的工具。
就像学习使用计算机这项工具一样,活在这个时代你很难不接触到计算机,而跑表就像计算机一样,是一种提升效率的工具。跑步相关的穿戴装置也会越来越方便与普及化,所以如果你也爱跑步,一定要学会善用这项绝佳的工具,因为唯有在深刻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之后,才能确认接下来该往哪个方向迈进。
很多跑者花了很多时间训练,也花了钱买多功能跑表,但大部分买表的跑者都只会在训练后看里程数、平均配速或心率等数字,反而不太了解“数字背后的意义”;能提升训练效率的宝物就在他们身上,却不知如何利用,十分可惜。
大多是因为跑者的知识还跟不上,所以当他们买了表回去后,表上太多无法理解的数据反而变成他们的心理负担,但其实这些数据不只能让训练变得更有效率,也能避免受伤和增加训练的趣味性。
《你可以跑得更快》读后感(四):2小时40分钟不是梦
2小时40分钟不是梦
最近几年“马拉松”成为了时尚的代名词,各种各样的马拉松赛事,除了历年都有的北京马拉松赛,厦门马拉松赛,还有更多的趣味性比赛,比如color run ,亲子五公里……主要是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同时这项运动的特点(简单直接)比较容易被接受——跑,自人出生会哭、爬、走,之后就是跑。可是当我翻看这本《你可以跑得更快》的时候,才发现其实我们一直只是可以跑,很不是“会”跑。
前段时间有个电影叫《摔跤吧!爸爸》引起了轰动,一位父亲培养自己的女儿作摔跤运动员的故事,感人至深。我看电影的时候感觉与他人有所不同,因为我曾经就像那两个女孩儿一样,三岁起,每天早晨就要受我父亲的“专业”跑步训练。其实就是他骑着自行车,我在后面跑,开始大概就是1站车的距离,一周后就是2站车的距离,慢慢的我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做足准备活动,跟着我爸的自行车跑10公里去上学,这样的生活一直到中学。中学时期,我是体育特招的,教练每天对我进行科学训练,成绩有所提高,但是耐性减少了,也许是青春期作祟,叛逆心理,不想再枯燥地跑步了。就这样专业10公里未来之星“陨落”了。十几年的运动员生涯使我获得了两样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健康的身体和坚韧的意志。
刚刚拿到《你可以跑得更快》的时候,发了个朋友圈, 有些沉迷马拉松的大侠们纷纷留言,表示这书很厉害,很专业,引起了我对这书的反感,主要原因是我对近些年盲目的马拉松崇拜极为不屑,朋友里有些几乎痴迷,觉得装备和专业术语就是高端跑者的必备,提高自己的逼格,马拉松变成了是否时尚健康的代名词。只要参加一次马拉松比赛,似乎进入了人生的中级殿堂,瞬间化身成功人士。也是同样的原因,我带着成见开始认真地学习这本书,事实上我也是这么做的。
《你可以跑得更快》读后感(五):百日读书 伴随备战百日后首马
此书的来源说来还是比较特别,源于第一次参加传奇书社读书分享会活动,活动收获许多关于跑步的干货知识,最后能非常荣幸的抽奖获得此书,非常开心!由于确实跑步过程中也有许多困惑,也正在准备参加首场马拉松比赛,所以这本书来得非常及时!
这是一本讲如何用数据科学量化跑步训练的书。适合于有一定跑步经验,想通过科学练习提升自身水平的跑者阅读,书中涉及的跑步数据,需要有一定的跑步经验,才能便于理解,小白跑者看此书难免会觉得有些晦涩难懂,枯燥无味。
看此书的有一个前提,必需要有硬件设备支持,就是我们的心率手表及分析数据APP。没有这些看此书,也是一头雾水。从最简单手环开始到专业的运动手表,价格越高功能越多。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一款合适手表还是有必要的,有数据来源才能量化个人情况,从而才能制定科学训练计划,提升个人水平。
花了差不多半个月时间,读完这本书,收获满满。
首先,知道很多量化跑步的数据,比如最大摄氧量、训练强度、储备心率、跑力等,有些之前知道的数据,又有了更加深入了解;有些则是之前从未听过的数据。从此再看跑表上的数据,不再一脸茫然,更加知道其中的含义,从而更好认识自己。
其次,改变了很多原有的认知。比如,关于配速和跑量的概念,之前有冒进,一味追求速度和跑量的苗头,通过这本书知道了,慢有慢的作用,快有快的作用,这是周期化的过程,能耐得住性子、不争强好胜,也是一种重要的修养。 再比如,关于热量和燃脂量的问题,深入了解慢跑有利于减脂的关系,慢跑在于慢慢改变你的体质,这是其他方式达不到的效果,比如减肥药等,只能脂肪去得快,回来也快。
最后,不得不说,里面关于跑步技术提升的干货确实也不少,拥有正确的跑步姿势才能发挥你的实力,不过这个也得理论和实践结合,在跑得过程中不断理解,不断调整自己。
读完这本书,很意外的发现,刚好是参加首场马拉松——梅州马拉松,100天倒计时,也是正式开始百日读书计划100天倒计时,两个100天完美的重叠到了一起。
100天读完8本书和100天后要完成首个马拉松,说难也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贵在坚持,能耐得住性子,有一颗恒心!
100天,希望能顺利完成这两件小小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