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经典》是一本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著作,49.00出版的222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觉得写得很好,很多切入点是我自己去读不会想到的……另外还使我对以前不会读的书起了兴趣,比如《水浒传》《局外人》。 最喜欢对《故事新编》和《悲惨世界》的分析。 打算把这本书提到的原著读一遍,再回来看看!
●王安忆的课最好
●其实称为课并不恰当,就是随便聊聊,漫谈,类似书背后的故事(花絮)。不过名家们都是很好的聊天对象,随便聊聊的东西也很有意思。 三星半。挺好,只是以这张华丽的作者表来看,还不够好。
●大家不愧是大家,有些很难看进去的书,在大家的解读下变得如此有意思,看完全书,我印象最深的是鲁迅先生的那篇,以及《局外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本书高一时看过,这次看译者的解读是一次很有趣的阅读体验)。这12本书回头都要好好再看一遍!看到大家们深入浅出的解读,才感叹自己读书太少了!
●有几篇解读的挺好的。看名家解读经典,还是有很多启发的。
《重读经典》读后感(一):[摘录]12堂文学阅读课
lt;<局外人>>最大的意义,在于作者对作品中虚构的事件不进行道德评判,它只是如此 真实地面对人性而已。
加缪早就发现人的语言和现实世界的脱节,是语言加强了现实世界的种种幻觉。
在加缪看来,人之所以高贵,是在于即使知道真理在随时发生着变化,真理是徒劳无获的东西,但是我们仍然有这样的责任和义务,要去追寻真理。
lt;<简爱>>
简爱的性格魅力,主要表现在其追求个性自由,不卑不亢,不向命运低头,维护个人尊严的这种独立人格上面。
lt;<简•爱>>之所以如此受读者欢迎,它还仰仗了犹如<<神曲>>般的小说结构,她经历了"炼狱",然后到了"天国"。
《重读经典》读后感(二):千人千面读经典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一本读后感集,从中国文学的《红楼梦》、《傅雷家书》、《雷雨》、《史记•货殖列传》、《水浒》、《故事新编》,到外国文学《悲惨世界》、《浮士德》、《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包法利夫人》、《局外人》、《简•爱》一共十二位作家写的十二部经典的读后感。
对于我这种有不少的经典不曾看过的人来说,每一篇读后感都给你带来了一个新的视角,打开了一扇走进经典的窗。在我看来,何谓经典?就是那些无论时光如何飞逝,都会触动那个时代读者的内心,而且千人千面,每一个读者的眼里都会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当你了解其他人的看法之后,你对于经典本身又会有新的认识。也许这就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
而且这本书里写读后感的都是作家,都是靠文学吃饭的专家,所以他们会思考些不一样的地方,或广或细。很多视角往往是我们都没注意到的。也能帮助我们更能发现乃至理解这些经典文学本身的价值。
其实最重要的价值还是在于,对于我没看过或者看的不够仔细的经典,我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去重读经典。能够引发读者进一步扩展阅读的兴趣本身就是很有价值的事情。就拿《局外人》这篇来说,这本书作为2017年阅读马拉松春季赛的选书,算下来至少几十位读者看后都想去看看这本诺奖名著,而且似乎是最短的诺奖作品。
最后其实要回到书中序言里的一个问题,我们要不要读书?其实如果你不读书,书本蕴含的再多价值都是无稽之谈。当然也许没有这些书你照样能活下去。然而不仅是经典,乃至所有的书就像这个世界一样,多看些书就能更多的了解这个世界,如果你都不去探索这个世界,那你活着的意义又在何处?
2017-4-20
《重读经典》读后感(三):漫谈《十二堂文学课》
一本通识类文学评论合集。 个人觉得相对于国内作品来讲,外国小说的分析显然更出彩。王安忆对《悲惨世界》时间空间情节的解读,王宏图对《浮士德》里对“解决人自己的自然欲求和道德律令之间的冲突”的把握,许钧对《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理解与翻译、揭示极为重要的一条:要照耀每一个人对生命的反思,要避免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漠视、遗忘或者无知。苏童在《包法利夫人》里提及的“作者退出”的口号、对“人性矛盾之书”的解读以及袁筱一基于《局外人》对现代性、荒诞与存在主义进行的区分都挺不错。 国内部分的话,个人比较喜欢陈思和先生的《一部说不尽的伟大作品——雷雨》与钱理群先生的《漫谈鲁迅的故事新编》。 前者指出了《雷雨》中的三重悲剧——这一系列的罪恶都与人的爱情有关。人的爱情在三道扭曲中,即主人和仆人关系的扭曲、后母和继子间关系的扭曲、兄妹间关系的扭曲——象征了三个悲剧,即家庭悲剧、社会悲剧、伦理血缘悲剧,构成了这部作品所有的冲突,导致了最终的悲剧结局。通过以上三道扭曲,拷问人性深处的罪恶感。”也解释了蘩漪是《雷雨》中核心人物的原因——“要分析《雷雨》就要抓住蘩漪这个最重要的人物。由于她的动议,才找来了鲁侍萍,才开启了悲剧之门。这在西方经典戏剧中很常见:一个看似和平的家庭因为一个外来人的出现,而使所有的矛盾逐渐爆发出来,最终一发不可收拾。”、“家庭中所有悲剧都是蘩漪酿成的。蘩漪有自己的身份,她爱周萍,但周萍想要离开她,她才要鲁侍萍前来周家。没想到鲁侍萍来了之后,发现这就是她30年前待过的周家,也发现了她的儿子和女儿的乱伦关系。 之后,转移到鲁侍萍的家里。周萍与四凤见最后一面。蘩漪赶到,反锁了窗,使周萍不得不从门离开,导致了整个事情的爆发。”
后者对《故事新编》的文本给出了独特的感受——“《故事新编》实际上是内在紧张的,但表达出来的却是非常诙谐的、从容不迫的幽默笔调,是让读者在哄堂大笑之中感受到它内在的紧张。同时我们感到惊异,当一个人面对死亡的时候仍然是表达这样一种从容、诙谐和幽默。”
《重读经典》读后感(四):有趣的普及性文学读物
很有趣的一本书,请了一些学界的名人来解读经典名著,王蒙、王安忆、钱理群、苏童等人在文学界都是响当当的大牛,其余的一些多是名校的教授、博导。
所选的书也是相对较为经典的书,如《红楼梦》《水浒传》《故事新编》是中文系无法绕过去的经典,而国外的《浮士德》《悲惨世界》《局外人》《包法利夫人》亦是蜚声文坛的经典著作。
其中我比较喜欢的且觉得分析得头头是道,比较全面,加之作者文笔又好的有王蒙谈《红楼梦》的一些公案,无论是对于读过此书与否的读者,阅读起来都极为有趣。王蒙本是作家,让他来讨论这部经典再合适不过了!此外顾邵文谈《水浒》也写得很好,《水浒》一书塑造得人物众多,且让读者留下印象的又极多,年少时将其当成故事书来看,忽略其关于人物形象的描写,剧情的有机衔接,如今顾先生再解读后决定抽空再认真读一遍《水浒》。
钱理群教授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的解读是我最喜欢的一篇之一,这主要还是我个人特别喜欢鲁迅先生的这本书,觉得这是他最好的作品之一,表面上看该书少了先生以前直面现实,针砭时弊,挖掘国民性的现实色彩,但实际上这本书中表达的内容更丰富,颠覆了我对古代人物的认识。如《铸剑》中眉间尺杀鼠那一段描写简直精妙绝伦,《起死》中庄子面对一个莽夫简直束手无策,其形象也显得十分迂腐,简直突破了我既有的认识,这侧面表现不错鲁迅先生独特的视角。
司马迁的《货殖列传》和《游侠列传》在史学上是“异类”,却代表了司马迁独到的见识,周振鹤将其拎出来讲也说明了他的独到的眼光。
至于外国文学,袁筱一关于加缪的《局外人》的解读我尤为欣赏,这篇中篇在外国文学史上也是异类,但讲外国文学史跳不过加缪,讲加缪跳不过《局外人》。
王安忆关于《悲惨世界》的解读我只简单看了部分,该书我并未看过,故不作点评。而令我诧异的是居然把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选入,不知该书何德何能?
《浮士德》和《包法利夫人》解读总体还不错,《简笔》则比较平庸了。
总之,该书是普及型读物,中学生读物,对于爱好文学的人来说,先读此书可培养对文学的兴趣,读完这些文学书再来看此书,从新的视角去解读,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重读经典》读后感(五):本书更名记:《重读经典》改为《12堂文学阅读课》
本书正式出版名为《《12堂文学阅读课》!!!!!!!
本书作为“上图杯2017上海阅读马拉松春季赛”的比赛用书(原书名《重读经典》),在正式出版前已与部分上海读者见面,在此选编阅马选手部分精彩的读后感,以飨读者。
经典,不经过解读或者通俗的引导很可能被错过。所谓有趣,也是要深入去发现、去体会才可以感悟。经典,匠心独具,在于宏大的构思和深度,看似平淡,等看下去,才明白其韵味悠长,值得长久地品味和回忆。名家读经典,可以发掘出更多的有趣,也打开了另一个品评的世界,很好的阅读体验。
——汤帅帅
书中的各位作者几乎都没有直接给出自己的观点,而是一再强调我们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要任何书都要强硬地以道度之,也就是说,我们要根据自己的体会和生活来读名著。
——Leo
读书需要思考,可读书也最怕思考。文学的世界是简单而又复杂的,只要保持那颗热爱读书的初心,抛开杂念,单纯地去享受读书,去感受文中的故事和人,就能够获得最大的快乐和满足。
——张咪
解读一本书,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出发,通过文中人物性格的层层深度剖析,折射出来的不仅仅是一个社会时代意义下的种种现象,更是作者心目中对这类社会现象的态度和人文诉求。
——曾一讳
这本导读一般的书让我的书单又加长了。
——候倩青
我认为:对于孩子,它(这本书)可以是教科书;对于青年,它可以当做小说;对于中年人,它可以是本翻译;对于老年人,它可以是一种怀念。
——陈懿儿
薄薄的一本书,让我找回了学生时代的记忆,让我想起那时捧书阅读的感觉。
——翁志英
从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中,我们不仅能够欣赏领略到作者笔下各类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各种故事发生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及有趣悲伤的故事情节,更能从不同的文学作品中学会审美,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净化我们的灵魂,从中也能够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
——赵丽娟
这一系列的名著将这个世界撕裂开来,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跟随着这些文学大家的笔触去思考自己的人生。
——马续文
这本书就像一杯果汁,由大师们精挑细选,现磨现榨,新鲜而又别有风味,便于我们在最快的时间里汲取到不一样的美味。
——温迪
在阅读中开拓了我对经典的理解,经典作品的价值在于历久弥新,每一次阅读都会有一种新的理解。重读经典既是经典的重新找回,也是人生的再次绽放。
——刘霞艳
智者千面,经典万篇。由大师诠释经典,让人拍案叫绝。
——施文骞
重读经典像赴了一场宴,与书的相伴,不愿散场,也没有散场。无论是“红楼”“水浒”,还是“浮士德”与“局外人”,都是文化的新鲜感悟,是大家们从自己的角度剖析这些我们熟稔而又陌生的世界。
经典是什么?是不忘,是时光过滤,历史沉淀,口耳相传,笔墨递薪。
——宋观
跟着大师抽丝拨茧的分析,慢慢尝试去窥探人性,去反思人性。
——赵星赫
重读经典,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新鲜。
——赵日均
重读经典,经历人生,积累那些酸甜苦辣的人生感悟,而在大脑神经中留下饱满且珍贵的记忆,这才是我们应一生去努力追求的目标。
——喻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