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死》是一本由[法]加缪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页数:14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了一半实在忍不住要吐槽一下。书是好书,第一章结构很好,也能让人有读下去的动力。但,真的,这翻译是什么鬼?通篇都是西语式中文也就算了,很多地方用词特别生硬不协调,还有很多莫名其妙让人看不明白的长句子,太折磨人了。
●这本书最多三星,但是鉴于是加缪24 岁写的,还是友情分数给五星吧。故事写作有点零散,不是很顺畅,对于生活/ 金钱/ 情感/ 生命,一系列问题的研讨不深入(可以说比较肤浅,尤其是跟《鼠疫》比起来)。人物也比较单薄,现在可以理解为什么是去世后才出版了, 写成这样也真的不好意思出吧……
●没打分,也没认真读后半部分,有点粗略地浏览完后面,像是要炫耀什么,向谁炫耀?有什么意义?大概不会读第二遍了,就让它这样吧。无辜也让我快乐。本来想下周也把第三本看了,算了,歇一歇。
●想知道得是一个多么清醒的人才能在24岁时写出这么一本书,而在写出这么一本书后又是如何面对自己的。 面对所谓的生死和快乐,很多人会有想法,但基本不成体系,不坚定,缺乏逻辑,但加缪大概是想得很清楚了,尽管我们不一定认同,但他摆出来了,偶尔还能动摇你,晃动你。
●可贵的是追求快乐的意志——对终极价值不屑的思索,只是20出头时的处女作。我爱加缪。
●不想看作是加缪的处女作,完全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 在这场人生旅途中,表象与意志抱吻,相互追寻,却彼此疏离。死亡仅可作为探寻快乐的手段,而不可作为快乐的内涵。 又及:强烈吐槽装帧和用纸。
●他成了众石子间的一颗石子,在内心的喜悦中,回归静止世界的真相。
《快乐的死》读后感(一):一些可可爱爱的句子
『他流连于老街狭窄而充斥着气味的巷弄间,任由色彩替他呐喊,享用被太阳重压的房舍上方的那片天空,再让趴在夏日垃圾之间的猫替自己休息。』
『一如按压并使其失去弹性的一块热腾腾的面包,他只想把自己的人生握在手中。』
『把人生当成麦芽糖般舔舐,塑造它、磨锐它,乃至爱它,这就是他最为热衷的事。』
『他们把桃子冰镇在冰块里,拿出来时舔舐绵密果皮绒毛上汗滴般的水珠。他们也榨了葡萄汁,一面喝一面把脸迎向太阳,把脸晒成深色。』
『世界永远只说一件事,它让人有兴趣,随后又令人倦腻;但总有那么一刻,它因为絮絮叨叨而终于获胜,也因锲而不舍而获得报酬。』
『的确,只需把世界能理解的一面呈现给世界即可,剩下的交给懒情和懦弱就行了。』
『他们皆害怕死亡,因为死亡会为人生带来惩罚,而这人生是他们未曾参与的。他们从来不曾好好活着,所以活得不够。』
《快乐的死》读后感(二):像榨甘蔗一样的绝对快乐
我在读到萨格勒斯在冰冷的保险箱放一把手枪以体验生与死边缘的快乐之时,不知为何想到了很久以前看村上春树小说里面的一个角色,一个把自己密封在井里隔绝世界的角色。
然后脑海里又蹦出了一个住在树上的子爵。惊世骇俗的否定既有人生的意义,仅仅取决于一颗小小的子弹。就好像痴迷于坐过山车的男男女女,都是因为处于生死边界而获得的无穷无尽的快乐。
即使这种快乐是被科技保障的,或者是自我想象力无限膨胀而模拟出来的。
这种快乐体验久了,就很难不上瘾。如同takedrugs一样,现实中微小的快乐难以再满足不断上涨的阈值。
我觉得可能比drugs可能还要过瘾点。自我大脑创造出的高潮,伴随着过往经验的加持,难以附加的快感。
以往我喜欢某个事情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我就知道这个事情过不久我就会厌烦。喜欢打游戏,痴迷到打到巅峰,还要研究研究游戏原理,甚至去看看原始程序是怎么写出来的。等都弄明白之后,游戏本身便不再有吸引力。
喜欢一个女人,要搞懂她怎么看此事彼事,作息如何,毅力如何,有何想法。一旦完全搞明白,便想全身而退。榨甘蔗般体验了一次恋爱的快乐,然后迅速退去。
诸如此类。
太过聪明感觉也有点可悲。我这种人。
《快乐的死》读后感(三):快乐就是快乐
《快乐的死》是一部非常具有思想性的作品,故事情节很简单,但对于整部作品而言,思想远比故事本身更引人深思,对于“快乐”的思考贯穿了全文,但又不觉得说教乏味,景色的描写如mv般细腻,兼顾内涵与美感,不得不感叹一句大师就是大师。 如何才能快乐? 对于萨格勒斯而言,“快乐是有可能的,前提是要有时间,而且有钱,这样就能摆脱钱的束缚”。萨格勒斯不缺钱也不缺时间,束缚他的自然也不是钱和时间,而是他残疾的身体。 对于梅尔索而言,“快乐”对于他的含义随着他心境的变化而变化,起初,梅尔索认同了萨格勒斯的观点,也认为有时间和金钱,就有了拥抱“快乐”的可能,于是梅尔索杀死了他,带走了他的钱,沿着他对快乐的理解去追寻快乐。 按照萨格勒斯的逻辑,有了时间和金钱的梅尔索应该是快乐的,而且梅尔索也做好了“快乐”的代价是孤独的准备,可他不但不快乐,还陷入了迷茫的状态。 旅经了多个地方,住在“眺望世界之屋”又离开“眺望世界之屋”,在清醒和迷茫间数次往返后,他改变了之前,也就是萨格勒斯认为的“快乐”的方法,他觉得“错就错在误以为人必须选择,必须做想做的事,以为快乐是有条件的,可是唯一重要的,只有追求快乐的意志,一种永远放在心上的强烈的意识,其余的都只是借口”。 不过与孤独追求快乐,无所事事的梅尔索相反,贝尔纳医生因热爱生活而感到快乐,他得到了心中的快乐,却不像梅尔索那样挣扎与迷茫。对贝尔纳而言“热爱人生并不在于去游泳,而是在于以精彩、紧凑的方式过活”,梅尔索也因这一席话而对自身认为的“快乐”再一次产生了怀疑,小说的最后,回光返照之际的梅尔索再一次改变了对“快乐”的看法,他也从追寻“快乐”中释然了,“只要快乐存在过,就是快乐”,这是他最后一次对“快乐”的思考,一切思考随着生命的消逝而归于虚无。生活积极点,快乐也就会容易点。
《快乐的死》读后感(四):追求快乐的意志
《快乐的死》是加缪在24岁的时候完成的第一本书。24岁的我读完了24岁加缪的处女作,有一种安心感和一种遥不可及的敬佩感。不想从冷漠角度来看待这本书,想说的只是很佩服他在这样的年纪,在对待生死这个问题上就能够有这样超于同龄的心态。
24岁的我无法还无法淡然地看淡生死,有时甚至仅仅是“生”都让我焦头烂额,而24岁的加缪已经告诉说:“快乐的生活并不能更长或更短。当下的快乐就是快乐,仅此而已。死也不能阻碍什么,它只是快乐的一场意外。”;他又说:“害怕死亡就是害怕活着。对于死亡的恐惧,说明了人对于活着有着无尽的依恋。而所有那些没有做出关键举动提升自己人生的人,所有那些畏惧并颂扬无能的人,他们皆害怕死亡,因为死亡会为人生带来,而这人生是他们未曾参与的。他们从来不曾好好活着,所以活得不够。”。
我想这本书的名字只是个善意的幌子,说是教你如何快乐地死,实际上是教你如何快乐地活。24岁的加缪认为生死既不是非黑即白的也不是所谓黑白灰的,而认为生死是一体的,如何生即如何死。当你能够快乐地活着,你便能快乐地死去。所以我想这本书真正的名字应该是《快乐的活》。
如何快乐成为了这本书的重中之重,加缪认为想要快乐,需要有一种追求快乐的意志。不是每天想着我要快乐的那种,而是真正会为了要寻求快乐去一遍又一遍尝试的那一种:爱情,友情,游泳,散步,思考,面对自己该面对的。这么做的结果即便不能让你获得快乐,最不济也还能够让你对于自己的人生更加清晰。换句话说,能够让你认识自己,明白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
我想快乐是勇敢的人的附属品,因为勇敢的人有“我非快乐不可”的意志。
除了「追求快乐的意志」之外,这本书的另两个关键词是「爱情」与「表象」。加缪并不认为爱情是快乐的必需品,也不赞同通过追求表象的事物以求获得快乐。在女人抱怨男主角不爱她的时候,他说:“相信我,没有所谓的痛彻心扉,没有千古悔恨,没有深刻回忆。凡事都会被遗忘,哪怕是伟大的爱情。这是人生中既令人难过又兴奋的部分。只有一种看待事情的方式,它偶尔会浮现。所以人生中若曾有过伟大的爱情,有过心痛的一往情深,仍是好事一桩。在我们被没来由的绝望给压得喘不过气时,这至少能充当一种慰藉。”;在与朋友对话的时候,男主角说:“你内心拥有那么多东西,尤其是最高贵的那个,即快乐感。别只期盼男人给你人生。有太多女人就是错在这一点。要指望自己。”(对加缪的好感因为这段话更是大大提升)
男主角两次对曾经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女人说「再见,表象。」,到他终于回归到自己之后,才获得了真切的快乐。
他认为:唯一重要的,只有追求快乐的意志,一种永远放在心上的强烈意识。其余的,女人、艺术作品,或者世俗的功名,都只是借口。那是等着我们去织绣的空白绣布。
除以上之外这本书里有很多对于环境的描写,加缪选择无限放地大感官来描写,让我获得了极度的味觉享受和听觉享受。
或许这本书还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那些的缺点在我看来也是一种特点,让同龄的我觉得非常非常得了不起。
在24岁的时候遇到这本书,容我中二地想:这或许就是命运的指使,这或许就是所谓的缘分,超越时空的那种。
《快乐的死》读后感(五):摘录
梅尔索的生活每天在咖啡味和柏油味之间来回摆荡,与他自身很疏离,他漠不关心,也远离了他陌生的心和真相。相同的事情,在其他情况下本该深深吸引他,现在他却不想再谈论,因为他正亲身体验着它们,知道他回到房间,用尽全身的力气和谨慎,去熄灭在自己内心燃烧的生命之火。P13(怀疑“梅尔索”即《局外人》中的“莫尔索”不同译名)
以前,尽管贫穷,有母亲伴随,自有一种温馨感。晚间,他们聚在一起,在煤油灯旁静静地吃东西,这种简约和静谧,有一种隐而不宣的幸福感。……如今,孤独一人的贫穷,却是一种悲惨的不幸。P15
他深知不幸的是感情和欲望是以相同的方式表达,于是他总在将对方拥入怀里之前就先想象分手。但马莎到来的时候,梅尔索正看破了(语法?)一切和他自己。担心失去自由或害怕无法自主,是仍怀抱着希望的人才有的顾虑。……他并未透过这个女人看到未来,而是他所有的欲望力量都集中到她身上,他整个人被这个“表象”所注满。她所凑过来的唇,宛如来自一个毫无激情又充满欲望的世界的讯息,他的心在其中必能获得满足……(他)微笑着对她说:“表象,你好。”P25/26
“哎,我们这个年纪,没有相爱这回事,只有相互顺眼而已。要到后来,又老又无力了,才可能相爱。在我们这个年纪,我们只是自以为相爱,仅此而已吧。”P33
“梅尔索,你很穷。这有一半说明了你为何如此愤世。至于另一半,是因为你居然荒谬地同意自己贫穷。”P36
“几年前,大好人生摆在眼前,别人跟我谈我的人生、谈我的未来,我都说好。我甚至去做为此该做的事。可是在当时,这一切对我便已显得陌生。我成天忙的,只是让自己尽量毫无特色。不要快乐,不要‘反对’。”P39
“我很清楚自己能有什么样的人生。我不会把人生当成实验,我自己就是我人生的实验……是的,我很清楚什么样的热情会让我充满力量。以前我太年轻了,把自己摆在正中央。如今我明白了,行动和爱和受苦确实是活着,但这样算活着的前提是,人原意隐形并接受自己的命运,就像一道人人都相同的喜悦和热情的彩虹,其映影是独一无二的。”41
“对于一个出身良好的人而言,快乐从来不是件复杂的事。只需要把一切的命运重拾在握,凭的不是放弃的意志,而要凭追求快乐的意志。只不过达到快乐,需要时间。需要很多时间。快乐本身也是一种漫长的耐心。在几乎各种情况下,我们耗尽一生去赚钱,但明明该用钱来赚取时间。”43
隔天,梅尔索杀了萨格勒斯,回家后,睡了一整个下午。54
有些人在采取重大决定并演出人生关键戏码之前,需要让自己独处;同样的,他呢,由于一直被孤独感和陌生感所荼毒,在展开自己的人生戏码之前,也需要退避到友谊和信任里,尝一尝表象的安全感。79
“没有所谓的痛彻心扉,没有千古悔恨,没有深刻回忆。凡事都会被遗忘,哪怕是伟大的爱情。这是人生中既令人难过又兴奋的部分。只有一种看待事情的方式,它偶尔会浮现。所以人生中若曾有过伟大的爱情,有过心痛的一往情深,仍是好事一桩。在我们被没来由的绝望给压得喘不过气时,至少能充当一种慰藉。”113
他对她太不公平了。他的想象力和虚荣赋予她过高的价值,他的骄傲却未给与她充足的价值。他觉得这真是个残酷的矛盾,对于我们所爱的人,我们总是有着双重的误会,先是对他们有利的误会,尔后是对他们不利的误会。115
重新开始、再出发和崭新生活,仍是有吸引力的。但他知道,能藉此获得快乐的,只有懒惰和无能的人。快乐意味着抉择,在此抉择内,还要有一份相辅且思虑清楚的意志。117
梅尔索在车子行进中,细细琢磨这个羞辱人却珍贵无价的真相,即他所见的那种独特快乐,其前提是早起、定期游泳以及刻意保持卫生。118
快乐是凡人的,永恒是日常的。重点是要懂得谦卑,要懂得让自己的心顺应每天的节奏,而非硬要要求每天的节奏顺应我们的期望。……若欲在人生中增添快乐,亦需要一种最低限度的无知。119
快乐的生活并不能更长或更短。当下的快乐就是快乐,仅此而已。死也不能阻碍什么,它只是快乐的一场意外。129
他曾如野兽般惊慌失措地看待死亡,现在他明白,害怕死亡就是活着。对于死亡的恐惧,说明人对于活着有无尽的依恋。而那些没有做出关键举动提升自己人生的人,所有那些畏惧并颂扬无能的人,他们皆害怕死亡,因为死亡会为人生带来惩罚,而这人生是他们未曾参与的。他们从来不曾好好活着,所以活得不够。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