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听风吟》是一本由[日]村上春树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页数:15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村上第一本书
●这是第一本读到的林译村上小说。情节叙述比较松散,概念印照却很紧密,有趣有思考。对话不守框架是亮点,不知林译的加工成分占几分?又或离开原汁原味多吗?助手席—>副驾驶?还有,谁能告诉我,文中有几处找不到解释的注释有几个意思?
●kindle上读的第一本书 也是读村上的第一本书 读的非常舒服 这样的故事给我来一打!
●琐碎、零散,却又敏锐、隽永。每每阅读村上春树的小说,总会有种感慨,这世上可能真的存在某种叫做“直觉力”的东西。
●作者似乎有意把情节的连续性打破,每一个故事都没有往深入去写,但是整体却能让读者明显感受到小说所营造的关于青春和孤独的氛围和意境,有种朦胧美的感觉。
●书很短,可是看完的感觉还挺奇妙的
●不知村上的作品是否都是这个风格,剧情稍微跳跃,内容也平淡。但是人生就是这样吧,没有太多的戏剧性,剩下的只有平淡而已。故事是普通人的普通的生活。我的收获嘛,大概就是都是普通的日常,与其用力过猛,不如且听风吟。
●写给知了看的。
●与此同时 她七十九年来所怀有的梦 便如落在柏油路上的夏日阵雨一样悄然逝去 了无遗痕
●大多数名家处女作都处于一种尴尬状态,懵懂中试探边界,自我尴尬在所难免。更加优秀的作品需要自律和持续磨砺。
《且听风吟》读后感(一):青春的味道
且听风吟,村上的处女作,看似不经意的笔触,却道出了青春的味道。
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不知道村上处在白昼还是夜色,只是淡淡的,一片虚无,触摸不到。。。。。。
看故事总想看到结局,但是没有结局,她早已不知去处,曾经的那些姑娘一个都想不起模样,喝过的啤酒也不记得味道了,连带着青春也消逝在那个夏天。而我就像鼠一样,在夏天快结束的时候惴惴不安。。。。。。
《且听风吟》读后感(二):且听风吟
“顾影自怜”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都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没有人可以一直陪伴你,感同身受永远是达不到的境界,更多的时候是自己,是孤独,是独处,是一个人的时间。安静的享受属于自己的时间,无需感叹孤独,孤独是常态。 “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 快乐的人感受不到悲伤的人的痛苦,做好自己,享受孤独。 “牛何苦好多遍好多遍地反复咀嚼这么难吃又难看的东西呢” 愿我不做这头牛,不要反复咀嚼难看的东西,很多东西不用去追寻答案,刨根问底也许是自讨苦吃。 “遗憾” 遗憾更美好,因为遗憾,所以会一直惦念。断臂的维纳斯是那么美好,那么经典,所以接受不完美,接受遗憾,接受未知的一切。
《且听风吟》读后感(三):看海看久了想见人,见人见多了想看海
吃饭吃饱了想睡觉,睡觉睡足了想吃饭。这大概就是艺术家的无病呻吟和矫情。
那么疏离的一本书,在絮絮叨叨中讲着一件件看似有关又无关的记忆片段。它好像离我很远又很近,故事里的人物好像很重要又不重要。也许这就是恍惚中被随意拼凑出来的青春,不管是抓紧了时间拼命生活还是每天无所事事浪费了光阴,它都再也回不来了。好的记忆坏的记忆都像夏天的啤酒,让人爽过一阵后就随着尿液被排出了体外。只不过,日积月累,我们都变成了被青春中的点滴所影响成的样子。
朦朦胧胧 虚虚实实 恍恍惚惚
咔嚓……OFF
又要回到现实中去,过着应该过的日子,演着应该演的角色了。
还好,村上还是那个村上,用他自己的风格写着每个人的青春。
《且听风吟》读后感(四):年轻就是无力与无聊?
29岁的村上春树写了第一部小说,就是这部《且听风吟》。
写的是21岁那年中的18天。
一个叫鼠的朋友,叫杰的酒吧服务员,一个四指女孩,一个打电话的女人,一个没有出场的女同学,几段回忆。
好像每个人都不开心。
鼠痛恨自己是一个有钱人,杰一直想回中国却没出国这个小城,四指女孩家庭不和睦,还无痛人流,和我睡一起两次,没在一起,竟是因为要回学校考试。打电话的女人喋喋不休还借我钱,送我唱片的女同学广播送我歌,我找都找不到。谈过几个女朋友,最后一个还自杀。
好无聊啊,还有啤酒,歌曲,车,井(洞)等村上春树后来的常用意向。
当然村上也比较实在,第一句就说“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
感兴趣的那个美国作家是没有墓地的,好像还没死,在火星的井里。
《且听风吟》读后感(五):简洁明快,若有似无。
起初买这本书,其实是因为朴树的一首同名作品,我不知道且听风吟这四个字,最早是谁构思出来的,很美的意境。 村上的处女座,即使算上林少华写的译序,依然没到两百页,全部读完不消两个小时,所以我在去医院的路上,坐在公交车上读完了。 之前读过村上的另一部作品,《挪威的森林》。显然同《且听风吟》比较起来,前者笔力更强。不过一部作品是否优秀,与其笔力并不完全成正比。 这本小说的文字极其简洁明快,所叙之事也不过是主人公一个暑假十八天里所发生的,看似有关系,实则没什么关联的几件小事。我对历史,掌握的不好,所以并不知道书里反复提到肯尼迪总统的意义。 整部作品,基本上在当前和回忆之间频繁切换,时不时还会开个其他方面的小差,村上写的很任性,很随意,并没有固定模式一开始有点跟不上节奏,但是看了二十页就适应了。
如果可以的话,打算再看一遍。
不过眼下我还是想回到《冰与火之歌》上面来,同时读几本书我不大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