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大地情书》观后感100字
日期:2020-03-15 22:30: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大地情书》观后感100字

  《大地情书》是一部由胡峰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大地情书》观后感(一):对东北的热爱,始于每一缕空气,每一寸土地

  老实说,我就是黑龙江人。看完这部片子以后,感触还是挺多的。很多人都说我们东北人粗鲁蛮横、没文化。这样的以讹传讹,确实对我们这些东北人造成不小的困扰。但最让我遗憾的是,因为这样的谣言,让很多人也开始探寻我么家乡独到的东方之美。

  东北是处在白山黑水间的一块神奇土地,这里沃野千里,既有松涛万顷的大小兴安岭,也有波浪滚滚的黑龙江、松花江、辽河;有一把土能攥出油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也有白雪过膝的北国乡。当年来自山东、河北等地浩浩荡荡的“饥民”,拖儿带女,一头挑着行李,一头挑着锅碗瓢盆,闯入了这片沃土,然后开始扎根大东北,从此造就了中国的天下粮仓

  这里不仅农业物产丰富工业也是明珠闪耀,灿若星辰。沈客、沈机、长飞、哈重、大庆……,东北一度成为共和国工业的摇篮共和国的长子随意走进祖国各地“三线建设的老国企,追本溯源,其中大部分都是来自东北。今天,全国各地各类企业遍地开花生机盎然之时,为之奠定技术人才管理基础的,这些都是东北这片土地创下的奇迹

  其实当你走在东北,能明显感受到东北人粗犷之下,掩盖着对真善美追求,他们平和地看待物质繁华,他们随遇而安享受淡泊生活,他们洒脱地面对一切。而这部《大地情书》更像是我们写给故土的一封长

  《大地情书》观后感(二):台上台下的两副面孔,我都爱

  小时候最初接触二人转,就感觉是两个人舞台上互相埋汰的一场土里土气闹剧,随便笑一笑就过去了。但是随着年龄增长,看了越来越多的二人转表演,就会发现这种艺术表现形式非常质朴,总能潜移默化影响自己的一些看法。看到纪录片里的东北二人转舞台,无论是台上的演员,还是台下的观众,每个人发自内心笑容,无一不不表现出东北人对二人转的热爱。其实,二人转就是在讲述他们的生活,对某些人来说是图一乐呵,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可能就是一份依托

  第二集《大地情书》,一上来就让我们看到一个精神奕奕的二人转演员,穿着病服在病房里唱二人转。如果没有后面的采访,我想我恐怕永远不知道她患上的竟然是癌症。听晓敏讲自己的心路历程,她的表情微笑,到哽咽,到流泪,再回到微笑,这份坚强真的特别人心疼,她却说“我自己平常时候不会哭,只有在苦戏的时候才会真哭,我觉得作为一个女人来说,我比男人更坚强。”她这句话在安慰别人,也在安慰自己,但是从她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别人一句“你什么时候回来”,就能瞬间瓦解她的坚强外壳。是啊,得了癌症,谁能不怕呢?不过就是少让身边人担心,所故意表现出来的开心罢了。

  这些民间艺术们,其实跟我们普通人一样,他们都是因为热爱二人转才会去学习。就算年纪大了又怎么样?人生不就是乐在“折腾”嘛!希望能多看到一些这样平凡、质朴的面孔,他们很真实,很动人,很美丽。

  《大地情书》观后感(三):生命的赞歌就在你我之间

  当你得知自己命不久矣时。你会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呢?

  是自暴自弃,混吃等死?还是珍惜眼前,及时行乐。

  在东北黑土地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幸,有的身患绝症,有的人为了支撑家庭生活的开销而独自支撑。

  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苦楚,但他们却也有一个相同的爱好——二人转!这一曲二人转,让我十分动容!因为他们真的事用生命在演绎艺术。我特意留意了一些片子中他们二人转的唱段,老实说技巧很难称得上精湛。最高阶的艺术跟艺术本身的造诣关系不大,更多的是一种生命能量的释放!这种单纯、简单的形式,往往更能让人觉得感动和舒适。

  而其中大哥大姐在讲述自己的病情和经历时,我的眼圈真的有了泪水在打转!大家在身体好的时候,总会幻想一些不可能的事,如梦幻泡影般痴迷心醉,却又心痛涟涟,无人易懂,身处自己的世界,游走于虚幻间,分不清光与影的交错!但只有你临近死亡的时候,你才能卸去铅华得见本心。这个队伍之中的所有人都已经看透的这世间所有,而他们身上的那份坦然也引发观众对人生的反思。

  人生很多人情事故,不是不懂,只是无奈。一辈子,就图个心里痛快。那些想不通头疼,想通了心疼的人事,不如淡然视之。我们真实地活着,但不是每个人每件事都要较真到底。真实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场心痛。开心地活着,如花自然开,自然落,不难过。花非花,雾非雾,看淡者优雅。

  《大地情书》观后感(四):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

  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这应该是看完第一期最大的感受,想到之前微博上看的一句话,中国人有着最坚强韧性。这部片子表现出来的亦如是。

  东北,共和国的长子,新中国成立初期,这片土地承担了太多的历史任务。石油、钢铁、粮食,从北大荒到北大仓,这片黑土地上有过太多的辉煌。当光芒散去,这片土地上承载的人民,又是怎么样的。

  第一个故事中,一家都是以跑山为生,小兴安岭的森林资源为当地百姓带了特有的山货,当我们惊喜于可以吃到新鲜的山货时,他们要带着风险爬到高高的树上采摘。镜头记录下了父子的艰辛,家里母亲的担忧,卖出东西收钱的喜悦,这些都是普通家庭中每天都会出现的情节,也正是有这些情感共鸣,所以我们才会被他们打动。采了松塔不忘给松树留着,保护着赖以生存的山林,踏踏实实的靠自己吃饭,这些已经融进血液中的规矩,是故土的情结。

  第二个故事里的采冰人,这些负担着家庭的中年男人脸上,有着深深的皱纹,是奔波于生计之间的印记,可能他们只能用这膀子力气来养活家人。在东北最冷时节的冰面上,冒着严寒,几个人的分队承担着一天500块的采冰量。看冰灯的人可能不会想到,每一块雕刻的冰,都是用着人工艰辛的切割,拖出。结束了一天的作业,他们才会奢侈的坐在一桌上,喝些酒暖和一下,可能言谈间也在向往着依靠自己的双手让家人过上好生活。

  纪录片用纪实的镜头,记录着平凡普通的东北人民,用独特的东北式乐观、坚韧,追求美好生活的的日常,纵使日子再艰难,也要用尽全力去生活,去向上。

  我们感动于劳动者的质朴,为他们心中的热爱流泪,我们想到了自己的父辈也在操劳,这种共情,已经不需要节目再用任何技巧让我们流泪。

  《大地情书》观后感(五):短评写不下

  看了第一集,爬树和采冰。

  画面清晰干净(极度舒适),是优美类型的纪录片。

  配音略硬,但解说词内容较简洁明了。有科普,且好理解,有人情,且不刻意。

  第一部分

  爬树打松子是一人在上展示一人在下解说的交叉形式,比传统配音解说更真实且通俗易懂。

  登顶航拍环绕震撼有电影感,解说词多余,最极致的感受应是无言。配乐小提琴交响乐有高级感,但不够恢弘,应用更大气的音乐,衬托小人物有如英雄一般的勇气。

  松仁玉米画龙点睛,(我小时就就常吃)想到自己吃的松子如果是这样采到的可以瞬间共情。

  第二部分。

  采冰机位多且配合默契,多人远景镜头有美学效果,脚下挫冰和冰块缓缓拉出有电影感。采冰失败众人失望神情捕捉,无需解说词,顿生怜惜之情。人在冰上,有爬树至顶相同效果,给人刺激感。

  冰灯部分同样共情,如果想到自己看到的美丽的冰灯背后需要付出如此辛苦,那么欣赏人工美景的心态自然会变得不同。

  此外,片中人物一句“好人干不了,赖人不希干”,话虽说反但设置组没有干预,给弹幕留了讨论空间。

  两个小片组合恰当,一个单人、一个团队,一个危险、一个辛苦,一个森林、一个江河。

  同样都是主人公自己讲述较多,如果只针对东北地区拍摄,那应该是策划者利用地区优势做出的合理安排,毕竟其他地区的表达欲望及能力整体稍差,恐不能达到片中效果。

  此片整体类似我以前拍摄的节目,怎么采摘、怎么售卖、怎么吃/用,有层次感,当然效果是我曾经节目的顶配版。如我曾拍过新疆爬树打桑葚,虽危险程度不同,但效果很电视,而此片很电影,这是相同内容不同处理方式的结果。

  此片一有电影感的精美镜头(审美),二有刺激感的桥段(猎奇),三有感同身受的人情(相关性),总体较为成功。只是部分依然稍慢,习惯性倍速观看,这也可看出制作者还是略传统,如果网络播出,其实可以不用拼片,单个故事单个剪辑,几分钟狂拽酷炫吊炸天即可。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大地情书》观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