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中国的顶流们:现实版“江直树”刷屏背后的真相!
日期:2020-02-26 17:15:14 作者:幺幺 来源:壹习 阅读:

中国的顶流们:现实版“江直树”刷屏背后的真相!

  大家好,我是壹习幺幺

  这两天B站给我的推荐中总是会出现现实版江直树”,“医学生男主脸”,初以为是哪部剧宣,随手点进去,却发现是一部纪录片剪辑

  视频中的主角就是纪录片《中国医生》里的28岁整形烧伤科医学博士徐晔。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八年制临床博士,毕业时25岁,在南京鼓医院整形烧伤科已经工作了三年。

  果说长相优越学霸加成这两点让徐医生脱颖而出,那他对待病人态度才是圈粉的关键

  对待病人细声细语,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关心情真意切

  因为患者庭的原因无法支付近百万的植皮费用,所以患者他们多次想放弃治疗,徐医生积极老刘争取到了2万的医院救助基金,但患者家属还是选择放弃。

  空荡荡的病房里,剩下的唯有叹息。在同样的这间病房,一个月前也有一位重症病人因为同样的原因放弃治疗,最终离世

  我们总觉得医生这个职业代表冷酷,甚至偶尔近乎绝情

  可事实是,就像徐医生说的人生本来就是一场修行,何况是医生呢。为什么有人说,医生看起来很冷酷,不是冷酷,是冷静。现在这种情况,他早就见过无数次了,所以他才会显得如此冷静。”

  徐医生的故事只是医生群体中的日常,而《中国医生》这部纪录片围绕着数十位医生的故事给我们真实描绘当代医生这份职业背后所隐藏的艰辛不易

  ▲徐晔置顶微博片段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

  这句话最近被刷屏了,而最近医闹事件也是严重频发,前有杨医生不幸离世,后有陶勇医生被砍。

  《中国医生》中有一幕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出的朱良付医生在昏暗的医院走廊走过,说下了这样一段话:

  44岁的朱医生能和蔼亲切地和病人开着玩笑,也能坦然地说出自己被病人家曲解辱骂遭遇

  除了不被理解高强度的工作,长期不规律作息,24小时待机,忙起来经常连轴转,穿着几十斤的铅衣,单脚站立在手术台上十几个小时。

  是回家不到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也无法安心陪伴女儿,是一天十几个小时的超长工作时间。

  医生,一个听起来顿觉强大词语,但其实,他们也害怕自己会猝死,对于他们来说,于国于家,都有愧

  所谓医者仁心,是什么?

  是为了病人走投无路时能有的一点办法,割舍下年幼儿子前往美国进修三个月的年轻主任医师魏嘉;

  是一年完成2989例心脏手术,大血管手术407例,成功率99%以上,但自己颈椎病严重到需要带颈托上台的从医30年的主任医师王东进;

  是每一个奋战在一线,将热血青春挥洒在手术台上的医生。

  《中国医生》这部纪录片,记录的虽然是全国六家三甲医院的医护人员,但其实,他们是中国所有医护人员的缩影。

  在他们的前进道路上,有掌声,有感谢,但也有谩骂和侮辱,甚至还有血雨腥风,让他们能坚持走下去的,是他们的医心,是他们从未忘记的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他们的职业工作我们无法过多评论,但至少,我们能减少医患矛盾,从自身做起。

  

  就像徐医生微博上所写的那样,将心比心,莫过于缓和矛盾的最优解。

  其实,在看徐晔医生的片段时,往往大众第一关注到的是他的颜值,更有一些过于开放的女生在评论区开车,还有一些女生为了一睹男神真颜,去医院围观,给本就繁忙的医院增添负担。

  男神之外,他首先是个有职业理想的医生,保证最起码的尊敬,应该是我们能做到的最基本。

  不盲目崇拜,也不给他们增添负担,增添矛盾。

  杨医生之死,陶勇医生之伤,武汉肺炎医生被打,一桩桩一件件,皆是烙印。

  情绪终究是短暂的,而唯有情绪的怒火熄灭之后,在下一场选择到来时,做出正确的抉择才是正道。

  2014年《医学界》的数据表示,69.5%的住院医生表示后悔学医,75.1%的主治医师后悔学医。

  但却是这群喊着后悔学医的人,在疫情爆发,所有人撤退的时候,起了“逆行英雄”。

  家人眼中的孩子,却穿起了厚重的铠甲,奔赴远方的战场。其实哪有什么超级英雄,不过是挺身而出的凡人。

  幸得有你们,山河应无恙。

  国泰民安时,在冗长的书海里遨游,或许疲惫,或许埋怨,但索性未曾放弃。

  于是,当疫情来临,才得以挺身而出。

  曾经的茫然若失,如今都凝结成一股“不退”的气概!

  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愿中国青年……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加油!

  中国医生!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中国的顶流们:现实版“江直树”刷屏背后的真相!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