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还要持续多久”,我相信是所有人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因为这牵扯到每一个人的生活。
可是,疫情却不关心你要不要上班或养家活口,抑或你到底有多难,它不会因为你难就提早离去,它也不会因为我们已经快撑不下去了就网开一面。
包括我听到张文宏教授说最好的情况是还需要2、3个月才能结束(5、6月份),中间情况是还要持续半年到一年,但被控制在国内,最差的情况是疫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席卷全球的时候,我也将信将疑,觉得现在那么多“零”增长城市出现了,疫情仿佛这几天就要消失一样,这个医生怎么这么悲观。
这个孩子的老爸真心心大,哪怕在别的地方被隔离,就没有联系方式联系到自己的孩子吗?
看到财经记者写的养老院的报道,你会更加心痛,这些老人在不断的离去,而你却无能为力。
一年营收2个亿的渔民新村临江店正式歇业,在店门口卖桌椅板凳厨房用具锅碗瓢盆,甚至门口的劳斯莱斯和宾利也卖,让人唏嘘不已。
在和不少朋友聊天的过程中,大家有个潜意识,或者是期望,那就是疫情一定能过去,也会很快就过去,所以大家普遍做了乐观的预期及准备。
很多人已经磨拳擦掌复工了,也有很多公司已经复工了,更有不少人去排队吃饭去了。
各大媒体报道显示,历史上、近年来,我们经历过再多的磨难,都是我们最终都战胜了困难、灾难、疫情,这一次,大家也是“信心百倍”,认为疫情一定会过去。
用一个朋友说的话就是:
你看,我们的逻辑是倒推的,因为经济发展不能受影响,因为公司不能大量倒闭,因为不能大批人员失业,所以:
我们必须能战胜疫情,疫情一定会过去。
可大家有没有一个心理准备,那就是万一疫情一直持续怎么办?
我知道很多人不同意这样的假设,也永远不相信这样的可能,可是我想说,万一呢?
想想历史上很多黑死病、瘟疫包括美国本季度1.4万人死于流感一样,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该做什么样的选择?
我们是否应该试着做最坏的的打算?
虽然做最坏的打算有可能让你错失高速发展的机会,但总比突然死亡强。
如果在心理上、准备上你已经接受了“最坏的结果”,那么实际情况比最坏结果好的时候,你会开心,会有意想不到的快乐,而非相反。
我近期看到某楼宇广告的董事长让大家加大投放力度,我就想,这个人的价值观真够可以的,为了卖广告睁眼说瞎话,到处贩卖特劳特的那一套心智理论,以分享的名义鼓励大家all in“大干快上”,抓住这次机会,变危为机。
这个时候,不应该保命要紧吗?
就像一个人面临生死的时候,你还鼓励他all in赚钱赚钱赚钱,为了赚你的广告费吧不管他人死活,良心何在。
疫情真是个照妖镜。
回到主题。
假设我们将面临最坏的局面,疫情会一直持续,我们该怎么办?
恐龙作为当时地球霸主,也没有想到中生代末白垩纪气温的突然下降啊,因为不能适应当时的环境,集体灭绝了。
谁说,“持续存在的疫情”就不可能是一种新常态,一种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白垩纪”呢?
这时,你一定会说老张你别说这么晦气的话,怎么可能?
恐龙当时也认为不可能吧。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很渺小,大自然才是这个社会的主宰。
当大自然给人类以惩罚的时候,我们只能被动接受,因为掌控权不在人类这儿。
如果日后你不得不每天戴口罩
如果以后不能四人以上在公共场所聚集;
如果每天这样被隔离
有没有《世界末日》的既视感?
哪怕这次疫情侥幸过去,对,原谅我用这样的口吻,未来更多的“疫情”或危机呢,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从未吸取历史教训中的任何教训。
如果疫情一直持续,或者未来更多这样的危机,你怎么办,你想过没有?
反正我想过,我以为,如果疫情成为一种新常态,就像日本的地震也是一种常态一样,那么:
1、钱已经不是最重要的,防护物资会成为硬通货,比钱值钱,包括一些能提高免疫力的保健品、食品等等,消毒杀菌等产品亦会成为大众刚需,日渐稀缺;
2、国计民生产业会受到保护,比如生鲜蔬菜猪牛羊肉吃喝拉撒等基础生活用品,比如可以充饥、有营养的标准化美食产品等等;
3、在线娱乐,在线办公,在线生存,会成为现实,大家在虚拟世界中的ID可能更为重要;
4、健康、机器人、5G产业大势所趋;
5、几十年前,公务员吃香,改革开放后做生意的受欢迎,未来,医护人员会掌握越来越多话语权;
6、无人经济,包括无人零售、无人驾驶、无人工厂、无人机等等,将是各行业的标配;
7、大家越来越宅,单身越来越多,生育率越来越差。
典型的蝴蝶效应,哦,错了,是典型的蝙蝠效应。
人类和大自然的平衡需要靠一次或多次的疫情在寻找动态平衡。
当然,我也和大家一样,认为这个“假设”是不可能的,我们怎么会这么倒霉,我们一定可以众志成城,取得全面胜利的,要相信ZF。
最后,感恩生在中国,侥幸能活着。
本来一个小范围的事,因为瞒报因为怕引发恐慌所以瞒报导致全国爆发,因为自私的超级传播者的侥幸心态,导致现在全球爆发,让我对人性充满着深深的失望,可以大胆的说,如果还有那么多人不自觉,还故意瞒报,疫情可能还真会一直存在。
恐怕,我们不得不要适应以后长期戴口罩的生活了。
有人用了很科学的预测模型预测国内疫情4月底将得到全面控制和结束,其实如果真的可以解除,持续到6月也行啊,别反复就行。
拜托了。
你也许还想看
|疫情下,各个行业该怎么办|
疫情下,美业怎么办
疫情下,餐饮娱乐业怎么办
新型肺炎被定性为PHEIC,旅游业怎么办
集体停课,教育培训业怎么办
教育培训业怎么办(实践篇)
餐饮企业只能靠外卖自救吗
2020零售业怎么办
不转型,疫情过后影视行业照样危险
员工有2万,怎么办
疫情下,服务业怎么办
标【张桓投资笔记】不再错过有料文章
末尾点击「在看」与「转发」
是对张桓最大的支持
2020,我计划弄一个“私密的炒股圈子”,叫做《张桓炒股日记》,讲一下公开场合无法讲的真话,分享自己今年每月100万的炒股心得,尤其是亏钱的教训,频率是每周甚至每天,保证都是真实的、血淋淋的教训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