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草莓、极光与火焰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02-24 23:02: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草莓、极光与火焰读后感摘抄

  《草莓极光火焰》是一本由[日] 西加奈子著作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2019-1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草莓、极光与火焰》精选点评

  ●明明是8个故事小说集,但是读完后感觉好像走了半个人生......

  ●一种生活看看

  ●收到书的晚就连夜读完了。8个看似清淡,入口即化,但后味儿悠长小故事。有的是童话笔触,有的像一个人的内絮语,散发出轻浅的惆怅之意。最动人的两篇:《大姐头》是一个“酗酒”女子尴尬残忍的自轻自贱,戳心,不忍,就像小说中的那句台词:真是看不下去。《杜布罗夫尼克》是一个女子跨越20年,从热烈青春,到倦怠中年,最后无疾而终的暗恋。两篇的笔法比较成熟,甚至有点卡佛小短篇的味道

  ●写的话题都还蛮贴合现代都市人情绪喜欢《大姐头》《北极光》,生活给予的一些难能可贵温情,还有极光一样贯穿身体选择插画漂亮

  ●日本人好像很擅长写这种清淡细碎的生活故事。起初读了三篇觉得一般,放下了。却在第二天里不断想起那三个故事,今天一口气读完了剩下的。真的有被治愈到啊,就如书名,并非那种冬日里烤着火裹着毯子温暖治愈,而是一口草莓下去的舒爽。

  ●懂得珍惜认真活的人,不哭,没关系,这不是的错。 西加奈子,《鱼河岸小店》的温暖,治愈继续

  ●作者将捕捉到的细腻感情,用直白语言轻轻的掰开了给你看。仿佛在字里行间什么都告诉你了,但就在那欢笑,尴尬,寂寞无声的背后却留下了久久的余声,撞击着你的心灵

  ●每篇主题相对清晰写法整体轻盈跳脱,读起来很流畅,读后余味稍显散淡,很岛国风。书里的明信片好看

  ●小说就还,挺寡淡的日式文风,但没想到好看的插画竟然是作者自己画的!有这本事写啥小说啊内心咆哮

  ●優しい人は最高だ.

  《草莓、极光与火焰》读后感(一):自己

  简单看了这本书的豆瓣介绍,就被吸引住了:“这是一本献给‘逞强’之人的治愈之书,包含8篇‘瞬间如释重负’的日常故事,讲述了8个被微小善意化解认知困境。”虽然不想承认,但我也是抱着希望被治愈的心态开始读这本书。

  书中讲了几个小故事,故事里的人或平淡激情地生活,带着目的或者不带特定目的地生活,直到某一天一件事发生,对生活产生了难以描述影响。这些生活的状态和我一贯理解的日本作品相同,都是主角在过着平凡中带着些“特别”的日子,然后在某一天感觉到“身体被某种东西贯穿了”。这些事对于生活不是像陨石坠落一般产生巨大的影响,而是像你把硬币抛入许愿池,溅起的水花慢慢平息,硬币带着你的心愿沉入池底,从此你知道往后的生活会不同了。每个故事中产生影响的事件都不同,但相同的是它们都发生在“一瞬间”,这“一瞬间”在阅读地时候需要仔细地寻找。

  这本书通篇讲的都是“自己”,但不要误会,它不是什么教人自私自利,和如何混社会的鸡汤和教科书,而是教你如何理解自己,原谅自己,放开自己。很多时候人的困惑、愤怒、悲伤、和难受,都是源于自己的做法和自己真实的内心不匹配。这样的矛盾有时是很难被发现和表达出来的。它并不是直的“我不想上班,但是必须要去”这样的痛苦,而可能是“我想要自我实现,想要为别人做出贡献,但是我不知道怎么通过现在的工作去达成”。这些矛盾也有可能来自对自己的要求,对周围人的期望,以及从中产生的缺口。

  真实的内心想法和感受是什么,有时自己都不知道。实际情况是,脑子里总是充满了想法,不断在思考,但就是想不清楚。所以人们有时在去了陌生的,放松的自然环境里,清空头脑,才会感觉自己心思通透,心情平静。因为复杂的外界因素少了,你可以更好的集中注意力在自己的身上。然后弄清自己的想法,理解自己。这样才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

  举我自己的例子,这两天全国发生新型肺炎感染,我焦虑地买了口罩和消毒液,给亲戚拜年都细致地问他们口罩够不够。然后看到朋友圈里一个朋友在给湖北捐口罩,我看到之后也想去捐,查了一圈息,核实医院情况,找能用得上的医疗器材,然后找合适的卖,卖家又说直接寄过去会拒收,我又卡在这里不知道怎么办。两天的时间里断断续续地做这件事,最后我也没做成,我的朋友对这件事觉得可有可无。我感觉很难受,有点想发脾气。

  表面看起来是事情没做成,朋友也不支持让我难受,但仔细想,是因为我想做但不敢认真去做这件事,我怕别人的看法,也怕自己买了东西也帮不上忙。我其实很羡慕那位朋友,她捐了口罩,在朋友圈里说了,也大大方方地表达了自己看法。而我就算真的寄了口罩给医院,想必也不敢就这么说出来。相比之下,我更羡慕她那样想法和行动统一,坦荡地做自己。如果我也可以做自己,把自己的想法贯彻,周围的人有什么看法就并不重要。而我尽力去做之后,就算医院拒收,那也不在我的控制范围之内。但是我实现了自己的想法,知道我是能做出贡献的,就会开心许多。

  书里的最后一个小故事,给“做自己”最重要的定义,也是给了“自己”最大的权利。那就是一件事的意义是由“自己”的认知所赋予,它为人而服务。如果场景变化,人也变化,事物的意义也可以变化,不必用自己制定的意义捆住自己。这本治愈的小书让我想了很多,也给了我一些力量,尤其在这样的时候。

  下面是我做的总结,方便日后回忆,有剧透可能,请注意。

  1,有些坏事的发生与自己无关,你可以原谅自己。

  2,你可以不再装扮成别人喜欢的样子。

  3,出于对别人的体贴,做出和自己本心不符的事,是可以的。

  4,发自内心的认同,会让人为自己的存在感到美好,也可以是自己对自己的认同。

  5,你可以有自己的光,不必只被别人的光照耀。

  6,承认自己的弱小和犹豫,就不会再为自己的摇摆不定带来的困惑所困扰和自责。

  7,可以恭喜自己,可以欣赏自己,承认自己的存在。

  8,意义是为了好的目的由自己制定,根据需要和环境,意义可以改变,不需要被自己捆住。

  《草莓、极光与火焰》读后感(二):多少体面的表皮下藏着的是遍体鳞伤

  地铁站里,一个西装革履的男人坐在地上,垂着头。一对从外地来旅游的情侣走过,女生悄悄对旁边的男生说:“他一定是一个有故事的男人,你看他穿着体面,大概是受了很大的刺激,才会这样不顾形象的坐在地上。”

  后来,这个女生来到了这座城市,在这里她又见到了很多类似的情景:在地铁站里突然痛哭的女青年;醉倒在地上的成年男人;还有被路边障碍物绊倒后,坐在地上哭喊的她自己。

  她明白了,使这些人崩溃的不一定是大的刺激。也许仅仅是工作中的一点点不愉快,忘记带地铁卡,或者地铁闸机失灵,再刷一次就能解决的小问题……

  导致成年人崩溃的从来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这之前,所有的痛苦与压力都被掩藏在叫做“体面”的表皮之下。体面,一个完完全全的褒义词,是成功人的追求,是胜者的形容词。

  遇到挫折不要哭,哭是缺乏自控力的表现,即使再难过,也要在工作聊天中保持积极的态度;

  亲人去世了,也要招待来慰问的人,成年人没有沉浸在悲伤中的资格,因为他是家里的顶梁柱;

  朋友之间有了隔阂,为了维持体面,放在心里不说,直到最后误会越来越大,分道扬镳;

  情侣分手也要体面,谁先挽留谁就输了,及时止损,高傲的离开,你就不算输。

  久而久之,这层“体面”的表皮与我们融为一体。我们以为,就应当这样,人都是这样。

  直到憋出内伤,那根筋绷着的弦断了。

  为了证明我坚强,我甚至可以笑着扒开伤口给你看。

  大姐头是一个喝酒很厉害的强悍女人。她性格开朗豪放,总是大声谈笑,似乎无所畏惧,有她在的地方一定不怕冷场,因此而得名“大姐头”。

  在新员工欢迎会上,大姐头喝了很多酒,上司用开玩笑的方式劝诫她说:“大姐头你老是这样,会找不到男朋友的。”

  她竟然回答道:“要你管!”,她知道,只要她说出失礼的话,众人间的气氛就会热烈起来。此后,凡是有酒会,大姐头都会被请去喝酒。

  后来因为能喝酒,大姐头换了夜总会的工作。就算长得不可爱也没关系,她可以负责搞笑。即使别人向她开了再过分的玩笑,她也不会生气,并且可以迅速地接梗。

  在夜总会面试时,她被称作“丑八怪”

  “真过分!人家可是人类啊!”

  这么一逗趣,店长就笑了出来。“也罢,你这人设倒是还行。”

  因为“人设很好”,大姐头成为夜总会最受欢迎的陪酒女郎。并且,她从来不会引来同事们的嫉妒,她们可以轻松相处。

  可是大姐头并不是真的爱喝酒,她甚至讨厌喝酒。她温柔而沉默寡言的父亲,只要喝醉了就会大闹,直到后来离开了家。

  因为在没有父亲陪伴的家庭里成长,大姐头不想让别人觉得他可怜。学校的“爸爸参观日”,只有妈妈来学校,在别人开口问之前,她就笑着说:“毕竟我们家只有母女呢!”她一笑起来,大家也会断定“可以笑”。

  终于,大姐头在工作中看到了自己多年未见的父亲。她的父亲以弱者的形象出现,成为众人嘲笑捉弄的对象。大姐头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被撮合成了丑八怪和猥琐男的组合。

  当她和父亲在厕所相见时,她以为父亲会对她说:“真可怜”“看不下去”的话。

  但是,父亲对她说:“有你在真好。”

  事到如今,大姐头明白了他爸爸的感受:似乎喝了酒就会变有趣,喝了酒才能收获别人的笑声,喝了酒才会更容易接近别人和别接近。如果不喝的话,不灌醉自己的话,就觉得好羞耻,无所适从。也许,接受自己的弱小之后,反而会变强一些。

  大姐头也好想对她父亲说:“有你在真好”,有爸爸在真好。

  这个故事来自西加奈子的短篇小说集《草莓、极光与火焰》。这是大姐头的故事。但是,相信很多人都会有感触。

  这本书并不是我们常见的那种治愈小说,书中处理的题材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有着强烈的批判性。尽管如此,西加奈子的文字处理不见刀光,天真却生猛,不为残忍而残忍。

  人人都有过软弱时刻,被人误解、社会的刻板规则还有我们经常可见的杀人于无形的语言暴力……我们常常被这些压力压得喘不过气,却把它憋在心里,似乎表现出来就是缺乏自控力的、不知趣的、不给人面子的,不得体的。

  因此,很少人愿意暴露自己的软弱,大多为了维持人设而假装坚强,结果憋出内伤……

  一个人要经历多少无声的崩溃,才会活出体面的人生

  你也许试着去倾诉,换来的是无法感同身受的安慰;

  你也想抱怨,可是你也知道抱怨解决不了问题;

  你也想找到解决的方法,收获的却是早就明白的大道理和说教;

  成年人似乎除了体面无路可逃。

  《草莓、极光与火焰》是一本写给“逞强”之人的治愈之书。书中包含8篇“瞬间如释重负”的日常故事,读到每篇末尾就感觉像吃了一颗草莓,有人懂你的那种治愈。

  我并不希望你一定要揭开体面的面具,向世界示弱。只是希望你的伤心沮丧无处消解时,可以从这本书得到治愈。

  《草莓、极光与火焰》读后感(三):为了成长,我们无师自通地学会了隐忍与伪装

  文图 / 左叔

  未读做的这一本西加奈子《草莓、极光与火焰》,在作者介绍的折页里,有这样一段话:

  “生猛而天真是西加奈子的一大语言特色。她擅长用天真直白的口吻提示社会痛点和人类困境,毫不拖泥带水。不为残忍而残忍,写实与诙谐之间,她的尺度总是把握得很好。”

  说实话,一开始,我是不信的。读完之后,我觉得这样的表述,是合理的。

  《草莓、极光与火焰》是一本短篇小说集,一共收录了《烧不掉的东西》《草莓》《不完美家人》《大姐头》《北极光》《母性》《杜布罗夫尼克》《飞龙背摔》等八个短篇。

  文字都不长,却都有一种“无声呐喊”在其中。在读的过程之中,我一再地想起曾经读过的另一本作品,朱一叶的《吃麻雀的少女》。我读那本书的感受是“我听见了内心的尖叫,你却当我是无理取闹”。

  《草莓、极光与火焰》中的八个短篇,乍看之下似乎各讲各的,细细想一想其实都 在说着同样的东西。

  《烧不掉的东西》讲亲情中我们纵使不想承认,却又百口莫辩的传承;《草莓》之中固执不变与脆弱嬗变之间似乎没有了界限;《不完美家人》里有为了成全对方的伪装与负累;《北极光》《杜布罗夫尼克》涉及到爱情里的彼此牵就与自我迷失;《母性》《飞龙背摔》之中有对社会观感的恐惧和角色赋予的担忧。

  这些林林总总归结到了一处,其实都是在讲自我成长之中的隐忍与伪装。

  八个短篇之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大姐头》,我觉得这个故事讲出了很多普通人在现实之中的不堪。

  故事中爱喝酒的“大姐头”像极了生活里极容易碰到的那些善于自嘲、放低自己、化解尴尬的底层小人物。

  quot;大姐头”长得不好看,但是“爱喝酒”,并因为“不如把喝酒当作工作”,辗转进入欢场以陪酒为生。神经粗、爱搞笑,一路上都是大大咧咧的成长史,这样没心没肺的人看似不会成为“有故事的小姐姐”。

  KTV里某个“特别”的局,“大姐头”惯常用的“低姿态”招数并没有凑效,现场同样尴尬在的还有一个叫阿森的人。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独处之中,“大姐头”坦露出一路成长中的隐忍与伪装。

  单亲家庭的孩子,强烈的自尊,不想被别人同情怜悯或者动手伤害之前,以“自嘲”的方式先来个“自戕”。每次当她喝多的时候,每次当她出糗的时候,她似乎觉得被别人接纳了。

  “我一笑起来,大家也会断定‘可以笑’”,让渡自尊换来融入, 细细想来我们或多或少都曾经做过类似的事情。那些我们内心不认同却不得已而为之的行径,那些我们不敢苟同最后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其实一直没有获得我们自己的体谅。

  “事到如今,我反倒明白了爸爸的感受。我根本不喜欢酒。如果能不喝的话,根本不想喝。可是,如果不喝的话,就觉得好羞耻,无所适人。”

  为了面对这个残酷的社会,为了成长,我们无师自通地学会了隐忍与伪装。约稿转载请豆邮,谢谢!

  《草莓、极光与火焰》读后感(四):西加奈子:打工而已,我没有好好地上过班

  人渣、狗屎、胆小鬼,都害怕的年纪。

  终于,丈夫停了车,说:“啊,大海。”

  妻子说:“涨潮了。”

  丈夫说:“别担心。”

  妻子说:“是大海呀,我说,是大海呀。”

  在电影《黄色大象》里,从一对男女的相遇到相爱,发生得都很容易,可渐渐地,一对夫妻不睦了,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自说自话。 那种最亲密的人变得生疏、可是又可以因为惯性和了解,能够随时随地感受到对方的心意,都变成了负累。寂寞的秋天,寂寞的月夜,让在恋爱里的孩子气都消磨殆尽。

  在《我亲爱的甜橙树》里, 五岁的泽泽胸中有棵甜橙树,这是若泽•毛罗•德瓦斯康塞洛斯对待生活温柔的方式,他说没有温柔的生活毫无意义。在小说《黄色大象》里,利爱子的身边也有一个温柔的寄托——黄色大象。平凡的生活也是一种温柔。最终,无论是泽泽,亦或是利爱子,他们都让奇迹退却,因为只有生活才让人看到希望。

黄色大象毕业生

  1977年出生的西加奈子这样看待她刚毕业,踏入生活的抉择,她说:“ 就在大阪的杂志社做校对和写作的工作。是打工而已,我没有好好地上过班。” 24岁的奈子, 在咖啡店里帮忙。她想着要开咖啡店,就把墙壁涂成黄的绿的,搞成南美风情。 空余时间就写着小说,直到《葵》的诞生,她第一次想把“这孩子”印成铅字。

  直到小学馆的编辑联系她,她才逐渐感受到了某种真实感,虽然她一度将石川编辑视为大骗子。她人生的方向开始有了重大转变,但她也没将其看作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西加奈子在获得直木奖时说:“刚出道时觉得能写五本书就已经很厉害了,没想到写了几十本了。直木奖因为规模过大我不甚了解。想对当时的我说‘你很有天赋请安心的继续写下去吧’。因为同时代的作家都写坏或者不融洽的东西,我则偏向大团圆结局。想带着‘真的是这样吗’的质疑去写认为是常识的东西的作品。”

  无论是《葵》,亦或是《樱》,又或者是《黄色大象》,故事的核心始终是一个,即日常生活中的认知困境,没有一个大人是成熟而完整的 。

通天阁7.0[日] 西加奈子 / 2010 / 金城出版社

  直到《通天阁》,这个大阪的标志性建筑出现。山崎丰子在《女人的勋章》里,通天阁出现的时候,故事带有了为数不多的缱绻,西加奈子的通天阁则是无望男女殒命的道具。西加奈子对大阪的印象是温暖的,可她还要去一个人孤零零的东京。

  1977年,西加奈子生于德黑兰。2年后,她随父母回到了大阪,小学的一年级到五年级,她住在埃及。在埃及,她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这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到日本后,她一度对周围的一切很不适应,但却又很快地如得水。谈及她的大学生活,她回忆说:"大学时参加了电影社团,那时的好朋友是文学专业,所以借给我很多谷崎润一郎、太宰治什么的。这些遥远的作家写着这么帅的书啊!这是当时我的感想。因为时代的差别带来了距离感,所以读起来像是在读外国小说一样,有种新鲜的感觉。然后,跟“世界七大奇迹”之类的书不同,拿着这些书在别人面前读的时候,即使裸露着封面也显得很帅气。"

  因为参加了电影社团的缘故,在她的新作《草莓、极光与火焰》的“杜布罗夫尼克”一篇中,我们就可以看到: 考里斯马基 电影里脏兮兮的芬兰,也可以看到贾木许《地球之夜》里,出租车行驶过的广场。

  那些绵密的意象,层层叠叠,篇幅却不长。每个人都仿佛坠入了无休无止的日常生活,仿佛浮萍。人们的目光只集中于当下,却不投向远方。恰如《 我是许凉凉》里, 李维菁 写下:

普通的生活,我这样如同打开珠宝盒一样地,掏出一件一件耳环,戒指,项链,手环地,从盒中掏出我们之间一句一句言语叨絮,摩挲试戴擦拭抚慰,放在掌心秤着握着感受温度重量,放回盒里又舍不得地再拿出来握在手中 。

  又如山本文绪在《 三十一岁又怎样》里写:

不喜欢就不喜欢,我从不祈求别人谅解,也不靠大家生活。我只在觉得好笑的时候发笑。想到这个世界这么简单,我笑得合不拢嘴。

  在《大姐头》一篇里,西加奈子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我长得不可爱,说话也没意思。我长成这样真的抱歉啊。所以被人亲吻的时候,我才松了口气。

  但这些龃龉,又很快地消失。大姐头偶遇了多年未见的父亲。虽然是在尴尬的场合下,但也是吐露了多年的心结。不同于《 如沐爱河》里那个不能约见的祖母来访,两个失意的人有了一次解除心结的谈话。原来是这样啊。 西加奈子的笔下大多数时候都展示着幸福的瞬间,那是能让身处痛苦和压抑中的都市人暂时逃离的甜酒。

  西加奈子笔下的大姐头虽然没有天生做不良的潜质,但也能让人幸福地留下泪去。

  在《 告别吧!》里,少年维特之烦恼,一个男孩子一场像样的恋爱也没有;在《圆桌》里,一个小女孩,我可太***孤独了;在《 鱼河岸小店》里,活下不去的时候,稍微挪挪身子吧……

  也许,《草莓、极光与火焰》里,西加奈子告诉我们的是:不要假装,不要假装热爱,不要假装热爱生活……毕竟,打工而已,我没有好好地上过班!

草莓、极光与火焰8.4[日] 西加奈子 / 2019 / 海峡文艺出版社

  《草莓、极光与火焰》读后感(五):【品·鉴】西加奈子的半部人生

  明明是8个故事的小说集,但是读完后感觉好像走了半个人生......

  这就是我读完这本《草莓、极光与火焰》的感受,其实这个书并不算厚,小开本小巧玲珑,而且封面那种有纹理的质感感觉相当美妙,本来还想着带着上下班通勤时候读读,其实我只花了一个晚上加上一个中午就读完了。

  最开始看到这个书的名字《草莓、极光与火焰》,我不由得想起另外一本书《夏天、烟火和我的尸体》乙一写的,同样是日本作家,但是乙一的是恐怖推理,西加奈子的《草莓、极光与火焰》是半部人生。

乙一《夏天、烟火和我的尸体》西加奈子《草莓、极光与火焰》

  更特别的是,随书还附赠了八张明信片,上面的图案正是书中的插图,也暗合书中八个故事的数量,我还以为是首发版特别定制的,问过后才知道是所有的都有,这用的心思就比较巧妙了,我记得原来看过的书最多也只有一两张明信片,比较多的是之前看过一本珍藏版的《阴翳礼赞》,附带了六七张,在此之外从未看到过别的书有这么大的手笔。

  每个明信片后面还有网友精心摘选的话,用心至深。

我,没有错。想变得可爱并没有错。 From:小惠“承认自己的弱小之后,反而变强了一些。” From:若鹭先生回头看看,其实你已经走了很远了呢。 From:大鱼的泡泡乖,想哭就哭吧。 From:皮离没有王三分钟热度是个好东西,用三分钟热度充实生活,变成了热爱生活。 From:Ella如果发现人生已经够难,别再死扛来把自己为难。 From:南太平洋的云你是值得骄傲的。 From:娣你是受害者,这一切都不是你的错。 From:周周

  《草莓、极光与火焰》这个题目也取自书中故事的名字,草莓、北极光和烧不掉的东西,西加奈子的文风偏向于那种直白,但是又带着情感,不经意间道出人生的道理,我读刚开始的几篇,依稀觉得,这可能就是西加奈子自己的人生,所以读完整本书就有半部人生的感觉,这本书没有序、没有前言、没有译后记所以无法知道到底是不是作者自己的人生,不过那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感觉到了作者要赋予故事的风格,传递给读者的感受。

  每一篇故事几乎都可以从中提取到至关重要的一两句话,比如:烧不掉的东西—不是你的错。其中有些很治愈有些又很现实和无奈,但是这不就是人生嘛。甚至一些故事我认为都可以简单总结: 不完美家人 —家人就是相互欺骗的人—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大姐头—酒中乾坤—有你在真好;北极光—旅行记—寻找北极光、你可以回来啊......

  还是喜欢那一篇不完美家人,遥想自己也写过一篇类似的

  所谓家人,就是相互说谎的人,相互欺骗的人,但是那都是善意的谎言

  这周终于可以回家看看了,算来从过年后工作,一直没回家,工作太忙,一直加班,没有周末。这周回家一进门突然发现客厅堆着一堆礼品,什么杏仁露还有营养粉什么的,突然感到很诧异,怎么家里突然买这些东西了。后来妈才告诉我,爸爸住院一周,这些都是别人送来的,我说:那怎么不告诉我呀,之前打了那么多次电话,一点口风都没告诉我。 你不是忙吗,一直加班,这点事还告诉你干嘛。 加班归加班,你告诉我一下我不就抽时间回家一趟看看了吗,总不至于加个班啥都不要了吧。

  这时候,我才明白,家人,就是相互说谎的人。从我之前到帝都,每次打电话告诉家里,我过的很好,有吃有喝的,不用担心我。但是我没有告诉他们,我到底搬了多少次家,工作的压力有多大。那一段的时间的加班下班已经深夜了。为了多省一点点钱,我甚至晚饭都不吃了,还谎称减肥。而爸妈也在不断的用善意的谎言迷惑我,说他们在家吃的很好,过年的我给买的鸭子什么的都吃了。但是我回家时候他们又拿出来烧鸡,我问不是都吃完了吗,怎么还有,他们说,过年那时候的,都在冰箱里面冻着呢,等你回来一起吃。我说,不是早就告诉你们自己吃了就行了吗。

  父母,永远再跟我们说那些善意的谎言。说以后就去养老院了,房子留给你,不耽误我的生活,我说你们想什么呢,在家住着不好吗?我自己努力攒钱买房子,不用你们操心。 我们的父母就是这样,都是演技派,他们的生活方式,都是以不影响子女为逻辑的,我们还能相信他们的话吗?爸妈总是问我钱够不够花,每年总是收走我攒下来的钱,美名其曰,要买理财,帮我看着,省着我乱花。事实上,我从不乱花钱,把钱给他们也是让他们落个心安而已。

  父母跟我们装,我们也跟父母装,这就是中国式亲情吧。给父母买东西,永远不能告诉他们商品真实的价格,他们都是吃了很多苦过来的,节俭惯了,猛然知道花了买了那么贵的东西给他们用,会被数落的,所以我报得很低的价格告诉他们,就可以了。

  无意间在办公室谈及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事情,借调过来过的一个同事感慨,他每三个月的周末坐飞机从北京飞到深圳,就是为了和他的妈妈吃一顿饭,然后再飞回来,就这样,还被他妈妈说娶了媳妇忘了娘,他全家除了他自己剩下的家人都移民到澳洲去了,她的妈妈经常在深圳,不过有时候也回澳洲去了。另一个同事说孩子总缠着他,晚上加班孩子偏说是不是又喝酒去了;我们领导调侃他说,知足吧,等孩子大了,你想找他,孩子都不理你了。听了这句话以后,我的心痛了一下,所有的父母不都是这样的吗?还记得我临时加班退掉票,电话告诉父母,父母埋怨我,你看看你,我这你爱吃的饭都准备好了,你这倒好,不回来了,不过他们反而叮嘱我,工作再忙,也要注意身体健康,想吃什么在那边自己买,不要舍不得花钱,不要太省钱了。到我埋头加班这几个月打电话回家,他们没有告诉我我爸生病住院一周的事情,他们总是默默的想向我们靠近,去点赞我的朋友圈,去用微信,去接触对于他们来说很新鲜的事物。总是让身在外地的我不用担心,他们老了,只有自己调侃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将来还是不拖累孩子,回来住养老院去,我要不停地反对他们这种想法。

  我们在对父母编造善意的谎言的同时,父母也在跟我们说着善意的谎言,所谓家人,就是相互说谎,却一直爱着对方的人。

  生活很难,有苦有甜,成长不易,一个人要经历多少次无声的崩溃,才能活出体面的人生?

  西加奈子的半部人生,现实中你的呢?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草莓、极光与火焰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