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是一本由[乌拉圭]爱德华多·加莱亚诺著作,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元,页数:3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类各民族与民族之间の民族性の本质差异,还是显而易见的。 作为坐拥一整个南美洲如此丰富の自然资源,宜人气候,肥沃土地,两大洋海岸线出海口(地利),并且没有经历两次世界大战战火屠戮(天时),民族群内部没有任何宗教差异且没有老龄化困扰(人和)的拉丁美洲民族共同体,可以将自己的一副好牌打成这副鸟样。 然后怼天怼地怼空气,通篇都是别人(英&美&西班牙&葡萄牙)的错,以及对先进生产力の极度不信任和满满哀怨。 拉美左派应该没事多读书,须知曾被殖民并不是永恒の命门,盎格鲁撒克逊人也经历过罗马,华夏人也经历过蒙元满清,美利坚也经历过大不列颠。 但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如果拉美左派永远停留在这种境界这样的水平,不要说改变自己的命运了,只怕连自我说服都很难吧?
●2019年39。M2 刚开始读的时候,总觉得拉美就是一副好牌被自己打坏了,深入阅读后,才知那种资源丰富人人觊觎的感觉真的挺惨的,这不正如天朝吗。百年孤独已经深刻的诠释和描绘了拉美的伤疤。
●2019-01-02 西峰秀色 说: 我个人觉得《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这本书,充斥着对民粹,集体化,国家深度干预经济,阶级斗争的火药味。 与前面三十二本作品相比,学术价值存疑,该书情绪化严重。某些段落像在读“文革”小报,充满仇恨和怨怼。我不太习惯,因为这类左派文风内容的文章,对农民起义,地主阶级,集体主义充满迷恋…不过该书对于了解欧美早期在拉美的原始积累的残酷性,破坏当地经济发展,腐蚀政治生态,操控民族国家也颇有颇多描述,强调国家经济自主的重要性,也提出了警示性言论。不过在全球化及国际新政治秩序的当下,这篇文章的价值似乎有些可疑。因为提炼出该书内容,似乎可以为不遵守世界贸易协定洗地…为保护某些脆弱的民族经济提供“完美”的依据…
●情绪化强得不太像一本学术专著,所以可以理解它是如何成为南美人民60年代集体记忆的一部分的。但这不影响我对它的评价——人人都该读一读失败者的历史。一切文学,余独爱以血书者。 一直让我想起《地球之盐》:“我已不再相信人类的救赎,没有人应该活成这样……我为我的双目所见落泪。”而资本,在这片土地从没被积累,它偕同它裹挟着的肮脏的血从一开始就被挥霍了。至于革命,火种被掐灭,果实被掠夺,成功的革命者之所以成功,无非是因为他的背叛与贪污。 豆瓣评论对它的批评也多是屁股决定脑袋而已。
●其实我比较失望 本来期待着更深刻的分析 可看到的主要还是抱怨
●理想国译丛系列作为整体,它向我们描述了中国 过去已经/现在正在/未来可能 出现的种种困境,并从他人的经验里寻找应对这些困境的方法。 单论《血管》,它向我们展示了某个国家和地区被他国资本掌握经济命脉、扼杀民族工业后的必然命运。
●中国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土地改革和核武器
●又是理想国译丛的一本再版书。说不上是历史学著作,和加莱亚诺的其他书一样,琐碎而情绪。他只是在批判,而没有深入地分析。当然,读的过程中会发现和很多国内情况近似的表现,但本质上并不一样。读拉美史这本书和这个作者可能是被排除之列。但可以作为一个了解拉美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情绪的窗口。
●在西班牙的时候曾经翻遍了学校图书馆也没能找到这本,当时很是遗憾。
●保持几乎愚蠢的沉默 “印第安人是瞎的吗”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读后感(一):透过拉美看中国—随便扯扯
#2020年第十一部#
2020.01.20-2020.02.18
电子书+有声书
囫囵吞枣地看完了真不容易!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推荐给所有学西语葡语和对拉美感兴趣的小伙伴们~⭐️⭐️⭐️⭐️⭐️
这本书成为经典名副其实。首先它是了解拉美历史和现状的重要窗口。从此书中,你会发现拉美从航海大发现初期就一直经历了太多太深的苦难,它是一个被富饶害得贫穷的土地,从古到今被各种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压迫,深陷各种政治经济泥潭中难以自拔。这本著作中所阐述的拉美遇到的种种问题和根源比如根深蒂固的大庄园制度、对初级产品出口的高度依赖、本国工业发展的薄弱、巨大的贫富悬殊、时不时的金融债务危机,即便现在距离加莱亚诺撰写本书已过去了近50个年头,但如今仍能轻而易举地在委内瑞拉、阿根廷等各个拉美国家中找到。
此书也是反思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读后感(二):历史的正面故事和背后沉思
可以当作一本拉丁美洲现代当历史来读。书中的不少细节,补全释疑了之前对拉美历史的众多朦胧不清之处。 很多细节值得后来人思考,关于宗教,关于征服,关于反抗,关于殖民和被殖民等等。也关于很多拉美当地人看似不可思议的应对和行为方式(比如面对入侵者,集体自杀的行为,是因为逃避?是因为绝望?是因为误认入侵者是神的制裁和意志?)。罪恶从未停止,反抗也从未止息。这是一本用情至深的书,它的优点是极具感染力。但也有明显的不足,部分章节会产生一种情绪化的片面感。例如对古巴革命后的一些叙述和结论,就会给人一种只要是反对当下错误的,就必定是正确的感觉。要知道,被损害和奴役的,并不意味着他的行为就一定是正确的。 不幸并不能与正确正义划等号。 有结论有细节的历史拥有趣味和反思,但历史中莫衷一是云雾迷蒙的地方应该更有价值也更有深意。比较而言,作者其他的作品如《足球往事》《火的记忆》《时日之子》更灵动更具艺术性。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读后感(三):标题
3.5-/随机factcheck发现一些描述失实,可能部分因为五十年前信息渠道受限,但也有不少时候是很明显的立场滤镜,当然这些都否定不了国家间剥削存在的事实。理解了一些想象共同体的正当性,比如抵抗倾销和资本入侵,可能不完全是想象的;看到一些比赵家人和屁民利益相关度更低的拉美国家案例,可以说把国家卖掉了,所以皇帝忧心江山永固可能还是有那么一点好处的...又陷入比烂逻辑;最后美国真的不行,也不是说作为一个整体说一套做一套,但在零星道德/人权导向的政策动机中也不可避免夹杂着大量由国家利益提供正当性的资本盈利动机影响。更关键的问题是,民主制在制定对外政策的时候,受影响最大的外国公民其实根本没有话语权。所以指望美国人良心发现靠先进道德约束本国企业在境外茹毛饮血,大概就相当于指望皇帝有良心一样,多数情况下都只是权利/话语权失衡的一厢情愿。如果只有民主才能保证大多数个体的利益,那在国家层面上也只有国际话语权的平等才能保证大多数国家的利益。两者要么同时成立要么同时不成立,可惜很多美国人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因为失实描述只看了大半,但是会找些严肃拉美史看。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读后感(四):191015
3.5-/随机factcheck发现一些描述失实,可能部分因为五十年前信息渠道受限,但也有不少时候是很明显的立场滤镜,当然这些都否定不了国家间剥削存在的事实。理解了一些想象共同体的正当性,比如抵抗倾销和资本入侵,可能不完全是想象的;看到一些比赵家人和屁民利益相关度更低的拉美国家案例,可以说把国家卖掉了,所以皇帝忧心江山永固可能还是有那么一点好处的...又陷入比烂逻辑;最后美国真的不行,也不是说作为一个整体说一套做一套,但在零星道德/人权导向的政策动机中也不可避免夹杂着大量由国家利益提供正当性的资本盈利动机影响。更关键的问题是,民主制在制定对外政策的时候,受影响最大的外国公民其实根本没有话语权。所以指望美国人良心发现靠先进道德约束本国企业在境外茹毛饮血,大概就相当于指望皇帝有良心一样,多数情况下都只是权利/话语权失衡的一厢情愿。如果只有民主才能保证大多数个体的利益,那在国家层面上也只有国际话语权的平等才能保证大多数国家的利益。两者要么同时成立要么同时不成立,可惜很多美国人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因为失实描述只看了大半,但是会找些严肃拉美史看。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读后感(五):擦亮双眼,准备战斗
能看到这本书的原因是看完美剧《毒枭》,对拉美国家政府在大毒枭面前如此无力的原因产生了兴趣,进而顺藤摸瓜,找到了《血管》。看到有的书友说它很左,我认为无所谓左右,因为真相永远是中立客官的。
作者是新闻记者出身,写作风格环环相扣,感情真挚,读起来没有啃社会学学术书籍那般生涩,应该说老少咸宜吧,可读性很强。
通过这本书,你可以了解到资本主义强国统治世界的方法,也可以看到那些时常被我们称为“阴谋论”的说法切切实实的发生着。更会庆幸,我们的国家在经历过半殖民地半封建谁会、军阀何惧、二战、内战这些惨痛历史后,能筚路蓝缕,最终形成了自己的工业体系和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而不用像拉美国家一样,被跨国公司和帝国主义强权控制,人民生活悲惨,政府成为强权代理。
你也会更加理解我们曾经学过的“榨取剩余价值、资本是带血的、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等等等等,那些曾经对我们来说即熟悉又陌生的词语。
这本书我读了两遍,愈发感慨祖国能有今日面貌之不易,当下,美国全面围堵华为中心,英美在南海搞军演,传统资本主义强国面对中国崛起而“同仇敌忾”,天天做梦都想中国社会经济崩溃,我们政府的执政压力多大啊。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可脚下的路依旧荆棘密布,遍地陷阱,我不是悲观论者,但我们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世界不太平,尤其对我们这样要靠自己实现民族国家复兴的民族来说,更加不太平。
对拉美人民和其他三千万万受压迫的人民来说,他们的未来有希望吗?也许那一天还很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