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1902》是一本由张立宪 主编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现在回看拓荒时代的漂流,十分魔幻现实主义,但是竟然成功了,莫不是传说中的幸存者偏差……或许就是所谓的,人人都去搞事情,活下来的,就是大师。
●明年(今年)不订了
●《职业的选择》对我帮助挺大的。最后两篇看不下去,我的历史太差了…
●终于见到刘勃老师的作品了,又回归正史《史记》了。有点《何草不黄》的感觉,逐条逐句分析。读起来专业与可读性结合。两个外戚的命运,原来历史可以这么读,从人读到制度与历史背景。这才是史记的魅力。
●5/8 读到好文章痛快原谅坏的。好的是:雅漂、贫困生、麦瑟尔、赛博朋克、窦婴。
●《文学与故乡》系列访谈一直都很喜欢,行文中反复提及“忧伤”读来颇觉不适,为何我会有此反应? “我不需要造就任何的馆,再大的宫殿,也没有一个作家精神上真正的自由来得巍峨,来得壮美,来得永恒。”无意冒犯,但读罢觉得作者有点自恋。看了之后回想自己的童年还真是贫瘠,无可述说,记性也不好,甚至能记起来的也不多,边走边忘,或许我该写写日记,至少记一记那些值得写下来的事。《雅漂》一文大赞,组委会、国家队。《职业的选择》中作者提出的思考框架简直 blow my mind,进一步、再进一步、更进一步的去认识你自己 and know your game,这是对待所有人生重大命题该有的谨慎态度,厨师思维。《赛博朋克浪潮》,从碳基生命进化为硅基生命,想想有点可怕但也十分令人激动,我们不过是人类进化史上的垫脚石而已。
最近一直泡在文言文中,在这样压抑的氛围中太厚的文字都不想读。随手打开了读库1902,没料到竟看到些触动我的文字。 去年的书,因看过一本读库1901感觉不好,后面的几本就没看了。没曾想,这一打开就遇到惊喜。开卷有益,古人诚不欺我。 这本书共收录了八篇文章,有一半可读。最喜欢的是《迟子建和她的冰雪北国》,某种程度上看,可以算得上是迟子建的自传了。一不小心,竟然读到深夜2点多,若不是第二天要值班,肯定是读完才肯罢休的。书读一半,就决定买一本她的《额尔古纳河右岸》。那一年的夏天,我曾开着车,顺着额河的右岸,从室韦蜿蜒到黑山头。 《雅漂》是写1998年雅鲁藏布江漂流的,读的惊心动魄,很好的材料,总感觉没有加工到位。 《贫困生》写了绥化学院的几位贫困生,自述的形式,很有带入感。虽然我当年上大学时的贫困并不输于他们,但我没曾想到在2010年代,还有这么多困苦求学的孩子。我不知道在我们学校里,回响在银杏大道上空的笑声中,又有多少忧伤孤独的背影。 刘勃的《窦婴田蚡之死》是把史记中关于他俩的故事拎出来写的,有点意思。总结了些做君为臣处事之道,不知道是不是拾太史公的牙慧,哪天去翻翻史记,印证一下。 书的扉页照例是一幅画,上面的话很喜欢:当星星逐渐黯淡,变得不值一提,那些夜空里美丽的名字,请不要丢弃。
《读库1902》读后感(二):小记
这一本很不错,比前一本和后一本都更喜欢。 第一篇出乎意料的好,因为上一次采访我不是特别喜欢,所以一开始期望值没有那么高吧。能让人读出冰雪之景,也能让人感受到迟子建的恬静平淡。 《雅漂》稍微平了一点,这个故事放在今天稍微没有那么有冲击力,不过确实可以感受得到那群爷们的血性,喜欢这么一群人。 《贫苦生》这一篇同样是一开始没抱太大的期望,结果出乎意料的喜欢,或许是这一段中更多的给人以希望吧,同学们的顽强勇敢吃苦耐劳给我上了一课。 《职业的选择》是重头戏。作者带领我们深度思考了自我,思考了真正的自我与职业的关系,感谢。 《美得像幅画》我就当看画了,不是特别懂,讲的也比较概括。 《黄河的传播》我确实不太能理解,我还以为会像《四郎探母》那样讲讲“黄河”的发展故事,没想到是收藏展,不太喜欢。 《赛博朋克浪潮》太好看了!阅读体验极佳,汪诘老师写的科普文章都很抓人,给人以舒服阅读体验的同时也能让人思考。看完之后才明白我大学计算机教员为什么说他是《黑客帝国》死忠粉。 《窦婴田蚡之死》,一如以往的刘勃老师风格,刘勃老师的名字就是担保。不过比起他的大作“春秋”“战国”,此文确实算是一篇小文。
个人全书最佳:《职业的选择》《赛博朋克浪潮》《窦婴田蚡之死》
《读库1902》读后感(三):记录《读库1902》
因为这篇文章查了查1986年长江漂流以及之后的黄河漂流。1986年的长漂因为有着爱国主义的感召,为了与美国专业探险家竞争,人们凭一腔热血,没有专业背景的情况下奔赴长江天险。美国队在危险的地段为了安全放弃漂流,中国队也害怕,但是在媒体和群众的鼓动下还是硬着头皮漂流,终以悲壮收场。几年之后的黄河漂流,当年的幸存者又成了悲壮英雄。相比之下,1998年的雅漂多了些理性,也多了幸运。
接着1806的《贫困生》,看1806的头几篇,我已经有些感动,因为我也是贫困生,从小学到大学,因为这种情感共鸣,1806没有看下去。现在看这一期的,那些贫困生还是挺厉害的,经过自己的努力都改变了命运。想起小时候家里贫困时的样子,没有钱买水果蔬菜,几乎天天吃酸菜土豆。没有钱去娱乐,我只好买书,阅读是最廉价的消遣。虽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爸爸妈妈和我依然彼此相爱着,就算很穷也没有让我受很多苦。现在我们家依然没有钱,但比之前日子好多了。爸爸妈妈的健康快乐比金钱重要的多,当然,有钱真的可以过得很好,努力学习工作,赚钱养家,报答父母吧。
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值要硕士毕业找工作,迷茫,未知,恐惧,焦虑。这篇文章没有具体的职业规划建议,有的只是一步一步走向自己内心,一点一点剖析真是的自我。没有认真看完,也没有按照文中的指导去操作,有时候真的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哪些是最重要的,哪些是可以放弃的。关于职业,关于选择,关于欲望,关于爱情,关于人生。这篇文章非常棒,以后一定再读 ,并且要勇敢面对自己。
多图,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的服装和色彩搭配,美好的色彩,赏心悦目。
关于黄河大合唱的历史,略略翻过
对于科幻迷来说,赛博朋克并不陌生,里面提到的概念,小说,电影,在科幻圈都是常常见到的。最推崇的还是弗诺文奇的《真名实姓》,高中或者大学时看的,书目前在老家,已经绝版,二手市场炒得还挺贵,小说看到最后,跟随主人公开启上帝视角还是很爽的体验。家里还有一本弗诺文奇小说集,看的断断续续,有机会拿回来好好看看。
刘勃先生写的历史故事都很有趣,这篇主要讲了汉初魏其侯窦婴与武安侯田蚡两位外戚的命运。读完后的感触有:
在政治斗争中,运气真的很重要。站什么队,跟什么人往往决定了很多事情。后宫妇人之间的斗争直接影响到朝廷的政治局势。伴君如伴虎,和领导相处既要表现才能,也要低调规矩办事。成大事者多少都有残酷无情的一面,前进,不择手段得前进。应该去读读史记,新买的杨照先生关于史记解读的书该提上日程了,话说这本书还是双十一抢的签名本呢。《读库1902》读后感(四):明年孩子的高考志愿里,就选个人工智能专业吧
“有人说,你喜欢干什么是经,你能干什么是纬,经纬的交点就是你的立足点。我以为,现在自己寻找到了人生的坐标点。”1996年,加盟郑州三联书店之后,我在给一位朋友的信里,如是写道。
翻阅蒂姆 · 厄班的《职业的选择》,看到文中提及的维恩图,不由得想起我当年笔下的笛卡尔直角坐标系,二者可谓殊途同归。当然,作者既有认识论,又有方法论,他搭建的自省框架有助于读者深入认识自身,对职业乃至婚恋对象的选择,皆有助益。
中学时,某次田间劳作间隙,聊到我将来的工作,爷爷判定,会计或教师比较现实。我沉默良久,心里道:唉,我的目标可是作家啊。
家人对晚辈的心愿,难免受各自职业影响。不同于在村里做了一辈子会计的爷爷,身为乡村医生的父亲,起初期望我们弟兄仨都从医。一次县卫校招生,父亲想让两位哥哥一起报考。二哥放弃了,说自己不喜欢医学。又补充一句:我退出,大哥也少了一个竞争对手。
后来,二哥应征入伍,去了万里之外的新疆马兰。临走时,父亲对他说,在部队要学得一技之长,回来好安身立命。又说,最好学医。而在二哥随后的家书中,我们得知,他倒是在学一门技术,不过是驾驶……
或缘于二哥的经历,父亲对我最终选定中文专业唯有支持,并在我大学毕业前夕致信,其中写道:“关于工作事,我的看法是:以能够发挥你的专业特长,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为宗旨。当然,也要想到工资、福利和待遇,去经济效益好的单位,自然会过得更潇洒。大学生都是知识分子,特点是:有思想抱负,志向远大,但又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甚至目空一切。我劝你要实在一点。大学毕业,也只是劳动分子。一言以蔽之,找点事干便行。”
如今,爷爷与父亲已先后远行,儿子也到了职业规划的年龄,城市、学校、专业等方面诸多选项纷乱如麻。阅毕《职业的选择》,想到蒂姆 · 厄班此前刊于《读库1503》的《超级人工智能之路》、刊于《读库1606》的《关于费米悖论的想象》、刊于《读库1705》的《未来的人会是怎样》,便冒出这个念头:明年孩子的高考志愿里,就选个人工智能专业吧。
《读库1902》转引《读库1902》几段话:
我要搭建一座小说舞台的时候,就像造一所房子,有了栋梁,还得有泥石瓦料。我们小的时候年年都要给房屋抹墙泥,抵御寒风,你没有墙泥抹,再好的栋梁之材也会漏风,会让你感到寒冷,缺乏温暖感,不踏实,没有家的感觉。小说有了栋梁之材,好的立意,还需要泥、草、瓦(丰富而人性化的细节),这样你的房子才能立得住,才能让你的人物入住,否则这些人物怎么出场呢?无法出场。
(迟子建、张同道《迟子建和她的冰雪北国》)
国际漂流界有个不成文的惯例:当遇到无法逾越或者危险程度会导致探险者遇难的江段时,可以绕道而过或者沿江徒步穿越。但这个尺度完全取决于漂流者的自我判断,没有人监督。因此,这个惯例也是最有争议、最不好把握的。在现实操作中,因为对不同江河凶险地段漂流危险度判断的不同,有过笑柄,但更多的是遇难事故。
这个备受争议的条例,正是基于“生命第一”的原则,为避免不必要的生命代价而出现的。……
与1986年长漂相比,1998年已经拥有自由选择的可能,探险更加理性,不是那个必须一寸不落漂流的时代了。徒步穿越大峡谷是漂流的延续,雅漂队必须对大峡谷进行考察,现在不具备漂流大峡谷的条件,徒步考察就是为后来者做贡献。
(以上三段:肖斌《雅漂》)
在这里,要给大家科普一个有关网络速度的知识。我们经常在生活中听到“百兆光纤”这个词,这里的百兆是什么意思?你可能知道,它表示每秒传输一百兆。我继续问你,那么一部一百兆的电影,你用百兆光纤下载,在理想情况下,不考虑网络拥堵,需要多少时间下载完?这个问题即便很多IT界的专业人士都会答错。
正确答案不是一秒,而是八秒。
个中原因,就是运营商耍的一个小花招,他们为了让网络带宽的数字看起来大一点儿,使用的单位与我们经常说的一个文件多少多少兆的单位不是同一个。运营商所说的百兆光纤,指的是每秒钟传输100Mb。注意,这里的b是小写,英文bit的缩写,中文的含义是“位”。而我们平常所说的某个文件100M,单位是大写的B,英文byte的缩写,中文含义是“字节”。一字节等于八位,也就是一大B等于八小b,都是b,但是一个小写一个大写,普通人谁能搞得清啊,这个习惯用法导致了消费者天天被忽悠。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几乎所有宣传传输速率的设备,不管是有线网络还是Wi-Fi、3G、4G、路由器等等,速率单位都是小写的bps,这里面的ps就是“每秒”(per second)的意思。而日常生活中描述一个电脑文件的大小,以及在电脑、手机中显示出来的文件属性,清一色都是大写的B,也就是字节,它们之间差了整整八倍。所以,以后凡是看到说某某的速率是多少多少,你在心里要给它除以8,就和日常经验对上了。
(以上三段:汪诘《赛博朋克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