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局》是一本由广州经济出版社著作,59出版的254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8-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20181012(47)240分钟
●阿里B2B部门的创业和发展史,在市面上其他将阿里的书里面大多被一笔带过,大概是淘宝网的光芒太耀眼。阿里小伙伴说的“中供铁军”“六脉神剑”,在这里才有更具体化的形象。一将功成万骨枯。难得作者找到这个切入点、找到这些亲历者(大多已不在阿里),重新还原当初的一幕幕,在市场比较艰难的时候看特别有感触。(P了个S: 这本书怎么就不找个好点的书商,豆瓣居然只有40个人标记看过,逛JD/DangDang/亚马逊都从来没给我推送过,要不是别人推荐,根本不知道。)
●很好 尤其后半部分
●虽然作者的功力差点意思,但内容之丰富。真的是做销售之人必读,“田间地头摸出来的经验”真的特别有效,佩服阿里中供的缜密性与行动力,也佩服马云的格局,从开篇那句把“阿里变成一个政府”开始。
●从销售到组织、管理、文化、价值观,可以看到阿里巴巴B2B业务和阿里集团整个发展的缩影,这些人因为O2O又重新再活跃,方法还远未过时。
●建议作者去写喜剧。看的过程,有些事情描述笔法,笑了好几次。当然对我最有启发是最后一段,平台给予的力量。
从激情到理性,从英雄化到系统化,一部销售大军的成长史。浮现了很多性格不同的人,成功的人都找到了模式并大而化之。
此外,能成长起来的人都是有悟性的,大部分的成长都靠自己,有痛苦的时候,但更多应该是兴之所在,才会钻的很深入,才能从外及里,由里破外。
走的很远的人,需要看的更远,人永远只会完成比自己设定的目标小的成绩
20年间阿里从十八罗汉崛起成为互联网帝国,马云从马老师活成了退休的马爸爸。于是阿里系相关演讲光盘和图书成了中国各大机场热销产品,比起那些没有实际操盘案例的”商业大师“,更能让走过路过的匆匆旅客不要错过。阿里强在哪儿?组织能力!靠什么?战略、文化。BAT之中阿里的长项是运营——可不是技术和数据。这些从何而来呢?不能不提当年阿里的领头羊现金牛——B2B业务。巧在这个部门叫”中国供应商“,都是靠线下拜访制造企业,走大客户销售的玩法杀出来的销售团队,于是被称为”中供铁军“。根据这个说法,就能看出阿里的管理文化里,不仅仅有武侠、有GE、有港台销售体系,还有很浓的”红色基因“,最终融合成了土话和模式。书写得比较零散,涉及人很多,总体上体现了阿里成长早期的团队和业务拓展情况,那时候阿里不是帝国,没有光环,年轻没有多高学历的地推团队住在一起,就像是兄弟,很鲜活。B2B业务在那个互联网对接全球的时代,打了无数硬仗,成就了很多TOP SALES。随着发展,阿里的核心能力,从个人变成团队,从线下迁移到了线上。如今美团是线下线上融合新生代,其线下基因相当一部分却是传承了阿里。美团从线下打线上,阿里收购饿了么整合口碑来打本地生活,反而要靠线上的优势去打线下。本地生活这个局,要么重新练就一只铁军,要么整合协同阿里帝国,要么就得等高德趟出一条工具化平台的血路变成真正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
《阿里局》读后感(三):阿里局(中供系英雄志)by 和阳 读后感
一部可以了解阿里起源、组织文化演变成型的纪实作品。书中描述的阿里对业务数字化决心,金银铜考核制度,培训朝圣制度,pk风潮,兄弟情,中供系先锋从业务向管理层转变的种种思考,政委制度等,支撑了中供系发展壮大,让读者透过纸面了解了中供系铁军们激情燃烧的岁月。
中供系经过摸爬滚打,摸索出了业务的关键指标(如续签率,到账业绩,后续的客户数而非销售额)和特定时期的关键打法(比如新续分开,狂风行动,和渠道平等相处),并系统梳理了愿景,使命和价值观,形成了独特的阿里文化(如六脉神剑,16字箴言,借假修真,战争文化)
如何练就一家伟大的企业?答案是赋之于势,长远布局。马云2003年便提出了阿里要成为平台型企业,2003年推出淘宝,2004年上线支付宝。包括后续投入建设阿里云等一系列举措,为阿里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长足动力和护城河。正如书中提到的那句“赢在细节,输在格局”
当年的中供铁军目前主要分成coo,创业者,投资人,退休者。其中有趣的一点是当年中供系表现平平的几个人创业当ceo反而不错,比如滴滴程维和同程吴志祥。这些人及他们所在公司的成功不仅是因为学习了阿里的强大运营能力,也有阿里当初不看好或错过了互联网+生活服务诸多领域的机会等诸多因素。中供系铁军离开阿里后的故事同样精彩,值得了解拜读,是他们造就了一个又一个江湖。
这本书不仅让读者更了解阿里和中供系,也会启发对于人生的思考:在一个新兴行业发展早期,如何甄别最有潜力的公司?或是在面对诸多成功对手,如何后发制人?或是当已在既有路径取得成功,如何面对新业务无法突破的困局,从而再次证明自己?以及如果有那么一天,当功成名退的时候,如何度过自己的下半生?
《阿里局》读后感(四):值得被人尊敬的阿里铁军
阿里局这本书核心观点讲述的是阿里巴巴初创期,中供团队(销售铁军)利用销售人员排名PK的方法,争夺销冠的艰苦奋斗历程。书中讲述的每一个销冠想尽一切办法,吃尽了苦头,甚至歃血为盟,喝血立势等极端的方法激起团队斗志,创下一个个历史最高业绩记录。看的我热血沸腾,发自内心的敬佩每一个书中的销售英雄。
书中亮点1是:快速复制销冠
销售老总李旭辉说销冠将自己的成功经验分享出来的好处有:第一,你把你好的东西能系统化地讲出来,也是一个历练和总结。第二,天下武功这么多门派,每个人都有自己比较好的技巧点,你可以听到别人的。分享越多,成长越快。
这在一般公司是做不到的,可能有分享,但是做不到全盘托出。这也正是COO李琪高手管理之道。并结合阿里巴巴的价值观,一个人成功不是成功,一个团队成功才是成功。李琪为了快速复制出多个销售冠军,他将连续一年销冠晋升为经理,大区经理,不断的将成功销售方法复制;将销售能力极强的销冠调到业绩最差的区域,实现公司全国性业务布局。
书中亮点2是:金银铜制度
为了避免销售人员压单,马云说销售人员业绩分为三档考核。如下所示:
第1个月,销售额完成10万以上---金牌 ---提成比例15%(若第1个月达到10万以上,第一个月为金牌,15%的提成比例是下个月提成资格)
第2个月,销售额完成6-10万元---银牌---提成比例12%(若第2个月销售额下降,下下个月提成点数低,并且取消第1个月金牌资格)
第3个月,销售额完成6万以下 ---铜牌---提成比例9%(无论第1个月销售额多低,都按铜牌计算)
这个计算销售提成的制度实在是妙啊,我当时给我们公司设计销售提成时,只是将第一个月的销售额影响第二个月提成比例,但是没有起到连续激发高销售额的作用,要是早看到这本书就好啦。
书中亮点3是:企业价值观才是生产力
阿里巴巴的六条价值观被称为六脉神剑: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敬业。
百度图片在公司初创期,所有的销售人员考核制度里,只有违背以上红线,没有第二次机会,直接开除。正因为有这样的正向的价值观,才能让这么多精英加入阿里巴巴,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马云教导每一个有才华的员工在阿里真正做到借假修真,业绩是假的,个人成长是真的。团队是假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真的。
以上三点是我在这本书当中感触最深的,阿里巴巴现在能成为世界级明星企业,我觉得除了马云前瞻的战略眼光,还有这些跟在他后面玩命干的每一个优秀的阿里员工。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今天方便快捷安全的互联网购物环境。感恩今天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互联网+的生活。
同时我们每一个人也要拥抱变化,讲诚信,尽心尽力做过每一天,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加油。
《阿里局》读后感(五):《阿里局》19句话
1、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创造它,说到做到,坚守承诺。
2、每一年都要想十年后的业务发展,这种布局式的思维方式。
3、对于一个新兴市场而言,提升拜访量非常重要,如何圈地播种,土地越多,播种的种子越多,假以时日,就能采摘到更多的果实。
4、当一个产品的售价超过1.5万元时,靠电话已经无法与客户建立起信任“打电话被拒绝的概率非常高。原因是我没跟你见过面,我和你之间没有感情。但是我通过陌生人拜访和你见了面,下次我再来拜访的时候,成功概率要高很多。这就是人性”
5、当多数人都是比较正向的想法时,那些少数负面思考的人,很快就没办法生存。
6、格局的“格”,是人格和性格。
7、销售应该是一个给客户带去价值的过程。真正的高手把利他作为目标,把客户的需求出发考虑问题,自然而然地会带来利己的结果。
8、大家厌烦的是病还没说完,医生就开药。烂销售就是这样,自己(把销售这个职业)做 low 了。
9、慈不带兵,带队伍就得心狠。你就是要把底下的人往死里逼,拿刀架在别人的脖子上才能激发出他真正的潜力。
10、我做你看,我说你听,你做我看,你说我听。
11、企业如果根本没有感觉到形势发生变化,你的供应链发生变化,你的客户发生变化,你的市场发生变化,那么你根本不是一个合格的企业家。
12、卫哲和马云定了一个在阿里巴巴流传甚广的规矩:跨级了解情况,逐级布置任务。卫哲认为,毛泽东的模式最佳,既知道团队的准确情况,又体现了对管理层的信任。“毛泽东对林彪在东北打的仗再不满意,也不会直接给师长打电话”林彪其次。林彪会越过下属遥控指挥前线,所以林彪当不了毛泽东。再次是一般管理者,安全但是成不了大事。最危险的就是蒋介石。他听到的是被将军过滤之后的信息,然后给将军下边的师长直接打电话。仅从管理体系的角度,蒋介石当年也是必输无疑。
13、你的能力不足的时候,机会给你了,你不配拥有这个财富。抓得紧,就死的快,德不配财。
14、证明自己,是常见于中国经理人的一种心态。“如果我什么都能干,老板要替换我的成本就会很高”“职业经理人不懂得取悦客户,只懂得取悦老板”
15、人成长的话,一定会有结果。
16、销售所有的套路,是把动作分解,提要求,定制度,早启动,晚分享。
17、埋种子这种形式远高于生硬地教导“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说服不能保证他未来往这个方向走,效率非常低。埋种子是出发他自己多元化的思考,拓宽他的眼界去做事”
18、这样做,成功过。不这样做,失败过。由此知道有且只有这一条路。
19、你要相信别人没有那么笨。你要相信,创业者有魄力投钱进去开公司,能力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你要变革思想,要相信别人比你聪明。
对这本书有更多想探讨的,可以扫码加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