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与子同袍”是指“和你穿同样的军装”吗?
日期:2020-02-16 18:17:26 作者:梁惠王的云梦之泽 来源:梁惠王的云梦之泽 阅读:

“与子同袍”是指“和你穿同样的军装”吗?

  图中俑身上穿的长衣大概就是袍

  最近为了支持中国抗疫,日本给中国送了很多口罩。每个箱子上,还喜欢写上一句中国诗词,相传全是留日学生写的,这不重要,总之他们确实比较花心思。其中有一句就是引用中国先秦典籍诗经·秦风·衣》篇里的一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这首《无衣》诗非常有名,在中国,念过大学的人,应该都知道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教材上一般都会这么点评这首诗:这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战歌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乐观精神,其独具矫健爽朗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

  其实古人并不这么认为,最权威的毛诗序认为:“《无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亟用兵而不与民同欲焉。”意思是,这首诗歌,是一首反战作品,是秦国人讽刺他们的国君喜欢打仗,屡屡对外用兵,但又不能和百姓同甘共苦的。为什么呢?因为要我为你打仗,但连长袄(袍)、内衣(泽)和下裙(裳)都不给我配备,这样的国君,我们哪有心情给你卖命。诗歌的写法是倒装,每章的后三句是写被驱使去打仗,前两句是用反问句式表达对国君的不满君王啊,你难道曾经说过“如果你们没有袍子,我愿意和你们共享吗”?言下之意,你并没有说过。所以我们很愤懑

  然,这样解释诗歌,我个人不大相。我宁愿认为这是一首军营中的战歌,表达士兵之间的友情,以及面临战争不得已悲壮。至于爱国主义,我倒也没看出来。但是我因此觉得,我们现在教科书对诗歌解释,比两千多年前的经师还要落后,经师不管如何还知道,战争多是由国君为了满足自己的淫欲而发动的,和百姓无关,所以要反战。不是简简单单由国主义四个字就能敷衍过去的。这说明,我们古代的经师,很多人还是具有一点现代文明思想的,或者说,和现代文明思想是不谋而合的。

  这是介绍背景本文的主要目的,却是因为前天朋友传给我一篇文章,说是日本人引用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网友可能理解错了。作者是李运富教授文章是这么说的:

  在李运富看来,限定性的“同”也可以取常用义“同样”“相同”,那么“与子同袍(泽、裳)”应该意为“我跟你们(穿)同样的衣服”,实指在同一军队服役,因为军队是有“统一制服”的。“诗人想要同仇敌忾上战场,故借衣服设问,难道说我没有衣服吗?我可跟你们穿着同样的军装啊!意思是难道说我不军人吗,我跟你们一样也是军人啊,所以我们负有同样的责任,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我理应‘与子同仇’而‘偕作’‘偕行’。”

  李教授把“同袍”理解为穿着同样制式的服装,而不是同穿一件长袍,理由主要是:不符合逻辑,实际生活中,没有两个人同穿一件衣服。大家可以看下面的截图:

  我不赞同李教授的意见,理解诗歌岂能如此质实,诗歌有其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我们平常说,好得合穿一条裤子,就是一直夸张的修辞手法,但唯有这种夸张,才会让人会一笑,觉得精妙。相反,理解为穿着同样制式的军装,这该有多无聊啊。再说,秦国士兵难道真的有同样制式的军装穿吗?众所周知,贵族时代,打仗时国君征召,将士要自己备鞍马衣服。到战国时代,睡虎地曾出土过秦末湖北安陆县两位士兵黑夫和惊的家书,显示秦国士兵都要自己买服装,信中黑夫曾叮嘱母亲

  母亲无恙,黑夫再写信:给黑夫寄点钱吧,再做件夏衣来。请斟酌安陆的丝布贵贱,给我做单衣、下裙和短袄,和钱一起寄来。如果安陆的布贵,那就别做衣服了,寄些钱就可,我会在这里买布做衣服。

  当然,关于秦国军服是自备还是由国家统一发给,学者间还有争论。但并无证据证明,秦国有统一军服。秦国是征兵制,士兵都是临时征发,临时哪里去凑集那么多一样的服装?那时的生产力,是很难做到的。有人可能会说,那怎么识别敌我?古书上曾经记载,士兵会有专门的标志,比如羽毛或者飘带之类。

  另外,与子同袍的袍,我看很多人理解为披在身上的像长袍一样松垮垮的东西,其实古代的袍主要有两个义项:1、较长的夹袄。2、内衣。根据毛传,与子同袍的袍,是指夹袄。不过袍和泽一起指闲居时所穿内衣的情况也有,《周礼·天官·玉府》:“掌王之燕衣服。”郑玄注:“燕衣服者,巾絮寝衣袍泽之属。”也许诗歌里说的袍,也是一种内衣呢?合穿内衣,才显得友情更加好啊。

  我们前晚已经上了第二堂文字音韵训诂课,课结束后,还有人继续报名。这没关系,因为课程可以回听。扫描下面的,随时都可以加入我们群体。耶。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与子同袍”是指“和你穿同样的军装”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