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青春之歌》的观后感大全
日期:2020-02-08 22:46: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青春之歌》的观后感大全

  《青春之歌》是一部由崔嵬 / 陈怀皑执导,谢芳 / 康泰 / 于洋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青春之歌》精选点评

  ●從小我就不大喜歡林道靜...現在我知道這是爲什麽了:專跟革命英雄同居的紅茶婊...姥姥勿揍我...

  ●其实林道静这样的角色是很自私,很不靠谱的。高中毕业单纯地想在旧社会寻找独立遭遇挫折,就退回余永泽的温暖怀抱。只读了几部苏联社会主义时期小说,就以为了解共产主义,是马克思的门生。听了几句卢嘉川的鼓动,看到学生运动,连和余永泽商量都没有便参加地下工作根本没有想过家人想法安危然,余永泽本身也有问题典型小资想法,处处钻营,只想保全自己,也不是什么好鸟。当然,这只是针对影片的前半部而言。林红的登场,让整个影片飞升了一个层次。尤其是踏着国际歌,走向刑场之前的那一段,让人对共产党员敬意啊……

  ●开头和余永泽聊天水打过来浸湿脚的镜头惊艳,看得俺精神一振,结果小时发现最值得称道的还是开场10分钟的那个头=。=

  ●现代人只看林道静像个愤青,不去想是什么大背景拥有这么多“愤青”。 别人问林道静共产党员了么?她说还不是,如果我真的是,那我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消防车貌似是解放CA10 ,穿越

  ●现在我们嘲笑这些理想因为我们“看到”了血的“教训”这些“教训”因为被遮掩而更加在潜意识中“提醒”我们我们应该成为更加“实用个人”一部分赞同永泽的看法他们喊口号横幅却没有“实际”的力量推动什么一部分我欣赏学生的“反叛”学生是最“革命”的群体如果没有他们的反叛便没有进步

  ●几十年前看过,影响至深。今天重看,还会流泪,特别是看到狱中的林红。她牺牲前把梳子送给小妹妹,一件红毛衣送给林道静。秦怡太美了!临刑前响起了五月的鲜花歌声,随之而起的是国际歌深沉旋律。依然觉得国际歌是最美的歌。有仰的人是有福的。

  ●在那个年代应该算是一场浓厚的革命励志大作吧,林道静给我们提出了在战乱的年代怎样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这样一个命题,那就是加入伟大中国共产党。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最困难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一种叫做信仰东西

  ●围巾党和北大党和我党永远在一起的……

  ●170分鐘,王人美短暫出場兩次,你值得擁有

  ●青年强则国强。

  《青春之歌》观后感(一):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成长命运优秀长篇小说作者杨沫,正是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成功地塑造了在三十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1959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取材于小说出品了崔嵬导演,谢芳、于洋主演的影片。

  《青春之歌》是新中国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同名影片,则成为革命经典电影的代表作。影片集中了当时影坛的最佳阵容。主演谢芳一夜之间红遍全国,成为那个时代最受欢迎的女明星。

  难忘的青春岁月,不朽的《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观后感(二):《青春之歌》

  一颗红心向党走,将革命进行到底。女主人公林道静,第一任丈夫余永泽,革命带头人以及小林革命精神的领头人卢嘉川,卢嘉川的妻子林红(郑姐姐),后续革命者江华。林道静热爱国,向往自由,希望为国家做出贡献,对于国家她是大爱的,对于家庭,她是自私的。林道静生命里出现的三个不同的英雄,是她思想历程的三次转变: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到向党靠拢的申请共产党的积极分子,再到成为一名当之无愧的共产党,无产阶级斗士。

  余永泽口中胡适之的话:“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正是当时的主义与问题之间的矛盾。

  以九一八~一二九为历史背景,1958年杨沫出版

  《青春之歌》观后感(三):崔嵬和陈怀皑都是好影迷

  开头惊涛拍浪,致敬《西游记》。

  开头林道静跳河被余永泽救下,致敬《十字街头》。

  前半部分林道静和余永泽结婚同居最终分道扬镳,致敬《伤逝》。

  卢嘉川给林道静一堆书要她读,致敬《鹿鼎记1》。

  林道静穿着旗袍半夜出门天光回家,致敬《神女》。

  林道静与胡梦安边交谈边从屋内瞬移到屋外,致敬一切梅里爱的短片。

  林道静在农村考察农民生活并回来写日记,致敬《乡村牧师日记》。

  林道静离开农民家穿过麦田,致敬《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农民麦收起义,致敬《我是古巴》。

  林红慷慨赴刑场,致敬《烈火中永生》。

  欢迎补充。

  《青春之歌》观后感(四):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三十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

  “诗人兼骑士”的余永泽,唤醒了林道静对生活的热情,在余永泽爱情的感动下,她答应和他共建爱巢,从小孤苦无依的林道静暂时享受到了家庭的温馨。但她不甘心被人供养,先是寻找工作受挫,后接触到北大的爱国学生,思想上受到触动。

  余永泽一再拦阻她参加革命活动,并导致卢嘉川被捕。林道静在惨痛的事实面前如梦方醒,决心离开庸俗自私而平庸的余永泽,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

  在电影《青春之歌》里 ,有一段描写余永泽与林道静争吵和分裂的戏 ,这里在为余永泽布光时,就采用了底侧光,人物的面部半明半暗 ,上阴下亮,使人物卑鄙 自私,丑陋的心理,通过光的造型生动的传递出来。

  《青春之歌》观后感(五):一个不属于青年的时代

  ——看《青春之歌》与《意志的胜利》

  五四运动会没有参加,大革文化命也没赶上,就连八九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也错过了,我们这一代的青年缺失了以前青年们都经历过的一个环节。

  还没真正冲动过,却已经学会反思。还没有真正追求过理想,却在梦破碎的时代长大。

  青春之歌的那个时代,意志的胜利的那个时代,是多么热血澎湃的时代,是真正有过青春的时代。不但青年们拥有了完美的青春,整个民族也是在一种青春的躁动中度过的。

  一个不属于青年的时代,一个不需要青年的时代。却不知道是该遗憾还是该庆幸。

  看着影片中的那些情节,竟无法理解他们的心境,竟无法理解制作电影的那个时代的心境。火热理想井喷式的发泄之于一个青年,之于一段人生,到底意味着什么。青年式的冲动之于一个民族,之于一个时代,又到底意味着什么。

  他们的激情终究无法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燃烧,他们声称为之奋斗的理想国度,今人听来也无异于一种黑色幽默。思来想去,脑海中翻腾,浮现的还是余永泽口中胡适之的话:“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青春之歌》的观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