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思维导图完整手册》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0-02-02 23:58: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思维导图完整手册》读后感锦集

  《思维导图完整手册》是一本由东尼·博赞 (Tony Buzan)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58.00,页数:21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思维导图完整手册》读后感(一):一点点心得

  这是我第一次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完成一本书的总结,也是我画的第二副思维导图。

方法总结

  我想要了解思维导图以前,其实已经多多少少看过一些真的或假的思维导图。其时没有分辨概念,在加上找书的过程发现这个系列书籍评分普遍不高,不会超过8分,让我不得不怀疑这个方法本身的价值,因为就连这个方法发明自己的书都评分一般。也许是上天的恩赐,我选中这本书。从各方面评论参考来看,思维导图并没有什么高深之处,所以很多人有些轻视,导致对思维导图形形色色误解,造成很多畸变的思维导图,这也是为什么书中第三章专门提醒读者,避免假的思维导图。

  对于工具技能或者方法论,我不认为有高低之分,因为每个人的适用性是不同的,产生效果千差万别。如果那些低评分读者因为书籍本身,如编辑策划,之类的问题考虑,我是没有异议的。我要提醒大的是,对于这个方法本身,要亲自动手按照书中的步骤,画过至少一副思维导图后,再来评价。在我看来,这不是一种思维方式,而是一种学习能力训练。不要以为你看懂了就掌握了,动手是学习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还看到很多评论说,很多思维导图看着花里胡哨,眼晕,不知所云等等。没错,因为那是别人的思维。你亲手画一张自己的试试,怎么看怎么顺眼,总是能回想特殊结构配色。回想次数越多,记忆就越深刻,思维导图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思维导图完整手册》读后感(二):如果人类失去了思维,阅读怎么办?

  大脑作为人体精密器官,却没有说明书我们从来都是无师自通,不能不说这是生而为人遗憾。遍观所有科学,才发现思维导图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大脑的说明书。思维导图作为一件革命性思维工具,并不是随着人类的诞生而诞生的,而是经过亿万年后,一些有先见之明的人发现思维导图在提升人类认知上有着不可替代功能,不仅有助于提高记忆力激发想象力,而且使你初步获得了为人的资格尊严。 《思维导图完整手册》作为一本风靡全球的“工具书”,我们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具体知识或者绘画技巧,更多的是思维的习惯。人类社会发展副产品就是本来简单道理可以以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出现,而这些都让你可招架。据说,思维导图的雏形希腊人发明的,而不是东方人,这与我们认识的伦理有关系,与大脑的构造无关。对于那种挤成一团、单色的、单调的笔记,虽然在当时可以让我们记住,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那只是一幅没有亮点的草稿,如何也不能恢复到当时的认知水平。正因为我们大脑中存在着巨大的障碍,所以我们有必要启用新的思维工具,它的名字就是思维导图。 使用思维导图,可以让我们对自己更加自、自强。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就是沟通与合作,你能将自己的意图三言两语说清楚,让两个人直至多个人的力量集合在一起,发生“1+1>2”的效用,必将对于我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和持久的影响,过去不曾做、也不曾想的事情通过简单的线条、图形来达到认知的统一,于是以更实干的行为推动目标的实现,让生命的每一刻都充满惊喜、洋溢精彩。 如果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一件永无止境的事情,那么思维导图在其中所起到的助推器和润滑油的作用不可忽视,效用也不可估量。我们不渴求每一分每一秒都拥有收获,取得进步,但是我们毕竟不是浪漫主义者,能将态调整到“坐地日行三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对于众多读者而言,最大收益就是阅读速度的改善和阅读效率的提升,初步由“一目十行”做到“过目不忘”,从而在发散性思维上走得更远,做得更好。

  《思维导图完整手册》读后感(三):只需要一幅画就完成了一大篇笔记的内容

  《思维导图完整手册》属于一本比较全的有关思维导图的说明了, 在这本书之前接触过思维导图, 看到别人做的图觉得挺有趣的, 本来一大篇的内容被这么以图画的形式展现了出来,看着就跟以往我们做的笔记不一样。 我的笔记本上都是一篇篇慢慢的笔记, 密密麻麻的想写的详细点的话就要逐条划分好标记, 小标题、星号标记、荧光笔标记等等。 为了让笔记显得清楚,又突出重点, 也是各类的标记和排列发都用过。 最终复习的时候这些都要被记住的。 要随时拿出来翻一翻。

  等到上大学之后, 因为专业的原因, 我们每天都要记单词。 我们班有个牛人是拿着牛津词典背词典。 背了一整本词典之后,词典基本上也被翻烂了, 同一个班里这么有毅力的人很少, 不过这种最最原始的记忆方式最终也让她的专业考试成绩很靠前。 除了佩服就是佩服。

  而如果说这世界上有没有捷径可走呢? 我觉得单词量或者知识量是完全没有商量的, 考试的范围和内容就在那里, 走任何捷径都不能绕过去。 唯一可以考虑的是怎么能缩短记住这些知识的时间, 在有限的时间里记住规定的内容,这样有充足的时间去复习。 得到的结果自然是好的。人们也确实是想了不少这样的方法, 例如把知识归类, 一类的集中记忆, 或者反复的重复,或者是利用歌谣的形式记忆, 还有用图画的方式, 也有我眼前的这本《思维导图完整手册》所提到的思维导图。 方法不一,效果也有待考证, 不过不得不说的是看到思维导图的时候我觉得我那密密麻麻的笔记可以得到解放了, 一幅图上能简洁的展示这些需要记住的知识点。如果没有全写完, 可以在上面写出关于这些内容的索引, 相对于规规整整的笔记来说, 画一幅思维导图的速度要快很多, 由于有多个颜色的原因,人们也能从单一的逐行记忆,变成视觉刺激记忆。 单纯的识别图片和数字比较起来, 图像的记忆会更快也更深刻一些。

  《思维导图完整手册》很清晰的展示了, 什么是思维导图, 怎么去完成一幅思维导图,以及它的分类,对于只看过完全没有画过图的人来说, 没有必要去纠结自己的绘画水平, 也不必纠结自己画的好不好, 按照步骤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一幅图, 因为最后你的目的是想要记住知识或者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 清晰明了是最最重要的。

  《思维导图完整手册》读后感(四):追思东尼.博赞先生

  因为最近看到很多天使数字。之所以要说这本书是因为今年4月14号那一天,我获得一个消息,就是本书的作者东尼博赞先生过世了。为追思和感恩他给全世界的人类做出的伟大贡献,本书提到他对人工智能的看法,并支持人类这个物种在地球上的独特存在。他是世界记忆锦标赛的创始人。

  现在,很多课程,关于思维导图的课程都是最终的一个源头都在于本书作者。读完本书,你不需要任何思维导图的课程学习。这是2018年10月第1版。这应该是东尼博赞先生最新的一本书了。所以我觉得这本书比目前市面上任何和思维导图有关的课程都要更有价值。

  第一,定义了什么才是思维导图。

  第二,怎样绘制思维导图以及用思维导图解决方法。并且介绍了思维导图的相关历史。这种从入门到精通。总共分为步骤以及怎样成为思维导图的一个高手必经的三个阶段。其次是一设定了一些实用,这个思维导图的一些场景可以做些什么。其中以一张图记忆《陋室铭》。在历史的部分,东尼博赞先生谦逊地提到:思维导图是人类思维自然演变的一种产物,而不是他的发明。并追溯到阿根廷手模壁画,苏尔美的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希腊人的思维是立体的。他对语言及全球不同区域人们的思维有很深透的理解和思考。并对世界上绝无仅有的4个奇葩人物做了简单的思维区别上的分析。其中包括我喜欢的两个人:达芬奇和爱因斯坦。

  第三个是由于这个工具非常有效,所以,世界上有出现了一些缪建和误解。作者专门为思维导图给大家带来的好处做了一个梳理,以及在现在地球上所盛行的无从,其实并不是思维导图却一直被疯传为是思维导图的5种东西。并对大脑是如何思考的做出讲解。

  第四,作者给出了关于学习思维导图的人的一些建议,就是从中能够做些什么。我印象深刻的是,思维导图当中,它需要有一个视觉(色彩)思维以及简洁。“一画顶过千言万语”。大脑处理视觉信息比文字信息快6万倍。

  第五,如何富有创造力。6个领域,98种应用。我个人觉得所谓的6个领域只是作者把98种应用做了归类,事实上,这些领域的拓展可以说,所有的领域都交融合一,也就是任何事都可以用思维导图。

  第六,东尼博赞先生说了自己对未来的看法:机器和算法其实无法取代思维导图。因为,创造性是它的本质。

  想起本书作者,总是会想起一句话:人类群星闪耀之时......

  《思维导图完整手册》读后感(五):现在学习还来得及

  真的,现在学习思维导图还来得及!

  现在全世界有近3亿人正在使用思维导图,而就在今天之前,我还没有真正的接触过思维导图,但是我相信通过现在的学习,从认识思维导图到学习、运用,一定能够是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因为不止一次,我在课堂上、演讲分享会上、新产品发布会上等场合看到过思维导图的运用,觉得很形象、也很生动,觉得作者对于他们想要表达的内容有很清晰的概念,正是这些形象生动的包含文字的图像使我产生了深深的好奇,以至于每一次看到有人想要分享他的主张,只要他能够画出这样一张图画来,我就会认为他的分享有价值,很值得花时间去好好的听一听,甚至还会上去向作者要签名。因为我感觉到,一个人若能够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通过较少的文字和图像清晰地表达出来,那么他一定是对自己的内容有精准的把握,而且图像上呈现出的信息一定是最为核心的要素,那么这样的分享就会很有价值。反观那些滔滔不绝的演讲,坐在台下的听众往往会产生听觉疲劳,以至于影响了效果。其实,用简单直观形象的思维导图来分享自己的主张和想法,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为一个一翻开本书,就迷上了思维导图的人来说,我觉得思维导图就是现在的我的一个救星。因为我回顾自己以前参加的学习和考试,所学习的内容和知识点都是按照传统的线性思维方式进行的,以至于在参加考试的时候总会感觉思维的短路——原来学过的东西怎么突然就想不起来或者记忆混淆了。通过作者对人的思维和记忆机制的分析,然来形象化的记忆更加的持久,线性的思维很容易被遗忘,而且线性的记忆深度也不及形象化的图标类。实际上,一旦我们将所学的内容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演绎出来,我们不仅是完全学透了知识点,而且连同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弄得很清楚,当我们遇到其中的的哪怕细枝末节的记忆点,我们也会“按图索骥”的联想到它的上一个节点以至于整个知识网络,这是多么神奇的一个过程。

  现在我的心情,一方面是后悔当初没有早点接触思维导图,尤其是像本书这样权威高效的思维导图完整手册;另一方面,也是很庆幸在一位朋友的推荐下看到了这本书,而且现在看也不会晚。特别喜欢本书充满实践性的指导,尤其是教会读者如何从确定中心图开始完整的画好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书中有很多个类型的图例,不仅完整美观,而且内容要点全面,令人耳目一新。思维导图能帮助大脑建立一种全新的“图像思维模式”,用极简的文字、清晰直观的逻辑,以及有趣的发散结构,像地图一样去呈现大脑思考的整个过程。

  思维导图可以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但是关键是思维导图让我们拥有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这是最为关键的核心。我想,按照本书的指导勤加练习,就一定能够掌握思维导图的思维方式,使我们的人生变得不一样。

  《思维导图完整手册》读后感(六):改变现状的一种大法

  年纪大了步入中年,觉得记忆力锐减,碰见了《思维导图完整手册》想拯救一下自己的记忆力。看完整本书的感觉就是,作者认为思维导图的应用十分广泛,书中罗列了很多人遇见思维导图并改变人生的现实案例,所以整本书更像是一本“邪教”的推广书籍,不像是一本教你如如何应用大脑的专业性书籍。而且觉得看完整本书对思维导图如何绘制应用也不一定能掌握了,还是需要更为专业的老师进行指点才能掌握与真正学会思维导图。所以,此本书被我定义为思维导图的宣传类书籍,适用于想了解思维导图的人,但不适用于想学习并使用思维导图的人。

思维导图

  再说说书中我学习到的细节问题。作者在书中讲述了思维导图的必备细节,比如一定要一张足够大的横向放置的纸、一定要有多彩的颜色、一定要是发散式的布局与弯曲随意的线条、一定要有画出来的精美图片来表达自己的思维重心、一定要有明确的中心且画在中间,还要不断的应用与练习。我也照着书中的指导绘制了自己的思维导图,一开始是想做一下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发现很不得要领,对照书中的指导又重燃画一幅的冲动,然后来了第二幅规划自己的2019,也是很普通,估计是自己的思维还不能很好的发散吧。

我的第一幅创作改进后的第二幅

  引言中说,思维导图是一个创新性的思维工具,从个人绘制后的感受来说,思维导图也许真的可以将思路变的更清晰、更一目了然(但是实际我看书中的思维导图,都不知道他们想表述什么内容),也许思维导图是给自己利用的而对于外人就是一件绘制的图画艺术品吧。通常的计划列表我也在做,就是一个条目一个条目线性分布,但是确实没有思维导图这种方式更清晰和有重点,但是思维导图是画好了就不能划掉,也是有些不便吧。

  思维导图是利用线条、颜色、形象各个方面刺激大脑的左右脑同时进行思维与记忆,由于线性图只用左脑的一个区域记忆,所以,是个脑力开发的好工具;思维导图的蒲剧类似于神经元,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思维导图模拟了这一过程,感觉也是很科学的。书中最理想的思维导图应用者将思维导图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事无巨细的都可以利用导图来进行思维、需找解决方式。但是也有研究表明,思维导图这种方式不是普适的,“华东师大刘濯源带领的思维可视化研究团队十五年的研究及实践,得出的结论是“思维导图”并不适合直接应用于学科教学,因为“思维导图”过于强调“图像记忆”和“自由发散联想”而非“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图像记忆”的确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把知识记住”的效率,但却无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属于一种浅层的学习;另外“自由发散联想”具有天马行空,对思维不加控制的特点,更适合用于“头脑 风暴”式的创意活动,而不适合用于学科知识教学,因为任何学科知识都是有其内在逻辑及固定结构的,由不得胡思乱想。”所以他们创立了“学科思维导图”,这个也许是我真正需要的。但是不知道这种导图违背不违背最初的初衷,因为东尼博赞还是认为思维导图不能用短语,一定要用概况性词汇。

学科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还有软件,所以足以见得这个思维方式是有多流行、多重要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思维导图完整手册》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