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如海一身藏》是一本由独木舟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元,页数:3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万人如海一身藏》读后感(一):“历尽人生大半沧桑,归来仍是独木舟”
每次阅览舟舟的新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层层递进,是文笔、是阅历、是感觉、独一无二的独木舟!每一次一次写成书的感受与爱呐,都是她对生活点点滴滴的集成,是旅途中点点滴滴的记录,喜欢这样的视角与对待人生的态度哇!一句“我与深渊相逢,我活了下来”深深撼动了我,热泪盈眶,要是怎么样心态对坑疾病的恶魔才有这样胜利的决心与宣言?不管怎么样,我舟舟胜利了,赢得很漂亮,重新以一个无畏无惧的形象再次与我们相遇!永远爱你呀,舟!
《万人如海一身藏》读后感(二):万人如海
其实我也算是独木舟的半个书粉,以前很喜欢很喜欢她,现在渐渐也变得平淡了起来。但毕竟是我喜欢的作者,所以还是第一时间买了她的新书。
其实我开始认识她,喜欢她是从《我亦飘零久》开始的,所以这次的《万人如海一身藏》也算是一种回应吧。从这本书中,我完完全全地感觉到,她变得成熟了,她不会再那么像以前一样的真性情了,她变得内敛了起来。其实我挺高兴她对自己的保护。
我祝福她,万人如海中,其可一身藏。
没看过《我亦飘零久》,但从当前这本书大概可以知道是写什么内容了。
在图书馆看到,随手拿下来翻了翻,整体水平一般般吧,带有明显的新媒体公号文的痕迹,俗世的小确幸和小确丧被强行拔高到“生命”“人生”的高度,病痛那一篇主题还可以,承认感谢病痛是虚伪的,浅薄的,是这本书唯一让我感觉真实的地方。
不知道是不是我读严肃文学习惯了,越来越发现难以接受这种浮浅的新媒体式文章,虽说现实本身是俗套的,然而看到这种文章依然一脸鄙夷。
透着文字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城市各种风光,了解着作者的心情,一些哲理句出现时,我会很赞同,也会疑惑。也会有了一些勇气,感受到力量。
世事无常,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秒发生什么。作者生病的片段,我看到觉得她很辛苦,很勇敢,也能够想到她被病痛折磨的痛苦,谁都不会想让自己在乎的人跟着自己遭罪,看着自己不好的样子。我不懂作者一个人扛的种种心情,所以我说她勇敢,这世上大概真没感同身受这回事。
书上有一句是:我自己最了解我自己。这句话真的深深扎进我心里,我也这么觉得。
作者文字功底蛮好,作品叙述蛮流畅,没毛病。在有基础之上,文笔一般没有惊艳和惊叹的感觉。
一些小感受,记录在此。
《万人如海一身藏》读后感(五):天凉好个秋
灵魂刚刚长出来的时候,你总想往千山万水去,往更自由的天地去。 我也曾立志要去更远的地方,要一次比一次走得更远。 可就是要在你走了那么远之后才会晓得,离开其实是很简单的,艰难的是,你没法再回来。 ——独木舟
其实能看得出来,她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情绪外露的姑娘,如今一切沉痛都已经沉淀下去,伤疤开始慢慢被掩盖。
我最爱的果然还是《我亦飘零久》啊。那本书里有最淋漓的爱恨,最真实的青春。
《万人》整本书里记忆最深的就是她手术之后见到s ,只简简单单地说了一句:“不然你以为我这种处事的方式是受谁影响?”
就是这样简单,多年之后,我仍然爱着你,只是少了非要在一起的执着。
灵魂刚生长出来的时候,我们总想着出走,后来才想着要回到最初的地方。
就好像年少的时候,我们总想着要让世界看到,要尽情地爱和恨,要放肆地哭和笑,后来才学着长成不动声色的大人。
只是天凉好个秋罢了。
《万人如海一身藏》读后感(六):无名
在读这本书之前对独木舟的印象仍然停留在“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停留在叛逆不羁的少女向往自由的生活和流浪的灵魂。 她的文字还在漂,因为她这个人仍然在寻找她的归宿或者栖息地,她的内心仍然是动荡的。 所以她的书也让人觉得遥远。 上一次的游记《我亦飘零久》仍然能感觉到字里行间对于“生活”的漂和自己也没有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会青涩一点。 而这次的《万人如海一身藏》真的是蜕变,文字成熟了,这个人成熟了,她的生活或许仍然有许多问题可不再那么漂而是渐渐有了生活的实质。 就像是年少时的我们以为自己未来会有无数可能,或迷茫,或憧憬,而在经历了生活的刀光剑影后渐渐知道自己的“不够强大”,抛开了不切实际的幻想,抓住了自己对生活的规律生活下去,更安分了。 这次的文字就像书里提到的“知床斜里”一样,回到了大地的怀抱。
所以这一次感觉非常不同,从前我印象里的独木舟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流浪女孩,如今蜕变了,一种“长大”的感觉。
《万人如海一身藏》读后感(七):总有一天你会抵达向往的远方
这是我读的第二本游记,第一本便是《我亦飘零久》。
我喜欢读游记,因为那里面有我到不了的远方。可以短暂地从眼前的苟且和琐碎中逃离,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和人生。
两本书的风格很像,但是确实可以看出作者的成长。我并不认为作者矫情,她的孤独难过都是真切的感受。
文字真诚与否,骗不了人。
而我也能理解那些认为她矫情的人不是在居高临下睥睨别人的悲伤。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而我恰巧是那个和她同样敏感、倔强又执拗的人。我也经历了不怎么美好的童年和学生时代,支撑我长大的信念也是我终会长大。我在快30岁的时候终于和父母和解,不再执拗地问为什么,当我意识到他们的苍老时,我无法再责怪他们许多,却也无法原谅他们带来的伤害。
所以,我真的懂。
她不是我最喜欢的作家,她的文字没有让我感到振奋,却如温水般抚慰过我早已凝固的伤痕,也让我生出去远方,翻越山川河海,看更多风景的想法。
总有一天,我会抵达。
《万人如海一身藏》读后感(八):感同身受
知道这个作者的契机是她的另一本书《一粒红尘》,是我那写小说的女友推荐的。
依稀记得情节是言情小说一如既往的狗血,但有一句话写得真是太绝了:‘’闺蜜,就是那个希望你好,但是又不希望你比她好太多的存在。”
扪心自问,确实如此。原来所谓友谊也是需要某种程度的门当户对,醍醐灌顶。
而这本旅行随笔,在我,还是深有同感。读到她在旅途中的胡思乱想,突然袭来的悲伤与感动,我想,大概我与她同为敏感的女青年。阅读的时候似乎借由她的笔写出了我的所见所想。
“一个地方,如果你去的次数足够多,你可能反而会不知道该怎么讲述它。就像你在最爱一个人的时候,半夜醒来,会突然不记得他的脸”。
“我们企图在旅行中寻获远方的意义,兜兜转转却发现旅行与生活并无差别——欢愉只是零星的,平淡才是基调——真有点让人绝望,是不是”。
想想每次的旅途,景点之间的长长车程,不正是平淡甚至是艰难的生活么?
《万人如海一身藏》读后感(九):这是买独木舟最后一本书,因为失望。告别过去,重新出发吧。
少年时期,爱看《花火》和《爱格》,喜欢里面有灵气的青春故事,其中最喜欢的几个青春作家是,笛安,独木舟,和七堇年。
以前喜欢看独木舟的文字,因为她真实,真挚,深情且有一种灼热的爱。喜欢她的《我亦飘零久》,也挺喜欢《荆棘王冠》和《一粒红尘》的。
可现在看到舟的新书,读了之后,只有说不出的失望。文字生硬,毫无逻辑的话居多,而且情感也多矫揉造作之态。当然,除了讲述母亲那一部分,还挺感动的。
这是我读她的最后一本书了。不希望再一直失望下去了,希望她能过得安好,像树一样,为岁月而生。
《万人如海一身藏》读后感(十):她的20岁和30岁
这本书是在我看完《飘零》后的第四年写的,这时候老葛已经到了而立之年了。相对起《飘零》,老葛的写作风格慢慢的成熟,文字间的尖锐和疼痛感减少了很多,她很少再大幅度的提起关于曾经令她绝望的爱情,不再将自己的情感暴露得太多。曾经青涩的笔下我看到了老葛的20岁,现在看《万藏》,收获的更多是感动,一个女人,到了30岁,她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她是否还在追逐,亦或已经逐渐平稳下来,她终究是在岁月长河里慢慢前行,成长和蜕变了许多。
就像她在书中所写:成为了无聊的现实主义者后浪漫果然少了很多。她的20岁和30岁被她淋漓尽致的表达,已经不是小女孩的她不会再想打开命运摆在她面前的潘多拉魔盒,但是,仍然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