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连载】抑郁少年的自救历程(三)|| 渡过
日期:2019-12-02 05:45:15 作者:渡过作者群落 来源:渡过 阅读:

【连载】抑郁少年的自救历程(三)

   奥兰的黑玫瑰/文

  要追溯我们为什么会抑郁,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我们的生活秩序在无意间被破坏了;我们前行动力在某个简单时刻,被一股蓄谋已久力量影响

  更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自己被影响了。

  于是,我开始回忆过去的我:关于休学和复学;关于住院和出院;以及后来的我如何努力点点滴滴

  休学的原因:“格格不入

  高一后,怀着“自己的高一不完美”的遗憾,以及“希望高二能更好”的愿望,我进入了一个新的班级

  可能正是因为这种过分期盼心情,我在与新同学相处时,感到自己很难掌握好一个“度”:稍微有一个同学主动跟我说话,我可能就会热情过度。

  在高二这个新的班级,大部分同学原来是同班的。刚分班时,我能感觉自己跟他们格格不入。他们就像老朋友一样谈笑风生老师一来就任命了熟悉的同学为班委之类。所以,刚开学的时候,我的内心是蛮低落的。

  为了安慰自己,我尝试怀着凑合的心态。但是没想到,在这个小小的班级空间里,我给那些喜欢“欺软怕硬”的人,释放了一个“我可以欺负”的信号

  有一个同学,打着向我咨询健身的名号,向我请教如何在宿舍健身。我给他提供了资料弹力绳等一些简易的健身设备,然后才发现:他只是装模作样目的就是想看我出笑话

  休学之前,我也是与这个同学发生矛盾。一天,在体育课跑步测试时,我们之间有一方越道了,碰撞到一起。之后查监控完全是他的过错。但是他在班里散布谣言,说都是我的错;我向班主任请求查看监控,班主任可能没太在意这件事情,没有及时处理。 

  后来,又有一次,在班里的过道上,我和他都没有让对方,撞在一起。他说了几句话,刺激到我本身就过度敏感神经。我一手把他顶到了墙上。因为这件事,班主任要我在全级面前承认是我动手打架。但我认为我并没有动手,我咽不下这口气

  我想转学,转学不成功,就办休学;休学需要疾病证明,于是我想到了医院。这是我第一次正式去看心理科

  医生是一个中年的大叔,简单问了我一些问题,比如“想不想死”。我说不想。他说:“哦,那就没大问题。”然后给我开了一些药物

  药我并没有吃,因为那次我仅仅是想开个证明办休学手续

  休学后的抑郁萌芽

  休学后,我回了老家,还做了一堆学习计划,试图把未来学期间的学习任务一并完成

  可是一旦松懈下来,我开始了日夜颠倒的生活。刚开始,感觉自己轻松了很多,但整个人陷入了一种无助空洞状态。我度过了为期数月的颓废生活。

  起初,我只是玩一下手游之类。比起现实生活,游戏更让我有安全感。看到熟悉的游戏画面来回徘徊的虚拟人物,我感觉只有在游戏中自己才活着。

  玩游戏累了,我会厨房找点食物,或者自己捣鼓一些吃的;吃完后又会回到房间看点电影,或是陷入到一种没有答案循环反复的思考中。

  其实休学前,我就感觉自己的头脑好像比以前迟钝了很多,情绪也很敏感,有时会莫名其妙陷入了一种很低落的状态。这么看,当初我决定休学,虽然是由于与同学发生矛盾,其实心理健康状态也确实是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以那时的状态,我其实已经不能凭借自己的意志力对抗抑郁了。尽管我仍然对自己的学习抱有很高要求,但那种疲倦感已经慢慢充满了全身

  那时我还心怀“侥幸”,认为时间治愈自己;或者觉得突然会降临一个天使,帮我解决一切问题。总之,就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有“问题”,也不愿意做出改变

  不过现在换个角度思考,我倒觉得那种颓废的状态,其实是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对比过去,班里同学有一丝风吹草动,我极度脆弱的神经就敏感得不行,感觉大脑要崩溃了;而颓废的那段时间,我感觉敏感的神经好像迟钝了,起码不会脆弱地像一根草丝,随时都会断裂。

  今天的我,更愿意将这种状态理解为:身体认为你的状态可能已经崩溃到极致,不管别人的表达是无意的还是有意的,恶意的还是善意的,你都会不断地去责怪自己,或者焦虑自己的不完美。

  如果听任这种混乱的状态不中止,你可能会遭受更大的痛苦。于是身体就聪明地自动增加你对颓废的依赖感,让你与自己暂时和解,把对生活的各种批判转移到了那些可以短暂追逐快感的事情上来。 

  家人对我的误解

  假如我的上述理解是正确的,那么,在亲子关系上,这就会存在一个盲区孩子经受了比较大的压力,身体选择了颓废;可是父母不能理解,认为这就是“自暴自弃”。很多父母会认为:“我什么都满足你,你却越来越得无法无天!”——这样的结果,是孩子会更拒绝与父母交流

  很多家长可能会觉得,这个时候放纵孩子,是“溺爱”。其实“宠爱”与“溺爱”是有区别的:“宠爱”是满足孩子自身的欲望,而“溺爱”是满足家长臆想出来的孩子的欲望。

  所以,我觉得,在孩子处于抑郁的颓废阶段,给他一个合适的空间是必要的;如果能在一定的掌控范围内,去陪孩子一起经历,那孩子可能会更好受一点。

  我现在认识到,当一个人处于低落期时,这是最好的共情时间。问题是,与共情相似的一种状态就是“同情”:你看到一个人掉到坑里爬不上来,会站在坑上的边缘告诉他:"对不起,很遗憾看到你这样,我觉得很难受。"

  真正的共情不是同情,而是有同理心。和上述状况差别是:当你看到一个人掉到坑里爬不上来,你跳下去跟他站在一起,然后说:"看到你这样,我和你一样难受。"。

  可是,当时我的家人,都是处于第一种状态。他们会认为:你整天玩手机不思进取;你想那么多,就是矫情,自己害自己……

  也许正是这种不理解,我与家人不能进行正式的、顺畅沟通。他们虽然想帮助我,但并不能能切入进我的心理。(待续)

  

  作者相关文章

  【连载】抑郁少年自救历程(一)

  【连载】抑郁少年的自救历程(二)

  运动不需要“坚持”,就这么简单!

  关于“渡过”

  心理障碍患者互助康复社区

  真实原创,知行合一,自渡渡人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本公号图片除注明外皆由张进所摄。文字、图片版权均为作者和公号所有,未经同意禁止商业应用投稿

  更多内容,扫码关注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连载】抑郁少年的自救历程(三)|| 渡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