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家长百思不得其解,在课上学的内容那么简单,老师布置的作业又很少,可为什么每次都磨磨蹭蹭,不到十点做不完?
先抱抱家长,遇到这种情况,别着急,默念十遍:“这是正常的,这是正常的。”
我儿子是新三年级,每次做作业,刚写五分钟,就要喝水,上厕所,吃点零食......
他自己觉得作业也不难,快点做20分钟就可以搞定,但每次我看他做个5分钟,就搞别的去了,连个橡皮擦都能玩一会,有时候还会发呆发半天。
真是看着来气!
孩子一些磨磨蹭蹭的表现,不过是因为他们的前额叶未发育完成,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较容易被其他的事物吸引注意力,这才导致做作业拖拖拉拉的。
小学一二年级,原本就是培养学习习惯的时期,从无到有,这是一个长时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家长一定要有高度耐心才行。
学习习惯必须从小培养好,那么家长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逐渐改掉孩子做作业拖拉磨蹭的习惯呢?
01
培养孩子时遇到的问题,并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么简单。孩子的某一个行为,都需要家长放到整个成长大背景下来看待。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规律的生活,能逐步帮助他建立起时间管理的观念。
比如说,一早上起来,刷牙洗脸,吃早餐,上学去;晚上放学回家,休息一会,吃完饭后写作业,睡觉之前读读故事。
孩子熟悉了这样的简单有规律的生活,就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情,也大致对时间有个数。
如果某一天打乱了这些事情的顺序,变成了孩子不熟悉的情况,孩子就会显得拖拖拉拉。
02
做时间计划表
学校里上课,有课程表,孩子上完语文,就知道下一节课是数学了,能立刻做好准备。
在家里也一样,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下时间计划表,这是建立在规律的生活作息基础上,进行更为具体的时间管理。
例如:
6:30起床
6:45—7:15朗读英语
16:30—17:30放学活动时间
18:00—18:45 做数学作业
19:30—20:00 做语文作业
以上只是举个例子,具体怎么安排时间,要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和特点来定。
而且这种时间管理表,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候根据当天的情况做一些临时调整,或者孩子希望改变一下当中的顺序,都是可以的。
培养孩子时,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不要太死板,可以灵活一点,这样和孩子更容易沟通和相处,孩子也觉得父母能接受自己的意见。
有的朋友问我,那如果用这种时间管理表,大概多长时间能建立起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呢?21天行吗?
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种个庄稼,还是春种秋收呢,怎么换到养孩子,就这么急了呢?难怪很多家长学了某种方法,用了三五天,就嚷嚷着对自己孩子没效果,就放弃了。
为什么学校一再强调一二年级的重点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呢?就是因为这种习惯并不是一两个月就能培养起来的。
家长必须保持信心,长期坚持下去,有的孩子一二年级还没有完全培养出来,但是等到三四年级的时候,可能忽然某一天,家长发现孩子已经自觉自发在学习了。
03
暑假的时候,每天我上班之前会把当日留给孩子的作业,一项一项很清楚的写在黑板上,孩子完成一样就在黑板上划掉项,中间还可以有时间休息会。
将完成一天作业这个大目标,分解成每个科目,每个科目的不同内容,逐个击破,孩子就不会觉得太多,无从下手,从而心生反感。
而且现在老师都会把作业发到家长群里,家长就可以先了解一下各科作业量,和孩子一起估算每科所需要的时间。
这样,在孩子磨蹭的时候,家长就可以提醒孩子:“还剩20分钟了哟。”让孩子有个紧迫感。
和学习无关的东西都清理干净,只是尽量帮助孩子专注在学习上,这是其中一个方面。
04
有时候孩子磨磨蹭蹭,是因为不会做。
现在题目综合性比较强,会从多个角度去考验孩子是否彻底学懂了一个知识点,有的时候家长看到孩子不会,上去就讲一通怎么做。
家长自己觉得讲的很清楚了,可孩子根本没明白,仍是一头雾水,下次再做,还是不会,于是更磨磨蹭蹭的。
问过很多个学霸的父母,他们会让孩子尽快把会做的做完,剩下不会的再仔细思考。家长不会直接给孩子解释做法,而是鼓励和引导孩子思考和理解题目的意思。
这样一开始虽然孩子磨蹭,但养成了好的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式以后,速度就越来越快了。
05
孩子到底是孩子,因为年龄小,所以自控力和专注力都不强,很容易做着作业,就思想开小差去了,于是显得磨磨蹭蹭。
很多家长反应,孩子磨蹭起来,哪怕面前只有个橡皮擦,她都能玩半天。
所以,为了能帮助孩子养成专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需要给孩子一个简单清爽的环境。
把桌子上和作业无关的东西全部收走,尽量让孩子只专注于手头的作业,在孩子开小差的时候也提醒一下。
无论养成什么习惯,都需要大量的耐心和悉心引导,在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家长不要心疼包办或者气急责骂,而要想多种办法去帮助孩子,这样才能锻炼他们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