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二百斤大白菜、五捆大葱、六箱地瓜、七麻袋土豆”为平均数迅速下单。
然后把这些菜摆在你根本想不到的地方——楼道、阳台、小区灌木丛、防盗窗。
阿基米德·东北内疙瘩说过:
这样的疯狂购物,会让很多外地朋友好奇,这么多蔬菜,不会坏吗?
会啊!当然会!
东北腌菜缸 / 微博@一员小校
可以腌酸菜、腌萝卜、腌黄瓜;
腌制的料可以放在缸里,放在瓶里,放在盆里,甚至放在大碗里。
于是你走进每一个勤劳的东北人的家里,都能闻到醋和蔬菜混合而成的又酸又开胃的味道。
1
东北人超高的腌菜热情
南方人是买一顿的量,北方人是买一个星期的量;
东北人?买一个季节的量。
南方人去菜市场可以买两根葱,一个胡萝卜,一个番茄,一根黄瓜,半个西瓜。
2018年10月27日,成都市锦江区菜市场蔬菜摊位上的单个卖的黄瓜等蔬菜 / 视觉中国
北方人买菜,不是捆,就是用袋,要么用斤;哪怕超市里摆着的菜,也都是捆好的,不能单买。
2018年11月21日,北京,社区食品市场里出售的成捆大葱 / 视觉中国
东北人更加优秀:
“这白菜不错,我要50斤。”
2014年10月12日,辽宁省沈阳市,沈阳市民在正在选购白菜。寒露刚过,天气渐凉,正是中国东北居民购买冬储菜的旺季。居民购买大量的秋菜腌制成酸菜、咸菜后存放起来,是过冬的老习惯 / 视觉中国
图源:微博
所以导致许多南方人在北方,尤其是东北,感觉自己不够"大气”。
菜那么多,保存就是个问题。
最常见的是腌酸菜。
管你白菜、萝卜、芹菜、豆角,只要做成了酸菜,就可以拥有漫长的生命。
再压上几块大石头,便可以吃一个冬天的酸菜。
《老家的味道,东北酸菜妈妈传统腌法》@农名小王 / 腾讯视频
缸要洗干净,一点儿油不能有;
石头更是要够平够大压得住;
……
石头压酸菜 / 北京时间
2017年10月31日,沈阳,每到秋冬季节东北街道上随处可见的晾晒大白菜街景 / 视觉中国
无论是家里腌菜还是集体腌菜,那酸臭的味道都是铺天盖地,扑面而来。
猪肉白菜和猪肉酸菜。
2013年2月2日,吉林市市民在包猪肉菜饺子 / 视觉中国
除了腌菜,还有一个常见的操作:制作酱。
2018年10月12日,东北,虾酱 小葱 胶东大饽饽 大馒头 香葱 / 视觉中国
只要你愿意,所有的食物都可以蘸。
蘸不了的就和酱一起炒。
2016年7月9日,辽宁丹东。对于东北农家来说,六月六起酱仅仅是一种形式,表明“酱”已成酱。可以吃,但味道不是最好。他们会放在锅里蒸熟再吃。接下来,还要继续对大酱缸实施密封。下一次打开,就是明年 / 视觉中国
在农村菜园子、太阳地里、楼房向阳的阳台里,常摆着一口大小不一的酱缸或者酱坛子。
最后还要非常有仪式感把大酱块子掰碎放进酱缸里,用纱布蒙上。
再系上红绳,代表吉利。
只要给东北人一口缸,他们就能腌了整个世界。
2
东北到底为啥爱腌菜?
东北人腌菜,说起来还有一段历史。
首先可别小瞧酸菜,它可是一位“历史名人”。
曾经在《诗经》中就被“献之皇祖”,这在古代就叫贡品。
东北真的太、冷、了。
青菜真的太、贵、了。
黑龙江大庆:夜间温度已降零下,市民扎堆囤菜 / 视觉中国
当然现在东北的冬天也可以吃到青菜。
如果愿意,还可以吃到西瓜。
以前的东北,冬天零下几十度,根本就不可能种菜,只能想办法把菜在价格便宜的时候囤起来。
东北的冰糖葫芦可真是“冰”的,冰到咬不动的时候,千万不能舔!
否则舌头绝对会因为温度太低冻在上面,强行扯下来,掉一层皮可不是开玩笑。
2018年2月5日,哈尔滨中央大街人们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户外穿着羽绒服,品尝冰棍 / 视觉中国
酸菜就应运而生了。
大白菜的T台亮相、华丽转身,就是东北人聪明脑袋瓜的集中体现。
哪怕生活富裕了,也要腌上白菜,为的就是酸菜白肉配上一壶烧酒,暖烘烘的炉子一烧,那才是东北的冬天。
《舌尖上的中国》对酸菜有两个很棒的形容词:“酸味绵柔”、“松软清脆”。
东北酸菜/ CCTV纪录《舌尖上的中国3》
但其实东北人对酸菜的形容词就是:
“老香了!”
“整两盅?”
东北酸菜/ CCTV纪录《舌尖上的中国3》
这种保存食物的方法,已经在时光里固化成为了一种地域习俗,乃至成为了一种生活的仪式感。
而始终与酸菜同行的,是行走在路上的东北人。
酸菜粉条。
东北酸菜粉条 / 视觉中国
酸菜白肉。
东北酸菜白肉 / 视觉中国
酸菜沾大酱,酸菜饺子,酸菜面。
酸菜肉丝面 / 视觉中国
酸菜炖大骨头,酸菜炖血肠……
2017年12月2日,辽宁沈阳。大巴快餐车上的酸菜大骨头 / 视觉中国
酸菜炖血肠 / 视觉中国
酸菜在东北人的饭桌上,配合着其他食材,五花肉、白肉、烤的、炖的,演绎着不一样的活色生香。
3
酸菜对东北人来说
就是家
所有的生活总有麻烦之处,但也正是生活琐碎,才让时间熠熠生辉。
但还是有很多东北人,乐此不疲地享受从选菜、买菜、制作再到烹饪的过程。
因为这才是生活。
酸菜带来的不仅仅是食物的愉悦感,也代表了东北人对生活的热情。
2017年1月27日,辽宁丹东,农历除夕。各家年饭内容不同,这家选择了海鲜酸菜火锅。寓意红火、团圆 / 视觉中国
在东北的农村,谁家腌了酸菜都要跟乡亲们分享,一整个冬天都是一场美食评比大会。
谁家的缸大小正适合腌菜,谁家找的石头又平又大,刚好压住菜。
一颗酸菜就像生活的缩影,好像一户人家过得好不好从腌的酸菜就能看出来似的。
那种零下30°的冰天雪地,想喝完酸菜汤的欲望,堪比各路奶茶的“致命诱惑”。
在本地人眼中的酸菜 / 社长好友(已获授权)
朋友每次回家,到家的第一顿和离家的最后一顿,必定是酸菜无疑。
在本地人眼中的酸菜 / 社长好友(已获授权)
其实酸菜好不好吃好像也没那么重要。
因为每一个东北人记忆的深处,应该除了酸菜的美味,还有一幕幕的场景:
七大姑八大姨喊着孩子们回家吃饭,小姑娘、小小子冻得小脸通红,在雪地里玩耍;
回到家就会被大人拉着暖暖手,吃饭时候狼吞虎咽,还要被大人一直唠叨。
刺骨的北风,在暖和的室内,还有饭桌上一大碗的酸菜猪肉粉条,拌上高粱米饭......
那是家啊。
东北过大年 / 视觉中国
这样腌出的“整个世界”,都是家的味道。
[1]《诗经·小雅·信南山》中有“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的描述,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菹菜者,酸菜也”,即类似今天的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