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次写了《三十岁后人生重启的可能》,后台就一直有同学问我:虎皮妈,你到底怎么安排时间,能同时又带娃、又上学、又写公号、又写小说的呢?
有时候啊,人的生活真的很普通,但被别人一总结,好像就很牛。好比在商场穿衣镜前照镜子,自己不敢认自己。
其实我的本性一点都不励志,有手机强迫症,每天花在微信上聊天的时间远多过写文章;略有拖延症,不到今天要推送绝对不会动笔写;热爱追电视剧追综艺,一边嘻嘻哈哈一边心里责怪自己浪费时间。(好在现在多了一个“我是业务学习”的借口。)
提高效率“提高效率”分三层:1,分清主次;2,并行处理;3,找到自己的频率。
这个世界是那么有趣,人人高呼“斜杠人生”,如果有可能,我们当然什么都想试一试。但是,我们的心里应该清楚,到了必要的时候,身上的马甲都要一层一层脱下来。当真的有冲突时,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什么是次重要的,什么是可以轻易牺牲的?
拿我自己举例子,过去三年上学的时候,再忙的时候,我也坚持了更新公号。但学习重要还是公号重要?我心里很明确,当然是学习重要。
15年16年时候是微信公号风口,我亲眼看到身边成长起来了很多大V,也商业化得很成功。但风光是有代价的,其它辛苦不谈,最简单的一条,就是——全职,日更。
我做不到。在我自己的价值体系里,能把学位读出来,比能把广告卖上十万,重要得多。
再换一个角度,三年前我手里有一个东部名校的offer,还有一个家附近普通学校的offer,选哪个呢?家庭和学业,我当然想兼顾,但如果只能选一个,我觉得家庭更重要。
对我这样能力有限的普通人来讲,上海人说的“拎得清”是所有努力的地基。不因为次重要的事情挤占重要的事情,不因为不重要的事情分散自己的精力,这是最基础的效率。
比如,我来回上学每天开车三小时,本来是很无聊的。但换个角度,这是我难得的独处时光,没有任何人打扰。另外,我前面提过,我有手机强迫症,做作业做半个小时微信要上下刷三次。唯独这三个小时,没有人打扰,也不可能刷手机。多难得啊!于是我喜马拉雅上、微信上订的大多数课,都是用这三个小时听完的。
可以并行的不光是时间,还有可以重叠的领域。比如,法学院学习和微信公号文,是可以重叠的,所以我写过不少法学院笔记,也评论了一些案例;比如,当律师和当编剧也是可以重叠的,所以我打算以后写一个法庭剧。
最后,找到适合自己的频率很重要。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别人可以这样,不代表我可以这样;别人可以用这个方法,不代表我可以用这个方法。
听起来可能很奇怪,但我上学时候的效率,比放假在家高很多。上学的时候,每天开车三小时已经累得要死,几小时几小时上课,课间还要预习复习,但奇怪,我见缝插针写文章就可以写得飞快。反而在家呢,有一整天慢悠悠的时间,但一会儿刷刷手机,一会儿看两眼电视,莫名其妙时间就不见了。
所以我很清楚,我真的要做重要的事,一定要换环境、把手机关机、心无杂念。
有的人早上起床精力充沛,到了下午一定要眯一会儿;有的人喜欢午休时间健身,下午两三点精力爆棚。有的人是外向性格,要通过跟人交流来放松;有的人是内向性格,一定要有独处时间才会精力充沛。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一定要找到自己的频率。根据自己的频率,选择自己适合的环境,把重要的事放在精力最充沛的时间段做。
减少睡眠我现在越来越觉得,比起智商来,体力是更重要的起跑线。社会上大多数工作,其实对智商要求并不是太高,中等以上智商,基本可以胜任大多数一般性工作了;但现代生活的节奏,无论哪行哪业,对体力要求其实都很高。
我过去三年里最羡慕的一种人,是每天只要睡4-5个小时的CEO体质人。但人家是天赋异秉,到了我只能强撑。
我一年级时候,常常每天只睡5个小时。没办法,刚开始上学总是认真勤奋,又战战兢兢,常常搞到凌晨1点睡觉,第二天6点就要起床。我妈总是语重心长跟我说:好好努力,好好拼搏。转头又讲:身体要当心啊,睡觉早点睡。
请问,这两者到底怎么兼容?
但这不是长久之计,读一年级的一整年,我都觉得自己早上开车会睡着。平日里忽然就觉得心跳很快,手心出汗,持续耳鸣。
怎么办呢?回到第一条,给自己的身体健康在价值体系里排个序吧。
现在看到微信上的各种强人,我第一反应都是要问:ta晚上睡几个小时?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小时,真的事情来不及做,只能挤占睡觉时间。对于那些只睡4个小时的,我只能羡慕人家拥有天生的CEO体质。
寻求帮助我上学之后最开心的一点,是终于不用做家务了。全职主妇的时候,每天在家忙得团团转,别人觉得你在休假,被老公养,当社会蛀虫。跑出来上学了,不用每天接送小孩洗衣做饭,反而都来夸你,啊呀,真是超级妈妈。
妈妈的职责当然是要尽的,去孩子学校当志愿者,接送课后才艺班,安排playdate,设计生日派对,这些当然还是我的活。但是两宫太后给力,轮流半年来帮我带娃做家务,终于把我从繁琐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了。
有些时候,为什么别人可以做那么多事情你不能,可能仅仅是因为你没有ta的支持系统。比如说,如果我妈我婆婆不来帮助我,那我这三年绝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滋润。
朋友D有名言:无论男女,要全心全意奔事业,家里都要有个全职主妇。主夫,不够,大多数都没有主妇好用。
有些人有支持ta的另一半,有些人有能帮忙的父母,有些人有钱能购买劳动力。但有些人就是什么力都借不到。
如果你是一个什么支持系统都没有的人,那么请一定对自己宽容一点,不要焦虑,不要拿自己跟别人比较。属于你的时机,还没有到来。
心安理得亏欠为什么不问男性呢?因为男性啊,亏欠家庭时候都是心安理得的;只有女性,不心安理得,愧疚,觉得孩子和家庭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得到一些,一定会失去一些。有朋友创业,每天早出晚归,她女儿每天半夜一点,梦游到她房间,摸摸她的床,然后再回自己房间。她立刻就心碎了,前途无量的项目说不干就不干了。
我刚开始上学时候,老二刚满3岁,每天我6点出门,她5点多准时哭闹惊醒,然后可怜巴巴看着我吃早饭,送我出门,眼泪挂在脸上——妈妈早点回来。我上了三年学,她早起了三年。
有更心安理得的妈妈。曾经跟一个女强人聊天,说到她儿子在学校的所有活动她都不能参加。每次别人都有爸爸妈妈,她儿子只好可怜巴巴望着门口望一两个小时。我问她:“你难过么?”她说:“这也没办法,他习惯就好了。”
说到底,这也是每个人不同的价值观,没有是非高下。但如果你想拥有更多自己的人生,就必然减少你对他人的责任。
你可以为自己自圆其说:我会是孩子的榜样,我老公会为我自豪,我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都可以,只要能帮助你更心安理得的话。但亏欠就是亏欠,夜深人静会跑出来咬人。
李宗盛出了一首讲自己父亲的新歌,歌词里,李宗盛说,父亲啊,就是一个“若无其事的旁观者”。还有一句歌词更有趣:“两个男人,极有可能终其一生只是长得像而已。有幸运的,成为知己;有不幸的,只能是甲乙。”
谁说男人没有平衡家庭的问题呢?
只是做出一个选择以后,自己总归要努力和自己讲和。
旧文链接:
三十岁后人生重启的可能
继续给自己第一本小说集打个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