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为蛙儿子焦虑的玩家,只能做溺爱孩子的爸妈
日期:2022-04-19 03:35:38 作者:柏燕谊 来源:柏燕谊 阅读:

为蛙儿子焦虑的玩家,只能做溺爱孩子的爸妈

  最近,一款全靠自我带入、“母爱泛滥”的小游戏《旅行青蛙》火爆刷屏。

  在朋友圈里,我们能看到一大波慈爱的老母亲在疯狂晒蛙:当看到“蛙儿子”在家的时候,念叨着让他出门旅行带特产;当在房间里见不到“蛙儿子”的时候,又在哭喊“我的蛙崽子呢?他是不是不要我了……”

  自己焦虑地刷屏,让很多玩家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想要让孩子在外学习、工作,学会独立,但又怕孩子会因为太独立,而减少了回家的次数,失去了对自己的需要。

  被人需要是一种很幸福的感觉。可有时,我们会通过一些看似有理的借口,过度地把这种“被需要”建立在一些人际关系上,导致关系产出结果的不正常。比如亲子关系中的“溺爱”。

  溺爱,滋生于父母的焦虑

  文|心理专家柏燕谊

  01  

  我的精神分析老师曾奇峰曾在进修的课程中,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形象的场景:

  一位妈妈第一次训练孩子在自己的房间里睡觉,她为孩子盖好了被子,走到房门口。妈妈说:“宝贝晚安,好好睡吧!”儿子回答:“好的妈妈,晚安!”妈妈关灯出门。

  在走廊上,妈妈的内心突然产生了一丝强烈的空洞感,毕竟儿子已经和妈妈睡了好几年了,突然的分离让妈妈焦虑,她无法面对母亲这个角色功能下降而带来的失落与痛苦。于是妈妈踌躇了一下,走回儿子卧室,开灯。

  儿子充满疑惑地看着门口的妈妈。妈妈对儿子说:“宝宝,你自己睡不会害怕吧?”儿子思索了一下,对妈妈说:“妈妈,我害怕!我不想自己睡!”

  这就是一个心理暗示的过程。它向我们揭示了:所谓的孩子离不开父母,无法适应单独睡觉的故事,其实很多时候,是父母参与制造的谎言。

  当然,我并不是说,和父母一起睡的孩子就一定会产生心理问题,但这种行为确实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独立进程,进而影响到孩子成年以后的生活。

  而我感兴趣的是,父母在阻止孩子独立的过程中,往往扮演着爱孩子的角色。但这种行为真正的动机是什么?

  02  

  我还曾接触过这样一个案例:

  一位妈妈和她明天就要初次去幼儿园的孩子聊天,她向孩子讲述着幼儿园里有多么好玩,小朋友有多么亲密,老师有多么温暖,儿子不停地叽叽喳喳,问这问那,显示出强烈的向往。

  妈妈看到儿子愉悦的状态,却有些失落,因为别人家的孩子都那么不愿意去幼儿园,那么舍不得爸爸妈妈,而她的儿子对自己居然没有一丝的留恋。

  于是,妈妈对孩子说:“宝宝,你明天去幼儿园不要想妈妈,如果有小朋友欺负你,你就去找老师,妈妈下了班就会去接你。”

  这些话看上去毫无问题,但孩子可能接收到的暗示信息却是:明天妈妈要离开自己;应该要想妈妈;幼儿园很危险;妈妈选择了上班,放弃了自己。

  当这样的暗示信息被孩子接收到之后,孩子立刻显示出对幼儿园强大的排斥反应。等这样的暗示信息经过一夜的沉淀,第二天早上在去幼儿园的路上,孩子果真如妈妈所愿,不愿意去幼儿园,不舍得妈妈离开,哭闹撒泼。

  这位妈妈最终因为孩子怎么也不肯上幼儿园而来向我求助。她没有意识到,其实正是自己将这一结果的“种子”播撒到了孩子的心中。

  03  

  在孩子独立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无时无刻不在经受着这样的焦虑:我们做父母的是不是不再有用,不再被儿女需要?我们是不是没有能力满足孩子的一切?我们是不是不再能获得满足孩子的成就感?于是就有了不让孩子独睡的母亲,害怕孩子喜爱幼儿园的母亲……

  这样的父母显然是爱孩子的,可是他们对自己更加心慈手软。他们无法节制自己的爱,无法忍受孩子独立,无法忍受自己在孩子面前不再无所不能。

  更深入地说,他们无法面对自己没有及时、充分地满足孩子而带来的愧疚感,也无法面对因自己不再是孩子内心中那位全能超人父亲/母亲而带来的价值感和幸福感的缺失。

  当父母是会上瘾的,尤其当你认为自己是个好父母时。

  当你为了释放自己内心的焦虑与挫折,而去满足子女要求时,你就在自己不经意间,成了溺爱孩子的父母。

  :

  关于“溺爱”,想了解更多?想知道那些被给予过多关爱的孩子都怎么样了?→那些被父母承诺过给好车好房好工作的孩子,都怎么样了?(点击标题阅读文章)

  另外,我的助手小小白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心理测试 ,在公众号对话框内,回复关键词:“溺爱”,即可免费提取。

  你也许还想读:

  • “大难临头各自飞”,错的不是离开的人,而是这段感情

  • 父母打击、挖苦的不是孩子,是无能的自己

  • 爱情里,想要改变男人的女人都蠢

  如果生活里突然出现问题

  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往往是由于我们对自己不够了解 

  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专业的心理测试题是一种帮助你了解自己的方式

  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

  进行专业的心理测试

  柏燕谊

  心理咨询师,儿童教育专家,畅销书作家。北京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常务理事副会长。CCTV-12《夜线》栏目特约心理专家,江西卫视《金牌调解》、重庆卫视《谢谢你来了》、天津卫视《爱情保卫战》等栏目特约心理专家。

  长按二维码关注哦~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为蛙儿子焦虑的玩家,只能做溺爱孩子的爸妈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