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ST公司脱困路径研究: 基于重组选择视角》是一本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著作,46.50元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ST公司脱困路径研究: 基于重组选择视角》读后感(一):资产重组
1. 上市公司被St或*ST之后会采取不同的行为策略积极脱困,如提高管理效率、加速存货和应收帐款周转、更换管理层和缩减成本费用等。
在上市公司被ST之后,会实施频繁的资产重组。
2. 一部公司通过改善经营,提高收入、降低成本费用而脱星摘帽,但大部分ST公司采取了不同的资产重组方式和策略来谋求脱困。
3. 这些重组很多是缘于控股股东的支持,也有一部分发生了控制权转移和控股股东变更。
《中国ST公司脱困路径研究: 基于重组选择视角》读后感(二):* ST
1. 每年都会有一批上市公司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亏损、资不抵债等财物状况异常现象,甚至陷入困境。
2. 被St或*ST公司在陷入困境之后面临严峻的考验:或遭遇股价下跌,或被暂停上市,甚至面临退市。
3. 一些ST公司为尽早摘帽在盈余管理上大做文章,甚至不惜财物造假。
4. 重组是ST摆脱困境的最主要手段。
5. 资产置换与股权转让让重组选择对困境摆脱具有促进作用,兼并与收购与债务重组选择方式则不利于ST公司脱困。
6.
《中国ST公司脱困路径研究: 基于重组选择视角》读后感(三):资产重组选择
1. 重组选择
重组进行界定:一是狭义重组,二是广义重组。
狭义重组指兼并与收购。
广义重组概念出现,它包括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对存量资产进行调节和重新组合的所有行为。
2. 国内对重组的理解包括兼并收购、资产重组和资本重组等,其中比较广泛使用的概念是资产重组。
3. 将上市公司重组分为四类:扩张式重组、收缩式重组、公司控制权转移、公司内部重整
4. 重组是一种广义概念,股权转让、收购兼并、资产剥离、债务重组、资产置换以及其他类型的重组都被纳入公司重组的范畴。
《中国ST公司脱困路径研究: 基于重组选择视角》读后感(四):困境ST公司的重组行为分为三大类
困境ST公司的重组行为分为三大类
1. 内部重组
也称为内部重整,指通过公司自身的管理效率提高和业务整合而应对困境的一种重组行为,在内部重组下,公司与其他法人主体之间不发生资产转移、股权转移等联系。
2. 支持性重组
指ST公司在股东的支持下发生的各种资产重组,具体包括兼并收购、债务重组、资产剥离、资产置换及非控制权转移的股权转让。
3. 放弃式重组
指控股股东将所掌握的ST公司的控制权进行转让,由新的股东来控制该困境公司,并帮助尽快脱困,其实质是控制权转移的一种股权转让重组方式。
其中,支持性重组与放弃式重组均属于外部资产重组。
《中国ST公司脱困路径研究: 基于重组选择视角》读后感(五):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股价上涨的信号传递理论
1. 上市公司进行并购重组,无论其重组行为是否成功,目标公司的股价也会在收购过程中被重新提高估价。
2. 该理论在我国证券市场实践中体现得尤其明显。
3. 当ST或*ST公司发布重组意向公告,股价会在短期时间内异动上涨。
这是由于市场对重组信息的分析,考虑到重组后困境公司摘帽和双方业务领域合作的美好前景,以及当前公司股票价格可能被低估的可能性,投资者会加大该股票的持有量从而导致了公司股票市场价格的上升。
当然,如果重组未能成功或是即使成功而ST公司未能如期摘帽,股价又会迅速回跌,但是一部分内幕信息拥有者却已获得了超额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