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疆亦无界
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选择清贫、淡泊名利;他们甘为人梯、乐于奉献;他们总是在平淡而不失崇高、繁重又极具智慧的特殊的工作中,保持乐观豁达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他们总是不厌其烦地投入、充满激情地付出,他们就是教师,而塞尔山•加汗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出彩的一员。
二十二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哈萨克族小伙子塞尔山,怀揣回报家乡的感恩心与美丽的教育梦,主动申请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盐池担任教师。就因他深知自己家乡环境恶劣需要改变、深知自已深爱着故乡的那片热土、那热情的人们需要知识。他回来了,带着他满腔的爱与情回来了。
破旧的土坯房教室四处漏风、学校没有水与电,夜里一片漆黑、孩子因父母们每年转场而没人照顾,学习要想稳步提升更是不易。面对这一切困难,塞尔山没有放弃。孩子没人管,他就把孩子们领到自己家进行无偿辅导、照顾生活。教室太寒冷,他就把自己的家当成了“临时讲堂”,面板当黑板、毛巾当板擦、而这个“临时讲堂”在塞尔山的全身心付出下,也让孩子们以优异地成绩考入伊吾、哈密学校。
家乡要变化、孩子要教育,学习就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为了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为了不让任何一个适龄孩子没学上,他在二十二年的教育生涯中经常走家串户引导家长重视教育,不让学校里的一个孩子流失,他出色地上演了一部部感人的教育版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记忆最深的是那个1999年的冬天,为了寻找辍学的木拉提,赛尔山冒着严寒、顶着风雪走了5个多小时到17公里外的木拉提家,给木拉提的家长做工作,成功地让辍学孩子重返校园。他不畏路途遥远、他不怕风雨兼程,他只希望他家乡的孩子能上学、有知识、有文化。而赛尔山所做的这一切都源于他对故乡的热爱、对孩子的疼爱、对教育事业的忠爱啊!
工作中,他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教育孩子他是好样的;生活中,他乐于助人、扶残帮弱,照顾孤寡老人他是热心的;他,身为少数民族,他把民族团结看得像生命一样重要、他爱护民族团结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是啊,二十余年的工作与生活使出色的塞尔山职务有所变化,可不变的是他共产党员的本色,不变的是他那颗充满爱的美好心灵。
教师的责任让塞尔山坚强勇敢、满腔的爱心让塞尔山忘我付出,他像天山雪松一样扎根在恶劣的环境中,不畏艰难,无私地传授给农牧区的孩子们知识,勇敢地维护好民族团结。他是孩子们老师、也是孩子们的朋友、更是孩子们的亲人与榜样。他奉献青春助教育、付出爱心巧育人,他用满腔的爱心谱写了一曲人民教师的赞歌,唱响了新时期民族团结的大爱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