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重塑心灵(升级版)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05-10 02:03:3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重塑心灵(升级版)的读后感大全

  《重塑心灵(升级版)》是一本由李中莹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2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重塑心灵(升级版)》读后感(一):重塑心灵

  重塑心灵,当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怎样才能从一个境界升华到另外一个世界。不管去哪一方面,都得拥有技巧,与社会同步的发展。 重塑心灵到底是什么?对那些成功快乐的人,了解他们的习惯和生活方式,就可以看出什么是心灵的主导。

  当一个人去追求内心的声音时,自然是一种从心的行为,不管这是什么样的,做自己内心的选择就是最大的赢家

  《重塑心灵(升级版)》读后感(二):打着心理学噱头的大杂烩

  40%心灵鸡汤+30%改头换面的心理学+30%伪科学。 时间管理和情绪管理部分讲的还可以,吸纳了当前市面上关于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的比较好的思想和方法。 那个什么内感官什么简直没眼看。通过一个人的眼球转动即可判断这个人的人格性格为人处世习惯,你怎么不上天呢。 为数不多勉强值得称道的是信念还有检定程式语言还是什么,其实是心理学上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和归因理论的变式,想要深入学习还是要去看专业的书籍。

  《重塑心灵(升级版)》读后感(三):重新认识信念

  初次接触NLP,算是对这个领域有了一个很浅显的认识。这本书在某些章节上对我的作用还是很大的,譬如第七章的沟通中所列举的语言技巧对沟通的运用的例子,对自己现在甚至是以后的人际交往中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这章建议读者可以反复精读。

  在我的理解里,这本书更多的是教我们重新去认识信念,去树立自己的正确信念,并且坚定此信念。书中11页的12条前提假设,如果反复熟读,相信对自己的信念系统的建立是很有帮助的。

  《重塑心灵(升级版)》读后感(四):实时阅读,时常激励

  是一本值得深度阅读的书,或者常常拿来读一读,会醍醐灌顶,让自己总忘正能量的方向去走。

  可能反鸡汤的会排斥,但是如果真是从头看到尾,这样的正能量是可以接受的。

  书里面对于很多名词的概括总结是听受用的,比如:

  1、自爱:一个人有了足够的自信,才能培养出足够的自爱。

  2、信念:信念就是“事情应该是怎样的”或者“事情就是这样的”主观判断。

  3、情绪的管理能力:自觉力,理解力,运用力,摆脱力。

  4、悲伤:从失去里取得力量,使我们更珍惜自己仍然拥有的,包括记忆。

  5、珍惜:珍惜的意思是妥善运用,所以悲伤既指引方向,也给予力量。

  。。。。。。

  想到之前的要举一反三联系万物的学习方法,这本书的很多概念都可以细细品味。但仅仅通过书本还是感觉挺难融会贯通的。

  《重塑心灵(升级版)》读后感(五):来,告诉你到底什么是NLP

  第一次接触NLP是花花分享的直播链接,喜欢心理学所以打开看了一下;后来接触了中国NLP大学,老师的多维度教学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但是一直不明白到底什么是NLP,直到今天读了这本《重塑心灵》。

  书名应该把NLP写的更大点,要不然光看这个诗意的名字还挺难知道它是NLP入门书的。

  ❤️强烈推荐“12条前提假设”,符合无常无我之观点,并且兼具实战指导性。

  第二章“信念系统”、第五章“脑的运作与潜意识”也很引人(我)入胜。

  第七章颇有《非暴力沟通》的味道。

  第九章“情绪”我很喜欢。如果有其它书展开讲情绪我会去读。

  《重塑心灵(升级版)》读后感(六):真·心灵马杀鸡

  第十章“寻找一个幼小的需要处理的自己”基本哭着读完。

  根据章节引导仔细想象还原。头一次,回到了小时候具体的一天。“看见”宁静的白天,空气中挥之不去的潮湿,站在马路中心的幼小的自己。我伸出双手与“它”接触,能感觉到被穿在幼小的我身上的、妈妈自学缝纫后为我做的套装;而当我抱紧“它”后,的确良质地顺滑的触感被清清楚楚传达,小心翼翼的领口朝我靠近;然后慢慢地,是“它”的体温、刘海、不舒展的眉目、茫然的沉默……最后,我到达了“它”情绪。

  这体验怎么说——

  温柔到爆炸。

  从没想过,与幼小的自己重逢,是这样的感觉。

  当引导说要抱紧自己时,我以为会想笑或觉得幼稚,但完全没有。真的,最近发现,很多时候不接受一个东西,并不是了解后不接受,而是从一开始就带有不信任的偏见而已。你得首先信任手中的书,面前的人,真·体验才有可能发生。

  希望再次阅读时,反过来想象“幼小的自己被现在的自己拥抱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书名很鸡汤,但其实是非常简洁理性的心理工具书,不带任何煽动情绪的感性描述。)

  《重塑心灵(升级版)》读后感(七):NLP是一个工具箱

  其实有时候分不清这种内容和心灵鸡汤是否确实有实在的区别

  虽然有科学研究和理论综述

  可是总感觉比较空,泛泛而谈

  作者是在和第一任妻子沟通不顺利之后去听了相关的课程

  之后在NLP领域进修发展

  这一学科或者细枝的发展

  我觉得还是历史来判断比较好

  The study of subjective experience

  LP效果来源于改变神经网络 changing the neural networks

  台湾 陈威伸

  Anthony Robbins收入最高 培训师之一

  用右手的人,“过去”位于左边,而“未来”位于右边,“现在”在眼前。

  经验擎

  Limiting believes 障碍性信念

  一个人醉严重的“局限性信念”是三类关于“身份”的信念,解决的方向是认识本有的庞大能力capability,看到希望hope,感到可以由美好的人生deservity。

  elieves values rules

  意义换框法

  自我价值

  自信 自爱 自尊

  能力 经验 尝试 感觉

  从后往前可以增强自我价值

  When you know the question, you have half the solution already.

  眼睛往左上方望,回忆过去,视回 visual remember

  眼睛往右上方望,创作新景象经验,视创 visual create

  学会复述 你是说…你刚才说…

  学会感性回应 把对方的话加上自己的感受再说

  学会假借 听说…去年…有一个人

  先跟后带 附和 带领

  隐喻

  上堆下砌

  弄清楚对方话语的意思

  探索对方说话的意义

  虚泛词

  把人生最重要的价值列出来

  时间表 步骤

  50/30/20 被动 主动 突破

  《重塑心灵(升级版)》读后感(八):《重塑心灵》读后感

  来给《重塑心灵》写一个感悟吧 整本书看完终于明白李中莹先生为什么说NLP是工具了。 首先不要相信这本书能重塑心灵。它只是帮助我们认识自己,认识他人,是一种走向快乐成功的路上可以运用的强大的术。心灵的强大还需要我们好好修炼,毕竟智慧只能内生嘛。 【了解本质】 作者讲了大脑的运作,介绍了记忆的本质,因为受到外界的新鲜刺激大脑内建立了神经元网络的连接,在不断地思考中使连接网络变得强壮。已有的知识组成了解决事情的不同路径,路径越多越容易产生最优解。 多数意识不到的力量存在于潜意识当中,通过有意识的建立正面、有效的信念系统可以修正潜意识,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体系。通过检索,了解内部结构,找出真实动机从而推动自己。 自我价值(自信、自爱、自尊)与信念系统(信念、价值、规条)是实现一切的基础。 【目的性】 一定要知道自己要什么,才不会南辕北辙,失去焦点。不论是沟通还是解决问题,效果好不好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只关注是否正确那就错了。 有了有效的目标,就可以不局限于方法的对错,从多个角度去达到想要的目的。 有了目标的引导,就可以从负面情绪中找到正面力量,推动整个人往前走。 有了目的,有效选择、情绪引导、时间管理、风险量化,自我整合才都有了意义。 【灵活性】 既然是工具,就是为了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相信没有办法,就会被困住。要相信问题有解决的可能,相信每一个问题最少有三种解决方式,意识与潜意识就会使出最大的能量,找到突破口。 方法是途径,不是教条。所有引导过程都要有和谐的基调,并且不断地修正、改善才能够达到想要的效果。 【察觉】 增强自我观察力,将我们的文字、话语,意识抽丝剥茧找到深层结构中潜意识的正面动机。这是一股强大的向上的推动力。 在与人交往中,也可以有意识的去了解对方的深层动机,可以使沟通交流变得更加顺畅有效。

  # 加一点点和谐的吐槽吧... 书中其实一些神神叨叨的引导过程,基本上都是类似心理治疗引导人们与自己的潜意识沟通。个别的里面会渲染一种神乎其神的力量,最离谱的是“借力法”,请求一个自己认可的有能力的对象赐予能力,还幻想撒金粉...想我瞬间想到跳大神和宗教施法。我自己不相信,但是也着实感叹信仰的力量。(对于自身乏力又不愿寻找真理的人,信仰确实是一种走向快乐的很好的方式。)这也符合NLP灵活的理念,只要有效果,方法不重要。 还有一点就是作者对情绪的看法。他说的“要使情绪臣服,受我们驾驭“”和“”情绪无法控制”这两点冲突了。我相信情绪的出现有其正面价值,但情绪无法控制,自然就无法驾驭。只能找到情绪出现的根源,剖析出情绪出现的正面动机,由正面动机推动我们前进。

  感谢李中莹先生的书❤

  《重塑心灵(升级版)》读后感(九):能够改变很多人的信念

  从简快疗法到系统动力学派的NLP,这本书应该算是开山宝典。我更想尊称李大师是将NLP在华人世界进行了本土化的革新。

  当然我们也可以看成这是从术到道的提升。从理解层次的角度上看应该是从行为层面到系统层面的上堆。相应的如果是想学习技术的话,也许这本不是很好的教材,大部分的初阶技术还是在《NLP简快心理疗法》里会有。或许这本书更适合有一定NLP基础的人,特别是上过李大师派系课程的朋友。

  如果从内容上看主要是在阐述系统视角下的整体“三赢”(你好,我好,世界好)平衡,当然为了区别于NLP大学的系统平衡派,李大师必须要强调自己创造的BVR(Belief信念、Value价值、Rule规条)模式。

  就像书中最经典的比喻“信念就像一幢建筑在浅水处的房屋,由一根一根柱子支撑着。房屋是信念,而柱子就是价值。这就是说,价值是支持信念的东西。信念改变了,就如房屋的位置改变了,水里支撑的柱子一定有了改变。也可以说是:改变价值,信念便能改变。”进一步,在他的课上也能听到比喻的最后一句,规条就是造这个房子的方式。

  个人感觉最重要的还是BVR模式与理解层次一定要区分开来。虽然都有信念、价值这种词语,但并非能够一一对应,毕竟是基于不同的逻辑去划分。或者在NLP系统动力派里面,感觉是弱化了理解层次的概念,只是留下一个理解层次贯通法的技巧而已。

  所以在整个NLP系统动力派里面,完全是李大师的风格,最明显的感受是权威性。在各个角落都会看到很多定义和非常明确且固定的原则,或者说经常会用一个逻辑就是,一般人是这样所以你也应该是这样。虽然有很多数据和其他观点的引用,然而只是借用了其权威性,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因此就构成了一个被定义的NLP世界。

  这样当然有效,且如果你认可这些定义和概念,那NLP就一定对你有效。就像任何NLP体系都会强调或者说铺垫一些基本假设,如果你不认同这些假设,那你无法接受NLP带来的好处。我们能正式看到的是NLP系统动力学派里面只有12条假设,同时李大师也等同于在概念和技术中设置了很多潜在的假设。

  如果真要说区别的话,NLP基本假设几乎是普世的,而书中的一些潜在假设的普遍性会有些减弱。所以如果从改变信念的角度来说,NLP系统动力学派的确会容易改变很多人的信念,当然也很难改变大多数人的信念。

  因此基于NLP基本假设之一“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学习NLP系统动力派的一些思路还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关于“资格感”的处理思路,加入了家庭系统排列疗法的理念,会非常便于操作。只是在方便的同时也要注意,越短的路径往往无法调整,乃至走错方向都不知道。

  所以个人还是喜欢更有弹性点的方法,或者说是更加人本一些贴近被试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如果拿着把牛刀满街找鸡,实在太过霸气。就像简单的对比下,“面对、接收、放下”和“允许、肯定、观察、运用”,也许这两者的结果一样,只是我个人会更偏爱后者。

  2018-2-14

  《重塑心灵(升级版)》读后感(十):我们要如何摆脱托付心态?

  你是否会因为婚姻或者工作出现问题,感到迷茫?

  放在以前,我会觉得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直到我在心理学上读到一个概念——托付心态。我才明白,我们有办法在一开始就降低我们的迷茫程度。

  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实则有迹可寻。

  01

  托付心态是什么?

  第一次知道这个概念,还是读李中莹写的《重塑心灵》一书。李中莹老师说:“托付心态,是把我们自己生活中成功快乐的控制权托付给别人。”

  当时读完这句话,只觉后背发凉。这和古代的傀儡皇帝类似。

  我理解的托付心态,是我们思维发生了错误的转变。比如,我们从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变成了我们对“为了别人的喜而喜,为了别人的悲而悲”。

  即:我们不知不觉失去了生活的主动权,在遇到问题时,很难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怪罪他人或者环境。

  久而久之,便学会了抱怨。

  02

  工作和感情中,最易出现“托付心态”。

  很多毕业生,毕业就在父母的安排下,选择了一份“铁饭碗”工作。他们觉得,这个选择,可以让自己的一生得到保障。

  在这样的心态驱使下,让这类人在本该进取的年纪,选择了安逸。他们以为自己的一生,接下来会有稳定的收入,吃穿不愁。

  持续的期待,进而变成了铁律,牢不可破。

  然而,几年后,工作的地方发生了变化。无论是薪水还是福利,都有所减少,甚至还面临被裁的危险。

  这时候他们就坐不住了。

  因为他们已经养成了懒散的习惯,很难再找回重新奋斗的激情。稳定在他们看来,才是最安全的,变故则预示着风险。

  于是,当变故不可避免之后。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怪罪父母,在最初让自己陷入了这样的工作环境;甚至怪罪公司,为什么不照顾他们这些老员工,和如此衷心的自己。

  同样的情况,还会出现在感情中。

  我们经常会听到类似的说辞。“我不开心,因为对方没有按照我期待的那样给我快乐。”例如,节日纪念日,自己的对象,没有给到自己惊喜,没有准备礼物。

  当期待落空,就会倍感失落。进而上升到,爱和不爱的高度。

  多少情感,在对彼此过分的期待中消失殆尽。以至于最终两人,在紧张感和窒息感中分道扬镳。

  03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托付心态?

  在李中莹老师看来,“托付心态的由来,是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自我价值不足。”当我们自我价值不足,我们就需要外面的补足和别人的迁就。

  一旦缺失这些补足以及迁就,我们的内心就会失衡,随即爆发负面情绪。

  然而,依靠别人获得一切,从来都不现实。

  因为任何人,都会有自己的责任,他们要完成自己的工作。首先照顾的,肯定是自己。如果一个人失去了爱自己的能力,势必也会失去爱他人的能力。

  而当我们把自己的人生,寄托在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某个人身上,本身就已经出现了问题。

  因为变数随时都可能发生,我们却没有任何办法,来防范这件事情。

  如果一味地因为得不到或者是事情没有按照自己期待的那个方向发展,就负面情绪爆棚。这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事情愈演愈烈,进而酿就悲剧。

  04

  我们要如何摆脱托付心态?

  生活中从来不缺这样的一部分人,他们面对一切都很笃定。他们很少因为变故,就一蹶不振。反而是在无数的变数中,重新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究其原因,并不是他们的抗压能力,一开始就那么强。而是他们从来不会把自己的一切,寄希望于别人。而且在任何处境下,都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清晰地规划,明白自己如今所做的一切,究竟是因为什么。

  对他们来说,工作和感情的存在,可以促进自己的进步。他们在工作中学会技能,在感情中学会照顾人的本领,最终成为更好的自己。

  他们不是把自己的快乐,托付给别人。而是把别人,当成是让自己奋斗,进而获得快乐的一个方式。

  于是,肯定了自我价值,摆脱了托付心态。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重塑心灵(升级版)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