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傅雷家书》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4-20 02:01:1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傅雷家书》读后感锦集

  《傅雷家书》是一本由傅雷 / 朱梅馥 / 傅聪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5.00,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傅雷家书》读后感(一):育儿有方

  现在的孩子成长的反思,如现在小孩想买什么走时尚路线,只要他想要的父母都买,零食就更多拉,那么就出现教育小孩是严厉呢还是随和呢?答案是严厉的,随小孩任意成长的小孩,例子很多比如在两个月前从车下来小孩跳桥事件,还有现在啃老族很多,总觉得是父母父亲对不起它似的。成了一个忘恩负义的人!这本家书告诉我们育儿严厉、有节制、以身做则、父母父亲很好的榜样,做好自己对孩子最大回报!

  《傅雷家书》读后感(二):。

  在傅雷先生的家书中,无一不流露出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心,在那个年代,通过书信的方式含蓄地表达了他对儿子浓浓的爱,书中“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

  《傅雷家书》读后感(三):“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开篇的几通信对这个严苛、啰嗦的父亲不以为然,中篇对这个将儿子视为“讨论艺术,讨论音乐对手”的父亲于学问、于见解的钦佩,尾篇从每日多封到几月、半年一封,直到夫妻遗信的感动与唏嘘。这原本不是为展现的创作,只是普通家书私信,却更显傅雷风骨,一个越了解西方艺术文化越爱民族传统的读书人,还有他的家。1954——1966,特殊的年代,儿子留学波兰,出走英国,注定天各一方,“即使想到你,有些安慰,却也立刻会想到随时有离开你们的可能,你的将来,你的发展,我永远看不到的了,你十年二十年后的情形,对于我将永远是个谜……”

  《傅雷家书》读后感(四):爱之深沉,思之深邃

  看了《傅雷家书》,更能理解父母对在外的孩子的想念和爱,也更能理解自己的父母。虽然傅雷对于孩子的管教非常严格,自己也觉得脾气不是特别好,但是我觉得这一切我都很理解,毕竟自幼的家庭背景对于性格的养成影响很大,也生怕孩子会走错,所以更加严厉。爱之深责之切!

  傅雷对于艺术的热爱和理解让我非常有共鸣,很多观点让我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整本书里都是大段大段的highlight或者索性整页整页的加标签。做事严谨认真,对知识的渴求,对艺术的热爱,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批判,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好书好书!

  《傅雷家书》读后感(五):从傅雷家书看中国老一代知识分子

  之前不了解傅雷,对音乐也没什么理解,听人推荐了这本书,抱着看看父爱是怎么样的想法,没想到收获了更多。傅雷对很多文化,艺术的看法我是非常赞同的,所以大多数我从这本书里面学到的都是对于时代的思考,对于艺术的思考,对音乐,对别人的看法等等思考。至于父爱,怎么说呢.. 不是身处于那个年代,还是无法了解这种感情。可是傅雷对于婚姻,对于爱情的有些理解也是很正确的。看完这本书收获很大,尤其对于古典音乐知识的扩展,让我也开始听钢琴曲了,发现了自己喜欢听Chopin和Scarlatti。还对巴尔扎克产生了兴趣,打算先读他的传记,再读《幻灭》。

  《傅雷家书》读后感(六):评《傅雷家书》

  真的觉得傅雷除去翻译家高级知识分子的身份和对人生、艺术、哲学、生活的深刻理解,也如同一般父母一样 ,大事小事 ,大道理小道理 ,从人生到生活的每一步都想让孩子走在正轨上 ,并不重蹈自己年轻时的覆辙 ,吃自己吃过的亏,其实孩子人生的大方向可以控制,大道理可以言传身教,小亏还是要自己吃才会理解很多深刻的甚至是浅显的道理。 我们家就是放养模式,读到一半感到傅雷对孩子的控制实觉压抑喘不过气,读完再想想,其实父亲母亲也非常想让我们懂得那些人生和为人处事的大道理,如果他们的学识能到达傅雷这种程度,孩子也常年在外,万分思念一定也寄予厚重家书。无可厚非。

  《傅雷家书》读后感(七):评《傅雷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傅雷夫妻写给远在异国他乡追求艺术的儿子傅聪的家书。包括了父子二人对艺术的探讨,傅雷教导儿子作为一个君子立身处事的原则。对待教育的自我检视,对儿子事无巨细的关心爱护。母亲的殷殷期盼,母亲的爱像静静流淌的小河那样的渊远流长,悄无声息。对父亲的了解支持与关心,母亲为儿子感到的骄傲,自豪。为了大局的忍耐。在最艰难困苦的时候,父亲不忍开口向儿子寄食物,母亲的描写令人动容。东方女性母性的伟大全部在母亲身上展现出来。傅雷先生的自我批评,人生智慧,艺术品味,批判精神,对文学的热爱,对工作的严谨值得敬佩。可叹悲凉结局,走的体面从容。读傅雷先生嘱咐身后事时,倍感凄凉惋惜。结合罗曼罗兰的名句更是百感交集。

  《傅雷家书》读后感(八):傅雷家书读后小记

  “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十余年家书中包含了人生中多个方面,傅老对己对人对艺术对学问都有着高要求,颇让人感慨,简列几条以作记录:

  1、先做人再做艺术家,将道德、真理至上作为自己的终生准则,严苛至极,让人敬畏。

  2、时刻学习忠于做学问,堪称大家,在语言、文学、政治、历史、音乐、绘画、地理多个方面均有涉猎,且见地独到。

  3、教育孩子的事情先要求自己做到,态度诚恳、感情至深、亦师亦友。

  4、眼界和格局宏大,横贯古今,虽受时代背景限制,却始终对自己做学问严格要求。

  5、对国家和下一代成长的感情深厚,不在教育界却胜似教育家。

  《傅雷家书》读后感(九):8.8分

  

这是一本值得每位家长读一读的书,但也是很多人未必能读懂的一本书。这句话的矛盾就是傅雷在子女教育上的矛盾。他对幼时傅聪不近人情的严格和对长大后傅聪的依恋,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导致很多读不懂的人会讨厌他那套“专制”、“落后”、“唠叨”的教育方式。 我读这本书,则是刨去往事简单地看这一封封家书。家书不同于其他作品,它能最真实的反映作者的情感。所以从傅雷的家书中可以窥见一位文化大家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观。 我看到的是傅雷的真诚,他的赤子之心,他对东西方艺术和文化的独到见解,现代已经遗失了的“贵族式”的精神,他对儿子巨细无遗的传统老派的教导,等等。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这世上最好的亲子关系莫过于小时候你是儿女陪伴者;待到他们长大后,你能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傅雷家书》读后感(十):摘录

  另外一点我可以告诉你:就是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你的情形与我不同:少年得志,更要想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更要战战兢兢,不负国人对你的期望。 人生没有一桩幸福不要付代价的。东边占了便宜,西边就得吃亏些。何况如我前信所云,这也不是吃亏的事,而是“明哲”的举动。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有自信又同时能具备自我批评精神。 人生没有一桩幸福不要付出代价的,东边占了便宜,西边就得吃亏些。 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一腔热爱的友情,有时也会耽误你许许多多宝贵的光阴。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傅雷家书》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