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金阁寺》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4-15 01:47:2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金阁寺》读后感摘抄

  《金阁寺》是一本由[日] 三岛由纪夫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17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阁寺》精选点评:

  ●“欲得如法见解,但莫受人惑。向里向外,逢着便杀:逢佛杀佛,逢祖杀祖,逢罗汉杀罗汉,逢父母杀父母,逢亲眷杀亲眷,始得解脱,不拘于物,透脱自在。”(《临济录·示众》)如果“自在”是美的最高境界,那么人生注定是悲剧的。美是认识上的,行动难以到达完美。“面对邪恶,美,不堪一击”,美是暂时的且隐匿的,因此金阁寺的一把火既是对美的终结,也是对美的本质的追求和对邪恶的警示。

  ●我所钟情的美必须是这样的,在我的人生之中他既阻隔着我,又同时护佑着我。 一天读完,不是很畅快,三岛对沟口的塑造是成功的,尤其是最后火烧金阁寺一段时间的表现,去嫖娼,去买物质,最后实施犯罪的犹豫,对金阁寺美的哲学的大量思考,都非常的有三岛的特点。金阁寺是沟口人生的阻隔,他的美,在于结构,在于它的永恒,经典,无生命,跨越性。沟口的结巴,丑陋,自卑,在金阁寺的完整对比下,显得更丑陋,他更自卑。于是金阁寺必须被烧掉,年少父亲对他说,世界上没有比金阁寺更美的东西了。完美需要被引向毁灭,因为人的不能驾驭,这才是实情吧,所以最后的设定是,沟口说,我想我要活下来。他说自己的存在就是为了焚毁金阁寺,他也没选择死,他的美学哲学下,杀死的只是过去的自己,那个被金阁寺比下去的自己,实际金阁寺会永远在沟口的心中

  ●4.5。南泉斩猫。溺死在大段的心理剖析里面。感觉作为读者,与文本本身的意思始终隔了一层。另外,三岛的文字依旧极好。

  ●文字是日本人独有的慢慢的禅意吧,讲了这么多金阁寺的美,我一个去过金阁寺的人黑人问号脸???!?没读完

  ●越想说点什么,越是说不出什么,这本书是这样的,美也是这样的。

  ●强忍着厌恶读完了

  ● 谷崎寻求被美残害,三岛则寻求残害纯粹与美。就,都还蛮畸形的,而谷崎更变态。我倾向于三岛:美人受虐,即美的N次方;纯粹湮灭,才得以升华成最高级。过分沉溺醉心于极限,往往伴随着毁灭。

  ●装帧很美。

  ●在四川美术出版社图书专营店购买只需要14.8元,简直是一个让人眩晕的价格。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这套名著名译丛书,选本类型优质了很多,从迪伦马特的戏剧《老妇还乡》到三岛由纪夫《金阁寺》都能体现出来。这套家庭典藏版,很有可能在未来培养出一批中国文学的生力军。

  ●也许人之不断界定、向往、珍视“美”,就是因为其具备的必将毁灭的本性。时有极其天才的句子和画面,但还是没有很好的进入整个小说的氛围。喜欢鹤川,一种过于明亮纯粹的呈现,必然隐藏了其背反的特质,也理所当然更具备破碎的倾向。金阁寺的美,也是这样吗?

  《金阁寺》读后感(一):书外与书里

  近一段时间,一头扎进了日本文学的浩海里,其中三岛由纪夫的书籍令人欲罢不能。

  读这位天才作家的书,首先感觉必须要有成熟的三观,独立的思维,明了的人生价值取向,这样才能不被这位作家的思想同化。三岛的书,涉及哲学、佛学、政治等诸多方面,再兼以日式文学物哀破碎凄绝之美,宛如冬日的朔风,裹挟着细雪,一层层在读者的心中铺呈。那些原本隔岸观景的心态会一点点被雪的凉凉湿濡点点消融,潜移默化的浮现认同的感知。所以,非成熟的三观无以自制,三十五岁后读正好。有阅历,有经历,有故事,有辨思,笃定正本清我的人读正好。

  《金阁寺》读后感(二):人的堕落是循序渐进的

  人的堕落是循序渐进的。

  金阁寺应该是有很多哲学性的东西。

  有几个地方文字我是阅读过了,但体会不到作者真正想表达的。

  金阁寺从心中的圣洁之美到现实生活中的道德约束,再到自己奋力挣脱,最后的付之一炬。

  他经历了人的恶,也曾拥有过阳光,最后他宁愿与心中的美一起燃烧殆尽。

  我能体会心思细腻的人,也能体会内心自卑人的想法。且细腻敏感和自卑程度也成正比。就像柏子对人心的洞察想比源自于自己对自己的了解,在推己及人。

  先写到这。今天读完了。金阁寺,可写下有关它的思考很写很久,又或者写不出来。

  《金阁寺》读后感(三):慧极必伤

  花了大半个月断断续续地读完了这版的《金阁寺》,想了解三岛的心情源于身边有人对他的痴迷,尤其是“太阳与铁”,过于狂烈炽热的意象。以我浅薄的文学素养,想读懂三岛必然是不能的,但他笔下构筑的世界有着究极的美与丑陋,平衡与颠倒错位,对景象的描写透露着一股诡谲神秘浪漫的美。人物亦如此,种种矛盾与极端共存。柏木的内翻足令人厌恶,但他却有哲学家雄迈豪情的风范,“我”是个乖僻的结巴,但却对美和世界有着独到的见解。月光下复活的有为子,女子泠然高挺的鼻梁和颇具挑逗性的唇,遗孀丰盈的双乳与茶盏的白沫……我不懂这些人物存在之意义,三岛的言语是晦涩的,隔膜般的,又有大和民族物哀幽玄的美学观,美到极致便是灾难,“一味想着美,便会触碰到这世上最黑暗的思想”。死亡犹如樱吹落雪一般美丽,死不是终点而另一种永生。三岛最后的死亡正如他所期待的那样,颇具男性气概的,肌肉虬结的肉体迸射出血液喷薄,恰似那国旗上的红日。太阳的光芒与铁淬炼出的冷硬,散发着摄人心魂的夺目,同时也是致命的事物。我认为三岛是个天才,但是正如多数天才的命运那般,慧极必伤。

  《金阁寺》读后感(四):你希望恶获得成功吗?

  

沟口,你最终还是选择了烧毁金阁,毁掉内心向往的终极美。口吃这个生理缺陷,是你极度自卑的原罪,也是你生存的武器。是这个缺陷,让你为自己的不同感到堂堂正正,为自己的恶作了声明。美丽的有为子无视你时,你诅咒她死,当她做出背叛的行为时,却觉得她属于你了,因为你觉得有瑕疵的她反而离你更近。金阁于你,是最高境界的美,是一种执念,也是横在你与极恶世界的某种介质。但你始终偏执地认为,这是你无法企及的美,是束缚你自由的美,所以你选择毁掉这份美。但我一直觉得,你没那么坏,你也不该那么坏,你内心明明也向往光。你欣赏鹤川的纯白,他是连接你跟白昼光明的细线,当他离开后,你明明也会难过不是吗?直到真正点燃火焰的那一刻,你依然是有所犹豫的,只是偏执最终还是杀死了这份犹豫,很遗憾也很悲哀。看着消失的金阁,你心想自己还是要活下去的,那么,你会为了什么而活着呢?

三岛这本书里,几乎是把人性的自私、丑陋、肮脏与黑暗,撕开摊在读者面前,让大家慢慢欣赏、仔细品尝,赤裸裸的,我甚至一度尝出了血腥味。

  《金阁寺》读后感(五):《金阁寺》里的感官世界

  “金阁不无能,决不无能。但它是一切无能的根源。”这里,沟口似乎认为美直接带来了罪恶。但金阁的美,不是被沟口主动意识到的。他父亲一直“教给”他:世界上没有比金阁更美的了。沟口是先知道美,才知道什么是美、为什么美,而不是凭自己的审美观察来获得美。可能这也是使得金阁寺只能成为他的羁绊的一个原因吧,它的美早已被别人赋予,所以沟口只能通过烧毁它来二次赋予它美。从这一点上看,美引发罪恶。

  不过,美到底是带来罪恶,还是引发罪恶的问题或许本来就不成立,可能是美之中不美的部分容易与罪恶产生关联。如果能这样将美割裂,不纯粹的美也会有纯粹的部分了。我感觉,柏木和沟口恰好都是这样的审美观,果断、暴力,而且界限分明。不同的是,柏木对美暴力,但他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暴力;沟口对美更暴力,但他只承认自己的暴力倾向而不承认自己对美的暴力,所以残忍,而且丑陋。烧掉金阁,可能也是忘记自己丑陋的一种方式。

  如果可能实现的话,沟口会不会选择把金阁寺淹掉而不是烧掉,让它仍然可以存在,但不存在于与自己共存的世界。被烧毁的金阁让我感觉,它只是被吞掉了,但是沉到水底的金阁就有一种既被世界吞没、又把世界吞没了的庄严。不过这也都只是感觉而已,毕竟三岛太“感官”了,我只能靠感知,不能靠行为,也不能靠认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金阁寺》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