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金阁寺》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9-10 04:05: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

《金阁寺》读后感10篇

  《金阁寺》是一本由(日)三岛由纪夫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7.00,页数:245,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金阁寺》读后感(一):好在哪里??

  莫名其妙人物情节明显凑数交差的翻译,竟然有这么多人追捧,着实不解。真的想问,那些好评如潮的读者们,你们真的看了这本书吗(尤其是这个版本)?你们真的认为这是本杰作吗?

  看我村上春树再看三岛,我只能说,日本文学非我的小脑袋欣赏的了。

  《金阁寺》读后感(二):压抑人生

  由于是绝版了,好不容易在淘宝买的影印版。因为此书有很多景物描写心理解读,很考验翻译功力,翻译的确实很好,很多细节描写堪称经典。其实这并不是小说,而是蕴含了哲学佛学心理学等等的书,所以看不懂!因为是第一人称写的,所以一直以为是自传,到了最后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才明白不懂部分的是阴暗思想,日本人很擅长描写这种压抑的感觉。后面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今年轰动一时保姆纵火案,或许有些人无论经历了什么事都会往坏的地方暗示自己永远拒绝真正的美好,所以他烧了金阁寺。幸好有译后记才明白了一些:人类总是向往美,然而,面对邪恶,美,不堪一击,这是人生的悲剧

  《金阁寺》读后感(三):三岛的矛盾美学

  据说《金阁寺》是三岛美学之极致,其实三岛这厮长相算美型了,在旧时代的日本还搞过人体写真,他的自恋和阴柔之美可见一般。但他又绝不是一个只会矫情的GAY,内心残存着变态反抗情绪武士精神,所以最终的剖腹自尽也不奇怪了。这本书断断续续啃了半年,似懂非懂,行文华美晦涩,翻译上也颇多不适。参悟10%的美学:有一种美,转瞬即逝虚假外壳长存于人世,美的意义早已殆尽;另一种美,千古不朽,通过破坏获得永恒的精神,将实物幻化为象征意义。有一种美,平和的与人相处,否决一切引起的纷争,作为人与“生”之间的纽带;另一种美,阻挡在人与“生”之间,将一切世俗的人生追求变的虚无空洞。有一种美,好似白昼的金阁寺,壮观精致,触手可及,却缺乏想象力;另一种美,好似黑夜的金阁寺,黑暗神秘模糊结构,可肆意描绘的细节,完成梦想现实合二为一~

  《金阁寺》读后感(四):罪在结巴

  看完这个,想起了权利游戏的小恶魔的那句话,是的,我有罪,我罪为生为侏儒,我整个一生都在因此而被审判

  主角沟口生下来就是个结巴,也就是不完美,还经常被人嘲笑,所以越来越孤立。但是打小又听了金阁的故事,原来还有那么完美的地方。

  有着缺陷,就会想着弥补缺陷,就会想着自己内心最美好的事物,也就是金阁寺。期间,他父亲的去世没有令他很伤心,他母亲的到来倒是让他很生气,身为结巴,这一切是他们赋予的,他只是活在自己的金阁寺里面。不能说没有感情,只是很淡。

  战争时期可能会有炸弹那些毁了金阁寺,怕着怕着,觉得其实毁了也不错,那个凤凰可能也就浴火重生。母亲的来信每次附加希望能让他当主持,想着想着就厌着,那么卑微,是没有资格拥有金阁寺。毁了它,也就是真的拥有它,改变世界的永远是行动,而不是认识

  遇见了两个朋友,一个健全,一个内翻足,到头来,健全的不一定是真的阳光,人的内心永远会有那些黑暗面,没有阳光,黑暗遍越来越深,到死方了。另一个就好像把自己的黑暗面全部给发散出来,把控着一切,那些短暂才能热烈,其实短暂才能是永恒。

  烧了金阁寺,从此没有阻碍。其实我也在浴火重生。

  《金阁寺》读后感(五):我厌恶他的美

  昭和25年,一名21岁的见习僧人一把火焚毁了存在近半个世纪之久的金阁寺。三岛由纪夫藉由这个事件以自传体的形式写了这本著名的小说《金阁寺》,用自己的思想及美学观念去填充整个事情来龙去脉。金阁是美的,小说主人公沟口在小时候便从父亲的描述中知道遥远的地方有着如此神圣美丽的地方,他幻想着金阁是一艘航船,在白天停泊于世俗供游客观赏,夜晚,便借着无垠的黑暗在时间海洋里起碇航行,在他的眼中,金阁便是世间最美的事物。

  但是这世间至美之物,却使得他被笼罩于无比巨大压力之下。每次当他想和女子发生肉体上的关系时,金阁便会赫然出现在他的眼前,仿佛在宣誓着自身的不朽之姿及美感,而眼前的肉体只不过是被苍蝇环绕的即将腐烂的肉块,于是事前,他无能了。这时,金阁便成了又一道阻隔他与世间交流屏障,小说中多次提及南泉斩猫的典故,以及《临济录》中的禅语“逢佛杀佛,逢祖杀祖,逢父母杀父母,逢亲眷杀亲眷,始得解脱”。极致之美只会扰乱我的心智,不如学南泉和尚一刀斩之。

  同时存在的,是他对于金阁的那份占有欲,他想拥有金阁,不仅是出自家里冀望,也出于他对于金阁这份美的渴望。但是偏偏一系列事情的发生使得他与金阁的距离越拉越远。对于金阁,他所想的拥有,便是你在我的手中化为灰烬,在美丽的火焰中一同走向消失。不朽的金阁毁于一个寿命有限人手中,我也便永远拥有了金阁。

  文章里充满了大量哲学思辨的语句,加上三岛由纪夫美妙文字。如果说金阁寺是建筑美,那小说《金阁寺》则是呈现出一种文字艺术的美及思想碰撞的美。也许三岛由纪夫眼中的致美,并不是流行外表的,而是临近毁灭时那一刹那事物与外界沟通,呐喊着自己的存在时的美,而这种于死亡中才能领略的昙花一现的美,于普通人却是一种近乎病态的美。也许这就是文学与生活的距离吧。

  《金阁寺》读后感(六):关于《金阁寺》的一点随想

  金阁寺正式名称鹿苑寺,因金阁而出名,故俗称金阁寺。三岛由纪夫以1950年金阁寺被焚毁为灵感创作了这篇小说。

  初次接触三岛由纪夫,《金阁寺》这部小说读起来令人颇为纠结,精湛的内心剖析技巧将主角内心的万般纠结呈现给读者,所以读者跟着一起纠结。

  要问结巴为何烧了金阁,我想莫如说是主角求生的欲望杀死了金阁。因为,金阁之美将主角与现世的“生”隔离开来,于是他便决定做一件大事,去改变这当前的世界。

  “在一个少年眼里,金阁是世界上最美的东西,正因为如此,不久我就具备齐了成为一名纵火犯的种种理由。”

  人看不到宏观宇宙,所以就把宇宙浓缩为掌心里的一个微缩模型,金阁就是这种产物。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此金阁亦幻亦真,时而触手可及,时而遗世独立。主角结巴兄自幼从父亲口中得知金阁是世上最美之物,便对其充满幻想可悲的是,他是个自闭自卑的结巴,整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于是便注定了结巴与金阁之间不平凡爱恨情仇羁绊。不过,这厮脑袋里一切辗转起伏的情绪,纵使于他而言是惊涛骇浪,对旁人而言也无非是他自己的臆想。对金阁这个“物”来说,这种臆想则更是不痛不痒

  依然是日本人平淡无奇写作手法,依然是日本人永恒的两大主题——死亡和性,依然是日本人惯用的晦暗的文风

  我始终觉得,看日本人写的东西,一定要倍加小心,因为这种阅读体验就好像在悬崖边行走一般,一不留神就会被悬崖的恐怖所征服,甚至跌落下去,就这样深陷作品之中,渐渐心生抑郁。例如渡边淳一的失乐园,太宰治的人间失格等等。那般深入而晦暗的人性剖析,难免使人抑郁。

  我想大概日本人骨子里缺少阳光性的东西。即使是武士道那样令人钦佩的精神也不例外。我认为那种精神里更多的是一种愤怒不安分的因子,带着毁灭和被毁灭的倾向,充满戾气

  2017.12.29

  《金阁寺》读后感(七):这绝望令人生畏

  我曾看到某个人写过的一句话“看过《金阁寺》后,一直想去日本看看作者笔下最美的寺庙。”

  这便是这本书最初吸引我的理由。

  不是三岛由纪夫的极端军国主义,不是他著名的剖腹自杀,也不是自成一派的颓废美学。

  只因我想看尽这世上所有的美好,才对传闻里美丽的日本金阁寺产生浓厚兴趣

  自然,读完整本之后,我并没有看到我所期盼的美丽。整本书,无疑都带着深深悲戚与绝望。

  金阁寺它到底美吗?

  金阁寺它为什么必须美。

  一个丑陋、口吃、羸弱的,不具备任何“美”的少年,将所有对美的幻想与期许寄托在父亲口中的“金阁寺”上。直至有天少年终于与即将离去的父亲一同亲眼见到了金阁寺。

  但金阁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美。

  于是少年开始幻想,金阁一定有隐于其外表下的美。

  金阁是沟口生命中唯一一个美的东西。他对它倾注了所有的期许与渴望,他固执相信只有金阁才拥有无与伦比的美丽。于是他疯狂地沉溺、痴迷,将它筑于自我之中,贡于内心之上。

  《金阁寺》无疑是一个会让人感到凄凉与绝望的故事。金阁寺的美与少年沟口的丑陋形成鲜明对比反差,他崇拜金阁,却又嫉恨它总是如此遥远。在空袭的威胁下,沟口突然意识到金阁寺或许和自己一样,可以被丢弃,可以被摧毁。

  于是他便要毁灭它,拉近与自己之间的距离。

  这无疑与我的世界观价值观背道而驰。所以这样的故事不会让人觉得快乐。少年沟口崇拜爱慕嫉恨直到最后计划毁灭的复杂情绪错综交错的被揉做一团丢在我面前时,只令人感到无奈疲惫。或许沟口本身能够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但最终他还是走向毁灭的道路

  我不认为美是一种升华

  我相信永恒才是美丽。

  《金阁寺》读后感(八):忍受美,像忍受一颗虫牙一样

  “金阁啊!倘使你是人世间无与伦比的美,那么请告诉我,你为什么这样美,为什么必须美?”

  刚入寺的少年沟口停下手里的扫帚,这样感叹道。这个孤僻、自卑而又口吃的少年,来自三岛由纪夫的小说《金阁寺》。从迷恋金阁到烧掉金阁,美时时刻折磨着他。

  《金阁寺》带着点叔本华的虚无主义思想。凡心所向,皆为虚妄。美本身是不存在的,我们所见之美,大多依附于某种实体,一旦实体毁灭,美也就失去了居所。沟口对美有着极致的追求,他既为自己的残疾与丑陋感到自卑,又害怕所见之美会随时消逝。然而无论是有为子还是鹤川,他们的美都只有一瞬间。生命透过墙缝向人们闪现了瞬间的美,却也让人们亲眼见证了美的迅速崩溃和灭亡。与此相反,丑陋却源源不断地产生,柏木的内翻足,老师的纵欲……只要人类不断繁衍,无力的恶行就会一代延续下去。

  这样看来,美的易逝性确乎是一种罪恶。然而美又是永恒的。因为美的实体终将毁灭,但美的精神永不磨灭。书中几次提到的一段公案“南泉斩猫”说的就是此意。南泉和尚斩掉了众和尚争抢的猫,赵州和尚却脱履安头上而出。故事中的猫就是美的寄居之所,猫的肉身陨灭了,猫的美丽却不死。所以赵州把草鞋顶在头上,讽刺杀猫这种简单化的做法

  在《金阁寺》中,三岛用了两个独特比喻说明美的永恒性。美是虫牙,连累舌头,即使拔出了,牙龈也隐隐作痛。美也是耳鸣,它无时无刻不在发出鸣响,提醒人们自己的存在。或许,美就是物化的瞬间,抽象的永恒。

  美之所以有罪,还在于它的毁灭性。美丽如金阁寺,内里却也是一片“浓重而豪奢的黑暗”,这黑暗,似乎足以反噬金阁。沟口之所以决定烧掉金阁,也是因为看见了波高浪险的大海海浪那种仿佛能毁掉一切的巨大力量,让沟口内心的酒神巴克斯复活了,于是他“突然变得残虐起来”:抛却所有的理性,烧掉这虚妄的美。

  “美的东西,对我来说,是怨敌。”沟口最终决定做一个行为者,逢佛杀佛,逢祖杀祖。

  然而烧掉了金阁就能挣脱美的枷锁吗?极端的沟口,其实并不打算破除美对自己的禁锢,他决意与金阁寺同归于尽。生前得不到美,死后一定要被美所包围。所以,他异常冷静地抱来稻草、点着火,然后迫不及待地想冲进究竟顶自焚。然而无论他怎么用手敲,用身子撞,美的大门就是不肯为他打开。金阁寺拒绝他入内,一如当年有为子拒绝他的示好。

  在火光中,物质的美毁灭了,抽象的美却获得了永生。小说的最后,沟口放弃了自杀。因为他在此刻彻底沦为了美的弃儿,也彻底挣脱了美的枷锁。作为南泉的沟口斩掉了猫,终于转身变成了赵州。美是无法被占有的,也不会被毁灭。每个人都应该活下来,忍受美对丑的讥讽以及对世俗意义的消解,就像忍受一颗虫牙一样。

  《金阁寺》读后感(九):杂感

  最近腦子是亂的。

  但心中莫名一種儀式感迫使我寫下這篇書評 可能也是因為豆瓣上多了一個想要交流思考有趣的人。但也深知自己閱歷太淺涉世未深很難真正理解三島深刻的兩極對峙思想。在週四下午呼嘯而過的大風裡,在川流不息人群里,在疾馳而過的地鐵上,我一直在想,何為金閣又何為美。所以在凌晨一點熄燈後的夜裡,不務正業課業繁重的我艱難寫下這段文字的開頭。

  不得不說,這本書是晦澀難懂的。

  打小時候起,父親就常常跟我講金閣的故事。金閣也變成了我從小到大的寄託。有一天,我遇到了一個姑娘,她喚起了我對女性的渴望,結成一個相思的疙瘩。但自身的缺陷-結巴讓我自卑,讓我日思夜想的姑娘厭惡我,我失去了對生活的信心,我也巴不得她快點死掉。直到我遇見鶴川,他是躺在茂密夏草叢中穿白襯衫的男孩,他美好的不屬於這個世界。但他最後因一場違反世俗的愛情自殺了,我還一直以為只是單純的車禍。這是柏木告訴我的。柏木,你是那麼的深不可測。你對我說,改變這個世界的是認識。但我覺得,改變這個世界的是行為。所以我要燒掉金閣。

  quot;金閣啊!倘使你是人世間無與倫比的美,那麼請告訴我,你為什麼這樣美,為什麼必須美?"

  三島你很清楚,美是慰藉,美是在認識的保護下好好睡眠的東西,同樣美也是怨敵。金閣是我從小心心念念的寄託,但它隱藏了寺內一切的醜陋,金閣啊金閣,我想要得到你,所以我要毀掉你,也想毀滅我自己,不想讓別人玷污你,毀滅與得到僅一步之遙啊。所以最後,三島啊,你也以日本傳統儀式切腹自殺了吧。別人都說你是瘋子,擁有如此對峙思想的人,腦中可以自己演小劇場的人,這個世界很難容得下你啊,你也很難讓世人懂吧。

  原來在朋友圈發過,認知的升級往往比知識積累更重要。但認知總歸活在夢里,不付出行動,幻境再美終是夢。也曾評價過自己,思想在超世紀,心理和行動還留在大清。但我總少了溝口的勇氣。縱觀歷史,總有些人的個別行動是徒勞的。因為徒勞,他們還是肯做。也正是有了這些微不足道的行為,才喚醒我們正視這個世界的力量。

  在燒掉金閣前,我興奮到發狂,我感受不到疼痛,我興奮的看著血流不止的自己。我抽了一隻香煙,像是一個人完成了一個偉大的使命。我想,我還是要活下去。

  像譯者一樣,我滿心如秋風般悲涼。

  《金阁寺》读后感(十):金阁之美

  金阁之美当然是一种象征,但形象并非一成不变。主人公沟口最初想象的金阁寺以浓厚的黑暗为背景,在黑暗中闪耀光辉,忍耐着,檐头的金铜凤凰展开光明的羽翼,飞翔于时间海洋。但当父亲第一次带他见识金阁之后,幻想就被现实替代了,金阁在他眼中只是一个小小灰暗的建筑,屋顶的凤凰如乌鸦一般。但沟口在失望之后,又努力让自己体会金阁之美,这种体会像一个人不断吟诵经文,慢慢在循环往复的字句中入定,浸入一种开阔的寂寞。金阁的倒影摇曳在池水中,漫漶中,不再是容易脆弱击溃的幻象,金阁成为一种人格,和沟口结合在一起。于是,悲剧才不可避免。

  一个口吃的孩子,内心自卑,家境贫寒,父亲死去,出家为僧。母亲一心让让他成为金阁寺的住持,他却在生活中时势感到挫败与无力,承受着自己无法承受的现实。沟口让自己金阁合而为一,视金阁为最高的理想,当他的人生不断坠落黑暗,金阁的美反而愈发的崇高,成为悲剧的盛典,死亡就成了金阁惟一的结局。

  沟口最初的暗恋对象是邻居有为子,一个医院的护士。拂晓,他在有为子上班路上拦住她,却说不出话来。后来有为子和一个海军士兵恋爱怀孕,士兵成了逃兵遭受围捕,宪兵胁迫有为子去情人的藏身处,结局是她凄惨死在情人枪下;沟口最知心的朋友是鹤川,家境优越,性格也颇好,却以自杀结束了生命;另一个和沟口交往的柏木,因为身体的残疾,带来心理的变态,扭曲又自私;沟口和鹤川偶然在一处寺院看到的一个女人,为了送别即将开赴前线的丈夫,挤出奶水来给丈夫喝。战后,沟口又碰到丈夫已战死的女人,女人又对着沟口露出乳房,沟口却只能与女人对坐,脑海中是台风来袭之前的金阁。面对着美,沟口无能为力。

  金阁在大火中燃烧,曾试图和金阁同归于尽的沟口逃了出来,他想他还是要活下去。他为金阁选择了死,为自己选择了生。但对他而言,金阁的死是一种永生,而他的生又是什么?沟口也许自己都不知道,似乎当崇高的美消失后,他才能继续生活下去,隐身于世俗。

  佛家有一则公案:一群僧人为一只猫而争执,高僧南泉抢步上前,抓住猫问众人:“大众道得即救,道不得即斩却也!”众人无对,南泉一刀将猫斩杀。待赵州和尚归来,南泉把事情经过告知,赵州一言不发,脱下鞋子放在头顶,南泉道:“子若在,即救得猫儿。”故事的寓意,历来有不同解读,多有抵牾。三岛由纪夫在《金阁寺》三次提到了这个故事,意味深长。沟口就是三岛由纪夫心中的南泉,毁灭了美,毁灭了妄念。但为什么我们不能做赵州?顶履而行,抛却对美的执念。但沟口做不了赵州,三岛由纪夫也做不了。他的选择比笔下的沟口更决绝,用切腹自杀结束了年轻的生命,结束了自己对美不可自拔的迷恋。

  《金阁寺》从写作技巧上更像一个西方人的作品,大段颇为晦涩的心理描写,穿插哲学意味浓郁的思辨。但《金阁寺》的精神仍是日本式的悲壮,美之脆弱,生之哀痛,死之无奈,融汇一处,熊熊燃烧,腾起金阁的大火。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金阁寺》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