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佩德罗·巴拉莫(纪念版)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04-15 01:46: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佩德罗·巴拉莫(纪念版)的读后感大全

  《佩德罗·巴拉莫(纪念版)》是一本由(墨西哥)胡安·鲁尔福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17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佩德罗·巴拉莫(纪念版)》精选点评:

  ●整本书的叙事形式非常独特巧妙,人物视角的各种跳跃式切换,以及大量对话独白,意识流和隐喻象征等的手法运用,将看起来各不相关的段落,结合汇聚成了一个统一的故事。在鲁尔福的笔下每个人所存在的时间地点并不重要,也没有所谓生死的界限,死去的人也可以像活人一样交谈,聊聊自己活着时的记忆,或者对死去后所发生的各类事件的看法。这样荒诞离奇的写法使整个故事很难抓住头绪,但也因此更加深了阅读的乐趣,在完整的故事最终在头脑中推演而出的那一刻,成就感不言而喻。整本书通过塑造佩德罗巴拉莫这个为了发家致富不择手段的庄园主,以及其统治下惶惶不可终日的村民,而对当时墨西哥农村社会的阶级压迫和不平等生活进行批判。阅读感受极佳,五分推荐!

  ●一定要一口气读完,然后再读一遍

  ●用现代的手法讲一个老式的故事

  ●这本小说因马尔克斯的推荐知名度窜升,据说《百年孤独》也是受了它的影响。作者胡安.鲁尔福不是一位多产作家,就在这本经典的《佩德罗.巴拉莫》之后他也再无作品,这很让人费解。这本小说的经典之处在于它开创的一种小说的写作形式,打乱的时空、活人与死人、梦境与现实,人物有对话,有独白,情节也是一个个的片断的组合,而所有这些又经作者神奇地剪辑,演绎出了一个人的人生。我喜欢这本书的精炼,文字也很诗化。比起那些动辙大部头的经典名著,我更喜欢《佩德罗.巴拉莫》这样的精炼和隽永。初看拉美文学的时候,很沉迷于他们的魔幻写法,多看几位,发现拉美作家都很爱魔幻写作,简直可以算是拉美作家的标签,而据说魔幻写作就是开始于这位胡安.鲁尔福。

  ●暂且先不打分,我需要再体会一下。

  ●是诗,是梦,也是残忍而绝望的真实。

  ●读起来费力,但是写法很现代的一本,百年孤独有这本的影子

  ●写作手法非常新鲜,荒诞、奇妙。故事由一幅幅画面拼凑、衔接而成,而所有的故事都是一个个鬼魂疯狂的呓语。

  ●马尔克斯遇到了胡安 鲁尔福,才深化明确了自己的小说写作方式,霍乱时期的爱情、百年孤独、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都能看到他的借鉴与吸收,我的叙述方式又要去哪里找呢?

  ●视角的多变,破碎的话语,生死的隐喻。最让我着迷的是生死齿轮的无声转动。在书中角色的不停转换中,在他们的回忆与喃喃自语中,拼贴出一个拉美地区的现实故事。然而,本书的形式使这个现实故事蒙上了梦幻,哀伤,诗味的色彩。一些独白就像神启。 一边读一边做人物关系图,这些魂灵交织着的关系使他们在别人口中继续存活,游荡在炎热、寂静,由回忆充斥的村落。

  《佩德罗·巴拉莫(纪念版)》读后感(一):说声抱歉的拉美小说

  关于这本书,关于所谓拉美魔幻文学,我不得不说的是,很抱歉,我的理解力和想象力都很难匹配。这些作品常用的关键词和概念是:死亡、衰老、炙热、宗教、贫穷、疾病、另类的性、大跨度的时空、代际传衍、腐败、独裁等,逻辑递进和层次结构并不太重要,啰嗦的细节描述和对彩色的热爱让阅读的乐趣不断减少,包括马尔克斯的作品,相比而言,最爱霍乱时期的爱情。回到这本书,请原谅我的解析力,真的不好受。

  《佩德罗·巴拉莫(纪念版)》读后感(二):?

  记得自己是高中之前就读完了《百年孤独》,然后听说了《佩德罗•巴拉莫》对马尔克斯创作的影响,但一直拖到大学毕业才买来读。从我的感受来讲并没有在《百年》里感到太多《巴拉莫》的影子,反倒是《霍乱时期的爱情》更像对巴拉莫爱情部分的超长扩写,不过要是讲老马是站在胡安肩膀上写出的好东西我倒是完全赞同(……)

  tw模糊生死的界限让活人与死人进行对话是两部作品里都有的,但这应该也是整个拉美文学都会出现的,啊,好喜欢这种东西,好喜欢结构式的、跨越时空界限的、飘渺如雾又交互影响的对话。

  《佩德罗·巴拉莫(纪念版)》读后感(三):一部风格化的拉美小说

  

看这部小说,就像看弗里达的画一样极具风格化。作为小说,它独特的表达手法启发了一大批后继的拉美作家:碎片化多线路的叙述结构,模糊生死边界的鬼魅神秘,诗意又冰冷的语言,有些片段会忍不住反复去读。

但似乎体验也就到此为止了,鲁尔福笔下的人物给我的感觉鲜明却不丰满,无法产生共鸣,无论是佩德罗的恶毒卑劣还是热烈的爱,都是符号化的,跨越生死的神秘感弱化了人性的细节,让整个故事看上去像一场神秘的祷告或咒语,而非一段人生历程的讲述。

也许这与作者自己艰难的人生有关,小说里这些粗粝、直白、贫瘠的社会、情感、人与人的关系也许就是来自他所经历的墨西哥的农村与孤儿院,依靠他天才的敏锐观察力,他把这个残破的世界用高超的手笔展现给世人,让人嗔目结舌,书中被希望和美好所抛弃的半月山庄会让我想起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只是这一座被墨西哥亡灵文化符号化的幽灵山庄,且更加的遥远、荒芜。

  《佩德罗·巴拉莫(纪念版)》读后感(四):读两遍

  2020B7/9.5 这本书要么读两遍,要么做笔记记录下每个角色才能读懂!我第一遍看的云山雾海,大概情节能明白,但是很多细节和时间线是混乱的,只有第二次读加做笔记才弄明白。

  这本书讲述了三个时间段的故事:现在“我”经历的,位于佩德罗巴拉莫已去世的时间段;过去佩德罗巴拉莫的少年时期,以第一人称由少年佩德罗巴拉莫口述;过去佩德罗巴拉莫中年执掌庄园时期,以第三人称讲述。其中在二三部分间夹了主人公母亲对故乡的美好讲述,以斜体字标明,其余段落间没有明显区分,这种叙述主体不停变换的方式引起了读者的困扰,但这正是巧妙的地方,每一段落都与下一段落有联系,在你第二次读的时候不由自主被带入了那个人鬼不分、魔幻离奇的世界,那个世界充满恐惧、背叛和报复,唯一的温暖是佩德罗巴拉莫对苏萨娜从小矢志不渝却不对等的爱。

  美中不足是体量太小,情节过多细节相对较少,因为出场人物众多,对主人公佩德罗巴拉莫的笔墨相对不足,如果能扩充一倍的血肉,把佩德罗巴拉莫写得更丰满一些,那就太棒了!

  但是这已经是一本奇书了!《百年孤独》的字里行间暗暗映射着由这本书激发的诗意和想象力是毫不为怪的!

  《佩德罗·巴拉莫(纪念版)》读后感(五):把科马拉埋进墓地

  疯狂的生长,毫无顾忌的相爱 ,让仇恨得到滋长,别无他求的死去。

  每个人都带着罪孽降生,想要领到圣餐,就要否认自己的罪孽。

  死亡不是一瞬的事,死亡是永远,死亡值得观察,死亡不必惧怕,勇敢的人适应死亡,强大的人主宰死亡。

  暴雨、阳光滋养这里的一切,包括生存和上帝也无法宽恕的与生俱来的罪孽。

  你们自我谅解吧,上帝说,除了灵魂,其他琐事我都管不着。

  巴拉莫是科马拉的秩序,科马拉是上帝不能触及之处。

  多洛莉塔斯深爱巴拉莫。

  爱杜薇海斯深爱巴拉莫。

  达米亚娜深爱巴拉莫。

  巴拉莫深爱苏萨娜。

  苏萨娜给予巴拉莫自己的死亡。

  她打开天堂之门,随即又关上。

  狡诈的手腕和好斗的灵魂来自愤怒与复仇。

  巴拉莫知道怎样在这个罪孽的世界登顶,知道如何维护这个世界的秩序,同样也知道如何摧毁这个世界。

  真实的世界破碎了,杀死所有的人,好早日了结自己的痛苦。

  如果苏萨娜永远地离开自己,那就把罪恶的科马拉也永远埋进墓地。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佩德罗·巴拉莫(纪念版)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