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讲录》是一本由刘炜著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1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诗十九首讲录》精选点评:
●居然没有人评价,我觉得思妇、游子的分类很好,重新理清顺序,诗歌更好理解。
●游子和思妇的角度倒是新颖
●三星半,有些常识性错误未修改。
●挺难看的,well
●通俗易懂,风趣幽默,深入浅出,特别好。
●《古诗十九首》,迟来的发现,任何缘起性的成熟作品都是读来稚气可亲的,别有一番动容之处。 讲稿式的书籍还原了一个博学、有趣的灵魂讲师形象,不接受"学术性"喷子的污言秽语,实在不明白你看了某个作品你觉得不好你指出不好之处不就好了,上升到言语攻击层面你收获了什么?
●3.5 作为初级入门的古诗十九首读物 还阔以
●一言难尽。
●读不下去了,做零食尚可,当书读怕是误人子弟
●非常震惊于如此不堪入目的擦屁股纸的出现。这么臭的货,居然印出来,居然还想卖钱,居然还有个定价。
《古诗十九首讲录》读后感(一):讲八卦的方式来读古诗十九首
大量通俗的语言更像是一个老师在和他的学生讲课,作为一部对古诗词鉴赏水平相当薄弱的人来说,会是一门易于理解的作品,但是其中若有对古文学作品不实的理解,也会对读者造成创伤性的误导。 总的来说,是厕所文学一般水平的读物。大量通俗的语言更像是一个老师在和他的学生讲课,倒是让我想起了了某谈话节目《晓说》。看了最后的后记,果然是将课堂讲授整理成书稿的结果,但由此可见,此讲师作为一个教育者,课堂讲授方式应该还是比较吸引人。 作为一部对古诗词鉴赏水平相当薄弱的人来说,会是一门易于理解的作品,但是其中若有对古文学作品不实的理解,也会对读者造成创伤性的误导。 总的来说,是厕所文学一般水平的读物。
《古诗十九首讲录》读后感(二):一点意见
我觉得十分诧异,为什么这一本刘炜老师的《古诗十九首讲录》评分如此之低,甚至还比不上某些装帧精美、内容粗糙的所谓诗词读物。
所以,我仔细拜读了一下低分评论,发现大部分都认为这本书语言浅显,口语化特征突出,甚至可以被归为“厕所读物”。还有一些评论质疑这本书可能存在“不实的理解”,会对读者产生误导。
但是我对某些读者是否真真切切阅读完过这本书产生怀疑。这本书的书名就是“讲录”,是刘炜老师的讲课实录。难道讲课的时候不是口语为主,而是之乎者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认为作品有“不实的理解”,却又举不出实例证明哪些是不实的理解,只是模糊说一句“可能存在”,便棒打了一部作品,这不是某须有的翻板吗?
读者有评论的权利,但是却不是信口开河。我们的评论不仅代表着我们对一本书的看法,更可能借用豆瓣这个媒介,影响到其他潜在的读者。如果不是我已经开始了阅读这本书,我早就因为被六点几分的低分吓跑了。
所以,如果你是一位尚为翻开这本书的读者,只是因为某种机缘巧合遇到了这本书,又在纠结是否要继续阅读。
那么我真心建议你,不要理会豆瓣的评分,翻开这本书,看上十页,就知道自己是否心意相合。
《古诗十九首讲录》读后感(三):为什么给两星
直接摘吧:
(《行行重行行》)
原文:【再看“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就要注意了,“浮云”肯定就不是“浮云”;“白日”肯定就不是“白日”,这绝对是有比喻意义的,“白日”就比喻那个游子,“浮云”把游子遮住了,“浮云”就可以比喻小三。因为是“浮云蔽白日”嘛,是这个小三勾引你嘛,所以“游子不顾返”,你就不想回来了。但是这里就要注意了,这个女人说,你为什么不回来,她没有说“白日找浮云”,她说的是“浮云蔽白日”,她没有说是你在外面找小三了,她只是说是小三勾引你了。你看,她很体谅这个男人,她还在为这个男人着想。你看,这个女人就很好了,真是好女人。时代变了啊,这就是古代女性和现代女性的区别。现代女性是张扬个性的,古代女性是很隐忍的很宽厚的。时代不一样了,所以还是有区别的。】
(《凛凛岁云暮》)
原文:【这个女人做了一个梦,这个梦里的情景有点像她们结婚时候的情景。她为什么又梦到了她们结婚的情景呢?因为你要知道,对于一个女人来讲,结婚肯定是最开心的事情。而且从前面《冉冉孤生竹》可以看出来,这个女人和这个男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分别的,是新婚别嘛,是刚刚结婚不久就分别了,所以后来做梦都梦到结婚。】
《古诗十九首讲录》读后感(四):关于《古诗十九首讲录》
刘炜老师的《古诗十九首讲录》是一本不错的诗歌入门读物,适合对于诗歌感兴趣,但是不愿意大费精力去啃大部头著作的普通读者。
刘炜老师将东汉末年产生的古诗十九首分为两大类,五小类,并对它们重新排序,使得其次之前产生某种有机的联系。比如时间的推移,故事的发展等。
第一大类是思妇。第一种是传统意义上的良家妇女,丈夫远游他乡,虽然怀着眷恋,但是她们依然守持在家,即使怀疑丈夫另寻新欢,她们也还是默默忍受,所盼的不过是丈夫早日归来。有《亭中有奇树》、《冉冉孤生竹》、《凛凛岁云暮》、《行行重行行》、《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饮马长城窟行》、《迢迢牵牛星》。第二种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良妇,但是却真挚地表达了女性的心理(荡子行不归,空床独难守),只有《青青河畔草》一首。
第二大类是游子,又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游子刚到繁华的洛阳时,在对功名富贵的追求和及时行乐的颓丧中摇摆不定,有《青青陵上柏》、《生岁不满百》、《回车驾言迈》、《今日良宴会》。第二类是失意后,对朋友的怨恨和对知己的渴望,有《明月皎夜光》、《西北有高楼》、《东城高且长》。第三类是思归,有《去者日以疏》、《明月何皎皎》、《涉江采芙蓉》。
这样的划分方法不见得全然正确,但是却提供了一种有趣的思路,毕竟诗无达诂。
《古诗十九首讲录》读后感(五):就……您高兴就好叭
不适合入门。
不是因为有多深难,反而讲得很浅显,跟散打评书似的。最大的特色,应该是将十九首诗作进行了分门别类吧。这样的系统整理有一定意义,但若是第一次读古诗十九首就跟这思路走,无疑就是给自己先加了个框框,把更多的可能性限制住了。所以不推荐当作入门读物。如果已经对原作有基本了解,倒是可以一读,当是了解一种不同的解读角度。
再说分类。
都知道古诗十九首是选编,无作者无出处,只能推出个大致年代。系统整理的思路没错,说实话自己最开始读完这十九首后也动过整理归纳的念头,毕竟真的太散。但是,这本书里的内容,总有种为了系统而系统的感觉,牵强附会太多,整理过头了。
特别是把某一类诗理解为一人所做,或者认为描写的对象是同一人这思路,恕在下不敢苟同。
古诗十九首之所以经典,正是因为其中展现的情感具有普世性,所以能超越时空而长存。一首首诗,就是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生活画卷。照作者的思路,若这些作品上的主人公都是同一人,倒是更方便理解了,但是却将其内涵变得狭窄了。更遑论,作者自己对它们在内容上的串联,很多地方都像是在“拉郎配”。
说实话,好些解读都看得一脸懵逼满头问号,也很多次想放弃,能坚持下去就是想看看这位大佬到底要讲个啥。也感谢各位读友的精彩评论,大家有理有据的怼言伴我度过了这一段懵懵懵逼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