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3-28 02:32:1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读后感1000字

  《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是一本由流沙河著作,文治图书·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1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读后感(一):曹操

  那些波澜壮阔的战争史,写进《三国演义》好像很精彩,但在曹操的笔下,却是这样一番惨相——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用自己的诗来揭露军阀,描写惨状,哀怜百姓,控诉不义之战,这样一种情怀,是那个时代所有的所谓“英雄豪杰”都没有的,它能够让我们在千载之下,了解曹操的思想和人格,让我们永远尊敬这个叫曹操的诗人!

  《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读后感(二):平易而深情

  5 流沙河老先生讲《古诗十九首》,读出生命感慨与人性关怀,以生命读诗,不故作高深。偶尔说字解意,探幽发微;偶尔就近取譬,以具体生活说抽象玄理。

  印象最深当为讲解“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两句(35页),八十九岁的老姐姐岁聿云暮之时的人生恍惚感,让人感伤。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读诗就是在读几千年亘古不变的人心与时代,找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

  《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读后感(三):书中一些争议

  第一讲:李陵苏武诗中,说李陵被俘后苏武才被扣。而苏武在天汉元年(前100年)出使匈奴,而李陵是在天元二年战败的。

  第二讲:说到司马迁因为李陵说情而受宫刑时,文中说“就遭受到'宫刑',这是一种只比死刑轻一等的刑罚。那个时候,因为汉武帝连年打仗,国库空虚,各种刑罚都是可以拿钱来赎买的,八千钱可以'买'死刑,六千钱可以“买”宫刑,但司马迁很穷,连这六千钱都拿不出来,只好接受了宫刑。”而司马迁是因“诬罔”的罪名被判死刑,因为没钱赎身,于是接受腐刑。这个和作者的意思还是有些出入的。

  《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读后感(四):学诗当如此

  流沙河先生的大名早在阅读《流沙河诗话》时就已牢记,再读前段出版的《流沙河讲诗经》,再到最新的《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更佩服先生的积淀和视野,不禁感慨:学诗当如此!

  其实,从《诗话》到新出版的这两本书就可以感觉先生风格的一贯:一方面扫除字音和字义上的障碍,帮助记忆和理解,另一方面讲解诗歌内涵所在,综合整诗的艺术特点。乍一看,似乎和大部分老师所教方法相同,而我之所以有那句感慨也并非是抨击我们在学堂所受教育,而是因为流沙河先生在讲授的广度和深度上的确做的更多。

  《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读后感(五):其一·行行重行行——时空阻隔之悲与美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本诗即写生别离之悲。无法相聚之愁、无日不思之苦、无可奈何之伤、自我安慰之强,每次读都不能不为之动容。如果说《蒹葭》的怀念是难以言表的、轻灵飘逸的、亦真亦幻的,那么这里的怀念则是娓娓道来的、深切沉重的、实实在在的。

  流沙河先生解读“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两句,让我眼前一亮:“我不会和你分手,你要保重身体,多多吃饭。”——给悲伤绝望之诗一个明亮温暖的收尾。 我以前把它当作一封信来读,一封思妇写给游子的信,一封永不寄出或永收不到回信的信。现在再读,发现,可以读成一来一往两封信,前八句游子,后八句思妇,两封信一唱一和,唱出了时空阻隔之悲与美。

  行行重行行,游子要去哪里?为何要去?是喜欢浪迹天涯呢,还是迫于生存的无奈之举?都无所谓,关键是,游子心有所系,身在海角天涯,而心向故土——君所居处。

  《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读后感(六):《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

  流沙河老先生讲解的诗,真的很棒呀! 很多诗读起来不明白什么意思,在作者的解释下,感觉每首诗每个故事,场景人物都丰富起来,显现在自己脑海里。 一首诗只有几行,但诗人想要表达的韵味,抒发的感情,却在一行一行的诗词中慢慢展开。 似乎每一句每一行都少不了,那种委婉,欲说还藏的感觉,真的是太值得反复揣摩,而且描写的也非常美丽。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相比较现代的白话诗,我更喜欢那寥寥几行的诗词。

  诗词的美感就在于随着一句一句的读下来 ,场景画面就像镜头一样在自己眼前展开,真的特别美。 读诗的感觉也是这样,读到好诗,真的都不知道怎么夸赞才好,只能说写的真的太美了!对于一些人物内心的描写,仅仅一两行,就写的特别形象,文采真的特别棒 诗词,其实从小到大一直都有接触,那些语文课本里要求背诵的,当时学的时候,并不能理解其意吧,只能照读背下来。当我们在生活里真真切切感受到,那种脑子里一下蹦出来此刻的诗句,才会真的深刻明白,诗词的作用:理解生活,感悟人生。

  《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读后感(七):何以为诗

  何以为诗?

  “中国古诗有特殊的音乐成分,它是融汇在诗的情感和意境之中的。虽然这种音乐成分不是诗的主体,但必须要有它,诗歌才能‘入耳’,才能以音乐的形式进入读者的听觉。诗歌的形式,包括它的节奏、韵律、格律,都不能随意抛弃。离开这些形式,诗不不存在了。”

  大白话:朗朗上口,娓娓动听。

  “好诗就是这样,没有一点多余的东西,一行都少不得,否则诗人抒发感情的各种细节就不能做到环环相扣、相互烘托,构不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不像有些现代白话诗,尽是口水话,你删掉它十几行,都没有关系。”

  大白话:一个都不能少。

  “但它的表达非常曲折委婉,绕了很多圈子,先说了很多顾虑,给自己找了好些理由,先把诗人的心境情态刻画得活灵活现,最后才来画龙点睛。这才是诗。”

  大白话:他说了什么?不知道。你明白了没?明白了。

  “什么叫一首诗的成功?这就是成功——以前从来没人这么写,而它一旦创造出来,千百年以后都还在用,留下久远的影响,进入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

  大白话:前无来者,流传百世。

  “诗不是教我们怎样生活,而是帮我们理解生活,了解不同性别、不同境况之下,人情的委婉和微妙,认识心灵深处那些似乎难以说清、却又缠绕不去的心绪、情感。这就是诗歌的作用。除此之外,诗歌没有别的作用。”

  大白话:言为心声,不吐不快。

  读磨铁图书文治书系的《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所得所思所感。

  《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读后感(八):行行重行行,努力加餐饭

  流沙河老师的川味儿讲解《古诗十九首》好可爱,穿插自己的耍,抠,老的体会,一句一句的详解也不觉枯燥。

  古诗十九首写的是普通人的悲欢离合之味,纵向分析可理出以下几种:

  A:人生苦短,浮生若梦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3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4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13

  :你知不知道思念一个人的滋味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1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8

  愁多知夜长,仰视众星列。-17

  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16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19

  C:满眼泪,怨相思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10

  徙倚怀伤感,垂涕沾双扉。-16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19

  D: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愿为双鸣鹤,奋翅起高飞。-5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12

  E: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15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13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11

  三十岁以后就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了,常常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的焦虑感。古诗中描述的情境渐渐成为人生的常态,独立于天地之间求安生求心宁,舍得时有诗有经,所有的心绪都在历史深处传来回声。

  原来所有经历的那些都是人生的常态,就如第一首所说“行行重行行,努力加餐饭”,吃好睡好玩好,把工作完成好,其它自然也会越来越好。

  《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读后感(九):亲切、生动。

  因为对诗词的了解不够深入,再加上要做诗词与电影相关的研究,所以我最近泛泛地读了一些关于古诗词的书,其中不少书读得迷迷糊糊,真正吸收到脑子里的不多,这可能和我对古典文学的积累不足有关。不过与阅读其他书相比,流沙河老师这本讲诗的书给我的印象可以说是最深刻的。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但因时代的隔阂,诗中不少语言以及其反映的古人心态都难以被当代人所理解,而流沙河老师则能够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故事的语言之美以及精神内涵传达给读者,同时其文笔优雅风趣,让人能够拥有十分轻松的阅读体验。

  流沙河老师讲诗的第一个特点在于“接地气”,他会在文字中使用大量的方言来扩充自己的表达,诸如四川方言中的“啥子”、“耍一下”等等,同为四川人的我会感到十分亲切,这些方言式的表达能够一下子拉近和读者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消除了大众对古诗的“畏惧”心理(总怕自己读不懂),与此同时,这类方言词汇也对书面语言所能达到的表意效果起到了扩充的作用,有些微妙的情绪和感触往往能够通过口语化的词语得到表达。另一方面,流沙河老师常常会结合自身经历来为读者讲解古诗中的内涵,他常常引用自己小时候在成都的生活经历来与古人的生活进行类比,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人的生活状态。

  流沙河老师还非常擅长借用其它艺术形式的特点来讲解故事,例如在讲到《古诗十九首·其二》这首诗时,流沙河老师便以电影中的镜头概念来阐述“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牗。”这四句古诗。他将这几句古诗的叙述方式比作一组镜头的展开,每一句都是一个画面,而不同画面之间存在着递进关系,不断从远景转向近景,由此表现出了诗人出色的观察能力。同时,这一点对我们研究中国电影与诗词文化的关联时,也起到了一定的启发意义。

  流沙河老师还把古诗当作观察古人生活和精神状态的媒介,例如在《古诗十九首·十五》这一章,流沙河通过逐句解读分析的方式,呈现出了这首诗中呈现的作者心态,反映了一种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并对作者认为的蠢人进行了嘲笑。流沙河由此认为这首歌不仅反映了作者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同样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东汉初年缺乏公平的社会面貌,这种以诗读史的方式也让人印象深刻。

  《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读后感(十):五言古风,悲喜有诗心

  学者叶嘉莹先生讲:“诗歌最大的作用,是要让你有一颗不死的不僵化的心灵。”从我们幼儿时期就开始接触中华文化的传统教育,“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或许孩童时期难以理解古诗中的深奥,也不懂诗人触景生情的情怀,但诗词一直是在我们成长和生活中细细参与的,于是唐诗宋词成了人们口中常被提起的诗词代表,但它的前身,或者说它的源头是经过历史朝代的变更进化而来,从诗经时的四言到七言律诗,五言诗是其中重要的过度,《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就是从五言诗入手,着重以十九首时讲述五言的发展和诗人的情怀,其中包含了汉代李陵、秦嘉、曹操、曹植四位诗人的诗。

  比起一些刻板枯燥的诗词解析书本,流沙河先生讲解的这本颇具趣味,从语言上来说,其中有不少四川方言,这些方言比普通话中的词语更适合更贴切的表达了流沙河先生的观点,虽然不是四川人,但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能看懂老先生讲的意思,也就是说虽然有地域特色但是适合所有人读的,并且看到这些词还能被逗笑,跟着老先生的思路走下去,无形之中解决了读诗的苦闷,多了很多想读下去的兴趣。

  除此语言风格上的特色,在内容上更是值得好好一读。五言诗可以说是东汉文学的代表,也就是说现存的五言诗大部分是汉代时期。那个时代战乱纷争不断,朝代更替频繁,历史相对唐宋明清来说更是断断续续的零乱些,所以往往在学习这个时期的文学时有些摸不着头脑,不易形成条理系统的概况。那时的诗人所抒之情也各有情愫,例如有“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的洒脱出世,也有“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深情。有“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的人生感悟,还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的星空之美。文人将所思所念寄托在诗词之中,我们现代人只能凭靠猜想来解读。流沙河先生在讲解诗句中还放入了自己的感想感悟,你看到的一句诗不仅是一个诗人当时当境的境况,还有一位老人对生活对时间的回忆。

  所以流沙河先生说,学诗并不是叫你学古代人,诗人的心思、情怀、甚至只是当时的突发奇想,都是我们可以探索和观赏的。悲欢哀乐都赋予了一首五言中,感受诗人所感,欢喜诗人之喜,不论是五言还是七言,都是诗人的真心,也是读者的真心,《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正是传达的这样的理念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