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之书》是一本由余世存 / 老树著作,铁葫芦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5.00,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时间之书》读后感(一):冬至
这本书包含了中国节气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中印象最深的还是冬至 冬至也叫数九 一九二九冻死猫狗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 八九燕来 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 虽说这歌只用于北方
《时间之书》读后感(二):时间之书
这是一部关于时间,关于空间,关于触摸这个时空里的生命轮转,关于窥探中华文明中我们的集体人格意义的大书:重温人与天地万物感应共鸣的古典时光,叩问中国人千百年来证实的存在与时间。节气是中国人生存的背景和时间,生产和生活的指南,它关乎时令、天气,也关乎农业、养生,更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它是一代代的中国人对内在自然和人生宇宙的感受与认知。
《时间之书》读后感(三):不建议买
说实话,这书写得太对付了,每个节气格式固定,内容刻板,整本书就是百度搜索大集合,加节气诗句大汇集。严重缺乏传统文化韵味,你读完第一个节气,与第二个节气,除了名字不同,不会太多记忆与情绪的感受。照他的文章写作方法,找个高中生,一台电脑,也就半个月,这本书就出来了。是豆瓣坠落了吗?这种书最多六分,还能打出八分以上的高分,奇了怪了
《时间之书》读后感(四):平和安定的书
“节气是中国人的存在与时间”。让我突然很俗气的想起一部日本动漫《家庭教师》,动漫里那个家族的全部力量也来源于指环里铭刻着他们的时间,让他们可以整合起家族在不同时间的力量。现实里的时间,逝者如斯夫,一往无前。二三月做的事,到八九月会有答案。节气一开始讲的是春耕秋收,读到后来觉得是按照自然规律调整自己的节奏生活。很平和安定的一本书。五星。
《时间之书》读后感(五):渐入佳境
初读此书,觉得内容有些老生常谈。读到惊蛰,再到清明时,只觉渐入佳境,内容更加有趣,对二十四节气的理解加深了一步。
全书旁征博引,如此一来,虽说读起来大气凛然,有种在浩瀚的书海中轻帆前行的快感,但是对我这种小白来说,就不太友好了,读起来很费劲,想完全理解有些困难。
总的来说还是值得一读,至少对二十四节气有了个系统的认识。他日有空,会再读一遍,也许理解的程度会更进一步!
《时间之书》读后感(六):看完这本书才知道,原来节气这么美
赵向前/绘
《时间之书》读后感(七):时间之书
个人总读下来,就是知识点的堆积,按照固定的模式。最令我不能接受的是有众多的诗词举例,我感觉是有点不必要的诗词,而且也只是提及,这样倒不如就详细的提及一两个诗词。此外,这样可能就是简单的科普,跟农业生产生活很是相关,不可否认的是节气确实是与农业相关,但是全文都是如此,倒不免有种局外人的感觉,在农村生活的可能还好,那要是城市居住,倒也是不能理解了。所以,总的来说,我对这本书评价不高,但阅读下来,也有点收获。
《时间之书》读后感(八):文字配图恶心,不推荐阅读
恶心的蕾丝内裤。这是立春的插图。【微笑】
《时间之书》读后感(九):倒着读书
是寻着老树的路子买下的这本书。 原先是觉着老树其画如人,聪敏而豁达,以诗画自遣,而非求闻达、敛资财。故而同声共气者众,拥趸扑粉者从之。 遂成当下抢手之大V,时为应景而作,偶有空泛之辞。然才气未泯,底蕴犹在,其诗画仍在可观之列。 某日,见其参加书商策划之推广活动,四方登台做法,为本书鼓吹推介。与作者余先生世存的朴实讷言相比,老树与另外两位的表现可谓占尽风光。加之对作者所说诸多书外之事、言外之意颇为好奇,故而购入本书。
我是从末尾开始倒着看这本书的。
——还没写完,回头再来。
《时间之书》读后感(十):情怀牌打得响
《时间之书》 二十四节气是按太阳历来算的。书中按二十四节气来分为二十四节,每节的内容就是介绍太阳到达黄经多少度,然后加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的相关说明,还有一些属于该节气的民间俗语、农耕谚语、古诗歌词和民间传说。一节内容里面段与段之间的内容没多大的衔接关系,基本就是进行简单的素材堆砌和罗列,有时甚至相邻两段间会有重复的内容,看来作者写书的时候也是写一段停一段。里面提到的一些春冬交接时的冰雪消融啊或者寒冬时节大雪封山的场景对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岭南人来说没什么触动,也可能因为如此所以这书给我的触动也不多。里面的插图倒是挺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