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是一部由李英 / 任建青执导,赵雅芝 / 官晶华 / 赵家蓉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京华烟云》影评(一):总感觉
看到了京华烟云,金钟奖的得主是李丽凤,一开始还有点意外,赵雅芝那么美,怎么没得奖,看了二十集左右的剧情有点明白了,姚木兰怎么变成了一个贤惠的媳妇,和曼娘差不多,只是贤惠没有治家理事的杀伐决断。原著里的外柔内刚、有勇有谋,持家有方,才华横溢,是个大家闺秀中的奇女子。好象没体现出来,桂姐在牛素云的事情上那叫有勇有谋,反而姚木兰好象傻了一样,只是一味的贤惠,只柔不刚
《京华烟云》影评(二):想法是会变的
片头曲一响起便有历史的沧桑感从心头缓缓升起,那段民国的事在一个家族的兴衰中一一展现,有清末的落破旗人,有民初的革命家,有混战中的军阀,还有不屈的抗日民众.几代人在这种思想大碰撞的时代延续.(有好多台湾的老明星可以在其中回顾他们的容颜)
在这些女子之中有两个女人我的印象最深,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看法有变化.姚木兰(赵雅芝)一贯的雅致,决的她很美,人又很好,最讨人喜欢.可是现在觉得这样的圣人似的人物活的很累,包括她的婚姻.小时候一直不喜欢牛素云(官晶华),觉得她是坏女人,现在再看已经不一样了,她亦有她的苦楚.另外一个改观就是觉得她长的不漂亮但是声音很甜媚,很娇嗲,应该很吸引男生.
《京华烟云》影评(三):赵雅芝就是木兰
原著中的姚木兰虽非倾国倾城,却也是貌美如花、冰清玉洁,作者起名为木兰,她的性格中自然有和花木兰的相似之处,而且外柔内刚,持家有方,才华横溢,是个大家闺秀中的奇女子。对待爱情不是敢爱敢恨,挣脱不掉那时所谓的封建枷锁,和孔立夫有缘无分,但是她很随缘,所以,她的结局是圆满的。要演出《京华烟云》里的那个性格坚强、受过新潮思想冲击、又深受封建家庭束缚的女性形象,非赵雅芝不可,她举手投足优雅、温婉,十足的大家闺秀风范,但在与闺密耍乐、作弄少爷们时,又不乏少女的俏皮,她就是姚木兰了。赵雅芝扮演少女木兰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那种美貌至今让人念念于心。而剧情多着力于家族矛盾,突出她端庄知礼、善理家事的传统美德,更多的是展现她“世俗的智慧”而不是天生的自由浪漫气质。大家对赵雅芝版木兰最普遍的评价是温婉大气,完全演出了原著中最经典的形象。摘自鼎盛官微,侵删请私。
《京华烟云》影评(四):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赵雅芝版京华烟云。最接近原著的版本。布景不怎么好,好多镜头用的真的是布景,所以一些京城繁华的场景没有呈现出来。但别的细节可圈可点,如发型服饰,钗裙粉黛到旗袍洋装,从满清到民国,还有见面的拱手作揖,都比较尊重文化背景。
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以生活为主,追求实际。所以小说读起来有意思,拍成电视剧难免会有点乏味、波澜不惊。因此,电视剧都有所改动。雅芝姐的这版比较能表达林先生想要表达的东西。林先生说过若为女儿身,必是木兰。他笔下的木兰从容 大气 果敢 美丽 增一分则长 减一分则短 。进可以才华横溢 独救立夫,退可以持家有方 诗情画意。虽不像别的小说中人物性格那么明显,但真实可爱,真真是最有福气的一位。
与之相反的角色是牛素云,牛大小姐的起跑线非常高,不知为何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跑越偏,被动至极。最后沦落到入狱,姚木兰的父亲点化并救了她。虽然有点大小姐脾气,但真的毫无邪气。小说及电视想反应都是家教的重要性,牛家的家庭教育有问题,三观不正。
电视剧拍的非常好,对桂姐的改动篇幅大,导演估计是想拍出个正面的王熙凤。桂姨娘八面玲珑,谈笑风生,衷心护家。另外一个印象深刻的镜头是木兰痛失爱女那集,导演处理的非常好,木兰昏迷之际梦到女儿,说到你只爱国就不爱娘了,说完要抱女儿,就在这里醒了,抱不到了。还有个别调皮的镜头。姚老爷演的也很好,难得的豁达开明。牛太太演的也是特别好,无论是摆谱的官太太、吃醋的大老婆、自私宠溺的娘和还算有是非观的婆婆。
总评四星,个人偏爱,所以五星。
《京华烟云》影评(五):《京华烟云》
《京华烟云》是文学大师林语堂先生的经典名著,有人说这本书可比作当代之《红楼梦》,有人说这本书是中国人最接近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林先生的女儿林如斯说“《京华烟云》在实际上的贡献,是介绍中国社会于西洋人。几十本关系中国的书,不如一本道地中国书来得有效。关于中国的书犹如从门外伸头探入中国社会,而描写中国的书却犹如请你进去,登堂入室,随你东西散步,领赏景致,叫你同中国人一起过日子,一起欢快,一起愤怒。此书介绍中国社会,可算是非常成功,宣传力量很大。”由此可见,《京华烟云》是近现代文学史上相当巅峰的作品,描述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革命相互冲击,相互碰撞的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三大家族的兴衰史。
而对于姚木兰一角,林先生曾有一句名言“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林如斯说,姚木兰是林语堂心中理想女子形象。如果把《京华烟云》比作《红楼梦》,那么姚木兰这一形象便可比作林黛玉,林妹妹细心多虑、弱不禁风、多愁善感,抑郁寡欢,当然还有聪慧敏感,诗情画意,温柔多情。木兰呢,大方、理性、宽容、隐忍、大度、智慧、坚毅、仁慈。林黛玉娶回家必须养着供着,而姚木兰娶回家是可以操持家务的。林黛玉是娇生惯养的大小姐形象,是一种虚幻的男人想象中的完美形象,而姚木兰却是中国传统女性智慧的缩影,她会告诉你如何生活,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处理危机。我并不是说木兰就比林妹妹好,林黛玉是让人怜爱的,姚木兰是让人佩服的。她们都是中国文化的产物,但是姚木兰才能在中国这种文化背景下生存,并撑起家族的一片天,林黛玉却只能在中国这种文化背景下凋零。人还是要生活的对不对?
明白了京华烟云是怎样一部作品,姚木兰是怎样一个人,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引退已久的赵雅芝要接拍这个戏了。1987年33岁的赵雅芝出演了《京华烟云》中姚木兰一角,从年轻到年老,赵雅芝演绎了姚木兰丰富多彩曲折坎坷的一生。接演这部戏时赵雅芝已经为人妻,为人母,经历过婚姻的挫折与痛苦与失败,又寻找到了自己一生的幸福,对人生有了丰富的体验,演起姚木兰来可以说是得心应手,一颦一笑间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把握与刻画都相当到位。
此剧之前,赵雅芝拍戏多半是为了谋生,此剧之后,赵雅芝“要看剧本”如何,拍戏是艺术上的追求,是把自己深刻的人生体验溶进角色之中来展现生活,也是去体验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此剧可以说是赵雅芝演技臻于成熟的标志。
《京华烟云》影评(六):京华记录
女家商男家小官靠牛家,男大哥病冲喜娶女小时路识的村女后死,牛女和女争锋后嫁男2哥,牛家二儿坏要娶女,曾牛家都提亲,女和来家住的有为穷孔爱,女爹嫁女给曾3即男,女妹嫁孔说可性格补。女要先和妹天津上学师从孔再嫁。女哥和丫银屏爱生儿,女妈不认,女哥去港回后银被妈赶走夺孩后自尽,牛女常欺负大嫂说桂姨把弟孩过给嫂藏私心,桂是陪嫁丫为照顾男爹当妾,小时男和其2哥掉水里桂姐为救其流产不能生,女拿娘家钱给男开书店,民国,桂用牛家涉强尼姑被抄不让牛2嫂管而让女接管家,孔南方日本学回教书破母命娶女妹,牛哥为弟报仇砸女哥和当年报官的华女古玩店马踩死女哥女家未报官,男和女生爱女成女生好友化解,牛女听哥假欠账闹分家2丫想嫁男2哥嫁祸哥被撵出,牛私生女黛云帮孔写牛和军阀混把姘头莺给吴都军,牛女被休牛妈服毒,男2哥娶女的丫鬟锦儿。女弟爱来寻宝的丫芬牛哥知要毁女家寻宝54来跑,女妈同意2儿婚后死女爹云游。女大女儿满 演街头剧又去段祺政府请愿被杀,牛女和哥去东北回后抓孔,女冒美色险激将法让直系司令下台最后几小时下特赦令,孔家连夜逃南方。牛哥强占曾家当官邸,男爹已死几年,桂姐拦着不让进被枪杀在门口。全家山东乡下避难,男2哥留京看店,日军已轰山东。北伐成功,奉系撤出北京,男全家回家。牛哥看奉系失势要投日,让牛女去陪日官,牛女不干和贩毒老金逃天津开赌场舞厅并染毒瘾被控被强迫签离婚被霸所有财产。女大哥的儿博雅20岁生日女爹云游回家不走了,把家产给大孙继承。女弟和宝芬也生2孩。孔和女妹生 肖夫。女大嫂过继儿至瑄成禁毒队的,男2哥和锦生2儿 。女的儿至通。男女家两边各4孩。牛女找金算账贩毒现场被抓,后悔改在女家帮助下戒赌,供出金和其哥贩毒罪行。博雅生儿。女爹有曾孙。中日开战前女爹睡中死。牛哥的2子国栋国梁都和姚家兄弟走近。牛爹痴呆。牛女被日人要挟当汉奸,其妹黛云是锄奸队的让牛女帮开舞厅掩护传假情报,牛女被亲哥通缉跑到曾家后到姚家避难,牛哥要烧曾家逼其说出其妹下落,曾家决定被烧祖宅也保素云,牛女为救曾家出来被捕,未说出名单被枪决。其3妹亲杀大哥锄奸。曾家要被烧时曾大嫂和儿与儿媳回乡,被路过日兵借水时强暴儿媳要杀小孙,女大嫂被辱救孙后自杀,信佛人也说一定要打。当年女爹说大嫂说打就一定能赢。
=============================
书:
小说三部。第一部《道家女儿》,1900年到1909年。八国联军入侵,富商又是道家信徒的姚思安举家离京南下,女同家人失散,后由京官曾文朴接到家中。与曾家三儿新亚被看成一对。
第二部《庭院悲剧》,牛家崩溃,姚长子迪人身亡,母死,女舅冯泽安女儿冯红玉投湖,女爹削发云游。十年后回。
第三部《秋季歌声》,五四前到日占领京、沪、杭之后二十年间姚曾生活。第三代长大。女家离杭州西行。途中收留三孤儿和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感到自己虽已到了生命的秋季,但下一代却处于春季,“在晚秋的落叶之歌里含着青春的催眠曲”。小说在“秋季歌声”中结束。
《京华烟云》影评(七):现代红楼梦
豆瓣的第一篇剧评献给《京华烟云》
这是一部1988年的剧。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竟然会翻出来这么老的片子,而这么老的片子,它的格局,它的境界,它的价值观,演员的演技,都足以甩了现在所有电视剧好几条街。
林语堂先生模仿《红楼梦》写了这部书,后又被拍成了好几个版本。赵雅芝的这一版,堪称绝版。如果要点评,那么角度有很多,人物性格和命运、儒家道家理念、民国初期的新思想和旧思想冲击、家(家庭结构、家风、各类关系的古今对比)、古代近代现代的男女对比、社会和个人.......太多太多可以说,这部剧可以给的思考实在太多,我这篇剧评选我们的女主姚木兰同学让我印象很深的几场剧(鉴于最近很忙我也没时间写很多人,就选了这位最有人格光辉的来写)
1. 姚木兰
“可叹停机德”,颇有薛宝钗之风。木兰给我印象极深的几场戏:
1) 让败家哥哥痛改前非
体仁在早年是个非常类似于红楼梦中薛蟠的角色。这个人物的巨变,是从人生重大打击开始的。体仁喜欢上丫鬟银屏,但是母亲坚决反对。银屏有了孩子之后,体仁偷偷动用家里的钱在外面买了宅子,和银屏还有孩子住在外面,被母亲发现后,夺子弃母,导致银屏绝望下自杀,体仁也一蹶不振,甚至在情急下推倒了母亲(大不孝),并离家颓废。
木兰有两幕戏,非常深刻。第一幕,是体仁推倒母亲后,家中父亲不在,无人主持,母亲倒地痛苦痛骂体仁不孝,体仁惊愕慌乱不知所措,木兰在他身后痛斥,让他跪下,并事后领着哥哥跪到家中祠堂请罪。手持戒尺,先责己没有能力劝住哥哥让母亲生气,再责今日代父罚哥哥实属有罪,于是拿着戒尺,跪在祖宗牌位前,先狠狠打自己的手心。体仁看见了,内疚自责并心疼妹妹,站起来想让木兰停止,木兰再次严厉的让哥哥跪回去,然后开始给哥哥讲《礼记》,子女劝父母,父母如不听,三次之后,当号泣而随之。把孝道给哥哥好好讲了一遍,哥哥听着如坐针毡,自责羞愧。然后,木兰让哥哥伸出手,狠狠的也打了哥哥手掌心几下。再从哥哥的角度帮他分析,母亲固执保守,但是父亲开明,未尝不可拖到父亲回家,再去磨父亲,而不要去逼急母亲。体仁也听妹妹的话,之后在母亲面前没有再红过脸,一直顺着母亲。可是谁知,银屏失子之痛,自杀了。这时,父亲回来,可是一切都晚了。哥哥从此堕落,不再回家。直到木兰出家那天,他回来了。木兰拉着年幼的弟弟,郑重其事的和哥哥分析着家中情势,哥哥和弟弟是家中仅有的两个男孩,父亲年迈,母亲精神状态不好,木兰就算有心撑起家业,但是女儿身无能为力。她拉着弟弟跪在体仁面前,说起家道即将中落,弟弟也终将无所依靠,以对家庭强烈的责任感和对亲人浓厚的深情,让体仁醒悟了。体仁抱住木兰和弟弟,一起跪着痛哭,说一定会改。从此,一个薛蟠式的京城一霸,改过自新了,努力撑起了姚家。
2)面对 “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困境,将三人变成人生至交
这种感情困境,我想,就算是现在的人遇到了,也很难解得开。木兰和顺亚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但是她爱的人却是立夫,她和顺亚便是那金玉良缘,她和立夫便是那木石前盟。她也挣扎过,想要争取过,但是最后还是选择了嫁给顺亚,一是因为她发现妹妹莫愁也喜欢立夫,但是妹妹因为知道姐姐和立夫彼此有情,便丝毫没有表现出自己的喜欢,而是积极努力的帮助姐姐和立夫在一起。二是因为父亲的意思是要她嫁给顺亚,妹妹莫愁嫁给立夫。三是曾家和牛家为了抢她这个媳妇已经搞得京城人尽皆知,曾家和她家是世交,她和曾家的所有人都有感情,她如果不嫁给曾家做儿媳,愧对了曾家的恩情,也让父亲得罪了两户人家。四是她的道家理念,不是自己的,终究不是自己的。于是,木兰就这样决定了要嫁给顺亚。
这个决定,很难,但是之后对三人关系的处理,更难。这个感情困局,木兰是第一个勇敢的走出来,并开始拉着大家一起走出来,创建新的关系。她首先攻克的是自己的内心,告诉自己,从此立夫和她没关系了,她是曾家的媳妇,断了不该有的念想和期望,然后不越雷池一步。她凡是都站在顺亚的角度思考,把立夫当作了人生的好朋友,觉得立夫好,还总让顺亚去和立夫学学先进的思想,让顺亚近朱者赤,木兰这样凡事为顺亚考虑,甚至丝毫不避嫌的磊落让顺亚开始安心,同时,木兰的强烈原则,也帮助立夫走出感情的困扰,毕竟如果一段感情纠缠不清,那便是两个人都心里纠缠不清,而木兰的走出,便让立夫也开始用新的身份与她相处,顺亚知道这一切,他感动立夫和木兰对他的坦然和坦诚,所以,顺亚便视立夫也为自己最好的朋友,立夫从此成为他们夫妻共同的朋友。之后木兰的妹妹莫愁嫁给立夫后,这四个人的关系,便更加的固若金汤,成为一生的知己,彼此为了彼此连性命都可以不顾。没有高尚的品德支撑,这种关系是无法维持的。每个人都需要按照各自关系的界限来克制自己的内心,木兰和立夫努力将爱藏在心底而不逾矩,顺亚包容和信任,才成全了一段史上最难情感关系的平衡。
3)巧妙解决小三危机
就连顺亚这样品行君子的人,竟然也会出现小三危机,我把这看作是每一场感情的考验,就像一场感冒。顺亚对木兰是又爱又怕。尚未结婚时,看见木兰会脸红,结婚以后,木兰说什么他都觉得特别有道理,甚至有时候怕木兰被父亲骂还会主动揽到自己身上。这样一个男孩子,怎么可能会喜欢上别的女孩子呢?所以,小三危机的背景是,木兰和顺亚的关系出现了裂痕。木兰自从有了家中管事权,便忙的不得了,和顺亚在一起的时间就少了很多,顺亚很无趣,也没人陪他。再加上,桂姐将家中财政危机的秘密告诉木兰的时候,千叮咛万嘱咐不能告诉任何人,导致木兰和顺亚间有了不能说的小秘密,而这个小秘密又被顺亚误解为是木兰看见立夫和莫愁将结婚而难过。君子品行的顺亚,甚至会提出,如果木兰实在放不下立夫,那么现在还来得急,顺亚愿意退出,可以离婚。其实顺亚说这些话,是要多难过,是要多爱木兰,是要品德多好,才可以这样选择呢?就在这个时候,夫妻二人产生了误解无法消除的时候,小三出现了。小三曹丽华是一名外交学院的学生,单纯天真,充满了对恋爱的幻想,加上那个年代新思想刚刚流行起来,这个小姑娘对恋爱有着极其的执着和勇气。顺亚是个极其温和善良的人,是无法忍心伤害别人的。于是,顺亚就算告诉这个小姑娘自己有家室,但是是无法摆脱这个小姑娘的,因为他无法做到伤害别人。这样持久的纠缠,加上本身这个姑娘就很可爱很纯净,并没有什么令人讨厌的,时间久了,顺亚其实在沦陷。渐渐的,作为观众的我,都会为木兰着急,因为顺亚开始和木兰真的没话说了,顺亚也开始有了不属于木兰的秘密。
木兰发现后,先是反思了自己,她开始要拨出时间和顺亚多相处,也开始打扮自己不再懈怠。但同时,她依旧是感觉,夫妻的缘分,朋友的缘分都不可强求,她一开始不打算主动出击,而是顺其自然。直到立夫点醒她。木兰找到了小三曹丽华同学,但是她并不是带着敌意去的。她先是站在教室外,好好端详了一番眼前这个可爱的女孩子,然后深怕自己会伤害到她,便装作是法学院教授的夫人,和小姑娘讲起了自己的遭遇,让小姑娘帮她想想,怎么办。这个换位思考的过程,曹丽华同学更加感觉到木兰的可怜,但是爱情是盲目的,小姑娘感觉自己不是故意要去破坏别人家庭,爱情是被选择的。后来曹同学无意间发现了木兰的身份,深感愧疚,木兰的善良让她的负罪感更强,她也很感谢木兰没有把她当作坏女孩。可是就算曹丽华同学忍着不再找顺亚,顺亚这边没有束缚啊。于是,木兰先是和曹同学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再让顺亚隐隐感木兰知道了他的秘密,最后在家中,当顺亚准备和木兰赔罪的时候,木兰给了他一个“惊喜”,拉着曹同学一起出来,还把顺亚给她的项链送给了曹同学,愿意从此大家是朋友。当然,我们的曹同学是小三中品行最好的,她最终克制了和顺亚的往来,并和顺亚一家保持着书信,直至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京华烟云》影评(八):力压赵薇李晟版!不仅是赵雅芝官晶华惊艳绝代
诞生在1988年的台湾版《京华风云》,曾获得金钟奖最佳剧集,还曾入选过星马媒体评选20世纪百部华语经典剧。重金聘请香港头号女星赵雅芝接演,李丽凤还获得金钟奖最佳女演员,包括每位演员都贴近原著人物,使得其影响力与口碑远胜过后来赵薇、李晟的两版,不争之事实。
重点描写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沧桑变迁,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三十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左倾”、二战爆发,全景式展现了当时旧中国的人心与风貌。
重新拿出88版研究,明显有当年台剧浓重的哀怨风格,比如恶媳妇牛素云没事挑衅姚木兰、曼娘、桂姐,平时大吵大闹、哭哭啼啼去搞宅斗,跟风靡一时的琼瑶剧有类似诟病。林语堂凭借改书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剧中桂姐和大反派牛怀玉等人都有改动,为符合肥皂剧的需求,但整体瑕不遮瑜。
当时的服化道布景肯定不能跟现在顶级精品大剧相比,一些京城繁华的场景都呈现舞台化。倒是豪宅内男女老少们的装扮,满清到民国的时代背景,从钗裙粉黛到旗袍洋装,贵族见面的拱手作揖,以及赵雅芝、欧阳龙、官晶华、赵家蓉、林在培、李丽凤等人神采奕奕表演,都足见剧组的匠心精神。
原著中貌美如花、持家有方的大家闺秀,当真非赵雅芝莫属了。从她带着妹妹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在街头玩耍,她举手投足优雅、大方、聪慧、俏皮,再到她嫁人后端庄知礼、善理家事,都最符合原著中温婉大气的经典形象。
当然,姚木兰虽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但她对待爱情追求,却不是白素贞那种敢爱敢恨的叛逆个性。就像她和孔立夫有缘无分,嫁给青梅竹马的曾荪亚,缘于她听从父亲对两位男士性格与家族情势分析,所以她始终挣脱不掉那时所谓的封建枷锁。
姚木兰明明知道荪亚“讨厌上进”,却毫不停歇地为他安排前程,去经营一家书店,她对夫君很强势;她还将女学生曹丽华接回家中,又在紧要关头劝说丈夫娶二奶,等于有谋略地去解决了情敌孽缘。她还惦记旧爱孔立夫,哪怕妹妹嫁给他,都为他去求军阀放人,所以这个圣母般人物,也有普通人的缺陷。
曾荪亚同姚木兰是青梅竹马,后来又是喜结良缘的夫妇,但他是一个帅气、温顺、羞涩、书卷气的富二代,时刻遵从传统礼仪。现在是欧阳娜娜老爹的欧阳龙,虽然中途曾被女生追得神魂颠倒,他却始终不忘贤妻,未敢跨越雷池半步,明显比后来的潘粤明、李承铉更贴近角色形象,表演也更精准。
牛家三兄妹负责《京华烟云》起承转折的恩怨纠缠,冲突也从他们身上而来。最早是牛同瑜当街打人、强奸民女、杀人犯法,还去尼姑庵抓美女,起初靠着家里权势保了下来,却不料东窗事发,直接被斩首抄家,却仅是兄妹们的悲剧开始。牛家母亲每次教育儿女都是唯利是图思维,亦害惨了他们!
牛素云一角原本属于其他演员,但后来发生变故,才临时改请官晶华演出,没想到让她表演事业达到巅峰。她一双火辣辣的大眼睛,声音很甜媚娇嗲,将人物的任性刁蛮、泼辣好斗、忧郁无奈,还原淋漓尽致。绝望仇恨时,官晶华同样神形兼备,将牛素云的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演得入木三分。
嫁给二少爷曾经亚,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贵妇日子,却喜欢欺负寡妇曼娘,嘲笑丈夫的无能,挑衅桂姐是丫鬟出身,已经把家里吵得鸡犬不宁。她不能生育,跟丈夫感情淡薄,就跟哥哥染上恶习,迷上赌博与买债券,导致回家骗钱被揭穿,干脆离婚。改嫁老金染上毒瘾,越陷越深走向绝路。
从刁蛮无礼的大小姐到自私任性的少妇,从堕落的交际花到为抗日牺牲的烈士,牛素云性格跨度极大,后面也有洗白的味道。为暗助妹妹黛云的革命事业,包括日军抢走了她钱财,她意外加入抵抗组织,被敌人追杀四处逃逸,为了曾家不被烧毁,挺身而出,香消玉殒。证明她只是性格差,本性不坏。
本剧对桂姐的改动篇幅大,估计是想拍出个正面的王熙凤。桂姨娘八面玲珑,谈笑风生,持家有道,,她跟牛素云对峙后,不动声色去打圆场,包括她曾经为老爷失去平生挚爱,一生被曾家牵绊,为了老宅衷心护家被杀,李丽凤生动传神表演都是叹为观止的。
浓缩了中国近代历史沧桑,将三个家族的起伏紧密联系起来,无疑是本剧一大特色。牛家被查抄时,虽说杀人偿命,但恭亲王、李莲英等政治人物却推脱牵连,颇为讽刺。姚木兰痛失爱女那集,闺女为了政治运动去游行被杀,她昏迷之际梦到女儿,说到你只爱国就不爱娘了,并想去抱就醒了,悲哀!
孔立夫因炮轰军阀文章被捕入狱,遭到歹人的陷害,同样是文字狱缩影。而牛怀玉认同了母亲教诲:这世道吃人啊,你不去吃别人,就要被别人吃掉。他为了富贵荣华,性情大变,逐渐巴结军阀、日军,用毒品控制交际花爱人,并抢人豪宅出卖亲妹妹,魔鬼般坏人只因经历过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孙曼娘则像封建时代的苦媳妇缩影,她因为冲喜嫁到曾家,丈夫死后等于孤苦守寡,她从不懂政治纷争,总认为乱世中老百姓只要低下头、忍忍就过去。直到牛素云要跟病重老爷闹,一向忍气吞声她才大打出手,并强行拉走对方,包括临时前觉醒说出“要跟日军战斗到底”,曾亚君表演分寸感绝佳。
尽管独自劝说军阀放人那段戏比较理想化,全剧有些地方有拖沓冗长,但《京华烟云》已是史上最强一版。情节设置环环相扣,集中展开矛盾纠葛,将大时代变迁人情世故都拍得登峰造极,姚木兰面对着上一辈的压力,面对妯娌间的误会,以及家族在乱世的风雨飘摇,却教育出爱国忠贞的第二代,同牛家三兄妹误入歧途、骨肉相残,形成鲜明的反差。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如果坚持原则会倾斜善恶?如果想弥补赎罪就会不幸?《京华烟云》告诉我们,其实姚木兰、曼娘、牛素云、牛怀玉都有自己的选择,但人的本能和个性驱使,让他们在乱世中生死各异,因果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