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的史诗》是一本由严歌苓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29.00,页数:32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女人的史诗》读后感(一):严歌苓笔调如钱钟书
洞察人性,描写入微。人的历史,也能如此沧海桑田。一个女人,也许一生为爱而生,为家庭付出,为子女操劳。但在这一过程中,女人也成长了,世故了,更了解了自己,也在不断的突破和转型。所以人生是一条不可逆的河流。小说里的爱人就像飘里的卫希礼和白瑞德,年轻时迷恋浪漫才子,长大后才明白现实主义的柔情。
《一个女人的史诗》读后感(二):评《一个女人的史诗》
她们与他梦里私奔,魂魄偷欢。5个小时里他们在我的指尖仓促地过完了一生。年少时候总会爱上一些没有用场的人,凭得一手好字,满腹才华便可让成千的少女不顾矜持地主动示好。有些人幸运,凭笨拙的爱得到一丝青睐,便视若珍宝,当成一生的事业来爱。爱得不得要领也不影响她的一腔热血,爱得太用力就要把他砌进生命里。
他们都在艰难里说爱,在和风里谈理想。有些白头偕老好像就是要这样,几经波折不断地被自己感动,被别人感动才能恰如其分地得到预想的终老。
《一个女人的史诗》读后感(三):评《一个女人的史诗》
她们与他梦里私奔,魂魄偷欢。5个小时里他们在我的指尖仓促地过完了一生。年少时候总会爱上一些没有用场的人,凭得一手好字,满腹才华便可让成千的少女不顾矜持地主动示好。有些人幸运,凭笨拙的爱得到一丝青睐,便视若珍宝,当成一生的事业来爱。爱得不得要领也不影响她的一腔热血,爱得太用力就要把他砌进生命里。
他们都在艰难里说爱,在和风里谈理想。有些白头偕老好像就是要这样,几经波折不断地被自己感动,被别人感动才能恰如其分地得到预想的终老。
《一个女人的史诗》读后感(四):爱我的人还是我爱的人?
我爱的人不爱我,爱我的人我不爱。 田苏菲十六岁因为丢了一件毛衣,稀里糊涂的革了命,稀里糊涂的进了文化团,稀里糊涂的被都旅长看上了,却比谁都明白的爱上了欧阳萸。 一旦爱上,就是一辈子。 因为欧阳雪,修了一座城,围了一个人。 城里的人想出去,却抵不过城的坚固。 爱一个人可以到什麽程度啊,孙百合爱上别人了,田苏菲替欧阳萸抱不平,欧阳萸得了病,千方百计撮合他和爱的人在一起。 欧阳雪说母亲爱的太笨。 可她叫女人啊,一个女人除了掏心窝子的给,掏心窝子的嫉妒,还能怎样表达呢? 欧阳萸爱田苏菲吗? 我不懂,只知道离不开。
《一个女人的史诗》读后感(五):读《一个女人的史诗》有感
快哉!几乎是一口气读完全本——这部时间跨度长达40年的长篇故事,酣畅淋漓,异常饱满,充满力量。说来此书很纯粹,满满当当讲述的都是一个名为田苏菲的女人从1947年到上个世纪80年代竭尽心力去经营爱情和婚姻的故事。从一见倾心到相伴相守,她的热忱和爱意,即使在文革时期丈夫被批斗,也未曾有所减少。若是以女人的视角看待田苏菲,可以说是爱到痴狂、爱得偏执——像是生活在她的世界中,一切评判标准都为她所制定,只要是她想得到的,也不管他人的看法,便不会有犹豫及扭捏。这种爱或许是卑微的、可怜的,但细细想来,其实不然,作者严歌苓也在访谈中提及:“只有执着的人,才会爱得笨。有这样的执着的人才能使人进入另一个境界,在那个境界中她有自己的一套苦乐观和荣辱观,世界在于她是主观的,所以反而是另一种幸福”。
《一个女人的史诗》读后感(六):鲜活的人物最打动人心
《一个女人的史诗》读后感(七):随想
读之前想怎样的一个女人的一生才当得起“史诗”二字,读完后觉得,田苏菲的一生,就该是史诗。 女性作家才能将女性的情感描写得如此细腻。 对小菲的感情,经历了少女时期,我以一个妈妈的心态舍不得自己的女儿这样痴心又卑微地去爱一个人;到结婚后我厌弃这样爱一个人爱得太满爱到没有自己,那时候我不喜欢小菲,还告诫自己以后千万不要做这样的人;再到经历了最困苦的日子小菲变着法地给予欧阳萸物质上的爱,我才终于看到小菲对他的爱究竟有多深。欧阳萸是个理想主义者,如果没有小菲这样世俗的爱,我想他是不能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的。 理想终究不能脱离于现实。 欧阳老父亲清风明月了一生,死时也安详沉静,这是我的向往;小菲母亲精明能干,是市井生活中的精英,我敬佩,唯一遗憾的,是她没能等到苦日子熬过去的时候;都汉老首长,一生戎马,侠骨柔情,末了还在为小菲捧场,他死时,我流了眼泪;欧阳雪,聪慧伶俐,肆意洒脱,是我梦中想成为的样子。
《一个女人的史诗》读后感(八):一些想法
《一个女人的史诗》读后感(九):女人为什么总在等一个浪子回头
看过严歌苓的三部作品《陆犯焉识》、《一个女人的史诗》、《你触摸了我》之后,发现男女主角的爱情总是惊人的相似,男主角年轻时并不深爱女主角,陆焉识把冯婉瑜视作封建家庭的包袱,欧阳萸半辈子在寻找能与自己谈得来的红颜知己,刘峰只在想起他的林丁丁的时候才复活一下,书中的女主角在他们眼中并不是女主角,只是自己罗曼蒂克故事里一个配角而已。直到时代将他们推向命运的漩涡,浪漫的情愫变成了美丽的幻梦,只剩不离不弃的配角陪他颠沛流离,给他们近乎无私的爱,浪子们终于从对方衰老的皱纹中看出爱情的痕迹,两个人相濡以沫度过余生。看到没?书里的大部分时间,男女主角不是相互爱慕的。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最后年老的欧阳挽着同样年老的小菲时,我并没有为小菲终于获得欧阳全部的心而高兴,也没有因为她的不离不弃而感动,而是难以理解,为一个不那么爱你的人付出一生,值得吗?欧阳爱你和欧阳离不开你是一回事吗?
后来跟人谈起书的结局,他轻描淡写地说:“可能爱情本来就是这么回事。”
爱上一个不那么爱自己的人,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回答,不知道你是否喜欢。
《一个女人的史诗》读后感(十):心疼她、可怜她,最终还是佩服她
真是写得跌宕起伏,跟那个时代的革命戏一样一样,我很奇怪冯小刚为什么不捡这一部拍,非要去拍《芳华》,是因为找不到小菲那样的女人了吗?
这的确是的,小菲简直是个走到哪里都不输的女人,有着专属那个时代的革命气息、纯真烈性、爱恨明晰,这都是现代社会不需要的,自然也演不出。
和这本书描绘的情感纠葛、历史动荡相比,《芳华》也算不上什么,顶多是个打岔的前菜吧。我给这本书打满星,一是严歌苓无与伦比的描写天赋,让你从不出戏,再激烈的片段也丝毫不显浮夸,又细致入微到骨子里;
二是这个故事也不简单是男女之爱,或者讽刺那个一惊一乍的年代,我觉得严歌苓想说的更多是:靠着一股闯劲,一个女人做再多奋不顾身的蠢事,也不会沦为炮灰。
她一定会获得自己梦寐以求的爱情、目标、希望,她会获得所有人的认可和爱,她值得,因为她敢。我心疼她、可怜她,最终还是佩服她。有这样的女人,当然得为她写史诗!读这样的书,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