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法医,警察与罪案现场:稀奇古怪的216个问题》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1-04-03 03:27: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法医,警察与罪案现场:稀奇古怪的216个问题》读后感精选

  《法医,警察与罪案现场:稀奇古怪的216个问题》是一本由[美] 道格拉斯·莱尔著作,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法医,警察与罪案现场:稀奇古怪的216个问题》精选点评:

  ●有趣到不想与人分享

  ●比回答更神奇的是问题,提问者的想象力和玛丽苏程度都很棒(比方还有人问我笔下的吸血鬼被害人让太阳晒成灰了还能检测基因吗?),而作者的回答也科学而有趣,有时出现的『这个……不知道,所以你可以随便写多开心啊』也还挺酷= =

  ●长知识

  ●书名里的逗号应该改成顿号。存在译名不统一等问题,但译文流畅可读。内容个人觉得没意思。

  ●你每天读这些消遣闲书就能找到妹子吗

  ●民主与建设版异常粗制滥造

  ●有趣的视点啊。

  ●重复问题较多,总的来说,如果可以,最好不看。

  ●中二度爆表!建议和离奇死法大百科联合阅读,简直是悬疑类小说作者必备的入门读物!向所有小说家强力推荐这书——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小说看起来更靠谱一些的话。

  ●像这种假想案例的解答,比法医学、病理学一类的教材有趣多了。竟然看得我津津有味、手不释卷。

  《法医,警察与罪案现场:稀奇古怪的216个问题》读后感(一):完美犯罪

  为了水毛概课的影评看的,很有意思。 高中时曾沉迷过一段时间的犯罪/推理小说,国内外各个流派的作品我均有涉猎。从爱伦坡到阿加莎克里斯蒂,再从江户川乱步到岛田庄司。各种稀奇古怪的罪案让我沉迷其中,有些诡计构思巧妙,逻辑自洽,揭露真相时常常令我拍案叫绝。而有些案件的设定初读感觉合理,但细细回想则会发现不少作案手法的破绽。这些破绽有的是逻辑上的漏洞,有的则是违背科学原理的漏洞。逻辑上的硬伤按下不表,那些违背常理的漏洞之所以会出现,常常是因为作者在医学方面知识比较匮乏,且没有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这本书每个问题都是分为小说作者来信和医生解答两个部分。阅读着这些问题,我一边震惊于提问者的脑洞,一边又仿佛在和他们促膝讨论这些杀人手法的可行性。作者会遵循来信的设定来解答他们的疑问,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解释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和操作技术,告诉他们这些设定是否可行,其依据又是什么,让作者能够将脑海中的影像转换为协调连贯的文字出来。

  这本书阅读的时候,向读者展示了优秀的推理作家是怎样一遍遍推敲细节,如何把作品硬伤扼杀在摇篮中。反观我国的推理小说这一块,就显得比较拉垮了。比如今年大火的《隐秘的角落》电视剧原著---《坏小孩》,书中作案手法破绽百出:丈夫在妻子的药盒里混入氰化钾,妻子某天食用到那颗毒药,上班时突发疾病导致车祸身亡,交警马虎办事当作普通车祸处理,丈夫得以逃脱法律制裁。且不说法医尸检很容易就会发现体内氰化物残留,并且氰化钾中毒者的尸体症状也十分明显,全身会出现鲜红色的尸斑,面部以及嘴唇会呈现紫绀的颜色,再渎职的交警也会发现这不是正常车祸死亡该有的尸体特征。可以说电视剧的编剧把一本60分的书提升到了80分的水平。

  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的猎奇心理,还让我收获颇多医学知识,更得以窥探推理/犯罪小说创作过程的严谨求真之处。本书中,不管是提问的小说作者,还是负责解答的医生顾问,他们严谨治学的态度都值得我学习。

  《法医,警察与罪案现场:稀奇古怪的216个问题》读后感(二):“居然是这样”和“居然不是这样”

  最近在看不少犯罪方面的书籍,囊括了犯罪心理的剖析实录,法医刑侦等专注于技术领域的内容,也包含了法律执行层面的介绍,更有以连环杀手为研究对象的真实故事,大约对这方面有兴趣也是出自我对《犯罪心理》等美剧的喜爱,心理侧写的刑侦手段与推理方式让我看得欲罢不能。

  在看到这本书的介绍时,我就按捺不住满满的好奇,副标题是一个特别提示,“本书中所阐述方法不得用来进行任何犯罪活动或伤害他人。”这本书的内容该是怎样石破天惊啊!再看目录,从外伤到毒物,真的是琳琅满目的死亡方式,无怪乎有这样与众不同的副标题了。然而,真正打开书,我才发现它还是超越我的想象了。

  书中每一个篇幅都是由提问和答案组成,提问者致力于为自己的推理作品布置一个合乎逻辑与法证的犯罪场景,不少提问者已是耳熟能详的著作家,他们提出一个假想,向作者询问可能出现的结果或是这种假想能否达到他们预期的效果,道格拉斯•莱尔作为一位职业医师,不仅做出回答,更为他们提供了可行的备选方式。

  这些问题也都五花八门,不仅有符合时下环境的“事故”,更有历史性假设,比如19世纪在船上动手术可能用到哪种止痛药。这些穿越感极强的问题让我不断游走于提问者的诡谲想象中,又有种在阅读推理小说的怪异感觉,只是这回我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在为如何营造杀人桥段而苦思冥想。

  原著的书名很有趣,揭示出书的两个核心内容:法医物证与小说情节。虽然作者解答的对象都是推理小说的作家,但作为一个普通的阅读者,我热爱相关的文学影视作品,因此书中丰富的知识也让我看得大为过瘾,确实有不少问题是“morbidly curious”,不仅是稀奇古怪,更是钻研到极致以后“病态的有趣”。比如一个人如果已经喝得烂醉,能不能对他注射酒精,让他丧命?这种杀人手法是不是毫无纰漏?

  这样让人瞠目结舌又觉好玩的问题还有很多,同时也不乏看似合理却实施可能性很小的手法,比如我们都知道空气注入静脉就能导致死亡,那有没有可能一个连环杀手利用护士的职业身份,让谋杀看起来像是心脏病发作?首先,空气进入动脉是不会有任何影响的,而进入静脉就会导致死亡,对于突如其来的事故,通常会进行验尸,如此一来,右心室的一团空气就让谋杀这一事实显得昭然若揭了。

  虽然这些知识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派上用场,但因为兴趣而学习本身就是件很有意思的事,也让我发现推理作品的诞生并没有那么简单,它真实涉及到的领域更广、更复杂,也更有趣。看这本书的体验很不同,一面新建认知,一面推翻重来,简单来说,就是不时交错着两种感觉,“居然是这样”和“居然不是这样”,简直妙趣横生。

  《法医,警察与罪案现场:稀奇古怪的216个问题》读后感(三):如何才能不留BUG地杀人

  被CSI这样的罪案片喂出重口味儿之后,对“法医鉴定”这件事充满了好奇,顺带着对死尸着迷,看了《与骸骨交谈》《人为什么会淹死在沙漠里》《人类尸体的奇异生活》等相关书籍。看到《法医,警察与罪案现场》这样的书名自然是一见钟情,立马找来看。不失望!

  这本书跟之前提到的几本都不一样。那几本都是作者亲身经历的罪案现场、医学事件,或者翻查了各种资料档案之后讲述故事,把法医学知识揉进故事中讲解。而这本《法医,警察与罪案现场》相反,作者道格拉斯•莱尔是资深法医,并多年从事罪案片编剧工作,他给众多犯罪小说作者做咨询顾问,给他们讲解写故事的过程中要如何“杀人”、“虐人”。

  这本书每一篇文章的结构很特别,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不同的悬疑小说作者或编剧给莱尔写信,大致讲述他要写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要设定一个什么样的人物,需要让他怎么死去,或者怎么受伤,或者怎样案发被警察、侦探发现。这些作者有的比较成熟,已经出版书籍或影视作品,甚至获奖,有些只是新人菜鸟。所以,这本书里最常见的话是:“我安排故事里有名孕妇遭人杀害。”“我考虑将一处犯罪现场安排在沙滩。”“我笔下有两名女子意图谋害其中一人的丈夫。”“我的小说里有人用箭毒毒素杀了好几个人,需要二十分钟吗?”“有个人要杀死一名七十多岁的老人,还要看起来像自杀或意外,他该怎么办?”

  莱尔循着这些故事设定告诉他,他的创意是否可行,医学依据是什么。换句话说,莱尔把难懂的医学名词和操作技术用通俗易懂的话讲给这些作者,以满足他们在小说中用不同手法杀人或者破案的需要。

  这样的往来书信集收集在一起,就构成了这本“杀人百科全书”。我一边看一边想,要是昆汀•塔伦蒂诺读过这本书的216节,恐怕《杀死比尔》能够拍出216集吧。难怪这本书的前言里不断提醒“本书不能用于任何犯罪活动或伤害他人”。

  这本书不仅限于杀人方法,还有死后的景象。分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讲外伤,第二部分讲毒药,第三部分讲犯罪现场,第四部分是各种奇葩怪异的问题。后面两个部分更吸引我。“19世纪晚期有哪些法医鉴识知识?”“在埋尸地点添加什么东西可以加速尸体分解?”“尸体泡在化粪池里十年会是什么样子?”……像我这种重口味标题党循着标题一路看下去就收不住了。

  当然,看完这本书,成不了法医,也成不了杀人凶手,甚至连里面讲述的各种药理病理作案特征作案手法都记不住,但是这本书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它的“无用”。每一位作者在给莱尔医生写信的时候其实都讲述了一个故事,作为读者,我们不但看到了这个故事,还知道这个故事是怎么诞生的,好像能够看到一个老谋深算的家伙跟他的军师凑在一起商量怎么杀人,那种窥探的乐趣特别过瘾。

  还有作者跟莱尔医生倾诉:坏啦,我新书要上市了,突然想到里面有一个大BUG,那人是那么死的,会不会不合情理呀!莱尔医生好言安慰:放心吧亲,你那么弄死他完全合情合理。这样的画面脑补一下也够笑一阵子的。

  说来说去,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法医科普读物,也是一个窗口,它向读者展示了那些优秀的悬疑推理小说是怎么炼成的。如果细心整理,就会发现我们熟知的《神探蒙克》作者经常会向莱尔医生询问问题,那些获得过阿加莎奖等类型小说大奖的作者更是莱尔医生这里的常客。他们会就一个细节问题详细咨询,把作品硬伤扼杀在摇篮之中。想到我们国产剧(特别是武侠剧、抗日剧)里被网友们神吐槽的种种剧情BUG,这些作者的敬业精神是值得称颂的吧。

  《法医,警察与罪案现场:稀奇古怪的216个问题》读后感(四):喝下蛇毒会不会死等一些问题

  

1. 在人静脉或动脉中注入超过100毫升的空气会致人死亡,不过法医依然能看出死因。

2. 不同的麻醉剂或镇静剂或止痛剂,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效果。有的人对此种药剂不敏感,但是对另一种药剂可能反应很大。如果麻醉剂量对某个人效果不够,可能就会保持一定程度的清醒。这可以解释有的人被麻醉做手术时感觉自己似乎清醒着的原因。不同的人酒量存在差异应该也是类似原因。

3. locked-in syndrome是指有意识,甚至能动眼睛,但是全身麻痹的一种状态。所以一些情节里提到病人只通过眼睛的活动来跟人交流是存在的。

4. 哮喘的人使用吸入器来用药,在某些情况下比如压力引发哮喘发作,需要有吸入器来缓解症状,否则就可能会导致死亡,死因是气管发炎导致肺部也充满积液。

5. 压迫人的颈动脉,最快二十秒就会造成休克,一两分钟就会要人性命。在网上你可以找到,在一些人让蛇缠在身上的表演中,以及一些格斗比赛中一人被对手锁喉时,表演者或被锁喉者很快昏迷倒地的真实场景。所以电影中当一个角色被掐脖子,很快不动了是合理的,但是很快就松手了这个角色还不一定会死。

6. 在火灾中逃生,穿越火海时,可能会被烧伤皮肤,眼睛也可能会被灼伤,同时吸入火焰与烟雾也会灼伤器官与肺部,所以要裹住全身,堵住鼻子再逃生,尽量迅速逃离。

7. 腹部中枪,伤及主要血管会造成大量或出血,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就会死亡。若是肝脾肾脏等器官受伤,则还能坚持几个小时不死;如果没有伤及主要器官,还能坚持几天甚至几星期不死,这个时候死因通常是感染。不过,腹部中枪会很痛。电影中腹部中枪还能行动自如一个打几个那是导演给的主角光环。

8. 肝脏受伤会大量出血,伤者会感觉疲倦、寒冷、呼吸困难、干渴、晕眩,甚至会出现幻觉。在现代战争片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片段。

9. 一些西方的古装片中,吊死人时往往把人脚下的木板抽掉,被害人会突然掉下去,脖子就会折断,立即进入昏迷状态,所以会是一动不动。如果是自杀上吊,自己踢掉椅子,会不断挣扎,缓慢闷死。

10. 单独把人囚禁在黑屋里,时间长了人会出现各种幻听、幻视等各种幻觉。这是大脑对长时间接收不到信号的一种异常反应。

11. 拳击比赛中被击昏一般二十多秒至一分钟就会醒来,如果长时间醒不过来,比如五分钟还没醒,说明脑部受了重创。

12. 人在冰冻冷库或冷柜中,平均三十分钟就会冻死。所以很多电影中把人脱光放冷库很久还没死是不合适的,印象中似乎有一部许冠杰参演的电影就是这样。

13. 动脉出血真的会喷出来。二当家的被至尊宝大腿上插了一刀就呲呲喷血。

14. 喝酒太多,血液中酒精浓度过高会导致酒精中毒,严重的会致命。

15. 蛇毒分两种,一种是酵素毒,破坏被蛇咬部分的生理组织,一种是神经毒素,会随血液流遍全身引发神经系统问题。如果饮用蛇毒,作为一种蛋白质,蛇毒会被胃酸破坏而失去活性或遭到破坏,不会中毒。但是,如果有嘴里或沿途有伤口,毒素进入伤口会引发人的中毒。

16. 人摄入重金属会中毒。因此有用重金属缓慢给人投毒的案件,如清华朱令事件,铊中毒,似乎涉案人是新权贵,独裁就是这样,刑不上大夫,事情不了了之。多年之后,愤怒的人们在美国We the People网站上向白宫请愿调查与驱逐已经跑到美国的嫌疑人,犬儒的美国政府称为避免可能的不良影响,拒绝干涉。

17. 用沾了乙醚或氯仿的手帕捂人口鼻,一分钟之后即可将之迷倒;但是,如果拿开手帕,几分钟之后昏迷的人就能够醒来。电影中迷倒的时间一般太长,不太对。

18. 很少量的一氧化碳就能够与血红素结合造成人的昏迷。人们以为在密闭空间才会一氧化碳中毒,实际上在室外同样也可能会一氧化碳中毒,有的人在维修车辆时也会因为吸入汽车尾气排出的一氧化碳而死亡。

19. 吞下刀片,会割破口腔、咽喉、食道与胃部,引发出血,引发咳血、吐血,刀片下移还会割破肠道,出现食道、胃、肠道穿孔可能会引发出血性休克以及死亡。一些电影里,囚犯会通过吞刀片来进入医疗室躲避追杀,看起来是可行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法医,警察与罪案现场:稀奇古怪的216个问题》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