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编年史》是一本由[美] 雷·布拉德伯里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30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火星编年史》精选点评:
●不知道已经翻了多少次的书,很多年前在《科幻世界》上第一次看到《百万年的午餐》时的感觉还在眼前。
●喜欢《细雨将至》 没有人,连活物也没有 全体机械出演,没有生命的东西在戏台上一一亮相 又忧伤又好笑 精彩绝伦
●明明一天就能看完的书硬生生看了那么多天。进度太慢了
●发生在火星上的天马行空的小故事具有别样的现实深意,值得一读
●当然浪漫诗意是明显的,怎么没人提作者的幽默感,我是被第一拨地球人上去被火星人当做有幻想症的疯子的情节笑坏了,没人能证明自己不疯,火星上更不能。何况火星人的心电感应&变形的能力是个多难描写的,试试就知道了,你想的到也写不出像作者这么有趣的情节,他能让不同的故事串在一起形成一个宏大的印象,让我膜拜。
●刘昨这么乐意骗人呢,书皮上的推荐语上写“见识科幻的诗意和美”,实际上粗糙。我最爱的的科幻作家还是特德姜、亚瑟·克拉克、阿西莫夫那种。
●人性的光辉和人性的泯灭反复回响,人迫不及待要从伦理中抽离出来,最终又还是要重建这样的藩篱和基石。布拉德伯里是无法超越的啊。
●编年史形式的短篇故事集,前后故事有关系。我喜欢那个变换成任何人的火星人故事,也喜欢那个黑人逃亡去火星的故事。死于水痘的火星人,如同得了天花的原住民们。我们即是他们,他们就是我们。
●其实作为一部星球编年史,我觉得薄了一点儿,但作为一部软科幻小说,它的内容犀利讽刺以及温情的部分,此书有很多点不错,让人最印象深刻的就是可以变成任何样子的火星人,在火星人与地球人的生存角逐中,火星人全部灭绝,导致最后火星变成了第二个地球,其实这更像是一部地球人侵略火星的编年史。
●作为几乎对类型恐怖片免疫的人,我倒是常常觉得雷布拉德布里的故事让人背脊发凉。他书写的世界残酷却又带着巧妙的诗意,这本书里的人好像都被困在了时间中,他们被过去吞噬,在未来迷失,化为一首失落的绝唱。
《火星编年史》读后感(一):书评
#书评# 读完了《火星编年史》,挺有意思。它表面上是连续剧情,本质上是一则一则的小短篇,每个小短篇一个脑洞;表面上是讲外星故事,但这层皮很薄,本质上还是在说人类和人性。有几个亦真亦幻的故事我觉得非常出彩,读完了也还在一直反复回味。全书最后一个故事的结尾也非常精彩,是一个能让人感到震撼的好结尾。
个人感觉比较影响代入感的就是,现在科学家早已查明火星不宜居,火星的实际情况和当初人类对它的幻想相去甚远。由于这个观念对我来说是根深蒂固的,哪怕我知道小说里的东西是虚构和幻想,也时不时会让我对它的科学性感到出戏。科学真是不浪漫啊。只能强行想象故事发生在一颗虚构的行星上了,就当它更接近童话而不是纪实文学吧。
《火星编年史》读后感(二):地球人为了毁灭家园有多努力你知道吗
火星编年史就是借着这个星球的名字写的荒诞故事。
地球人来到了火星。有的人来之前的目的被彻底改变,入侵者和同伴反目成仇守护异星球。
没有宇宙的概念,星际旅行就是“上天赴死”,面对未知却也要逃离当下的牢笼。火星计划也被解读为人口计划,火箭被视为方舟。
焚书坑儒的“道德风气重组会”和“奇幻防治协会”被和自己一模一样的机器人取代,真人被实践在书中的死亡情节里,更酷的是为了这场复仇在火星上打造的这个凄凉幽闭、细节惊人的死亡大宅。
火星上所剩唯一的男人和女人,通过随机拨通的电话短暂地联系上了,又用着仅有却至关重要的信息找到了对方,约会一天后女人拿出了准备好的婚纱,一切朝着浪漫的方向发展,男人不眠不休地开了三天三夜回到了原来的小镇,那个有着够上他吃一百年食物、抽一万个日子的雪茄的孤独小镇,电话铃再响也从未接起。
炸掉火箭,烧掉文件,作为地球人的身份自杀了,在火星被地球文明毒化之前,以火星人的身份活下去。
然后火星编年史第二部,地球前传。哈哈哈。
《火星编年史》读后感(三):而月色依然明亮
印象最深的三个篇章分别是《而月色依然明亮》、《寂静的城镇》、《百万年的野餐》。
怀尔德舰长抓捕斯彭德时心中的拉扯,抓住时给出时间让斯彭德快逃,斯彭德却一动不动死在怀尔德的枪下。斯彭德喜爱火星对艺术、自然的尊重,想和几个好友一起生活在火星,想要变为火星人,不去改变火星的一砖一瓦,但杀死四位同伴时他发现自己被地球人的思维桎梏太久,想改变为时已晚。他知道怀尔德舰长是理解他的人,他死后怀尔德会变为下一个斯彭德。怀尔德舰长曾问自己为什么会变为这腐化的大多数?一切落幕,而月色依旧皎洁明亮。
寂静的城镇从开头笑到结尾,火星上只剩你一个男人,这时你发现了另一个女人,声音甜美的女人。激动奔现发现是见光死,格里普连夜逃走并在以后的岁月中再也不敢接电话,我发出缺德笑声,声控➕网恋要不得。
百万年的野餐是一个父亲带几个小孩去野餐,父亲承诺要带小孩见火星人,最后孩子们问父亲火星人在哪里? 父亲指着河面:“他们就在那儿。”火星人就在那儿。火星人就在那儿——在运河当中——水面映出的倒影。蒂莫西、迈克尔、罗伯特、妈妈跟爸爸。水里涟漪荡漾,火星人静静地凝视他们,好久、好久……看完心中一颤。
《火星编年史》读后感(四):.
其实本来这个月并没有想看这本书,但是读书节不是开始了吗,我又种草了两边雷 布拉德伯里的小说,于是这边厢下单那边厢赶紧读这本《火星编年史》。
(布拉德伯里科幻小说黄金年代涌现的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
读下来非常喜欢布拉德伯里的文风,他的文章整体色调是非常轻快、明亮的,不过你在读的时候又会发现他字里行间是透着几分感伤的。这本《火星编年史》其实是偏奇幻感的小说,虽然是以火星为背景,讲述火星上二十几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变故,但是科幻感并不强,反而很多故事你会觉得这就是换了个背景继续讲地球的事。里面的每个小章节的故事之间都有些微的联系,是不同的主角在火星发展的关键节点上发生的故事。基本上都写得很有趣,但是很多其实都是有着非常严肃是内核,比如种族歧视,比如殖民,比如思想控制。
非常有意思的是这本书里经常会用很轻松的笔调写有些残酷或者有些恐怖的情节,比如一开始写死了一批又一批的地球宇航员,后面又写死了整个星球的人,有一篇用爱伦坡的方式写死了所有风化委员会的人,真的是非常带感。
还有我在看书的过程中不断得想到《爱死亡和机器人》的场景。特别是有一篇,主角和一个古代火星人的灵魂在戈壁里相遇,让我想到了《爱死亡和机器人》里的荒漠海洋的那篇。
《火星编年史》读后感(五):火星有关的那些事
既然是编年史,自然就是以年份为经纬来展开的短篇故事集,分别从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火星人以及地球人的视角来描绘一部“波澜壮阔”的火影编年史。 之所以“波澜壮阔”加了引号,是因为整部故事里大部分是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的,从最初地球人接二连三派出飞船探索火星,在取得了对火星人的胜利以后进行大规模移民(或者可以称之为“大规模殖民”),到地球上在火星上的全新生活,再到地球上爆发了毁灭性的战争,原本生活在火星上的地球人之中掀起了一场绝无仅有的返乡热潮。故事的结局耐人寻味,竟然是被地球人同化的火星人回到了故土。 平心而论,整体故事并不是十分扣人心弦,但若是当做一部短篇小说集来阅读,其中不乏令人惊艳的小说,譬如“寂静的城镇”一文中,返乡热潮过后被遗留下来的一男一女,女人理所应当认为对方乃是天选之人,男人却为了逃避她满世界奔逃,可见与其两个人相看生厌,委实不如一个人快乐。 而《细雨将至》令我联想到了B站上的一部名为《花园派对》的动画短片,整个故事从头到尾没有出现一个人,而是从误闯入一栋宅院的流浪小动物视角开始描绘,这偌大的宅院空无一人,却在自动化程序控制下自如运转,直到主人早已死去的真相揭开,而那宅院有条不紊地运作着,真是令人细思极恐,后背发凉。 还有《命名》和《厄舍古屋的续篇》这两篇向爱伦坡致敬的作品,无论是诡异奇譎的剧情,还是极尽华丽的哥特式叙事风格,都深得爱伦坡之精髓。但是对于爱伦坡,就像对于日本导演三池崇史,虽然觉得是难得的 天才,然而不敢细看和细想,唯恐心生恐惧。更确切的来说,这样的人,应该是鬼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