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至美宋词》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02-12 02:39:0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至美宋词》的读后感大全

  《至美宋词》是一本由桑妮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9.8,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至美宋词》读后感(一):最美的宋词,最好玩的书

  我们都听说过《宋词三百首》,无数版本流传世间,经久不衰,宋词的魅力影响力我们一代又一代人,至今仍然是书店热销的书。宋词在中央电视台的诗词大会上也是设计的常客,是诗词爱好者必选内容。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尽可以把《宋词三百首》中的宋词背的滚瓜烂熟,那自然很好。大多数时间并不那么充足的朋友其实只背诵经典流传的宋词即可。

  《至美宋词》是给我们这些时间没那么充足,希望快速掌握宋词精华的人准备的。全书收录了精选的三十一位宋代词人的四十首非常经典好读的宋词,篇幅都不大,非常便于背诵记忆。这本书叫《至美宋词》,不光是宋词美,也是长得美。书有点小贵,七十九块八毛,但是书绝对值这个价。全彩印刷,一百八十度翻开不折页,但并不是裸脊,浅粉色的布面遮盖住书脊,显得非常别致。硬壳书封,一幅精美有蜻蜓花朵的国画跃然纸上,“至美宋次”四个烫金大字美观大方。拿在手中沉甸甸的,有一种厚重感。四色精装珍藏版,纸张厚实,色调淡雅,翻看的时候特别舒服,唯一的缺憾就是字有点小了。

  全书包含四十首精美宋词,苏轼、范成大、司马光、李清照、晏几道、辛弃疾等等著名词人的经典作品。由桑妮撰文赏析,内附多幅三乖绘制的精美插画,画旁边配词,特别符合画的意境。另外这本书是可以玩的书,每首词后都有精美的字帖,字帖后留有田字格可供读者书写。书的最后还有涂色页可供读者涂鸦。

  选词非常讲究,这些词作让王国维、朱光潜、蒋勋等美学大师挑手称赞,是他们经常提及的美作。宋朝羸弱,扬文抑武,人民大部分时期都能安居乐业,虽说后期被西夏、女真等给欺负得够呛,但是总体上还算不错的,整体上的环境非常适合文人的发展,特别是词作在宋朝达到了巅峰时期。唐宋八大家,宋朝就占据了六位,三苏父子,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他们不但散文做的好,词作也是一流。

  《至美宋词》读后感(二):《至美宋词》:带你了解不一样的宋朝词人!

  最近在看《清平乐》这部剧,本来是不想看的,因为当时听很多人说有70来集,觉得很拖沓,但是最近的剧都同步了,还在等着更新,于是看了这部《清平乐》。 可能是唐朝剧和清朝言情剧再拍就觉得老套了,于是很多作者把视角转移到了宋朝,开始讲述宋朝帝王家的爱恨情仇,悄悄告诉你们,我看《清平乐》的时候都是开了1.5倍速,这样看起来会舒服一些,没有拖沓的感觉。 书的方面么?最近看了《至美宋词》这本书,不得不说宋代的文学成就也是杠杠的,毕竟很多学生现在背的,就有很多出自宋代。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 自古女子无才便是德,李清照作为一个菇娘,能够在宋朝文豪辈出的词坛有一席之地,可见她的文学功底有多深厚。 李清照作为一个有才华有钱和人脉的奇女子,最重要的一点是嫁给了自己的心爱之人。在宋朝,她属于比较幸运的人儿,当然成也宋朝败也宋朝,因为她所属的时期,宋朝已经有些颓废,她也因为一些战争受到了些许影响。 在《至美宋词》里只收录了她的《醉花阴》 和《声声慢》,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她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首诗。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 作为一个做过《三年高考五年模拟》的人,对于苏轼这个人实在熟悉不过了,毕竟高考是要考的,很多人都是囫囵吞枣式的背完就写,很少揣摩这他的词的背景和意思。 苏轼的词都很清灵婉约,但他的这首《定风波》则透露出他洒脱的人生观念,一个人本来有伞,但是被仆人拿走了,然后下雨了,按照常人的思维应该是生气懊恼。而苏轼则以坦然的心态面对了这件事,一蓑烟雨任平生更是他人生的写照。 说起《一剪梅》,你一定会想起最近因为《鬓边不是海棠红》大火的尹正,毕竟他所饰演的角色和《一剪梅》的BGM太让人上头。 说回正题,这里说的《一剪梅》,不是歌曲,而是宋代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全名是《一剪梅 舟过吴江》。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剪梅 舟过吴江》 最喜欢这句,虽然写了颜色和植物,但是作词人的心境却写的十分真切和淡然。 这本《至美宋词》最后还有涂色卡,很漂亮,有空的时候,会涂一涂。

  《至美宋词》读后感(三):宋词之美,是需要再三品味的

  中国是诗词大国,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诗歌对于生活的拟写、再现就已经开始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变迁,到唐宋时期,诗歌的“演化”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唐诗宋词”,确实道出了唐诗、宋词在各自领域的巅峰地位。相对来说,诗词虽是一家,但二者之间还是有所区别。诗的发展在前,而词自隋唐时开始兴起,五代“花间词”、李后主词时,词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至两宋,婉约也好、豪放也罢,词呈现出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两宋时,对宋词已经有各种各样的偏好。宋以后,特别是清末民国时,对宋词的研究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其中尤以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最为知名——只不过《人间词话》未免过于简洁明了。有时候,“长篇大论”其实也是非常需要的。

  作为唯美主义畅销书作家、女性传记文学领域知名作者,桑妮也在《至美宋词》中甄选了40首宋词佳作,并对这些词作进行了解读。 宋词的美已是公认,有了自己的理解、共鸣,再加上桑妮的“推波助澜”,可想而知,对宋词的感受定会“更上一层楼”。

  对于宋词,一般分为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前者的代表词人包括秦观、柳永、李清照,后者则包括苏轼、辛弃疾。但其实,婉约派大家李清照曾有“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般的豪迈佳作,而豪放派大家苏轼也曾展现出“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般的旖旎风光。可见,不必以词分人、亦不必以人推词,想当然很容易弄出差错来,还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最稳妥。

  身为女性,桑妮在《至美宋词》书中所甄选的40首宋词,也契合了她女性的身份标签,相当倾向于婉约一派,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更不用说,这本《至美宋词》,不仅有词作,还可涂色,还可把那些词作重写一遍,展示一下自己的书法之美——这些,假如是一个男性选家来挑选宋词,大概率会很不相同的。

  所以,不必在意其中有些词作和作者自己不很熟悉,只需要像“熟读唐诗三百首”般去读这些宋词,然后再三品味即可。相对来说,桑妮对这些作品的解读,虽然是“一家之言”,但作为一种借鉴,也是很有可取之处的。毕竟,婉约词作,女性的理解可能更为细腻、敏感,更有利于对这些词作进行赏玩——就像古董收藏家对他所珍藏的好东西那种发自内心的喜爱一样,二者其实非常相似。

  同时,如果想要更好地解读、赏玩这些堪称经典的词中佳作,自己也还需要做一些“额外”的功课,比如对词作者的身份地位、生活经历进行一番了解,可能会更有好处。词作中间写到了一些内容,但更多、更深的一些意味深长,很有可能就在“词外”——综合起来进行理解,才会越发品出其中的可贵之处。

  《至美宋词》读后感(四):《至美宋词》读后感

  看这本《至美宋词》,脑海里构思如何写这本书的读后感的时候,稍微有点“犯难”。我问自己,“难”点在哪里?宋词和唐诗并列,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相信不少人都有各种版本的宋词。这些宋词从各种角度进行各种各样的解读,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试问哪个中国人不会吟唱几句宋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秋时候,抬头望月,谁人不会想起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词美在何处?有句话说的好,“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宋词跨越千年,依旧可以打动我们的心,其魅力就在于“情感”。古今情感想通,“词”相对于“诗”而言,又具有优美的音乐感。或慷慨悲歌,或从容而浪漫,都是谱曲吟唱的佳品。这本书只选择了40首宋词与读者共赏,秦观、李清照、蒋捷、苏轼均在其中。秦观的《满庭芳》中那句“灯火已黄昏”,特别打动我的心。夕阳西下,灯火已黄昏的时分,华灯初上,一日光阴已经过去,夜归人应归何处?

  宋词美在何处?跨越千年,“意境”动人。江捷《一剪梅》的中的名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间过去,“意境”不变。旭日东升,夕阳西下,日子就在太阳每日的东升和西冲之间流逝了,冬去春来,花木在茂盛和凋谢中经历年轮。而人呢?流光让少年成长为青年,青年又长出了白发?怎能不感叹时光匆匆?

  宋词美在何处?除了意境、情感的因素,个人认为一个重要的点在于“辞藻”。华丽有之,婉约有之,豪放亦有之。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观景抒情,寄送相思。宋朝文风开放,词作轻灵而自在,不拘泥于条条框框的限制。阅读起来,就像和一位老友品春茶,味道淡雅而绵长。穿越千年的历史,结合作者李煜、李清照、苏东坡、辛弃疾独特的人生经历去品位他们的作品,且行且吟,为他们的人生起伏和命运情感叹息之余,也是为身处现代的自己做一次“心灵保养”。眼睛感受到美丽的词句,耳朵感受到朦胧的音律,无论是“杨柳岸的晓风残月”还是“大江东去的千古风流人物”,都可“共沉醉”。这等妙事,何等快哉?

  《至美宋词》读后感(五):《至美宋词》:好词好句还有伟大的伟大的留白!

  曾经,喜欢读诗的人要多一些,读词的人,要少一些。

  而我,是先喜欢词,后来也喜欢那些字句比较意缊的诗。

  但是,这些都是学生时代的闲愁往事了。我也好久没有读诗读词了,读的都是一些工具书,小说书,或者是一些社科及思想思维管理和自媒体……我算是迷失了。

  五一的假期,家人都出去踩春了。我一个人,有点小困,捧读这本《至美宋词》,有种回到小时候、正青春、高中时代的感觉。

  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岁月是风是刀,我们都变了模样。时光不能穿越,斑驳墙上的树影,像是昨天的心思,又像是今天的记忆。复杂,却又简单。

  晏几道说: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李清照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辛弃疾说: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苏轼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衰烟雨任平生。

  我最喜欢的词人,就是晏几道、李清照、辛弃疾和苏轼。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苏轼。我读苏词,总是能读出一种大气象大格局和大心情。其实词句中总是在抒发着某种特殊心情,那份真实是作者自己的,不能言说只能意会的一种表达。而我们读的时候,都会翻译成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心情,每个人读出来的味道都不一样,甚至同一个人不同时间点去读的时候,其理解和想象也都会不一样。

  这就是词,短短的字句,所包含的力量和魅力所在。

  宋词文化是优美的。很多时候,读诗读词,都会让人产生某种优美的感觉。

  如同《至美宋词》这本书,优美写意,飘着淡淡香。我曾凑着书本闻了又闻,那份淡淡香气浓了又淡,特别优美。设计优美,意境也很好的,有好词,有作者自己的理解和解读,有独到的想象和拓展,有文艺交流也有清新的品评享受。然后是伟大的留白。我在这里说,这是伟大的留白——是我此刻最最真实的感受。世间没有多少人懂得留白,我们总是怕不够,总是怕不满,总是怕没有拿出自己的全部。其实呢,真的不需要这样呢。作者在书里面留出空白,等待我们有心情了,描上一笔。格线都画好了,词句也提供了,连描蓦的笔贴都有了——只等那份心情到了,浓墨淡笔,跟作者一起,在书中努力体会宋词之美。

  美学一直都源于生活,而宋词,便是古人崇尚的美学,或刚或柔,它是多变的,却也是统一的。

  宋词读本太多,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版本了。 在家修身养性,《至美宋词》是很好的选择了。 它读着尤为赏心悦目,这还不够的, 还可手写宋词,作者给了留白,等着我们在书上留下自己的手墨呢。 题书之上,有效仿古人的味道,也非常特别啊。给这个创意点个赞!

  《至美宋词》读后感(六):《至美宋词》:醉心经典宋词

  宋词在我国古典传统文学里有着很高的地位。从小学到高中,乃至大学都在学古诗词。还记得那时候小学、初中的时候背诗和文言文的场景,每学一首诗想要背下它,总是要读很多次。因为一首新诗到嘴里,舌头老是理不顺它,那种拗口的感觉用现在的话说大概就是烫嘴,在背的过程中也就时常卡壳了。

  但有一句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古诗词最美的地方就在于,虽然你不知道古人为什么会想到把这个字用在这里,甚至你解释不了具体的意思,也不知道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可在读的过程中,哪怕是第一次读,短短的几句话却极有画面感,那种意境表达得特别到位。这或许就是《至美宋词》说的“宋词美”。 桑妮的《至美宋词》收录了31位词人的40首宋词。在书中作者看到了情、物、志,而我通本读下来却发现这些词有写爱国的,但大多数表述的都是爱人间的离愁别绪,虽有无数美景,却只是为了装点绵延情意里的凄凉。 这“卷絮、断桥、西泠、荒烟;苔深、斜川、飞花、啼鹃”都是实物的描述,却烘托出了一种气氛,使作词人的情感更饱满了。虽然是写闺怨、写离情,但有了作者的优美解读,词意的注解。阅读的过程,也就不觉得枯燥无味了。此刻的诗句,像酒,你可细品。 “离情是苦,所幸这世间有爱”。

  都说爱情是永恒的主题,从这40首美词中就可以验证这点。开篇秦观的《满庭芳》“斜阳”“流水”“孤村”景色凄凉惨淡,都是因为他感叹那已成云烟的过往爱情。 读宋词,提到思念爱人,那有一个人是必须要说的。《如梦令》大家耳熟能详,前段时间《知否知否》影视剧主题曲听了后,更是让这首词时刻环绕耳畔。学生时期更是凭主观臆断以为她是男性。说到这里,还有一位文学大家,也是被我凭名字误会了性别的,那就是余秋雨。 再看李清照的词,《至美宋词》里的这首《声声慢》也是我们在学生时期学习过的,现在再读对了一分亲切,也从另一个视角,作者的解读中从新认识了下这首词。李清照早年温润幸福,晚年却颠沛流离。遗落在历史里的这些诗词也侧面说明了她是一个充满伤痛的人。经历了国、家、钱财的变数后,首首诗词是她梳泄情感的窗口。李清照晚年的词多在述说她的愁苦,可在《醉花阴》里是有所不同的。虽说也是赵明诚外出后表达思念的一首词,但现在看起来更像是一首写给赵明诚的情诗。因为这首她收到了回响,赵明诚得到这词后,花三天三夜填了五十阕词并将这首混入其中,还让好友品评。 除了李清照,让人不禁感叹宋词优美的词句当然还有很多。比如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韵律、平仄等古诗词写作技巧的运用,使词读起来朗朗上口。“一人独站阁楼,雾气下一丛丛杨柳,远看极美。漫过如烟杨柳,望见一所深深庭院,一重重难以计数的帘幕,让她更觉深幽。”

  读了《至美宋词》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词人写过爱情方面的诗词。相比现代人的直白,古人的思念与情感总是像隔着一层纱,表达得更为含蓄。总会借助到一些物,比如吴潜《海棠春》里的“花”,晏殊《踏莎行》里的“碧海、瑶台”,周邦彦《诉衷情》里的杏子等。这些都让诗词有了灵魂,也更为优美,同时这些实物也有了情感。 如果喜欢古典文学的人,尤其是初高中的学生,我想是可以读读《至美宋词》的,因为它整个装帧色调以粉色为主,内容量也不是特别大,每首词后有字帖,还有描好线的古风人物画像,可以供读者画画消遣。相比课本可能会少一些课本压力。

  《至美宋词》读后感(七):词之美

  有人说:“唐诗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词美在气骨,故瘦劲;唐诗如芍药牡丹,浓华繁彩;宋词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

  宋词的美,在于它含蓄内敛、婉转流连的情态和细腻如雾的愁思。

  本书全本主色调为粉色,配上水墨画风格的精美插图,渲染了出一种浪漫、柔和和典雅的情调。作者精选出31位词人共40首的经典传世之作,进行深入的解读,帮助我们理解词人创作的背景、心理、情感,加深体会。

  作者所选词作多为柔情的婉约词,更偏向于女性的审美。插图也多为古典女性。作者的解读细腻、情感丰富,使词作更富有韵味。

  每首词的后面,还附带有这首词的描红和米字格,在读诗赏析的同时还能亲自动手写一遍,体会那文字流转间的婉约之歌。

  部分宋词甚至有诵读版,通过扫描书页左下角的二维码聆听。

  书的最后还附有几页古风线稿,专做填色之用。

  这不只是一本书,还是一本字帖,一本可以练字的书,一本填色解压的休闲之书。

  就个人而言,我更喜欢柳永的词,可惜本书没有纳入他的词作。柳永可谓是宋词的开山鼻祖。他特别注意词的格律与平仄,加之他在音乐方面的特殊天赋,赋予词以一种特殊的美感。如《戚氏》:“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间……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柳永特别擅长景色和事物的描写,并借稀疏凋谢的秋菊、天井旁树叶快掉完的梧桐、似雾的残烟表现哀愁与凄凉。情景丰富、事物繁杂,却并不凌乱,扩大了诗词的空间。我个人就非常喜欢他的词中描绘出的富有意境的画面,让人沉醉。

  正如《宋词鉴赏辞典》序言中所说的那样:“……一个文化方面的空白;读者非常需要这些个人撰写的或集众家合编的赏析讲解的读物,来解决他们在欣赏唐宋名篇时所遇到的困难,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毕竟,诗词文言文一类,如果不看注释和翻译,理解还是会有偏颇的。一本好的鉴赏书目,就是要能引起读者的兴趣,让我们自发的去学习和体会历史文化的韵味。本书装帧精美、可玩性丰富,且作者文笔细腻,值得一览。

  《至美宋词》读后感(八):从《至美宋词》中领略宋词之美

  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在宋朝的统治时期,因国家政策的调整,文人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庙堂之上者,“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这是一个对知识分子格外友好的朝代,也是被认为最具有人文气息和生活情趣的时代。

  这个时代,出现过二程、朱熹这样的理学大师;涌现过欧阳修、苏轼、辛弃疾、陆游这样的文坛才俊;浮现出黄庭坚、米芾、蔡襄这样的书法大家。

  为了繁荣文化,宋朝的统治者们倡导文治天下,诗、词、散文、话本小说、戏曲剧本、文人笔记全面开花,异彩纷呈。其中,尤以宋词最为瞩目,宋词也代表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提起宋词,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吟诵出那么几阙。读书的时候,学习宋词是我最期待的。因为宋词,也让那些无聊的背诵时光多了些趣味和美感。而今,学生时代远去,遇到宋词的机会少之甚少。有幸遇到桑妮老师的这本《至美宋词》,能够再次领略宋词的美丽,万分感激。

  这本《至美宋词》,作者甄选了40首宋词佳作,并对每一首词作进行了解读。有大家非常耳熟能详的,像李清照的《醉花阴》、陆游的《卜算子》等,也有我不甚熟悉的。相比已知的,我更期待一些未知的东西。

  宋词分豪放派和婉约派,在本书中,作者更多的选择的是婉约词,也许是因为女子的身份,作者对婉约词的理解更加得心应手吧,女孩子的心思与感情更加委婉细腻,更有利于解读这些词作。

  宋词的美,需要我们反复诵读,用心体会。宋词的美丽是永恒的,跨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种种生活琐事、绵绵离情别绪、脉脉儿女情长,在千年之后的今天依旧生动。千年之前他们经历过的,我们也正在经历着;他们的人生便是我们的人生。

  婉约有婉约的美,豪放有豪放的美。在书中我们可以尽情领略婉约之美,或清新含蓄、缠绵婉转,或离别愁绪、深沉幽怨,有词句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也有如“梧桐更兼细雨,点点滴滴,到黄昏”。

  说起婉约派词人,就不得不提李清照,她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其词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她不追求华丽的辞藻,用白描的从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比如《声声慢》、《醉花阴》等,作者在书中也对这两首词作进行了解读,清理缠绵的文字把我带回了千年前的宋朝,想把那女子眉上的愁怨抚平。

  人有多面,婉约只是她的一面,你以为她只会写闺情幽怨、儿女情长那就大错特错了,她也有大气豪放的作品,比如《渔家傲》“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万山”,这首风格豪放的词,意境开阔,想象丰富,一个婉约派的女词作家居然也能写出这样大气的作品,可以说简直颠覆我的三观。

  李清照的词风有一个很明显的分界线—靖康之变。靖康之变前,其词多描写日常生活;靖康之变后,词风大变,多描写亡国之痛与个人身世的悲惨。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国家动乱,风雨飘摇,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可也就是在这样的时代更能激发诗人的激情,更能打开诗人的襟怀写出千秋不朽的诗句。

  国家命运与文人作品息息相关,南宋风雨飘摇,内忧外患,在此期间诞生了不少的爱国词人,如岳飞、辛弃疾、张元干等,爱国词人的代表是辛弃疾,喜欢用典,风格豪迈悲壮,有“宋词第一人”的评价。其词虽为豪放但也有一些婉约之作,例如《青玉案·元夕》、《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等。

  在宋词的世界里,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历史对于个人命运的影响,也能感受到生活之美。宋词的世界很大,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

  《至美宋词》读后感(九):唯美细腻的宋词

  词是继唐诗之后发展起来的诗歌体裁,起源于南朝,形成于唐朝,巅峰在宋朝,因此又被称为“宋词”,与唐诗、元曲齐名,都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瑰宝。相比较与唐诗,词在句式上没有那么严格工整、要求押韵,词的句子有长有短,适合歌唱,现在有一些流行的古风歌曲,直接选用作为歌词,比如王菲的《明月几时有》选自苏轼的《水调歌头》。宋词主要分为婉约派,豪放派。豪放派的代表有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代表有柳永、李清照。 这本桑妮的《至美宋词》,一拿到手看到封面就感觉很美。采用了线装装帧,平放展开180度,十分方便。书中精选了四十首有代表性的宋词,有秦观的《满庭芳》,晏几道的《虞美人》,李清照的《声声慢》,辛弃疾的《丑奴儿》等等。每一首摘选的篇幅不长,非常适合安静的下午茶时光,静下心来欣赏。不仅有原文,还有精彩赏析。将每首词作者的创造背景、创造意境,向我们一一叙述。 先来看看这首《声声慢》,李清照生于一个官宦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这是李清照在靖康之后所作,此时国破、家亡、夫死,晚景凄凉,孤苦无依。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开篇连用七组叠词,排比一一对应。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是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然后再来看一下蝶恋花,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自宋代以来,产生了不少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像宋代柳永、李清照、晏殊等人的《蝶恋花》,都是历代经久不衰的绝唱。因篇幅有限,这本《至美宋词》一共收录了三篇,分别是李煜、苏轼、欧阳修著的。以豪放派著称的苏轼,也常有清新婉丽之作,此作题为“春景”,是一篇天韵圆转的佳作。自然春意与人事春情相绾合,优美地表现出在流走跃动的春之气息中,惜春少年微妙的恋情之萌动及转瞬便迷失的怅惘。有声有色,情韵悠远,颇富婉媚绰约的风姿。这首词上下句之间、上下阕之间,往往体现出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例如上片结尾二句,“枝上柳绵吹又少”,感情低沉:“天涯何处无芳草”,强自振奋。这情与情的矛盾是因现实中,词人屡遭迁谪,这里反映出思想与现实的矛盾。上片侧重哀情,下片侧重欢乐,这也是情与情的矛盾。而“多情却被无情恼”,不仅写出了情与情的矛盾,也写出了情与理的矛盾。佳人洒下一片笑声,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墙里、墙外、佳人、行人一个无情,一个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忧愤之情,也蕴含了他充满矛盾的人生悖论的思索。 《至美宋词》里不仅有精致的词句,还有精美绝伦的插图,还可以写字,涂色。有人说,解忧唯有杜康。心情烦恼的时候,捧着这本《至美宋词》也可以让人很快忘却烦恼。开心的时候捧在手里,一点儿也舍不得放下。

  《至美宋词》读后感(十):宋词的情怀

  对于诗词我是比较喜欢朗朗上口的那种,首先是容易记但是含义包罗万象。从学生时代过后我就不怎么关注诗词了,再提起诗词也完全是因为孩子开始了诗词深入的接触学习,由简单易懂到复杂深奥中,所以约了这本致美宋词。收到这本书真的很惊艳,完全符合我的少女心。其柔美的插画更是能吸引我们的视线,这里不得不衷心表扬作者的别出心裁,有插画,有字帖,无论是写文中宋词,还是写自己喜欢的其他词,都可以在这本书上一展风采。更可爱的是作者在最后几页留了涂色页,更是让我们增加了对本书的喜爱,可以让我们有挥笔泼墨的空间。 宋词它是一种新体诗歌它在宋代非常盛行,也是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她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更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宋词的主要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晏殊、周邦彦、李清照、姜夔等。 代表作: 柳永:忆帝京(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晏殊:踏莎行(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诉衷情(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在眉间)、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暗香(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陆游、岳飞等。 代表作: 苏轼:《蝶恋花》(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陆游:钗头凤(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岳飞: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苏轼《蝶恋花》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是词中最为人称道的两句。但是正如本书的作者所言,从他写的这首阙词里,可以尽见他这份通达的哲理妙谛。天涯何处无芳草,也是我们现代后人经常津津乐道的一句话,逝去的不会完全失去,还是会有希望,还会有重生。《水调歌头》绝对称得上苏轼的经典,《但愿人长久》更是王菲的经典。但是本书的作者并没有将这首水调歌头收录到这本书中。但是我还是想在这里,深深的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情。这首由苏轼的《水调歌头》改写的歌曲是我印象最深的一首词也是让我对宋词又有更喜爱的一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哪个更优秀?这两者我觉得没有可比性,虽然内容一样但是意境并不相同。中秋节的时候,苏轼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而王菲的《但愿人长久》很有悲伤的感觉,每次听都能心情下沉。当然每个人的理解意境不一样,我只是说我的感受而已。有寄情思有忆往昔,有美好的向往有衷心的祝福。抛开苏轼当时的处境,没有设身处地去体会苏轼的心情,也没有仔细去揣摩苏轼当时最关心的是什么,所以就不会去深究其中的含义,只觉得“明月几时有”是那样的清灵美,配上王菲一尘不染的声音,简直是绝美。其实苏轼并不像王菲一样高冷,他是很有激情的,即使在漂泊不定中,苏轼也是始终充满热情的。但这都不能代表苏轼和王菲的心境,只有自己更明了吧!所以王菲成了我最爱的女歌手,而苏轼,是我最爱的词人。 无论在婉约派还是在豪放派的词中,表达的感情都有悲伤和遗憾。但是岁月匆匆过,与其遗憾不已,不如举杯饮酒,从容歌唱。岁月朝夕,悲欢离合,无不在每一段寻常的生活中,每一个从容的微笑里,让我们用满怀的热情迎着阳光拥抱生活。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至美宋词》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